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docx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本书中文版共计7万字,我会用4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1期。
01
人生在世,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生道路之后,当我们疾病缠身、垂垂老矣,我们将如何回首自己的一生?
当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又希望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无论你正值壮年,抑或是年逾花甲;无论你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还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十字路口.jpg
正如余秋雨在此书的中文版序中所言,老人们最后的岁月往往过得很具体,他们全部沉溺在医疗上的程序、后事的嘱托、遗产的分割等等实际事务上。
子女们通常都认为,一切肢体的衰弱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衰弱。
他们会劝老人省一点精神,好好休息,但很少有人会愿意去关心,在经历了一生的沧桑岁月之后,老人会给后人留下怎样的精神遗产,他们凝聚了一生的智慧,应该如何去传承。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的遗憾。
而《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遗憾。
这本书讲述了患了不治之症、缠绵病榻的莫里教授,在辞世之前的十四个星期里,与自己的学生每周相约,分享人生感悟的故事。
莫里教授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衰弱和病况,反而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充分感受自己的身体。
对于别人的照顾,他也感到很受用,仿佛回到婴儿时期。
莫里老人乐滋滋地体验死亡来临的时刻,这种心态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
但作为一名教师,他又必须把这种化解上升为课程,将他悟到的人生哲理传授给他的学生。
因此才有了莫里教授这一生中的最后一门课,而这门课每星期一次,只面对一个学生,本书的作者就是这位幸运儿。
人的肉体虽然终究会消失,但思想却是不朽的。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使他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对于正在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中奋力打拼的他来说,这样的机会无疑是极其珍贵的。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则是葬礼。
本书就是作者整理出来的听课笔记,它出版之后,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成为了当年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这门人生课震憾着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了整个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聆听这堂特殊而珍贵的课程吧。
课堂.jpg
02
1979年的春天,米奇和几百个同学一起,穿着蓝色毕业礼服,从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毕业了。
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标志着孩提时代的结束,他们即将走入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
毕业典礼结束后,米奇去跟他最喜欢的莫里教授郑重告别。
教授个子矮小,看上去弱不禁风。
当米奇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只印有教授名字首字母的皮包的时候,教授拥抱了这个高大健壮的男孩。
“米奇,你是最优秀的。
”教授说。
米奇答应教授,一定会和他保持联系。
分别时,他看见了教授眼中的泪花。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六年。
米奇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事实上,他跟学校大部分同学都失去了联系。
当年的他,梦想成为大音乐家,却在现实的一连串打击下,见识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在米奇浑浑噩噩地打发着二十多岁的日子时,他最亲近的舅舅在四十四岁那年死于胰腺癌。
眼看着舅舅受尽病痛折磨而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憾。
米奇突然惊觉,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短暂。
他固执地认为,舅舅的厄运也将会是他命中注定的结局,他自己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
时间突然变得宝贵起来,初入社会的梦想被抛诸脑后,米奇不再去空着一半座位的俱乐部弹琴,也不再待在屋里写那些没人要听的歌。
他回到学校,读完了新闻专业的硕士学位,成为了一名体育记者。
他开始给杂志和专栏撰稿,开始夜以继日、没有节制地工作。
他不断地跳槽,最后在底特律做了《底特律自由报》的专栏作家。
因为这个城市对体育有着疯狂的需求,有各种职业的球队,这就给雄心勃勃的米奇提供了理想的机会。
看报纸.jpg
除了写评论,他还写专著、制作广播节目,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他已经完全淹没在这个国家的传媒风暴里,因为人们需要他。
拼命的工作让米奇终于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他赚了很多钱,买了汽车,买了山间别墅,还开始投资股市。
他热衷于工作上的成就,因为只有成就感能使他相信他在主宰自己的生活,让他可以在末日到来之前享受每一份最后的快乐。
在谈了七年的恋爱之后,米奇和一位名叫詹宁的姑娘结了婚。
他们彼此深爱,但米奇从不肯放下繁忙的工作,与妻子商量生儿育女的事情。
尽管他知道这是妻子最大的愿望,但在他看来,这一天总是遥遥无期。
偶尔,他脑海当中也会闪现出莫里教授的名字,想起教授曾教他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但那些来自青葱岁月的回忆对彼时的米奇来说实在太遥远,恍若隔世。
凡是从布兰代斯大学寄来的邮件,他看也不看就扔掉了,因此他对莫里教授的近况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有一天,他在随手调换电视频道时偶然听到了那几句话,他的生活仍会这样继续下去。
主持人说:
“谁是莫里·施瓦茨?
为什么你们这么多人今晚要去关心他?
