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7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docx

论文初稿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

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经济的状况分析

(一)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的基础与条件

1.资源基础与条件

1.1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一)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

昭苏县属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型气候,年均温2.9℃,年极端最高温度33.5℃,最低温度-32℃;最热月7月,均温14.6℃,最冷月1月-11.7℃;年降水512.2mm,积雪深度20-30cm。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优质的草地资源,是全疆唯一没有荒漠草地的县。

参考文献:

昭苏县统计年鉴或县志

1.2具有优良丰富草地资源

县域草地面积111.71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12.93万亩,分别占土地面积的66.39%和48.55%。

草地类型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大类83个草地组,优良草场占草场总面积的96%。

山地草甸类草地发育良好,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1.94%,草层高大,植被茂密,草质优良,是典型的高草型刈牧兼用草场;凉爽的气候,丰富的高草区,是马匹采食、生长、繁衍最为适宜的自然条件,可谓是牧马的天堂。

1.3具有悠久的育马历史

昭苏县有近百年的育马历史,是伊犁马的培育地。

县域有国家级、自治区级种马场各1个,他们在马种质资源、繁育、改良、市场链接及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对县域马产业发展具有先导性。

1.4四是具有优越的种群基础

昭苏原6个地方国营农牧场,从60年代开始就曾从事过马匹改良工作,具备坚实的种群基础。

该区哈萨克族、蒙古族分别占总人口的52.86%和7.94%,他们被称为马背民族,生产、劳动、生活、运输、娱乐都离不开马,养马经验十分丰富,掌握着独特的育马、驯马技术和技巧,具有发展马产业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伊犁马在全国、全军及地区马术比赛中战绩显赫,荣获众多奖牌,粗略统计,获得冠军近200个,奖牌共获300余枚。

作为伊犁马的育成地,县域马匹数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改良基础好,竞争优势突出。

1.5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马产业是昭苏县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根据县域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县、科技兴县、牧业强县和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马产业就是“牧业强县”的重要举措。

在马产业发展上,对新技术应用、项目争取、优质种马引进、种源基地建设、改良体系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等给予支持与扶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马产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带动昭苏优良马匹价格一路攀升,农牧民养殖良种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始自发引种、自主改良,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昭苏目前拥有标准化赛马场地,并且对于举办大型赛事有一定的经验。

近几年举办过多次大型速度赛马比赛、马术拉力赛、马术耐力赛,是目前自治区影响力最大的赛马场。

目前有着较好的运作模式。

2009年、2010年连续举办国际速度赛马暨马术拉力邀请赛和全国育马杯大赛,具有一定的赛事组织经验。

2.产业基础与条件

2.1是具备完备的改良繁育体系

自2011年以来,我县投资150万元,新建马人工授精站7座,使全县马人工授精站数量达到12座,累计集中组群人工授精马匹3700匹,;为扩大改良覆盖面,有效解决种马不足的问题,我们对伊犁种马场、昭苏马场周边的阿克达拉乡、洪纳海乡采取两场富余种马辐射帮扶改良;对边远的乌宗布拉克乡、胡松图哈尔逊乡、萨尔阔布乡积极与马术俱乐部、养马爱好者展开合作,互利互惠,相互借助,满足了改良需求;察汗乌苏乡依托喀拉苏伊犁马研究繁育中心细管精液拉动,满足了种源需求,截至目前,我县已引进种公马426匹(11-13年分匹数分别为:

117、59、250),其中英纯血等优质种公马49匹(截止13年8月12日数据),选种选配3.6767万匹(11-13年数据分别为:

6044、11577、19146)。

2.2是具有较好产业科技支撑条件

我县依托科研院所,建成了我国首个马细管精液(冻精、鲜精)生产线,细管鲜精解冻后活力突破0.35,培养了本土人才,实现了批量生产。

细管精液的运用使种公马利用率提高7倍以上,实现了种马全年生产,将解决马匹改良种马数量不足、价格昂贵、种源供应跨区域等问题。

同时开展新品系培育、B超早期妊娠检测、健康养殖、调教训练、疫病防控等进行攻关、开发与推广,提高了马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此外开展了马分子育种基础资料收集,为建立“三位一体”的育种体系与定向改良奠定了基础。

