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_高中生物_试讲及答辩(第二批).docx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_高中生物_试讲及答辩(第二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_高中生物_试讲及答辩(第二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_高中生物_试讲及答辩高中生物《基因治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讨论糖尿病的病症、病因及治疗方案上的改进。
设置悬念:
如何通过改变基因进行治疗,引出课题基因治疗。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SCID病
提供事例:
“法国气泡儿童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法国巴黎某医院实施SCID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
该免疫缺陷症表现为T细胞和
B细胞的严重免疫缺陷,如不治疗,婴儿会在出生后一年内,由于严重和反复的感染而夭折。
SCID常规疗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是它的配型很困难,而且会由于捐献者患有感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病人产生淋巴瘤。
教师小结:
SCID病的病因:
腺苷脱氨酶(ADA)缺陷引起,ADA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成为肌苷和2-脱氧肌苷,ADA在淋巴细胞中最多,ADA缺乏导致脱氧腺苷和脱氧三磷酸腺苷蓄积在细胞内,特别是淋巴细胞内。
这两种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具有毒性,它们能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活性而阻碍DN
A合成。
2.多媒体动画展示,病毒、细菌、T淋巴细胞结构有何区别?
(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人T淋巴细胞为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
3.细菌中的ADA基因是如何整合到反转录病毒上的?
(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菌)
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免疫)
T淋巴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同时,T淋巴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淋巴因子大都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
T淋巴细胞如何得到ADA基因?
(逆转录病毒的感染)
师小结:
基因治疗SCID病基本步骤:
(1)让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首先将细菌中的ADA基因整合到病毒核酸上。
(2)用它去感染病人T
淋巴细胞,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筛选出ADA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细胞。
(3)将携带正常ADA基因的T淋巴细胞回注到病人体内。
(三)共同归纳,巩固提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治疗的流程图设置填空考察学生,师生共同归纳治疗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大致过程。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布置学生课下搜集基因治疗的事例及其价值的资料;搜集有关基因治疗技术安全性方面的报道、法规等的资料。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基因治疗运用的什么技术?
【参考答案】
基因治疗其实运用到了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这两种生物技术。
将目的基因导入T淋巴细胞运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而T细胞的培养则是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基因治疗的概念;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2.能够了解基因治疗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认识基因治疗的科学意义,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
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又有什么特征呢?
引出课题。
(二)提问引导,探索新知
首先教师播放兔子在草地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草吸收了吗?
(3)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①被吸收入小草体内的能量,可以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其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②被兔子摄入体内。
③还有一些没有被兔子摄入的部分,例如:
草根,这些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
④还有很多没有被兔子吃掉的个体。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
(1)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
(2)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学生思考,总结: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等);②分解者所利用;③被下一营养级同化;④未利用。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升
孤岛求生,身边有一些玉米,有一只鸡,先吃哪个?
学生讨论并总结答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为了保证能量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应该减少能量流动所经的营养级数目,因此应该先吃鸡,降低玉米中的能量传递至人所涉及的营养级数目。
(四)课堂总结,作业拓展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然后通过捕食关系从生产者传递到初级消费者再传递到次级消费者,其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因此能量流动就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而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孤岛求生时,假设你的身边有一些玉米,有一只鸡,先吃哪个比较好?
【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为了保证能量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应该减少能量流动所经的营养级数目,因此应该先吃鸡,降低玉米中的能量传递至人所涉及的营养级数目。
2.本节课中,你设置了许多问题串,为什么这么做?
【参考答案】
设置问题串,是为了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的小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此外,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高中生物《温特实验》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设疑导入
回顾达尔文、鲍森·詹森、拜耳的实验结论,设疑:
通过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这种影响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家们猜测这种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科学家温特想到了聪明的办法来验证这一设想,引出课题:
温特实验。
(二)温特实验
课件展示温特实验的过程: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
教师提问: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转移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至琼脂块。
)
教师提问:
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发生了什么现象?
(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
教师进一步提问:
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会发生什么现象?
(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教师讲解,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
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三)提问巩固
1.讨论温特实验的设计原理及成功的关键。
2.比较生长素发现历程中的几个关键实验。
(四)小结作业
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思考,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对照试验一般指进行某种试验为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
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
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试验。
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2.简述生长素是如何从合成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
【参考答案】
在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单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