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964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 中国史部分 复习资料.docx

中考历史中国史部分复习资料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中国史部分)

【古代部分】

1、史前时代

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

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

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

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②西周的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作用:

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思想。

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②百家争鸣:

(见下表)

主要派别

主要代表人物

主张及代表作

姓名

时期

墨家

创始人:

墨子

战国时期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他看到战争的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道家

庄子

战国时期

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兵家

鼻祖:

孙武

春秋晚期

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史实: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秦的统一

(1)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秦统一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

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8、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9、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10、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11、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2)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

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3)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

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4)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

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

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意义:

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13、司马迁是西汉的汉武帝史官。

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创立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14、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⑵背景: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⑶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禁止贪污;②经济上,分配土地给农民(即实行均田制),农民交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兵役。

③(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迁都洛阳(494年),实行汉化政策,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学说汉话,同汉人通婚等等。

⑷作用: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加国力而进行的。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

15、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这书总结我国北方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

17、大运河①605年,隋汤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全长4000多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搪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地开凿,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原因: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18、科举制度:

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度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③唐太宗:

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例如,进士科考试,每年应试的人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的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

由于就举的人多,而录取的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是很年轻的了,仍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人居多数。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正因如此,进士及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

一旦考中就飞黄腾达,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④武则天:

增加了考试科目。

殿试:

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

武举:

考察武功和骑射。

19、⑴杜甫歌颂开元盛世说:

忆惜开元金盛日,小邑又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此写的是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②史书记载:

"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回答这是什么灌溉工具--筒车。

这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唐朝。

理解:

贞观之制,时间:

唐太宗即位;含义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

①任用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为宰相);②注意纳谏;③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⑤重视文化教育。

20、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其次是白居易。

①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历史时期。

代表作:

“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的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

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他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是唐朝中期诗歌改革的代表。

(诗歌特色:

李白: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1、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

答:

(1)、知人善任。

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2)、虚心纳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

唐太宗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他在位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所以说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

2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23、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

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

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24、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

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25、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26、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

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27、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

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

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

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

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蜀地、江浙);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

景德镇);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居世界首位。

3、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

开封、杭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

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

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30、明朝前期采取了哪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2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归中央管辖。

3设厂卫等特务机构。

4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制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制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

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统一全国。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你怎样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

又怎样看待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答:

二者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

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侵犯我国主权,破坏我国领土完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维护了祖国的主权,是正义的。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及其子孙为开发台湾作出了贡献。

②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清政府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经过40多年的斗争,统一了大陆,社会日趋稳定,经济恢复及发展。

郑成功的后代变为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面临严重威胁,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完成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从此,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台湾的开发。

32、小说四大名著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古典小说是明朝文学的主流。

明代三大奇书:

①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清四大古典名著:

明朝: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清朝《红楼梦》,《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5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

6戏剧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3、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书中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书籍

34、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

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

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

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

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35、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中央政府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6、“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

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

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

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近代部分】

1、鸦片战争

①虎门销烟:

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

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3)意义: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利益。

②中英《南京条约》1842.8

(1)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③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侵略者北京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总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3、收复新疆

(1)原因: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经过:

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

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3)新疆建省:

1884年

4、甲午战争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致远舰管带民族英雄邓世昌阵亡(后来发生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1)内容:

割地、赔款、开厂、通商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过: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

《辛丑条约》

(1)内容:

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影响: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事迹。

6、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

(1)前期:

“自强”军事工业

曾国藩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后期:

“求富”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上海)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评价:

(1)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

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7、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898年6月—9月(103天)

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8、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后全国有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但最后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历史意义①性质: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