2.3是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平台

2.4是具有产业发展的人才培训基础

目前,我县依托州畜牧兽医局成功举办二届马产业技能培训班,参班学员51名;我县成立了伊犁马术学校,并与湖北大学合作开展了第一期骑师培训班,参班学员50名,将实施骑师培训常态化班。

计划依托马术学校和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昭苏黄金旅游季节,面向疆内外中高收入人群及爱马、喜爱马运动人群,尝试开办马术、骑术、骑乘、健身等专业短训班及青少年培养班,扩展产业人群。

马业技术人才培养已形成常态化,因需培养,为伊犁马产业健康发展蓄积了人才力量。

2.5是实现了赛事常态化

整合全州有利资源,开展赛事周赛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赛事人才培养,探索赛事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承办大型赛事、标准化赛事的能力。

充分发挥伊犁天马进出口贸易公司作用,疏通国内外马业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国内外马业交流与合作。

围绕良种马登记管理体系,通过西域马业搭建良种马交易平台,定期发布市场需求与信息,推进马匹交易的组织化、信息化、平台化、公开化进程。

(二)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缺少成熟而强有力的马产业发展市场化运营平台。

西域马业公司运行伊始,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存在定位不明确,产权、职责不清晰,导致运转困难,短期难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确立理念思路,整合资源要素,理顺体制机制,明确产权职权,适应联结市场,拓展经营实效,不断做大做强西域马业,统领伊犁河谷马产业发展。

2.2缺少丰富的马产业发展专业人才。

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少,技术水平低,改良手段落后,造成良种推广速度慢覆盖面小。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加大了对马产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技术人才缺乏,致使马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能力弱。

同时,疆内外爱马人士群体庞大,但缺乏游乐、骑乘、健身及懂马基本知识,特别是后续人群吸引能力不足。

急需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马业经营理念,强化人才、技术培养和引进。

2.3缺少强大的马产业发展投入。

近年来,虽然国家、自治区加大了对马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但马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牧民发展马产业。

同时,由于我县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马品种改良设施条件简陋,制约了马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良种马改良体系尚未健全,各类优质种马价格较高,农牧民购置优质种马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农牧民马匹改良的急切需求。

急需建立州级马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对农牧民优质种马购置及细管精液推广给予扶持,建立农牧民快速增收的长效机制,扩大良种繁育覆盖面,推进农牧民增产增收。

2.4缺少稳固的马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自治州党委、政府和我县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专门成立工作机构给予推进,但马产业发展中的政策研究和各项措施还不全面,缺少深度和高度。

发展马产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县马产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马业发达地区,马产业发展中良种扩繁、饲养管理、产品开发、疫病防治等技术瓶颈问题急需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政策支持。

2.5缺少持续的马产业发展支撑。

广大农牧民马业经营粗放,仍以一家一户的草原四季养马为主,良种与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产品收购、市场开拓等环节未能衔接,致使马产品、马文化等开发滞后,产业链接松散,产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马产业的整体发展。

我县马业生产与加工发展失衡,产品深加工滞后,缺少对马产业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急需树立马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组建基层特色马产业协会与合作社,扶持专业养殖大户,强化养马业组织化、产品化,使特色养马业形成规模与合力,建立产品马(肉用马、乳用马、运动马、精制马脂、生物制药)养殖繁育基地,推进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马产业发展现状夹子

3发展战略

未来10-15年,昭苏马产业发展必定是跨越式发展。

马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企业拉动、项目带动、集群驱动、区域联动”的四大战略,实现以资源与产业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企业入驻拉动项目落地,项目带动集群发展,集群驱动区域联动的良性循环。

(三)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的思路与构想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深刻要求,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思路,把握我国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托昭苏丰富的伊犁马品种资源、草原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优势和外部发展条件,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牧民增收为主线,以育马业、产品养马业、马文化、马产品加工业、以马为主体的草原生态旅游业全方位发展为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适用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我国专用运动型(速度型、速步型)、肉用型、乳用型马新品种,打造国家知名的专用马培育基地和重要的种源(优质种马、冻精等)供应基地;建立覆盖全县的马匹改良与专业马匹(运动、竞赛、旅游)调教训练体系,打造国家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马、旅游休闲、健康骑乘用马调教训练与输出基地;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马产品加工业或建立产业链接,打造新疆知名的马产品供应与生产基地;融合马文化、草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弘扬马背文化,树立“天马”、“天马之乡”品牌,打造新疆最大、全国知名的马文化及草原生态旅游胜地;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非牧转移就业增收,大力开展马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成牧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从而推动昭苏马产业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保障良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昭苏现代马产业规划