”
米奇一下子愣住了。
03
离开学校十几年来,米奇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莫里教授的名字。
更令他无比震惊的是,由于得了一种罕见且非常危险的神经系统疾病,教授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了教授的近况,米奇与教授将永远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擦身而过。
是上帝给了他们这个重逢的机会,米奇毫不犹豫地飞到了波士顿,然后租车前往教授的家。
而此时,距离返程的班机起飞只有几个小时。
路上,不停地忙着工作的间隙,回忆也如潮水般涌向米奇的心头。
海滩.jpg
1976年,米奇第一次上莫里教授的课。
米奇比大多数同学的年龄都小,因为他提前一年就高中毕业了。
他开着一辆时常传出震耳音乐声的破车,尽管不会吸烟,走路时却总是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烟。
他竭力表现粗野的个性,是为了不让自己显得稚嫩。
但和蔼的莫里教授从来都没有把米奇看成一个未经世故的孩子,教授不修边幅的外表、开朗而不拘小节的性格,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他新入学时的紧张。
米奇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时常令他开怀大笑的教授,他称莫里为教练。
米奇选修了教授的课程。
在遇到莫里之前,他不知道人际关系的学习也可以成为一门学术性课程。
当他看到教授的大办公室里不计其数的书籍时,当他们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认真地交谈时,当莫里广泛引用书本上的论述,然后讲出自己独特见解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莫里是个真正的教授,而不仅仅是一位长辈。
大学第二年,米奇继续选修了教授的另外两门课。
他们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时常在一起漫无边际地聊天,谈人生,谈青春,谈金钱,谈梦想。
大学的最后一年,在莫里的帮助下,米奇写出了一份长达120页的优等生毕业论文,将它交到了教授的手中后,教授给予了它极高的评价。
带着得意和自豪,带着对学校和莫里的不舍,米奇踏入了外面的大千世界。
工作打断了米奇的回忆,而此时,莫里教授的房子已经跃入他的眼帘。
他已经看见了坐在房前轮椅上的莫里。
老人头发稀疏、形容枯槁,正微笑着期待米奇从车里出现。
但是,“近乡情更怯”。
那一刻,米奇竟然没有勇气立刻下车,面对曾经那么熟悉亲切的老师。
他关掉引擎,蹲伏下身子,继续把手中的工作电话打完。
这是米奇最擅长的事,以工作为借口,逃避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米奇见到教授之后,会开启一场怎样的对话?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的解读。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本书中文版共计7万字,我会用4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2期。
米奇从大学毕业出来已经十六年了,当年那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涩少年已不复存在,如今的他是一名十分忙碌的社会精英,经过多年打拼,他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热衷于工作上的成就,被无尽的欲望推着往前走,使他无暇享受生活的快乐,也顾不上考虑家庭的未来。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米奇偶然从电视中得知了莫里教授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于是,他立刻前往波士顿去看望教授。
没人会想到,他们十六年后的第一次见面,竟然会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
在这十分伤感的时刻,莫里和米奇将如何开启这堂人生课?
01
米奇终于下了车。
五分钟后,教授拥抱了他,而距离上一次拥抱已经十六年了。
虽然米奇毕业之后从未与教授联系,虽然他忘记了他们曾有过的亲密,虽然他与十六年前那个有出息的学生判若两人,但他们之间的感情依然深厚,从未改变。
这个拥抱,包含了太多的回忆、欣慰和遗憾。
教授轻声说道:
“你终于回来了,我的老朋友。
”
老人非常珍惜与米奇重聚的时光,谢绝了一切电话和来访,两人的交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原来,莫里的死亡判决是在1994年下达的。
老人是一个舞迷,每周三都要去教堂跳舞。
当他跟着旋律起舞时,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扭动身体、挥动手臂,直到汗流浃背。
没人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博士,人们都以为他是个老疯子。
他是那么热爱跳舞,仿佛自己能永远这么天真活泼下去。
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到后来,连走路都十分困难。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确诊,莫里得了一种非常凶险的神经系统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对于这个病,世上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
莫里笑着对米奇说:
“你知道我会怎么死吗?
我会窒息而死。
疾病已经侵蚀了我的腿,用不了多久就会侵蚀到我的手臂。
当它侵蚀到我的肺部时……我就完蛋了。
”
米奇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教授。
莫里闭上了眼睛:
“米奇,你不必害怕我的死。
我有过美好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这只是迟早的事。
或许,我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
”
老人用颤抖的双手费力地吃饭的样子,深深刺痛了米奇的心。
可是,他能用什么语言来安慰一个将死之人呢?
