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61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docx

授课题目文学文体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2

授课题目

第六章文学文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概说、特征、分类。

2.了解小说的渊源、分类。

3.了解戏剧的主要种类和写作特点。

4.了解诗歌的界定、分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文学即人学

2.掌握散文的写作

3.了解小说的写作要点

4.明白诗人应具备的素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集体讨论法

1.文学文体概说

2.散文概说及写作

3.小说要点分析

4.诗歌阅读与分析、领悟

5.戏剧写作基本情况介绍

第六章文学文体

第一节诗歌

一、诗歌的界说

诗歌是一种用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

在古代,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

现在统称诗歌。

它通过强烈的情感抒发来反映生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想象性、时空的跳跃性和强烈的情感性;要求分节分行,有节奏韵律,语言简洁凝练。

二、诗歌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可以分为许多种类,现主要讲以表现手法来分的类别:

(一)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诗。

如《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还有《有的人》、《乡愁》、《致橡树》、《回延安》等。

(二)叙事诗——通过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诗体。

如《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当下诗歌对抒情诗有看法,认为太滥情,故叙事诗较盛行。

(三)哲理诗——是通过形象来挖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的诗体。

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代的哲理诗也很多。

如:

《豆腐》:

“以为你的性格是软弱,/一根丝线可以宰割你!

/两个指拇可以捏碎你!

/三分钱可以买回你!

/待到下汤锅去接受煎熬;/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你!

/最耐得住高温磨练的是你/最有旺盛生命力的有是你。

”又如,《悲凉》“走过那么多路,/穿过那么多的鞋,/竞没有一个脚印属于自己。

另有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区分。

二、诗歌的特点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在几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抒情的,“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感叹愁绪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愤怒的: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示爱情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正是情感的作用,使诗歌特别感人,被认为是“一切艺术之中占首位的是诗”。

(二)大胆神奇的想象

想象是诗歌区别与其它文章的一个标志。

别的文章可以不用想象,但写诗是离不开想象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意。

如写“风”,如果只写它“呼呼”地刮,是没有多少诗的味道的,有人这样写风:

“象一个酒醉的流浪汉,打着忽哨,四处张望,寻找可以过夜的地方。

”想象风象流浪汉一样,人们对风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也有趣得多。

(三)凝练、优美的语言

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在有限的字数里表达丰富的内容,语言必须凝练。

且诗歌没有小说的情节可以吸引人,必须靠语言的优美和诗的意趣、情趣、理趣吸引人。

所以,这一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下面这些诗句: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静静的,孤独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的气氛)”(臧克家《难民》);“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在大江里捕捞着生活的夙愿/事业与爱情是两只船浆/我曾把残月摆渡成浑圆(的形状)(芦萍《没有靠岸的船》)。

三、诗歌的写作

(一)诗意与灵感的捕捉

首先是对意象的观察与发现,并进行审美的体验。

如有人照镜子看自己人已到了中年,头发已斑白,随即产生诗意;“一尾时光之鱼/泅游于生命的湖里,愕然回首/两岸已是雪白的芦苇“(梦如《对镜》)。

一个正在恋爱的女子,看到到处都是树,灵感一生,脱口而出:

“东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树,树,树/系不得郎舟住!

相传宋带有个秀才,看到一棵枯树,顿时是兴大发:

吟道:

“门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杈。

”但怎么也写不出后两句。

后来听到有人从背后续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原来是欧阳修帮他续的。

前两句只是客观描绘,有写的很实,没有想象的余地,所以毫无诗意,欧阳修的诗句,把这首诗救活了。

枯树是不能开花的,但冬天树杈上堆满了积雪,远远看去,不就象是一番“千树万梨花开”的美景吗?

