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21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x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某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XX县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XX县水利局课题调研组一、基本现状  XX县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属亚热带气候,每年受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全县多年平均降雨1629.8毫米,雨水充足,但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且强度大,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造成洪涝和干旱的双重灾害。

据《XX县县志记载》,小的洪涝灾害及干旱灾害年年有,大的灾害经常有。

建国以来,最为严重有1960年7月9日和1971年5月30日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大旱灾年有1963、1991、XX年等,干旱灾害的特点是旱灾分布时间以夏旱和秋冬连旱最多,地理分布较广,且干旱发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别近10年来出现的秋冬连旱或秋冬春连旱的新特点,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县地形呈倒置三角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西北呈脊状,山脉为北东—南西走向,丘陵多,坡度大,25°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3.2%,全县成土母质多为结构松散的花岗岩和砂岩,占全县面积的45.53%,其中适宜耕作的1—3级的土地仅占全县总面积14%,其余多为石砾多、岩石裸露的4—6级土地,这些自然因素极易诱发水土流失。

  当前,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我县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我县创建“西部小康示范县”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我县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十分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水生态的保护工作,初步形成了与县域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

“十五”以来,全县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21万亩,全县仍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5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41%;城镇用水日益紧张;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瓶颈。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迫切。

  水土流失严重,从源头上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县地处丘陵山区,地势坡度大,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是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在局部地区也有发生;我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崩岗,因其切害山体,侵蚀量大,压埋耕地,淤塞库塘渠道,破坏水利设施,影响交通,危害十分严重。

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277.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0%,主要体现在:

  植被遭受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土壤大量“石化”、“沙化”。

有些地方坡耕地由于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逐年减薄,大多5~7年便弃耕,有些达到剧烈侵蚀的地方,地表光秃一片,土壤肥力几乎丧尽,保水保土能力极差,已不适宜植被生长。

  泥沙下泄淤积,填高河床水库,造成河道泄洪能力和水利设施调蓄功能降低,加剧下游洪涝灾害。

据统计,XX县河流总长1325.3公里,淤积长度达738公里,占河流总长度55.7%,过去武利江和钦江可通航,现在已不能通航,阻航长度119.2公里。

XX县蓄水工程1981处,总容量3796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065万立方米,而淤积量达698.73万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3.32%,水土流失导致了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其应有效益,工程设施抗洪和抗旱能力不断下降。

  水土流失造成冲毁耕地良田淤积日趋严重。

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资料统计,仅1985年8月份大洪水,XX县就有1.26万亩农田被泥沙淹埋,其中丰塘、平南两镇最为严重,占全县受灾面积的26%,从而给XX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全县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目前全县水土流失的诱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的不合理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从源头上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1、乱砍滥伐造成森林资源存量锐减,保水保土能力差。

据林业部门统计,1977年测算年生长量为8万立方米,而当年全县已消耗森林积蓄量达15万立方米。

1988年中南林学院对我县取样调查时,森林砍伐量又速增到30多万立方米。

超负荷地开采森林资源,致使XX县的森林郁闭度显得较为单薄;虽然近年来不断扩种了森林面积,但由于森林大多数处于幼龄期,无法达到保水保土的目的。

  2、传统的陡坡开垦、顺坡种植的农业耕作模式,造成了土层疏松裸露,无植被固持,特别是在25°以上的坡耕地,因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极易引发水土流失。

  3、在农村,绝大部分群众以柴草作为生活燃料和割草、铲草皮烧灰积肥,消耗大量的林草植被,并严重地降低了林草植被覆盖度,导致降雨时,雨水直接溅击地表,给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4、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公路的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崩岗,及建筑堆的弃土等,因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开挖出来的泥土乱堆乱放,或直接倒入江河入库,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土流失。

  5、矿产开采业对弃土、残渣随意推放,如烟墩镇的北风山石场、陆屋镇的陆东石场等,这些矿点堆积的弃土残渣,因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在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作用下,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产生。

  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我县境内河流众多且分散,而且多属水资源发源地,主要河流有钦江、武利江及其支流等。

据环保部门评估,XX年我县仅工业污水排放量696.71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883.5万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县主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30%以上的城镇沿河水遭到污染。

