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措施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20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措施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技术措施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技术措施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技术措施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技术措施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措施1.docx

《安全技术措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技术措施1.docx

安全技术措施1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人员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

建筑施工现场的情况,不仅极为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给安全施工带来不少困难。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学的安全管理,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一般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是:

1.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2.施工现场应建立一定专职安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凡土建、吊装、安装等几个单位在同一现场施工,要加强领导,必要时要采取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3.施工现场的各种机具、设备、构件、材料、设施等要按施工平面图堆放、布置,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文明,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4.施工现场应设临时栅栏、围墙,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入口处必须设有门卫以及“五牌一图”。

如在街道、民房附近施工时,需搭设临时的防护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

施工用的沟、坑、陡坎要有围栏、标志灯和警告牌。

5.施工现场的水源、电源、火源都要有专人负责。

配电房不准闲人进入。

设备不得乱动。

废物、废水应按规定堆放、排放。

6.保证现场平整,道路畅通。

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指挥。

7.施工现场要设消防设施,备有足够的,有效的灭火器材。

8.现场要认真执行安全值日制,值日人员应尽职尽责,监督检查现场所有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筑施工十项安全措施

1.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

2.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3.塔吊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不淮“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4.架设电线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接零或全部接地;

5.电动机械和电动手持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脚手架材料及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7.各种缆风绳及其装置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8.在建筑工程的“四口”必须用栏杆或盖板等加以保护;

9.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不准穿硬底鞋或带钉易滑的鞋靴;

10.施工现场的悬崖、陡坎等危险地区应有警戒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整。

 

土方工程冬雨季、夜间施工

建筑工程的土方工程主要为场地平整、基坑(槽)、路基及一些特殊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回填和压实。

土方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出现滑坡和塌方事故。

主要预防措施有:

1.施工前应做好必要的地质、水文和地下管道的调查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土方开挖方案。

2.排除地表水、地下水,防止水冲刷、浸流产生滑坡或塌方。

3.挖土应从上而下进行,严禁掏洞挖土施工。

4.严格按照土质和深度情况进行放坡,放坡系数按施工规范执行。

5.施工区域狭窄或条件有限,不能放坡时,应采取固壁支撑措施。

6.当施工时发现土壤有裂缝,落土或滑动现象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排除险情后再施工。

7.吊运土方的绳索、滑轮、钩子等应牢固。

起吊时,垂直下方不得有人。

8.拆除支撑时,应从下而上逐步拆除。

更换支撑、支架时,应先架上新的,再拆下旧的,各种支撑方式都要设好上下阶梯,禁止踩踏支撑上下。

9.雨季、冬季和夜间施工要求:

1)应全面检查原有排水系统,进行疏浚,必要时增加排水措施,保证水流畅通。

2)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四周垒填土埂,防止雨水流入,并要注意边坡和直立壁的稳定。

必要时可增设支撑,并加固边坡和支撑的检查。

3)雨季施工不宜靠房屋墙壁和围墙堆土,防止倒塌事故。

4)冬季土壤受冻变硬,难以挖掘,应专门制定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应随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以便预先做好保护措施。

5)雨季、冬季施工应对运输道路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正常运输和安全。

大风大雨期间应暂停施工。

6)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在深坑、陡坡等危险地段应增设红灯标志,以防发生伤亡事故。

 

砖石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砖石工程指以砖、石等为砌体材料,用砂浆砌筑基础,墙体、柱子、过梁、烟囱等结构的工程,目前广泛用于建筑施工中。

砖石工程因结构整体性差,材料强度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在生产中应注意:

1.施工前应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实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墙身砌体高度超过1.2米时,应搭脚手架。

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米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3.脚手架上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堆砖高度不得超过3皮侧砖,同一脚手架板上操作人员不应超过2人。

4.垂直运输器具必须满足负荷要求,牢固无损,吊运不准超载,并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5.冬季施工时,应清除脚手板上的冰霜、积雪后才能上架操作。

雨天及下班后,要做好防雨措施,以防雨水冲走砂浆,使砌体倒塌。

6.在同一垂直面上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板,下方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7.在楼层(特别是预制板面)施工时,堆放机具、砖块等物品不得超过使用荷载。