这就是诗意。

所以捕捉诗意和灵感要靠生活的积累,靠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意也叫诗味它包括意、理、趣、含有其中一个方面,到可以称为诗了。

试分析下面着几首诗的优劣:

韦苏州(应物):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司空曙: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白乐天: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评:

韦诗太直白;白诗扣得太紧,少想象余地,司空诗散中让人想象,感受诗意。

(二)诗歌意象的语言传达

意象不是自然的物象,它是经过作者感情投射了的事物,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既有意,又有象,是感觉的诗化。

韦勒克说:

“意象是一个既属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

”“意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

”意象可以分为听觉意象、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和嗅觉意象。

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写了六个意象,都是视觉意;而“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里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真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颓唐的残阳……”一诗中,听觉意象、视觉意象、心理感觉的意象也有了(让学生分析出来)。

写诗要通过描绘意象来传达意义,如何写好意象,需要诗歌的语言能力。

诗歌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不是合乎语法就可以了的。

而且,形象本身也存在着变形,比如;“从十米高台,陶醉于下面的湛蓝”(艾青)“事业与爱情是两只桨,我曾把残月摆渡成浑圆”(芦萍)。

从诗歌语言的变形和意象的变形的角度看,语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选好动词

诗讲究炼字炼意,炼字有以选好动词为最重要。

先看古诗歌的动词选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闻一多)。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洛夫)。

2.非常规搭配

诗歌语言有时是“拧断语法的脖子”,一些表面上看似不通,意义上却完全相通的诗句,才富有诗意。

如:

“老汉趴在墙头上望/心思在烟管上一亮一灭”(郭培森)“是的,她很美丽,线条弹响过多少男性的期冀”(孙中明)“稳坐‘嘉陵’稳坐在一个崭新的变迁”(田俊)。

“然后,一片绿的记忆飘下/我空无所有;他它们迅速地返回它们的/来处,陌然,可贵的全然的陌生”(虹);“下山/仍不见雨,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下/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洛夫)。

3.有意增加词的意蕴

(1)利用谐音。

如“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思”;“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2)语义双关。

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3)利用象征、比喻义。

不仅用词的字面意义,还要挖掘象征义和比喻义,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不能只用来说明“绿”的“肥”,“红”的“瘦”;它含一种“红颜薄命”的喟叹。

4.词语活用。

如“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到下午、到黄昏)。

5.跳跃和省略。

跳跃是指时空的跳跃,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时空转换)省略,省略动词:

如:

“枯藤老树昏鸦”省去了动词。

还有省去宾语的,如把“残月摆渡成浑圆(的月亮)”。

西方文论特别是英美新批评,对诗的词语有强调,主张语言之间要有张力(字面意思与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拥有的比喻意义之间的差异与距离,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黑夜”了)。

(三)巧用各种意象组合诗歌用意象表达诗意,意象越新鲜、越奇特,越容易收到好的审美效果。

常用的诗歌意构成方式有:

1.并列式

是几个毫不相干的意象共同表现一个主旨。

比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个意象表现一个意境。

还有象舒婷的: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完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而出”。

2.意象叠加

是一句中出现好几个有联系的意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交错式

就是作者有意把互相矛盾或完全相反的两个意象放在一起。

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通感式就是五官开放交流的意象。

如“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顾城);“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李贺)

5.突反式

就是后面的意象与前面的相反。

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放/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二节散文

一、散文涵义的演变

(一)与韵文(诗歌、骈文)相对的,既不须押韵,又不讲对仗的散体文章。

如《中国古代散文选》,包含文学和非文学的文章。

(二)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五四以后通用)

(三)“大散文”概念:

大而化之,大可随便的一切文章。

主张回归自我,写真情、咏物言志,呼唤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

可以谈安邦定国之道,可以做生命的沉思,可以作文化苦旅,可以谈文说艺,可以谈鱼虫花鸟,几乎包括一切的文章。

我们认为:

散文应是用凝练优美的语言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精悍的文章。

二、散文的分类

(一)记叙散文:

即在内容上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表达方式上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散文。

如果散文以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动作为主,这就是记人散文;如果围绕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叙述线索,那就是记事散文;如果表现对象是以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为主,表达方式又以描写为主,这就是写景散文;如果表现对象是以某物体为主,表达方式侧重于描写叙述为主,则是记叙散文中的状物散文。

如《钓鱼》(罗念生)

(二)抒情散文:

就是内容上主要强调抒法作者的主观情感,表达上也着重于主观抒情的散文。

结合叙事和写人进行抒情的叫叙事散文、结合景物进行抒情的抒情散文。

如《小草》:

在细长深邃的石逢中里,常常升起一面面绿色的旗帜,这就是小草。

对于生活,小草的要求是很低的:

只要风,能够吹来一点尘土;雾,能够上洒一串露水;云,能牵来一缕阳光,着绿色的旗帜就不会倒下去!

