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11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高三生物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B.高等动物细胞内液Na+浓度高于细胞外液

C.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淀粉、糖原和脂肪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A正确;在高等动物细胞内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所以高等动物细胞内液Na+浓度低于细胞外液,B错误;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淀粉、糖原和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3.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可能不同,但ATP是一样的

C.酶、ATP都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无直接关系

D.人成熟红细胞既不能合成酶,也不能产生ATP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所以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可能不同,但ATP是一样的,B正确;酶是由单体聚合而成,在由单体聚合成大分子的过程中需要ATP水解供能,而ATP合成需要合成酶催化,C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不能合成酶,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酶和ATP的相关知识。

  

4.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气体

B.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产生淀粉

C.恩吉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错误;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之一是氧气,但并没有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C错误;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5.细胞呼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B.动物细胞内过程①和③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C.植物细胞进行过程①产生的可被②和④过程消耗

D.人体细胞内过程①产生,过程④消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只能进行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②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动物细胞内,过程①和③为乳酸发酵,只有过程①释放能量,B错误;植物细胞进行过程①产生的,可被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C正确;人体细胞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发生过程④,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全能性降低

C.动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

析:

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A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不发生改变,全能性降低,B错误;动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调控,C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

  

7.下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

B.乙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4个有性生殖细胞

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甲图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

a,所以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A正确;图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个染色体组,B错误;根据题意,图中四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通过丙图细胞分裂是不均一的,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所以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1个有性生殖细胞,C错误;丁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为aaBB或AABB,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B和aB或AB和A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分裂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

  

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

B.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

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D.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关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肺炎双球菌S型菌有多糖荚膜,具有毒性,R型菌无荚膜,不具有致病性,根本原因是二者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不同造成的,所以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A正确;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位于两条链的两端的两个游离的磷酸各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会导致其DNA分子结构的改变,C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相关知识。

  

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图谱。

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该病可能是血友病,也可能是猫叫综合征

B.1号与2号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2

C.若要调查发病率,应统计其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

D.3号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此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若此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根据题图提供信息此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或显性遗传病,假设用A、a基因表示此病,若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两者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2,若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两者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2,若此病是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根据题图提供信息可知,此病只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Y,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两者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2,B正确;若要调查发病率,应统计人群中的发病情况,C错误;若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3号致病基因可能来自1号,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人为因素和外来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人为因素和外来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11.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示意图,乙表示A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为神经中枢、B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

B.图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C.图乙中结构①物质的释放过程为主动运输,通过④的方式为扩散

D.图乙中的①、②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1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侧光导致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从而表现向光弯曲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单侧光可以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得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得慢,所以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B正确;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也可以疏花疏果,C错误;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顶端优势形成的结果,与生长素作用有关,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

 

1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D.E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M细胞和E细胞均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且M细胞可增殖分化为E细胞,由此可以推断出M细胞为记忆B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但是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也可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B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正确;导致靶细胞裂解的为效应T细胞,而E细胞为浆细胞,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免疫的相关知识。

  

14.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由此可以推出图中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C为性别比例,D为年龄组成,A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

 

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是B的消耗

B.图中流入空白方框处的能量不可能再进入捕食食物链中

C.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图所示,图中B代表的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掉的能量,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主要原因是B的消耗,还有的是被分解者分解掉的能量及未被利用的能量,A错误;图中空白处的能量可能是流向分解者或未被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可能流向捕食者,所以此能量可以再进入捕食食物链中,B错误;图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C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16.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

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

D.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为抗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个DNA分子四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为抗原。

考点:

分子检测。

  

17.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渗透压相当

B.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液体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融合并培育新植株的过程,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⑥表示个体发育过程。

过程①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渗透压相当,A正确;过程②要用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固体培养基,C错误;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属于异源四倍体,可育,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

  

18.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

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捐献者只是提供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所以其细胞核中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B正确;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和父亲提供的细胞核,C错误;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19.下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大小的动态变化时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培养酵母菌的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②线粒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的场所是③细胞质基质,A正确;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N点时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不再变化,C错误;P点种群数量的减少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20.下列对有关实验结果检测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研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观察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

B.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后生成的还原性糖

C.为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可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

D.为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比较各组插条基部生根的平均数或平均根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为研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观察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A正确;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2越多,澄清石灰水越浑浊,因此通过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C正确;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比较各组插条基部生根的平均数和平均根长,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相关实验。

 

21.颜色变化是生物实验结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学生实验操作或结果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B.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C.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由此判断菠菜叶用量太少

D.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小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在水浴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先变为棕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的作用分别是研磨充分和溶液色素,但没有加碳酸钙保护色素,所以研磨液呈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叶绿素被破坏了,C错误;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材中的相关实验。

  

22.下图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判断,Ⅱ4患白化病,Ⅱ7患红绿色盲

B.Ⅲ9个体中肯定存在含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的细胞

C.Ⅱ3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D.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48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Ⅱ6正常,Ⅲ11(女儿)患病,说明Ⅲ11患的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根据遗传图解可知,Ⅱ4和Ⅲ11患有同一种疾病,所以Ⅱ4患白化病,Ⅱ7患有另一种疾病,根据题意可知,此病应该是红绿色盲,A正确;由于Ⅲ9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为XbY,所以最多含有2个色盲基因所以Ⅲ9个体中的细胞一般都含有红绿色盲基因,B错误;由于II4是白化病,III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则II3、II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III10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1/2AaXBXb 或 1/2AaXBXB,由于III11白化病,II5、II6正常,则II5、II6的基因型为AaXBX−、AaXBY,由于II7是色盲,所以II5的基因型是1/2AaXBXb、1/2AaXBXB,所以Ⅱ3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III12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所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1/2×2/3×1/4+1/2×2/3×1/4=1/6,患色盲的概率=1/2×1/3×1/4+1/2×2/3×1/4=1/8,所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6×1/8=1/48,C错

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2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B.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溶解DNA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漂洗DNA

C.腐乳制作过程中,料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将延长

D.提取植物细胞DNA时需在研钵中加入洗涤剂和食盐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

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向溶解DNA中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稀释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料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延长,C正确;提取植物细胞DNA时需在研钵中加入洗涤剂和氯化钠等试剂,其中洗涤剂可能瓦解细胞膜,食盐可溶解DNA,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

 

24.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

生态系统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B.蝇蛆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

C.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并使营养结构更复杂,该生态系统能量能多级利用,虽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蝇蛆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B正确;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C正确;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态的相关知识。

  

25.下图表示通过体外受精培育试管牛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通过注射性激素对性成熟的雌牛实行超数排卵处理

B.②过程只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过程的细胞增殖方式一定是有丝分裂

C.④是胚胎移殖过程,一般需将胚胎培育到原肠胚时期

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

【答案】ABC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①表示卵细胞的采集,②表示体外受精,③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④表示胚胎移植。

一般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对性成熟的雌牛实行超数排卵处理,A错误;②过程表示体外受精,该过程涉及精卵细胞的识别、细胞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核的融合等过程,B错误;④是胚胎移殖过程,一般需将胚胎培育到桑椹胚或囊胚,C错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

 

26.在“植物

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

甲、乙两个研究性兴趣小组分别利用伊红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两种不同的染色剂进行实验。

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

图2、图3和图4是兴趣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洋葱内表皮细胞的       溶液浓度时,植物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