若超载,必须经过验算和加固后,才可进行堆放施工。

钢筋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钢筋工程主要指施工现场的钢筋配料、冷拉与冷拔、加工、焊接、绑扎和安装等工作。

钢筋工程的安全技术要求有:

1.平或垂直运输钢筋时,要捆扎结实,防止碰人撞物。

高空吊运时,要注意不要接触脚手架,模板支撑及其它临时结构物体。

周围有电线时,应事先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安全作业。

2.高处绑扎和安装钢筋时,不要在脚手架、模板上放置超过必要数量的钢筋,特别是悬臂构件,更要检查顶撑是否稳固。

3.在高处安装预制钢筋骨架或绑扎圈梁钢筋时,要在确定脚下安全后在进行操作,不允许站在模板或墙上操作,必要时,操作地点应搭设脚手架。

或其他高于3米以上的钢筋时,还应系好安全带。

4.钢筋除锈时,要带好口罩、风镜、手套等防护用品,切断钢筋时,要注意不要被机具等弄伤。

5.采用机械进行除锈、调直、断料和弯曲等加工时,机械传动装置要设防护罩,并由专人使用和保管。

电机等设备要妥善进行保护接地或接零。

6.钢筋焊接人员需配戴防护罩、鞋盖、手套和工作帽,防止眼伤和皮肤灼伤。

电焊机的电源部分要有保护,避免操作不慎使钢筋和电源接触,发生触电事故。

高处焊接要系安全带,必要时应设安全作业台。

 

砌块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砌块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砌块的块体较大,又是硅酸盐制品,不能随意砍断使用,除遵守一般建筑施工的安全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外,还应注意:

1.上班前,应对各种起重机械设备、绳索、夹具、临时脚手架和其它施工安全设备进行检查,特别是砌块夹具要灵活、牢靠。

2.砌块在装夹前,应先使砌块处于平稳的位置,夹具的夹板要夹在砌块的中心线上,如发现破裂,应停止吊运。

3.砌块卸下和堆放处应平稳,无杂物。

砌块就位时,应待砌块放稳后,方可松开夹具。

砌块吊装时,吊钩下方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操作。

4.砌体施工时,不得站在墙身上进行砌筑、划线等操作。

采用内脚手架时,应在房屋外墙四周设置安全网,并随施工的高度逐层提升;屋檐下的一层安全网,在屋面工程未完工前,不得拆除。

5.已就位的砌块,必须立即进行竖缝灌浆,对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柱和挑出墙面较多的部位,应加临时稳定支撑。

6.在砌块的砌体上,不宜拉缆风绳,不宜吊挂重物,也不宜作为其他施工的临时实施,支撑的支撑点如确需设在砌体上,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7.灰浆泵使用前,应先作检查。

,应按规定压力进行,并戴劳保防护用品。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模板按材料可分为木模板、钢木模板、钢模板等。

模板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1.工作前应戴好安全帽,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

工作时应集中思想,避免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2.安装与拆除5米以上的模板,应搭设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禁止在同一垂直面上下操作。

高处作业要系安全带。

3.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4.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安全措施。

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

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

5.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架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应放在1.8米以上处,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应将已拆除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

6.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

应防止整块模板掉下,以免伤人。

7.模板上有预留洞口,应在安装后盖好洞口。

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口中,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将洞口盖好。

 

屋面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屋面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因屋面工程施工处于高处作业,且瓦片材料等强度较低,稍不注意,即可能发生危险。

屋面工程施工安全要求有:

1.凡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症等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能进行屋面工程施工。

2.上屋面前应检查有关安全设施,如栏杆、安全网等是否牢固,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高处作业。

3.用屋架承重结构时,运瓦上屋要两坡同时进行,脚要踩在椽条或檩条上,不要踩在挂瓦条中间;不准穿硬底、易滑的鞋上屋面操作,在屋面踩踏、行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谨防绊脚跌倒;在平瓦屋面上行走,要踏在瓦头处,不能在瓦片中间部位踩踏。