这绿色的旗帜迎风飘扬,为了证明石头也有自己的感情---它们曾是岩浆,带着炽热从地心里冲出来,渴望点燃这陌生的世界。

虽然终于冷却了,僵硬了,但它们仍然怀恋过去,仍然有着对于世界的真诚。

这一点,被小草的存在证明了。

证明了别人,同时也证明了自己。

小草常常被高举在巍峨的山峰上。

在这里,它不因自己的渺小而自卑。

作为存在,它与一座峰峦、一朵游云或一株劲松是平等的。

因此,小草也是骄傲的。

(三)议论散文:

就是用文学的语言发表对生活或事物看法的文章。

它通过文学的意象进行议论,且语言有较强的文学性。

如《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北大人推崇个性与气质,在专业领域成就之外,刻意追求“特立独行”;为中才制定规矩,为天才预留空间”,蒹容并包,自信自尊,以天下为己任,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气。

三、散文的特征

(一)取材的广泛性

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的私事、生活琐事,不分古今中外,不论山川河流,不论花草虫鱼,尽可入文。

如秦牧的《土地》、冯骥才的《珍珠鸟》等。

可分:

生活音韵、读人说史、心路历程、读艺札记、观世点题等。

近年来出现另类散文,如《时尚是条狗》《一个离过多次婚的人,应该如何称呼她》。

(二)情景的主观性散文所表现的人物或景物,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是作者独特体验与感悟。

同样的事物,表达的情感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都是写桃花,有人表现的是它的艳美,有人表现它的妖艳,有人甚至讨厌它的张扬。

有比如春天,有人说它象少女似的温柔,有人讨厌它的多雨和潮湿。

主观性在文章中强烈体现。

(三)表达的自由、灵活性

表现在表达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随意而定。

表达的手法也自由,先叙后议、夹叙夹议、边描写边抒情也可。

四、散文的写作

(一)意象与情感的融合

先看那些景物、事情与自己的某一种情感能有机的融合。

有时候,作者是先有一种情感或情绪,缠绕在心中,还找不到适当的事物来借景(物)抒情;一旦找到就可以写作。

但有时是触景(物)生情,看到令人惊奇的东西才产生某种情感或情绪。

这个过程,要善于对情感进行升华或提炼,不能只是浅层次的、通俗的。

应是深刻的、独到的。

如看到草帽,不只是看到它能遮阴挡雨,要看到他作为劳动者的品德,或是一种传统的美德的象征,甚至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

有了适当的文学意象,有了与之相融合的思想或情感,写起来才有审美情趣(也可以是意趣或理趣)。

(二)巧妙的组合意

散文要有文采,所以在意象的组合上应化一定的工夫。

比如,用什么样的线索把意象有机的串连起?

怎样才使文章波澜起伏?

是以事物作为线索形成叙事链,还是以情感为线索形成情感链?

要仔细考虑。

意象组合的方式一般有串连式、对比式和辐射式等。

1.串连式——就是用事物或情感作线索把意象串连在一起。

如《一块银元》、《荔枝蜜》。

2.对比式——提炼两个相似或相反的意象合为一个散文情景,在对照中揭示主题。

如《香港——仙人掌林的沙漠》,写香港的贫富不均,富人少,如同沙漠上生长的仙人掌,而穷人多,象沙漠中的沙子。

3.辐射式——就是以一个“物品细节”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去联结意象,使每个散文意象都环绕“物品细节”,形成一种辐射式的结构。

如《炊烟》写炊烟是农家少女的纱巾,是牧羊人手中的鞭子,是树影,是树木不朽的英魂。

(三)平实而又有文采的描写

当下散文向平实而有文采的审美方向发展,那种纯粹的描写或纯粹的叙述都显得单调。

而且喜欢记叙性散文,抒情性的散文受冷落。

最好是语言平实,不花梢,但又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深长。

散文一般常用的描述方式有:

1.实写性描述

即不用修辞手段,只用实词描写的方式。

要求有较高的文字功底,谴词能力强。

或在动词选用上表现与众不同,或语言之中话中有话。

比如:

“冬天,这棵椿树没有枝,没有叶,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只是一根木桩,竖在泥土里,迎着刺骨的风雪。

忽然,有一天,它那光秃秃的顶端,冒出了一点红红的芽尖,随后这芽尖成了一支支芽叶,接着,便伸展开去,成为一簇簇叶片了。

”(李昆纯《椿》)