2.发展目标

2.1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3年,昭苏县马产业总产值达59897万元,专业马品种初步育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巩固发展,产业发展科技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良种繁育全面建立,供销体系畅通完善、文化旅游全面升级、区域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完善,现代马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人才蓄积充实丰富,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国家知名的专用马培育基地和重要的种源(优质种马、冻精等)供应基地、国家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马(运动马、旅游休闲、健康骑乘用马)调教训练与输出基地、新疆知名的马产品供应与生产基地、新疆最大全国知名的马文化及草原生态旅游胜地、牧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把昭苏县打造成为国家马产业大县、强县。

2.2发展阶段

1、近期(2013-2015年)——建设发展期

确定发展方向,夯实发展基础。

立足昭苏马产业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对马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全面规划、明晰布局,构建产业发展架构,谋划发展;制定与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建立产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机制;以种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产学研联接机制,强化人才培训与蓄积,加强育种、改良、调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的改良与良种繁育体系,并初步建立专业马调教训练体系;挖掘马文化,丰富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布局马文化、草原生态游景区,构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马文化及草原生态旅游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育马、专业调教训练、马产品加工、骑乘健身俱乐部、草原生态旅游等实施重点引资或建立产业链接,初步建立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马产业产值10000万元,初步形成马产业体系框架和空间骨架。

中期发展阶段;

2、中期(2016-2029年)——快速提升期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

在巩固马产业建设发展的同时,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建设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着重提高育马业水平和马产业分支产业的质量,蓄积远景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生态环保的战略性匹配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呈现以工业化思维谋划马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育马业、产品养马业、马文化、马产品加工业、以马为主体的草原生态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马产业分支产业重点基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取得实效;招商引资大步跃进,扶持和引进马产业重点项目5-10个,昭苏“天马”、“天马之乡”品牌影响力初步实现,国家专用马培育基地和种源(优质种马、冻精等)供应基地、国家专业马(运动马、旅游休闲、健康骑乘用马)调教训练与输出基地、新疆马产品供应与生产基地、新疆马文化及草原生态旅游胜地、牧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初步建成。

远期发展阶段。

3、远期(2020-2023年)——全面发展期

推进产业发展,构建马业强县。

根据国家马产业发展的专用马品种需求,初步培育出专业马(速度型、速步型、乳用型、肉用型)马品种,进一步推进竞赛马业、产品马业发展;弘扬马背文化,进一步推进昭苏马文化、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并扩大延伸产业发展,推动牧民非牧转移增收。

以此顺应产城融合、业城联动的大趋势,着眼于城乡居民对享受社会改革发展成果提出的新要求,整体推进商业、服务业、物流业、高品质城乡休闲业、居住环境、精神生活等较大发展。

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功能,城乡功能得到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现代社会主义“新型牧区”,实现马业强县。

参考文献:

昭苏县马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5)

四)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的主要措施

1、通过建立完善的马匹繁育体系,完成全国最大的良种马繁育与种源供应基地建设。

整合县域马产业发展各类资源要素,理顺体制机制,清晰产权,明确职责,联结市场,做大做强西域马业。

以西域马业为连接点和切入点,拓展投资与融资渠道,加强优质种源引进,发展运动、乳用、肉用马培育核心群,推进育马业多元化发展,建立我国最大的各类专用马繁育与种源供应基地。

建立覆盖各乡镇场的马匹改良体系,发展壮大乡镇场养马、育马协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养马组织化程度,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完善与推进良种马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良种马登记管理体系,为良种繁育规范化、信息追踪公开化、马匹交易平台化、市场运作公司化提供基础,实现优质优价,避免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新疆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研究第31卷第3期59-63页)