被安慰的反而是米奇。
很少有人能笑着谈论死亡,莫里的乐观坚强超乎任何人的想像。
日复一日,在疾病的侵蚀下,他告别了驾驶,告别了日常行走,告别了自己的隐私,也告别了他最热爱的课堂。
12(3).jpg
这是一个慢慢坠入深渊的过程,没有人能对自己遭受如此的厄运无动于衷,教授也不例外。
在经历了最初的崩溃之后,教授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不甘心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枯竭而死,他决定勇敢地去面对死亡。
他开始坦然地寻求并接受别人的帮助,他接待了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和讨论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死亡的真正含义,倾听朋友们遇到的各种难题。
他的脑子仍在活跃地思考。
他要证明一件事:
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莫里甚至突发奇想,让家人和几个好友在家里为他举行了“活人葬礼”。
每个人都向他致了悼词,为他念诗。
所有情真意切的话语,他都听见了。
莫里跟他们一起又哭又笑,这场“活人葬礼”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能亲耳听到亲人和朋友在“葬礼”上对他说的话,莫里感到死而无憾。
事实上,他生命中最不寻常的一页即将揭开。
02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莫里教授的思维反而比以前更加活跃。
他常常把自己的思想随手写在纸上,写下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
20.jpg
类似“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这样的“格言”,没多久就写了几十条。
莫里经常和朋友们谈论这些话题,连《波士顿环球》杂志也被震动了,为他发了一篇长长的报道,标题是:
教授的最后一门课:
他的死亡。
这篇文章被美国广播公司“夜线”电视节目的制作人看到了,于是,摄制人员和著名主持人科佩尔随即赶到了莫里的家。
莫里并不像朋友和家人那样兴奋,相反,他尽显教授“本色”,把科佩尔叫到屋里,聊了好大一会儿,才同意接受采访。
莫里的哲学是,死亡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他不愿为它涂脂抹粉。
因此,当摄像机对准他时,他依然穿着那件皱巴巴的灰毛衣。
他们谈了很多,话题自然离不开疾病和死亡。
虽然他也有流泪和悲叹的时候,但这种心情不会持续太久。
他会告诉自己,尽力活下去,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
他们还谈到了来世,谈到了莫里对别人越来越多的依赖性。
当科佩尔问他,面对不断加剧的衰亡,他最怕的是什么时,莫里幽默地回答道:
“我想,用不了多久,有人就得替我擦屁股。
”
采访节目在那个星期五晚上播出了,于是,米奇恰好听到了电视里科佩尔那句:
“谁是莫里·施瓦茨?
”
如果没有夜线节目,莫里可能到死也不会见到米奇。
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在一心一意地关心着自己的生活。
谁会闲到放下手中堆积如山的工作,奔赴千里去看望曾经的老师?
显然,过去的十六年里,米奇也没有做到。
而在这个难得的下午,在与教授的谈话中,他不由得回忆起自己视金钱为罪恶、视自由为生命的大学时代。
他曾经发过誓,永远不为钱而工作。
然而,在底特律,他一待就是十年。
在37岁的年纪,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受雇于同一间报社,光顾同一间理发店,整天泡在电脑和手机里,专门写有关富有的运动员的文章。
网页.jpg
他早已不再稚嫩,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也赚了很多钱,但是,却再也没有了在大学里与教授边吃鸡蛋色拉边长谈人生的机会。
他时常感到不满足,但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
如今坐在莫里面前,米奇能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宁静,教授的话语像清风拂去了他心中的浮躁。
03
尽管饱受病痛的折磨,但莫里毫不自怜自哀的态度令米奇惊叹。
老人说: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但不幸地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文化并不让人心安理得。
它并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按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点。
我们被这种文化牵着走,已经不习惯后退一步,审视自己的人生,问自己:
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一个人需要非常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
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别人期望他们做的。
因此,莫里老人认为,这些人比在如此处境之下的他更加不幸。
米奇瞄了一眼手表,尽管非常不舍,但时间不早了,该结束这个下午了。
当他们拥抱着告别时,莫里说:
“再回来看看你的老教授。
”
米奇答应教授,他会来的。
他相信自己这次不会食言。
米奇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几个星期后,他飞往伦敦去报道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
当他在网球场附近的林荫道散步时,总会想起教授在病痛中依然挤出每一分钟时间陪伴所爱之人的情形,而他却把大量时间花在明星、模特和很多无谓的琐事上。
他想起上次见面时莫里对他说的话:
你有没有知心朋友?
你为社区贡献过什么?
你对自己心安理得吗?