——平实的语言中必须有景物的鲜活,感情的跳动。

2.感觉化的描述

是一种追求语言有文采的描述。

作者一般使用各种修辞方法营造意象,而且把情孕育在意象里,意象成为主观化的带作者独特的感觉的形象。

一般写得色彩斑斓。

如:

“高粱如一条条茁壮的汉子,仰望蓝天,红红的穗头,点燃一片片火红的晚霞。

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阳里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征询农民是否满意。

、、、、、、秋风醮着秋雨,把镰刀磨的削泥如铁。

于是田野便响起了同一种悦耳的声音。

农夫们把面朝黄土的岁月割倒在田垄,然后打一个结实的扣子,把我漂泊的思绪捆成金色的收成。

”(郑连根《山村四季歌》)

附:

虚实相间的表达方式:

路,弯弯曲曲的路。

有的在山里,有的在田埂,有的在林中……所有的路,都在大地上;所有的人,都在走前面的路。

猴子没有变成人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路;有了站起来的人,因为要走路,要寻找吃的和住的,便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第一条路。

道路的性格,就是人的性格。

不断地爬起来,不断地有新开垦的处女地。

路,也就不断延伸。

(从实在的路联系到抽象的路)

第三节小说

一、小说的概念与分类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述性文学作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小说分类:

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从选材上看,微型小说精粹,选一个细节或一个事情即可;从人物上看,写一至数人即可;故事情节完整,结构简单,人物的性格一般不发展变化,结尾多出人预料。

短篇小说选材上多是取生活的横断面,情节和人物比微型小说复杂和丰满,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中篇小说是介于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之间,描写有一定历史长度的纵断面,有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有细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结构布局也呈复杂。

长篇小说反映生活的纵断面比中篇小说更厚实,刻画的人物也众多,有数个典型人物,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较深刻。

二、小说的审美特征

(一)虚构的写实再现性

再现性在散文和小说中存在,但散文的再现性是写实的再现性,小说的再现性是虚构的再现性,虽为虚构,也要求真实,所以是虚构的写实再现性。

只是虚构,不真实,也不是好的小说。

小说的虚构可以在真人真事上进一步发挥,如增减人物,改变人物的性格等;可以在故事情节上加工,改变某个细节或故事结尾等;也可以在环境上做改变,一切为了表达的需要。

(二)注重人物的刻画

刻画人物是小说是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虽然类似于讲故事,但也少不了表现人物。

刻画人物成为小说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特征。

从写神人、怪人到写达官贵人、平民百姓。

如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中有《石崇每要客宴集》写石崇与王丞相、大将军喝酒,大将军故意不饮,石即杀一美人,连杀三人,还是不喝。

还有《王蓝田性急》,写王蓝田吃鸡蛋,用箸刺不行,掷到地上,有用脚踏,有那起来吃,后又吐出来。

表现一个非常性急的人物。

后来的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含蓄、曲折的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在刻画人物方面,小说是文学几种体裁中最有优势的一种,它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画人物,可以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可以有曲折、变化的情节,可以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其他的描写。

(三)注重情节和细节的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通过情节来展示的,所以对情节和细节的描写十分注重。

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性得到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能力等也得到表现,几就能更好的突出人物,从而更好得反映作者的思想。

情节也有可读性,能吸引读者。

中国传统小说大多以情节取胜。

如: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武松打虎”、“诸葛亮借东风”、“孙悟空大闹天宫”、“黛玉葬花”等。

至于细节,它是构成情节的一部分,对人物的性格、思想也是有力的表现,所以也倍受重视,那些出人预料和含意深刻的细节,也是不朽。

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阿Q被杀头前画的圆圈、刘姥姥在贾府家宴中的一系列细节,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有些细节,和情节一样,广为传播。

要写好小说,对情节和细节的刻画功力,是很关键的。

(四)小说细节的联结形式和语言表现方式

1.细节联结方式:

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联结的方式。

为什么严监生的手指在临死时才伸出?