世界马业共发展国际研讨会,论中国马匹改良与育种前景

30-41慎伟杰

2、通过建立完善的马调教训练体系,完成全国最大的专用马匹调教训练基地建设。

建设完善昭苏马场、伊犁种马场、伊犁马研究繁育中心马调教训练基地,积极与国内马术院校及国外团体合作,实现专业运动马调教训练常态化、专业化。

吸纳疆内外专业马术俱乐部、马术企业、爱马人士到昭苏投资发展,开展合作繁育与调教训练,拓展交易渠道,实现共同发展。

以西域马业为市场连接桥梁,与国内马术俱乐部、旅游景点合作,实施订单与定向调教训练。

参考文献:

3、通过建立完善的旅游业服务设施,完成全国知名的马休闲旅游体验基地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全面发展”的思路,完善与优化马匹竞技、民族马术、马文化、草原生态旅游等旅游业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拉动城乡商业、服务业、物流业、高品质城乡休闲业、居住环境、精神生活等大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通过建立完善的产品马增值体系,完成新疆知名的马产品供应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和建立以养殖生产、屠宰加工、经营贸易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通过马肉、马奶、孕马尿、精制马脂等产品和生物制品的开发,拉长产品马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构建马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养殖基地、养殖协会,建立链接和保障农牧民养殖利益的有效体制机制,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由传统单一养马向现代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马产品的超常规发展。

5、通过不断提升马业培训学校办学能力,完成疆内最大的马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完善伊犁马术学校办学模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到校开展培训与交流,培养专业养马、育马、骑师、护理、兽医等专业技师,满足市场对马业技师的需求。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农牧民马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

依托马术学校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办面向高端人群、马运动爱好者等人士的马术、骑乘、健身等专业培训班,不断扩大马产业发展的人气效应。

6、通过进一步整合马资源要素,建立西域马业产业引领地位。

6.1理顺体质机制。

围绕夯实西域马业3年上市基础,探讨两个马场优势资源入股、优势资源划拨等模式,充实西域马业公司管理、开拓与市场化运作实质职能,年内形成生产要素组合配套方案,为西域马业上市及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6.2完善西域马业设置布局。

从科技、产业、发展设置布局,年内完成天马文化园的整体设计,完成文化园道路、赛马场看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于7月初投入使用;完成马产业研究院和新疆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注册、运行,建立、运行马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伊犁马研究繁育中心马匹交易、调教训练中心选址、设计与规划,利用天马旅游节、周赛制赛马活动举办2—3次优质伊犁马竞拍活动。

6.3实现民俗赛事、竞技赛事常态化。

整合全州有利资源,开展赛事周赛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赛事人才培养,探索赛事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承办大型赛事、标准化赛事的能力。

充分发挥伊犁天马进出口贸易公司作用,疏通国内外马业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国内外马业交流与合作。

围绕良种马登记管理体系,通过西域马业搭建良种马交易平台,定期发布市场需求与信息,推进马匹交易的组织化、信息化、平台化、公开化进程。

6.4筹划马业交易平台。

依托西域马业,探讨马产业协会化、组织化交易模式,年内完成平台设计,并定向收集、整理及初步建立良种马信息库,定期开展市场需求信息发布。

同时,促进伊犁天马进出口贸易公司正常化运作。

(5)伊犁州昭苏县发展马产业的前景展望

伊犁州昭苏县马产业发展重点:

一是培育轻型运动用马,肉用马、乳用马新类群;二是开发孕马结合雌激素、马奶、马肉等马产品、延伸产业链。

(参考文献:

伊犁马产业规划)

(一)马类型发展布局

——运动型马发展布局:

以昭苏马场、伊犁种马场、喀拉苏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察汗乌苏乡、胡松图哈尔逊乡、昭苏镇、乌宗布拉克乡、萨尔阔布乡等乡镇;(参考文献:

昭苏县马产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内蒙古运动马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4.1加强对运动马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极大重视运动马产业的发展,国内的运动马产业既面临着巨大挑战又存在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自治区运动马产业发展应

充分发挥自治区马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和指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制定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运动马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运动马驯养、赛事管理、马场建设、疾病预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促进内蒙古运动马产业不断优化、有序发展。

此外,应着力培育运动马产业的龙头企业,既满足当前区内外各类赛事的需要,又为今后国家放开“马彩”后与其他省市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4.2不断加大运动马驯养和繁育力度