你想不想做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而莫里,早在生病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文化。
他是那么真诚和富有激情,从不曾停滞不前。
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和同事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
信.jpg
他花时间享口福和赏玩自然,去广场跳舞,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
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在人与人的关系日渐疏离冷漠的都市,莫里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照亮了自己,温暖了周围的人。
米奇虽然悲叹莫里来日无多的生命,却又忌妒莫里的充实。
米奇也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那就是工作。
除了异常忙碌的工作,他无暇顾及其他的一切。
公开赛结束了,米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底特律。
当他第二天醒过来才知道,他供职的那家报纸的工会举行了罢工,报社关闭了。
一夜之间,米奇失业了。
虽然在电视台有一份不错的副业,但报纸始终是他生命中的氧气。
熟悉的生活方式被打乱,他困惑又沮丧地发现,没有体育比赛需要他去采访了,报纸上也没有他的专栏文章了,可是,世界并没有因此而不同。
一周后,迷茫中的米奇拨通了莫里的号码,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到莫里命令似的话语:
“你来看我。
星期二怎么样?
”
米奇说:
“星期二很合适。
”
米奇迫不及待地期待星期二的到来。
人生课的第一堂课就要开始,他们会谈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的解读。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本书中文版共计7万字,我会用4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3期。
01
米奇又来到了莫里家。
虽然在其他方面一点也帮不了他,但米奇还记得他对吃的爱好,便买了许多美食与莫里边吃边聊。
有时候,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只是米奇很久都没享受过了。
莫里也问起报社的罢工,他始终无法理解双方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教授那么明智。
如果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克制内心的欲望和贪念,这个世界会简单很多。
莫里的病情继续恶化,他知道,他很快就会彻底失去自理能力。
对此,他难免感到烦恼,但仍在努力适应。
他把自己比作婴儿,尽力去享受别人的照顾。
母亲.jpg
这真是个与众不同的想法,面对满怀恶意且无法改变的命运,与其终日以泪洗面,不如换个思维方式,毅然接受。
虽然快要死了,但莫里依然关心时事,还会为半个地球之外的人遭受的不幸而流泪。
他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
米奇觉得不可思议,他在新闻媒体工作多年,采访报道过太多不幸的人和事,却从没哭过。
或许,因为那只是他的工作而已。
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施爱于人,也不敢接受爱。
怕自己一旦接受了它,就变得不够坚强了。
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曾经说过,“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莫里将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然后与米奇相拥而别。
他们约定,下个星期二再聚。
底特律的报业形势不见好转,而且变得越来越疯狂。
在这种情形下,米奇与莫里的会面更显得难能可贵。
第二个星期二,米奇如约而至。
他们无所不谈,谈人生,谈爱,也谈到莫里的悲哀。
他为自己逐渐僵硬的身体感到悲哀,常常在清晨掉眼泪。
但他很快就停止了哀叹,因为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很多想来看他的人,包括米奇。
莫里说:
“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亲人和朋友说再见。
”
米奇试着把莫里从轮椅扶到躺椅上去。
当莫里孱弱的身体像湿面团一样搭在他身上时,他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第三个星期二,除了美食之外,他还带来了一台录音机。
米奇希望在失去莫里之后,还能听到他的声音。
这次他们讨论的是遗憾。
当死亡临近时,你会有哪些遗憾?
有哪些不曾说出的话,和哪些不曾完成的事?