根据XX市水资源质量通报,从每季度通报的结果显示,我县水质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如XX年第三季度地表水资源质量概况,在钦江XX境内布设3个水质监测断面。

其中灵东水库水质为Ⅱ类,但水质达到轻度富营养程度;县城河段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等项目超标,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陆屋河段水质为Ⅳ类,主要是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和锰等项目超标;在武利江布设了武利桥水质监测断面,监测显示武利河段水质为Ⅲ类,水质尚好。

造成我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大面积的农田使用农药和化肥而形成的。

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另外,从人口增长,从城市发展,从经济增长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

因此,开源节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水现象严重  据统计,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系数只有0.42,而很多国家、地区已达到0.7—0.8;我县工业万元户值用水量是100多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县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城镇自来水供水管网渗漏难以估量等等。

这种浪费水资源现象普通存在,珍惜水的意识仍很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三、对策与建议  当今世界,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就如何缓解我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尊重自然,加快水土保持建设步伐。

  本着“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指导思想,在全县范围对水土流失采用“大面积封禁,小面积治理”的防治战略。

  大力倡导封禁治理。

XX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长冬短、雨热同季,适宜各种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生长,很多植物如不受外界的破坏,短期内就可恢复植被,所以,必须大力倡导水土保持封禁治理,对现有完好茂密的山林实行封禁,使其免遭破坏;对衰退了的树木实行封禁和抚育,使其变得完好茂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在当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在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更是应该值得我们着力推广。

同时,对近村、近路、近水的区域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应按照已完成的综合治理规划,认真执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和“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尽快将县内的荒山坡一次性的包给农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小流域治理在全县内铺开。

  狠抓坡耕地改造,修筑高标准梯田。

加强对坡耕地的治理,对25°以上的坡耕地应要实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大力发展亚热带特优经济林以及其它水源林,并采取林间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开挖竹节沟蓄水保土,以短养长,以短促长,长短结合,防止水土流失;对暂无能力修梯田和坡耕地的,要把传统的顺坡耕作该为横坡耕作,逐渐向梯田过渡,提高梯田拦蓄地表径流标准,有效防止地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

  多渠道保护森林资源,鼓励在农村开辟新的能源。

通过在农村普及沼气、节柴灶,大力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等,尽可能地消除因生活燃烧需求对林草植被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XX年以来,XX县通过发展沼气池建设,共节约生活燃料柴草34.1万吨,相当于保护1135公顷的森林,有效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和恶化。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各类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严格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通过预防监督,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止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增强项目业主的水土保持意识,确保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到位。

  建议将钦江源头、灵东水库库区纳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行重点治理和保护。

  钦江属桂南沿海诸小河流之一,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XX县平山镇东山山脉东麓白牛岭。

全县有57.6万人和下游的XX市有121万人把钦江水作为饮用水源。

另外,XX县85.2%的工矿企业和XX市52.1%的工矿企业、全市19.7万亩的水田直接利用钦江水作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钦江不愧是XX人民的母亲河,是全市工业发展、经济腾飞的血脉。

但是,作为非常重要水源头的灵东水库集雨区内的145km2植被涵养水土质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水源林遭到了严重的人为损坏,现在森林覆盖率不到38%,地表蒸发量大增,下渗水减少,土壤蓄水能力低下,常形成灵东水库蓄水下降,致使197多万人出现饮水不安全,受益工矿企业出现缺水停产的现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钦江源头的XX县县城要发展成人口达到35万的中等城市。

按这一发展规划,仅灵城镇预计年用水量为5110万m3。

根据钦江各行业用水预测分析,XX年需要从灵东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取水1.7445亿m3;而灵东水库多年平均出库水量为1.023亿m3;20年来平均可供水量为0.9966亿m3,可见按灵东水库的现状水量和预测的需水量比较,将出现严重的供求矛盾。

  根据以上水量供需综合分析,灵东水库要满足XX县城及其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发展的要求是不现实的。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求,同时又能保证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县水行政部门已编报《灵东水库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并即将分期实施。

这还不够,建议把钦江源头、灵东水库145km2集雨区的建设和保护纳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内容,确保XX县及其下游的人畜饮水安全和农业、工业用水所需,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灵东水库及其配套工程建设。