那是为了突出他的吝啬;为什么阿Q在刑场上画圈还要具体写出,那是表现他的糊涂与可笑,都有其写作的目的。

不是为写细节而写细节。

细节与细节之间,为着情节的构成而联系,与情节也构成一种逻辑的关系或因果关系。

2.语言的呈现方式

小说语言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叙述性的、描写性的、详细描写、粗略描写都可以。

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定,与昨天关系不大的略写,对人物和主题影响较大的环境动作、语言等要祥写。

不管怎样,必须是实写。

不能象诗歌语言可以变形,可以不合语法。

“抬头看见天空上挂着一轮黑色的太阳”也是写实,是人物在极度悲伤是的错位感觉。

三、小说的写作

(一)写好细节描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概括的。

如:

“在水坝上,一只破玻璃瓶的瓶颈折射出一星亮闪闪的星光,塑像倒影出圆形的黑影,一只狼慢慢地出现在视野中并开始奔跑。

”描写是细致的。

如果说。

“有一个女孩子,在公共汽车上专心致志的读书”,这是不细致的,因为没有写出她读什么书。

细节描写也如此,不但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这怎么做和为什么做。

这需要我们对细节作进一步的分解,形成合理的细节链。

细节描写要有原则,有人总结出以下几条:

1.偏离故事主线的细节不写2.要具体,不要概括。

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

(二)编好故事情节

小说要有情节,情节要新颖、复杂、曲折、才能引人入胜。

很多人苦于情节的类同。

有位作家采用“自由构思法”从原始材料中编造情节。

比如他获得一个犯罪的故事,便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提纲:

1、杀人犯与受害人相遇;2、杀人犯杀了受害人。

3、谋害被发现,侦探加入此案:

4、侦探调查案件;5、侦探查清了案件,杀人犯被逮捕。

这是情节的一种模型,其中的具体情节和细节还应与别人的作品有所不同,须进一步创造。

具体的情节构思技巧有:

1.折叠与跳移

折叠:

不按常规展示情节的全过程,有意把原因、重要的过程收起,好象被折叠进情节的主体里,造成一种结构上的空白,有意让人去填补。

由于读者的经历、学识、爱好等不同,想象也会不同。

跳跃:

是指将某一个重要的情节环节挪移到情节的结尾才快速补出,挪移时造成的空白,产生悬念,能吸引读者。

如有名的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

见《麦琪的礼物》。

鬼子《俘虏》写国民党军官的哥哥与共产党的弟弟谈好投降,结果土匪们下山投降了却不见了哥哥,原来哥哥悄悄地自杀了。

2.省略与延宕

省略:

根据需要省去情节中的某一段,造成结构空白,让读者填补。

延宕:

对某个重要的情节故意不断重复,给读者加强其印象。

如《祝福》中祥林嫂不断的说“要是我的阿毛不死……”的情节。

3.意外与巧合

意外:

指情节发展不按照常理进行,结局与情节开头来180度的大转弯。

如金庸小说中就有许多的意外,有的身中巨毒,必死无疑,但再喝毒酒,反而以毒攻毒,反而解了。

坠下悬崖,死,百无一免,可就有大树挂住。

现代小说中意外的东西很多,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事物的复杂性。

一个人从20多层高楼上跌下,谁说他会不死?

可他抓住了墙上的一颗钉子,而且坚持了几十分钟,等人救他。

巧合:

本来互不相干的两个事物碰撞在一起,产生巧合或误会。

所谓“无巧不成书”,白娘子在西湖断桥巧遇许仙,才有后面的故事。

但要巧得合理,在偶然之中反映必然。

(三)讲究叙述的艺术

“展示人物的方法有好几百种,最坏的的就是平铺直叙”(琼.艾肯)

1.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

概括叙述能浓缩内容,加快节奏,但缺少生动和形象性。

具体叙述相反,有可读性,但情节推进慢。

一般是两者的结合,重要处用具体的带细节的叙述,次要的用概括的粗线条的叙述,保证节奏和可读性。

如《白鹿原》开头就写了白嘉轩一生娶了七个老婆,写前六位老婆的死,叙述是有详有略。

2.夹叙夹议与虚实结合

叙是客观的叙述,议则带有主观性。

表现出作者对人或事的情感。

如《小插曲》“他们全然不理会自身的装束、神情气质与周围是如此格格不入,只顾十分投入的看时装表演。

一对夫妇能走到这步,该经历了多少惊涛海浪!

”这是叙中带议

夹叙佳议和虚实结合,体现了作者语言个性化,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3.象征叙述与反讽叙述

小说作者叙述了一个生活中有明确的时代和空间的故事,但它又概括不同时空的同性质的故事,这种叙述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