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26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docx

崆峒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西郊开发区、平凉工业园区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党委(总支、支部)、党组: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1〕54号)和《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平办发〔2011〕54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农村文明创建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对于全面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四大基地、四大示范区和一大中心”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提升农村改革发展水平;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对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对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弘扬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为契机,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本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始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文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坚持统筹城乡,从实际出发,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务求实效。

总体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讲信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成一批基础设施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安居乐业的村镇,基本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二、突出重点,深化教育,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1.大力加强农民教育网络建设。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民学校、农村党员活动阵地、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挥农村中小学、文化站等优势,培养一批热心农民教育的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城乡志愿者、“五老”人员开展志愿帮教助教活动,充实农民教育队伍,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社会全面参与的农民教育新局面。

在乡镇重点培育一批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各乡镇开展农民培训活动。

确保每年有20%的青壮年农民至少接受一次以上集中培训、一次以上主题教育。

到2015年,基本建立覆盖农村乡镇的培训教育网络,实现青壮年农民全员培训目标,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打牢广大农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二十字”方针进村入户,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明素质。

3.大力加强科学文化教育。

坚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重要任务,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

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开展平安村镇创建活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大力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推动建立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推动城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免费向农村未成年人开放。

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动员社会力量送温暖、献爱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创新载体,注重成效,深入推进农村文明创建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和谐五星”创评活动。

围绕“致富争先、遵纪守法、和睦团结、热心公益、诚实守信”的内容,全面开展农村“和谐五星”创评工作。

坚持党委号召、群众参与、民主评定、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统一部署,定期实施的步骤,每半年评选授牌一次,力争到2015年,使全区五分之一的农户创评为“和谐五星”农户。

对授星挂牌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三年获得“和谐五星”称号的农户,由区委、政府命名表彰。

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制定优先优惠政策,让得星较多的农户享受政治和生产、生活方面的优先优惠待遇,促进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全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全面实施“五村”建设示范工程,以“五好、五通、五改、五化、五有”(“五好”即:

村村民主管理好,乡风文明好,村镇文化好,村容村貌好,农民生活好;“五通”即:

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电视;“五改”即:

改路、改厨、改水、改厕、改圈;“五化”即:

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有序化;“五有”即:

有文化体育场地、有多功能培训室、有农家书屋、有村级卫生室、有计生服务室)为目标,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心打造“文明生态村镇”示范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到2015年,确保区级以上文明乡镇达到80%以上,市级以上文明乡镇达到50%以上,力争所有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创建成市级文明村,力争2个以上村镇进入国家、省级文明村镇行列。

以 312国道沿线村庄为重点,以“五村”建设示范工程为载体,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抓建一批高标准的文明村庄,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建设文明示范长廊,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品牌。

3.全面推进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

以农村常年经营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诚信经营户”、“星级文明摊位”、“放心消费户”等活动,引导和激励经营者诚信经营,建立一批设施健全、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交易有序的文明集市。

要将创建文明集市活动纳入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范围,发挥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农村集市监管,保障农村集市消费安全。

4.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共建活动。

充分发挥好包村部门和各级文明单位的协调和帮扶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与村镇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建活动,重点帮助建设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并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取得实效。

5.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

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采取宅基地置换、土地流转、拆迁安置、建设农民新区、改造城中村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建立“农民居住社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的新模式,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城镇化水平。

力争到2015年,在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村社区,实现村民向居民的转变,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四、夯实基础,培育特色,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

着眼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整合利用现有的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和资源,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

同时,在人口较集中的有条件的村社建立农家文化大院,逐步形成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社有文化大院的三级文化阵地,为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对现有的农家书屋要充实图书室藏书,多上一些农民看的懂、用的上的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文化墙等文化阵地的作用,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

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争取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精心组织实施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加强“乡村少年宫”、“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唱红歌、读好书”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

开展“爱祖国、建家乡”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和引导农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乡镇或村组为单位,按照业余自愿、形势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充分利用庙会灯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评、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

精心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婚育新风进万家、“绿色”电脑进农村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名族优秀文化传统。

3.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紧密结合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实际,发掘农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刺绣、编织等民间工艺工程和戏曲、皮影戏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工程,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城乡文化互动。

加强对村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大力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

鼓励运用地方传统戏曲、曲艺等形式创作演出小戏小品,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积极做好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正确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

4.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各乡镇、村社要积极建立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农村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建档管理,规范鼓励志愿服务行为。

积极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

组织相关业务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种植能手的作用,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组织农村文化能人、文体骨干开展文化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5.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宣传、文广、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整治和管理力度,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农村集镇的各种经营性文化场所进行整顿和规范。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

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五、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深入基层调研,狠抓任务落实。

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营造浓厚氛围。

2.强化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不断健全区、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

把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培训纳入地方宣传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规划,开展经常性培训工作。

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大批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

3.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每年预算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并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年增加。

乡镇、村要创造条件,突出重点,用好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建设一批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经营、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资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财税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和共建活动。

4.形成工作合力。

区文明委要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宣传、文广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净化文化环境,活跃文化市场,营造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发改、教育、科技、工信、民政、财政、国土、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牧、商务、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体育、林业等部门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各自分工,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共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1年10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