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17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氧化氢制氧气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过氧化氢制氧气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2、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对于“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还不了解。

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2、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对比较典型的题目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就学会了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活的结论、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四、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难点:

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五、实验准备:

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六、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

氧气,人们曾经把它称作“养气”,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氧气能支持燃烧。

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下五洋”探索海底的奥秘;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乘上神州五号“上九天揽月”。

氧气是怎样制取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提问:

1、关于氧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得到氧气?

3、在实验室里你怎样制取一瓶氧气?

板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依据是什么?

1、水(H2O)

2、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3、过氧化氢(H2O2)

4、高锰酸钾(KMnO4)

5、氯酸钾(KClO3)

6、甲烷(CH4)

7、氧化汞(HgO)

思考:

某同学认为: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你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投影:

资料

1、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2、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

3、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

4、HgO氧化汞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同时产生有毒的物质汞。

5、H2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问:

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1、水(H2O)

2、过氧化氢(H2O2)

3、高锰酸钾(KMnO4)

4、氯酸钾(KClO3)

5、氧化汞(HgO)

师板书: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实验探究: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

 

实验探究: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结论:

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板书:

反应原理

催化剂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投影:

小资料

首先,氧气不易溶于水。

方法1:

排水法收集氧气。

现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方法2: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并且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展示装置图:

 

演示实验:

制取一瓶氧气

实验步骤:

1、组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0.5克(约半药匙)二氧化锰,并塞紧瓶塞

3、将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轻推盖上毛玻璃片,翻转后,扣在水槽中;

4、向分液漏斗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活塞。

5、在水底将毛玻璃片盖紧,取出,正放;

讨论: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呢?

 

交流讨论:

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了?

 

强调:

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

排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干燥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

布置作业:

第93页课后作业1、5题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1、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2、通电分解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食盐和甲烷

原因是食盐和甲烷的组成元素里不含氧元素。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同意,还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

是否节能;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过氧化氢。

因为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

 

仔细观察

学生回答:

产生气泡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思考、讨论

生回答: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

仔细观察

学生回答:

产生气泡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获得结论

 

 

根据小资料讨论、总结

 

排水法收集氧气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观察实验

交流反思,师生总结,分液漏斗的优点,长颈漏斗的用法。

学生回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就是氧气。

 

学生回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满了。

 

分析、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提问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课中检测: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锥形瓶中装二氧化锰②旋紧胶塞③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④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打开活塞。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C.④①②③⑥⑤D.④①②⑥⑤③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3.已知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双氧水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B.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七、板书设计:

§4.3氧气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二、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三、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

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究气体制法的设计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思考一些问题,经分析、探索、总结形成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由于探究实验需要时间长,对于催化剂的理解仅存在于阅读小知识获得的层面上,这就需要在实验课上添加部分催化剂的探究。

对于收集方法的选择上学生理解的不够,所以后面评价的时候应该多引导学生分析排空法收集气体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