积极开展蒙古马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构建蒙古马基因库,建设蒙古马品种改良培育基地,坚持“洋土并用”,引进国外纯血马改良蒙古马品种,培育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良马品种和实用型品种,用于出口、赛马、娱乐、旅游骑乘、主题活动、大型影视节目用马及马文化开发等,提高运动马驯养和

繁育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鼓励牧民养马、育马,改进饲养管理。

在牧区实行现代群牧养马,逐步向产品养马业转变。

对马种和马匹专门进行登记、驯教和测试,积极开展赛马资格认证、拍卖交易,将赛马赛绩与牧民马匹选育工作结合起来。

4.3培育品牌马术赛事,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赛事

通过“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马文化节”、“中国马速度大赛”、“骑着马儿过草原”、“御马文化节”、“草原大赛马”、“赛马节”等节庆品牌进行宣传和造势,为传承和弘扬马文化、提高自治区马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带动自治区运动马产业的发展;积极承接和参与国内外的运动马各种大赛,通过这些比赛,使运动马产业的相关人员开拓视野,带动和促进内蒙古运动马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4深层挖掘马文化,拓展运动马相关的旅游等创收

积极筹建以马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展现内蒙古草原养马历史、马的品种、名人名马、马铸造的奇迹、民间马术运动、马摄影精品、马古董、马雕塑、马具和马艺术品等内容,开展马文化体验、马术娱乐等互动性活动,挖掘和弘扬蒙古族马文化,为自治区现代马业的发展做必要的文化铺垫;着力开发以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民族风情演艺节目、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提升马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马业的产业化步伐。

4.5推动运动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以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以及呼包鄂、通辽市为主体,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休闲娱乐马术活动中心、养马基地、民族体育表演比赛场地和马文化展示场地,形成辐射带动整个自治区乃至京津冀晋及东三省地区运动马产业的持续发展;重点进行内蒙古农业大学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适应国内外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对运动马驯养和管理的非学历层次上的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自治区各马术学校、大型运动马人才培训基地和马匹选育研究所的建设力度

——肉用型马发展布局:

以昭苏马场、喀夏加尔乡为中心,辐射带动萨尔阔布乡、阿克达拉乡等乡、胡松图哈尔逊乡、察汗乌苏乡;备注:

参考文献:

从市场看肉马产业的发展(刘汉铭,养殖技术顾问2009.9,152页)

肉用马发展布局:

1、转变马用途的传统观念

肉用型马属产业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养马观念,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推动肉用型马属业的培育、发展、推广,使肉用型马属业尽早尽快的发展起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1个巨大的补充亮点。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肉用型马属业的发展,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变型时期,肉用型马属业的发展必将会给养马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使传统养马业不再属于传统劳役运输的经营方式。

肉用型马属饲养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比较容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将发生重大的改观,这为促进肉用型马属业的培养发展提供了1个新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肉

用型马属的培育。

2、肉用型马属品种的改良

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属品种是向劳役型发展,现在需要研究从劳役型转变成肉用型的发展。

因此,要加快马属业良种、技术、装备、管理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管理、饲草饲料、医疗等各项服务配套,是一个很大的畜牧经济发展工程。

肉马产业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养殖大户、规模养殖户、贩运大户、生产企业通过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不断向肉用型转型,销售市场乃至产品加工等领域渗透、延伸。

将资源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在整个产业链中得到体现并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输出肉马属型良种,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我国虽然有马属型饲养的基础,但是马属产品不多,市场供应越来越紧缺。

培养具有市场的马属产品质量标准,现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新的形势下,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迎接来自马属市场的竞争,有条件的地方,应集中建设养殖繁育、培养改良肉用型马属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中心。

建设标准肉用型马属圈舍,配备机械设备,配套生产工艺,完善饲养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增强由劳役型转变成肉用型的能力,建设1个设施型的肉用型马属培养基地。

与市场创富性基地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肉用马属肉产品进入人们的餐桌。

2.1发展肉用马

由于马肉所具有的独特生化特性,很多国家将其作为高级滋补营养品,不但利用鲜肉和加工成的各类肉制品,而且马肉也成为其它肉类加工品的必需添加料。

马的皮、毛、血、骨、蹄、脏器等副产品也都能综合利用。

一匹成年马的皮加工可获得服装革约2.2m,可制成皮衣、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