除注重抓好目前正在实施的灵东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水库自身蓄水功能外,还要做好灵东南北干渠215公里的三面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引进科学节水灌溉新技术。

  2、加快灵东水库集雨区的水源林建设步伐。

目前灵东水库库区共有林地面积58.18km2,灌丛面积18.50km2,林灌植被覆盖度60.88%,但目前林木多属人工种植的林木,树木品种单一,多数林木林相较差,林下人蓄活动频繁,枯枝落叶大多人为取走,蓄水保土功能不高,必须加强封禁治理工作。

对现有的林地和林木有计划地列入水源林加以保护和改造,争取上级立项和地方财政对水源林的投入。

建议每年每亩水源林给予补助50~100元,使当地群众不会通过砍伐林木而获取经济效益。

水土流失地和荒山荒地多发展种植水源林,进一步提高森林的郁闭度和涵养水土的能力。

  3、加强灵东水库现有结瓜工程的管理。

充分发挥结瓜工程效益,能减轻灵城镇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对灵东水库的压力。

目前,灵东水库结瓜工程主要有水库30座,其中小㈠型水库10座,小㈡型水库20座,各类引水工程10宗。

30座水库多年平均出库水量0.2500亿m3,引水工程年可供水量3.0000亿m3。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现有结瓜工程效益,必须对现有的结瓜工程中的1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结瓜水库工程的蓄调水能力。

  4、加快对灵东水库水源地出台保护办法。

目前,灵东水库已由广西区政府批准为XX市城镇人口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我们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灵东水库库区的行政执法力度,做好宣传,营造全民保护库区水源地氛围,提高公民水资源法治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

  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产带来极坏影响。

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

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根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

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尤其是环保、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治污:

  一是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工作。

对县内的排污企业基本做到持证排污,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保一线执法水平和技术手段。

组织开展对排污单位的明查暗访,对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依法实施上限处罚。

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的行业实行“行业整治”。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现在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该厂的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必将促进我县防治水污染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时,应加快和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脱氮除磷、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

  三是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

加大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引导地方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同时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减少用水量,从而相应减少排污量。

  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我县各项各业的需要,使用水的方法、地点、性质不同,主要分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生活和农村人畜饮水等。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目前在我县用水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与工业、生活用水比较,具有面广、量大,一次性消耗的特点,而且受天气影响较大,季节性强。

因此,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并着重做好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快蓄水工程特别是水库的建设工作。

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同时做好水库库区清淤和库区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水库的蓄水保水和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库的防洪抗旱能力。

目前,我县主要蓄水工程有小型以上水库共154座,大型1座,中型1座,总集雨面积398.51平方公里,总库容3.652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9623亿立方米。

目前三类病险水库44座,现正在除险加固的有5座,正在申报除险加固的有12座。

因此,充分发挥和调度现有蓄水工程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应对水旱灾害和洪水灾害。

  2、推进农业灌溉节水改造工程。

目前,我县共建成水利渠道0.1个流量以上的共1559.65公里,其中已改建成三面光防渗渠道392.2公里,占渠道总长的25.1%,因此,节水灌溉在空间还很大,应加紧推进渠道防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特别抓住国家实施“民办公助”优惠政策的好机遇,利用我县作为全区农业用水综合改革和“民办公助”试点县为契机,发挥农民用水户的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受益群众自筹配套资金,继续实施水利渠道三面光“民办公助”项目。

创新“民办公助”项目实施模式,推进末级渠系改造,配套完成“两项政策”财政奖补机制。

同时,因地制宜,在山区和干旱地区积极开展雨水积蓄利用,支持农村地头水柜建设;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旱作物节水农业,全面铺开农业节水工作,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3、重点推进城镇节水。

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循环利用。

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

因此,积极倡导工矿企业开发利用“中水”。

同时,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度,指导各镇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的改革工作。

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水利转变。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颁布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断流就是生动体现。

国家启动“引黄入滦”、“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的是:

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

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

因此,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

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并且必须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巩固水资源现状及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修复水环境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破坏水资源、水环境的行为再次发生。

用实际行动共同保护好水资源和水环境,真正实现人与水资源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