4.冬季施工要有防滑措施,屋面上有霜雪必须清扫干净。

5.碎瓦、杂物、工具等应集中下运,不能随意乱掷。

6.在石棉瓦上施工时,必须搭设临时走道板,架设和移动走道时必须特别注意安全;石棉瓦质量应严格检查,凡不合格不得使用。

7.高处作业操作人员不得过分集中,必要时应系安全带。

 

玻璃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玻璃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装修材料。

搬运和安装玻璃的安全技术要求有:

1.搬运小玻璃时应戴手套,玻璃应立放紧靠。

成箱运输时,要做好防雨措施,木箱立放,短距离应用抬杆抬运,不能几人抬角搬运。

堆放时,玻璃木箱下必须垫高100毫米,防止受潮。

2.裁划玻璃时,刀要握准、拿隐,中途不宜停刀,并要在划口上预先刷些煤油,使之容易扳脱。

3.安装玻璃不得在垂直方向上下同时进行,施工地点下方及附近应禁止行人通过,以防工具或玻璃坠落伤人。

4.玻璃安装牢固前,不得中途停工或休息;安装牢固后应立即挂牢风钧或插上插销。

5.固定玻璃的钉子或玻璃卡子应装在工具袋内,不得含在嘴里进行施工。

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牢安全带。

7.在陡坡屋面和天窗上安装玻璃时,应挂设斜梯,并固定牢靠后进行操作。

8.油灰加工地点应事先清理干净,以防砂灰和碎玻璃混入油灰里,导致操作时伤手。

 

油漆工程安全保护措施

因油漆中常含有生漆、笨、铜等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容易引起职业中毒现象,故在建筑施工的油漆工程中应注意下述安全防护事项:

1.施工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若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场地施工时,必须安置通风设备方能施工。

2.在用钢丝刷、板锉、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清除铁锈、铁鳞时,应戴防护眼镜,以免眼睛沾污和受伤。

3.在涂刷或喷涂对人体有害的涂料或油漆时,需戴防毒口罩,若对眼睛有害,则应戴密闭式眼镜,以防发生中毒现象。

4.在喷涂硝基漆或其他挥发性、易燃性溶剂稀释的涂料时,不准使用明火,以防火灾。

5.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6.涂刷大面积场地时,对室内照明和电气设备必须按防爆等规定进行安装。

7.对罐体涂漆或喷漆应安装接地装置,以防静电集聚而引起事故。

8.操作人员在施工时感觉头痛、心悸或恶心时,应立即离开工作地点,到通风处换换空气如仍不舒畅,应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脚手架工程安装技术措施

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脚手架要求有足够的面积,能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同时还要求坚固稳定,能保证施工期间在各种荷载和气候条件下,不变形、不倾斜和不摇晃。

脚手架工程多属高处作业,其安全技术要求主要有:

1.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护栏、安全档板以及吊盘的安全装置等。

10米以上的脚手架最好在操作层下面留设一步脚手板以保证安全,否则应在操作层下张设安全网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2.操作人员上下架子,要有保证安全的乘人吊笼、扶梯、爬梯或斜道。

3.吊、挂脚手架使用的挑梁、桁梁、吊架、钢丝绳和其它绳索,使用前要作荷载检验,均必须满足规定安全系数,升降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4.必须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钢脚手架等均应可靠接地,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脚手架应架设避雷装置。

5.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高于7米的架子必须和建筑物连接牢固,保证架子不摇晃。

6.脚手板要铺满铺稳,不得留空头板,保证有3个支撑点,并绑扎牢固。

7.在脚手架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检查,经常清除架上的垃圾,注意控制架上荷载,禁止在架上过多堆放材料和多人挤在一起。

8.暂停工程复工和风、雨、雪后应对脚手架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立杆沉陷、悬空、接头松动、架子歪斜、桁架或吊钩变形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9.遇有6级以上大风或大雾、大雨,应暂停高处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要有防滑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措施

1.现场临时用电,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布设,并符合当地供电局的规定。

2.临时用电的高、低压线路都应符合线路架设规定。

如不能保证与建筑物所规定的安全距离时,高压线路严禁架设并不准跨越建筑物;低压可使用橡皮电缆。

3.建筑工地上用电不允许用裸线架设低压线路,应以绝缘线架设在坚固的电杆上,并用瓷瓶分开。

4.凡容易被碰触到的带电设备,如安装在地面的落地式临时用电变压器等,四周均应设围栏,并向外挂“止步!

