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23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docx

精品文化生活重点知识要点

《文化生活》专题复习学案

2016年高考重点知识考试要点

《一》了解考点把握重点

专题九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考点1、文化的社会作用

1.考纲要求:

(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文化与经济政治;(3)文化与综合国力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且往往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考点综合考查。

特别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是各省高考的必考点,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5年高考要重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及成就,特别是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环境净化等活动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3、基本问题:

*文化的意义: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人、综合国力的影响。

②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繁荣、民族精神的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化自觉、自信的树立,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的构建的影响。

*文化竞争力的内涵:

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1)文化产品竞争力。

是指文化产品引起消费者注意、唤起消费者共鸣、促使消费者购买的能力。

(2)文化企业竞争力。

是指文化企业的原创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抓住消费者的营销能力等。

(3)文化品牌竞争力。

是指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该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能力。

(4)文化形象竞争力。

文化形象竞争力,是指文化整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整体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和文化品牌竞争力,而且还影响到普遍产品的竞争。

考点2、文化对人的影响

1、考纲要求: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都是高考常考内容。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2016年高考命题可能会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时政热点和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表现以及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3、基本问题:

*用“文化的作用”分析问题的答题思路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考点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考纲要求: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3)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2016年高考要重视结合我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民族节日的政策和措施、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社会热点考查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等考点。

3、基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考点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考纲要求:

(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命题规律: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属于高频考点。

2016年高考要注意结合庆祝传统节日、保护文化遗产、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等热点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基本问题:

*怎样搞好文化建设:

①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②要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和引导,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等。

考点5、文化创新

1、考纲要求: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途径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6年高考要注意结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及近年来各地、各领域文化创新的具体案例,把握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文化创新的途径。

3、基本问题:

*全面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1)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

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6)内容: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一》了解考点把握重点

专题十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1、灿烂的中华文化

1、考纲要求: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

2016年高考,要重视结合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各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基本问题: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

1、考纲要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命题规律: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从命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2016年高考,要重视结合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体现,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3、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3、文化环境与大众文化

1、考纲要求:

(1)文化环境的净化;

(2)发展大众文化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等考点,且往往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综合考查,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2016年高考,要重视结合国家对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监管措施、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等热点考查净化文化环境的必要性及措施、大众文化的内涵等考点。

3、基本问题:

*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1)从国家角度看: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

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从生产者看:

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的关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

(4)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

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

(2)它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产目的不同(公共产品;商品);其次,资本来源不同(国家或社会;企业);机构性质不同(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运营机制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调控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3)联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考点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考纲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考纲的新增内容,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因此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2016年高考,要重视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策的把握,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有关知识,全面把握本考点。

试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试题考查范围具有综合性。

3、基本问题: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2)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7)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8)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必须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人民。

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互通有无,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因子,以我为主,中体西用,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文化建设。

考点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考纲要求: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道德建设的名言名句等为背景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6年高考,要特别重视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结合有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中国人物和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热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

3、基本问题: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内容: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要求:

①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两个修养

(1)国家角度: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2)个人角度:

①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把握主干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设计一元模板

第一单元:

主干知识---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对经济、对政治、对人、对综合国力),侧重于回答:

文化的作用或为什么要搞好文化建设。

第二单元:

主干知识---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侧重于回答:

怎样搞好文化建设。

第三单元:

主干知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侧重于回答:

中华文化特点及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主干知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侧重于回答:

为什么及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什么及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及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延伸知识,设计答题模板

挖掘书本知识,不仅要整合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书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1、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海洋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

3、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交流、地域文化交流......

4、文化现象——教育、文学、科学、艺术、音乐、宗教、体育、哲学、美术、道德

5、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勤劳勇敢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

6、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的传承、思想的传承、道德的传承……

7、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搭建这些具体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拓展延伸知识,设计答题模板。

如:

教育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化的传承发展。

例1、新形势下,如何促进网络技术与教育发展的融合?

【解析】考查范围:

新兴媒体(大众传媒)的功能、影响教育(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

①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享。

②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丰富教育手段。

③利用互联技术跨越时空的传播优势,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丰富接受教育的渠道。

④以网络作为平台,丰富传播内容,弘扬主流价值,发挥育人功能。

例2、“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徳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又一个以安徽桐城六尺巷为典故的文艺作品火了,这就是2016年春晚歌曲《六尺巷》。

它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的民调式歌曲。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太多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

问:

结合材料,谈谈在文化建设中,如何挖掘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

【解析】考查范围: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创新的要求及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①创新传统美德传播方式,注入时代内涵,增强吸引力。

②打造文化名片,增强其辐射能力。

③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应,加大宣传,营造道德氛围。

⑤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转化为公民的文化自觉。

《四》文化生活的“四条专题线”

一、教育的重要性

1、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6、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科技的重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4、依托电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做好文化领域的民生工作?

1、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

2、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提供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3、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的先进文化

4、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四、我国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0页)

2、当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89页)

3、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102页),又要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103页)。

4、(113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它来自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服务于人民大众。

中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规定着我们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115页)

 

《五》核心知识归纳

《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逻辑顺序非常明确,前两个单元从一般意义上讲述文化的基本理论,后两个单元立足中国,讲述中华文化和中国的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题和落脚点。

《文化生活》模块知识虽然零碎,但我们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脉络对其进行梳理。

(1)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弘扬主旋律。

3、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为什么

1、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