这是每个人都要担心的。
但是,当我们身体还算健康,便永远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也不会审视自己。
我们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
莫里看出米奇正陷在这样的境况里,便对他说:
“你需要有人为你指点一下。
生活不会一蹴而就的。
”
米奇已经做好了当好学生的准备,在回底特律的飞机上,他列出了一份目录,话题从幸福到衰老,从生育到死亡。
22(5).jpg
02
因为第一次节目的收视率非常好,夜线节目对莫里又做了一次采访。
莫里说:
“虽然我也有感到沮丧的时候,但每当有朋友和客人在身边时,我的情绪就很高。
爱的感情维持着我的生命。
”
自从夜线节目播出后,莫里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来信。
其中一封是一位老师寄来的,她在教一个特殊的班级,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失去父亲或母亲的痛苦。
莫里念起他写的回信,泣不成声。
因为他也经历了那样的童年。
莫里八岁时,母亲病逝了。
母亲死后不久,弟弟又得了小儿麻痹症。
他以为弟弟的病是他照顾不周引起,心里一直非常自责。
每天早上,他都要去教堂祈祷,下午去地铁下面叫卖杂志,以补贴贫穷的家庭。
才九岁的他,就感受到他这个年龄所不能承担的巨大压力和负担。
幸运的是,第二年,父亲娶了继母,温暖了这个抑郁的家。
继母柔和的声音、传授的知识和坚强的性格抚平了莫里受伤的心灵,尽管依然贫穷,但他感到自己又拥有了母亲的爱。
继母把受教育视作脱离贫困的唯一解药,自己也在上夜校。
她要求莫里在学校必须成绩优异,莫里在她的怀抱里养成了对学习的热爱。
莫里不愿去父亲打工的皮毛厂工作,也不愿意当律师和医生。
从芝加哥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他去了一家精神病院工作。
医院.jpg
莫里喜欢细致地观察病人,并记录下对他们的治疗方法。
在20世纪50年代,这个做法极具挑战性,富有开拓精神。
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病人,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每天都俯卧在人来人往的大厅里,从早上趴到傍晚,谁也不去理她。
莫里看了很难受,他甚至和那个妇女并排躺在地上,试图帮她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
最后,莫里终于使她坐了起来,还回到了病房。
从这件事中,莫里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这个妇女最需要的,其实也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东西——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莫里在这座精神病院里工作了五年。
他和一些病人们交上了朋友,每天和他们沟通和交谈,虽然院方并不鼓励他这么做。
他发现,那儿的病人大多数都是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冷淡和厌弃,就算有些病人来自于富有的家庭,但显然财富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幸福。
这是莫里永远不会忘记的经验教训。
如果没有爱与被爱,人生很快就会走向枯竭。
如果没有这段宝贵的经历,莫里就不会是众人所认识的那个教授。
离开精神病院之后,莫里就去了布兰代斯大学。
在那里,他给学生们讲授社会心理学,心理疾病和健康以及小组疗程。
当时,教授们并不注重现在所谓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偏重于“个人发展”的研究。
他从没有教过学生如何赚钱、如何成功,然而,有多少企业管理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学生在离开大学后会再去看望他们的导师?
而莫里的学生却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
在他最后几个月里,有数以百计的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回到他身边,他们千里迢迢地赶来,就为了一次探望,一句话,一个微笑。
微笑.jpg
莫里得到了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评价:
“我一生中从未有过像你这样的老师。
”
03
第四个星期二,米奇来到莫里身边,包里装着他写的那份目录。
今天他们谈论的话题是:
死亡。
彼时,底特律的报业罢工者正准备组织游行,这个世界一片喧嚣,而莫里宝贵的生命正在一天天流逝。
莫里在宗教上是个杂家,他对每一种宗教都有兴趣,这就使他更加为学生们所接受。
但他最后几个月里所说的话语似乎超越了一切宗教的特征,这是死亡赋于一位智者的能力。
莫里对米奇说: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
虽然世上每个人都会死,但没人相信这个人就是自己。
为什么思考死亡的问题这么难呢?
莫里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地体验世界。
我们通常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也许你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莫里虽然再也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走路和奔跑,但他每天都从窗口看外面的世界。
他注意到了树的变化,风的大小,也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的流逝。
自然界对他的吸引力比什么时候都强烈,他的感知也比任何时候都敏锐。
当米奇为他戴上滑落的眼镜时,莫里笑了。
人类最细小的接触也能带给他欢乐,就如同他能体察别人最微妙的情绪。
如果没有情感上的体察和交流,陪伴又有什么意义?
只有经历过对死亡的思考,或许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九月的第一个星期是开学周。
连续35个暑期后的今天,布兰代斯大学第一次没有等到莫里教授去上课。
但是,他和最后一个学生米奇的课程却依然在继续。
这是第五个星期二,今天他们谈论家庭。
pexels-photo-1128318.jpg
莫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他与家人们的合影,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家人是他最重要的情感支撑。
除了爱他的妻子,他还有两个富有爱心的儿子,他们像父亲那样勇于表达感情。
他们时常坐在一起,互相交谈、打趣,几只手握在一起。
莫里说:
“如果你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照顾和关心,在这个世上,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
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
假设莫里是一个人生活,没有亲人,他不敢肯定自己能否应付这样的疾病。
虽然会有同事和朋友的探望,但他们无法代替不离不弃的家人,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
家意味着守护,意味着心理安全,这些都是金钱和名望所办不到的。
莫里又加了一句:
“工作也办不到。
”
这正是米奇心中的矛盾所在。
他视工作为生活的全部,却认为孩子是自己事业上的绊脚石。
莫里的话让米奇陷入沉思,他在想,如果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没有家庭,没有孩子,他能承受那样的孤独和痛苦吗?
第六个星期二,米奇和莫里又会谈论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