高压危险”的警告牌。

5.临时照明的各分支线,应单独设控制开关,选择适当保险丝;临时线路用毕后,应立即拆除,不准留有带电的线头。

6.在闪电、雷雨天气和六级以上的大风时,不得登杆作业。

7.临时用变电压器三相四线制的中线线必须三点并联接至接地网上。

即:

过电压保护接地;安全接地;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准大于4欧姆。

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时,严禁用铜丝绕在铁管或地极上,而要用机制螺丝焊接在地极上,然后用螺母压紧,接触面要刮清洁,以减少接地电阻。

8.临时用电的机电设备,接地线深度必须不小于1.5~2.5米,并禁止跨越接地。

9.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接地装置应按接地和接地装置的规定执行。

安全接地装置与带电部分空间距离不应少于5米。

10.停电修理线路和电器设备时,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将高压开关拉下,并挂上“禁止送电,有人工作”的警告牌;经试验确认无电后再进行接地短路;接地后再三相短路,工作完毕后,先除去三相短路的导线,再除去接地线。

11.照明线路送电时必须先试送几次,试送时间不能过长,以免线路上有人接触而发生事故。

12.移动式电机及电气设备,应使用橡皮电缆,并接零保护,配有绝缘手把,使用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

13.汽油库、油漆库、氧气库或有爆炸气体的车间,以及木材厂等都应按防火、防爆规程安装电气,并配备防火防爆密闭式开关和铁制配电箱。

 

防治触电安全措施

为了防止触电,各级领导和操作人员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用电,并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措施。

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有:

1.建立和执行各种建筑施工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如电气线路安装规程、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等。

2.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检修制度,并对开关设备、临时线路等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3.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和用电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尤其做好雨季前和雨季中的安全检查。

4.熟悉施工现场用电规定。

施工现场原则上要远离高压线,不得已时应与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否则必须停电后才能进行作业。

5.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或接零,同时注意在同一供电系统上,不能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6.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定期检查,应停电作业,并在箱门上或闸把上挂上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看管,如必须带电作业,一定要安排二人,由其中一人负责监护,另一人操作。

凡施工期超过三个月工程,所有电气设备、线路均按正式工程要求安装。

 

脚手架防电防雷安全措施

钢脚手架(钢井架、钢龙门架、钢独杆提升架等)不得搭接在距35千伏以上的高压线路4.5米以内地区和距离1~10千伏高压线路3米以内地区。

钢脚手架在架设和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

在钢脚手架上施工的电焊机、混凝土振动器等应放在干燥木板上,经过钢脚手架的电线要严格检查并采取安全措施。

电焊机、振动器外壳要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

夜间施工操作的照明用电线通过钢脚手架时,应使用不超过12伏的低电压电源。

钢脚手架需要穿过或靠近380伏以内的电力线路,距离2米以内的,在架设和使用期间应断电或拆除,如不能拆除时,应采取下列防电措施:

1.对电线和钢脚手架进行绝缘包扎,并将包扎好的电线与包扎好的钢脚手架通过绝缘物绑扎牢固,以免晃动摩擦。

2.钢脚手架采取接地处理,如电力线路垂直穿过或靠近钢脚手架时,应将电力线路周围至少2米以内的钢脚手架水平连接,并将线路下方的钢脚手架垂直连接进行接地;如电力线路和钢脚手架平行靠近时,应将靠近的一段钢脚手架在水平方向连接,并在每隔25米处进行一次重复接地。

3.搭设在旷野、山坡上的钢脚手架以及钢井架、钢龙门架、钢独杆提升架等垂直运输架,在雷击区域或雷雨季节时,应设避雷装置。

4.避雷针可用直径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镀锌钢管或直径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筋制成,分设在房屋四角的脚手架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米,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5.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避雷针时,应将井架一侧中间立杆接高出顶端不小于2米,并在立杆下端设置接地线,同时应将卷扬机外壳接地。

6.接地线和接地极的设置可参照有关防雷接地规程。

7.在施工期间遇有雷击或大雷雨时,钢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应立即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