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433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必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必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必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必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背.docx

《化学必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背.docx

化学必背

化学必背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溶液的颜色:

KMnO4溶液紫红色

固体物质的颜色:

红色:

Cu、

黑色:

C、CuO、MnO2、Fe3O4、KMnO4(紫黑色)

蓝色:

Cu(OH)2

淡黄色:

S绿色:

Cu2(OH)2CO3、

二、常见的沉淀CaCO3(白色)、Cu(OH)2(蓝色)

三、特性物质有挥发性的物质:

浓盐酸、浓氨水、酒精。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NH3、HCl

四、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O2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变浑浊证明是CO2

H2:

点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

CO:

点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

CH4:

点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

H2O:

用无水CuSO4检验如果变蓝证明有水

2.离子的检验

离子

试剂

现象

CO32-

稀HCl和澄清石灰水

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五、初中化学反应归类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A+B+…D”

C+O2(充足)

CO2(在纯氧中发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2C+O2(不足)

2CO天

S+O2

SO2(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4P+5O2

2P2O5(冒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2H2+O2

2H2O(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

3Fe+2O2

Fe3O4(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Mg+O2

2MgO(耀眼的强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Cu+O2

2CuO(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2CO+O2

2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CaO+H2O==Ca(OH)2CO2+H2O==H2CO3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DA+B+…”

2H2O2====2H2O+O2↑实验室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2H2O

2H2↑+O2↑(父亲背正痒)

Cu2(OH)2CO3

2CuO+H2O+CO2↑(绿色变成黑色,管口有水珠,石灰水变浑)

CaCO3

CaO+CO2↑(CO2的工业制法)

H2CO3==CO2↑+H2O

 

3.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换一”“A+BC

AC+B或A+BC

BA+C”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2Al+3H2SO4==Al2(SO4)3+3H2↑Cu+HCl==×(因Cu没有H活泼)

(3)(H2、)+金属氧化物

金属+(H2O)

H2+CuO

Cu+H2O(黑变红,管口有水珠)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题:

1.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D.用电热壶烧水

解:

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是由变质造成的,故是化学变化,选C。

[三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③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A+BC=AC+B

[例题]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

判断此反应的类型,应先写出反应的表达式,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Q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而Y、Q反应后质量增加的质量少于Z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故X也是生成物。

化学表达式为:

Z→X+Y+Q。

所以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2.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并注名反应条件。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4)不属于

(1)、

(2)、(3)反应类型的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所写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有水生成并符合题中要求的化学反应类型。

点燃△

(1)2H2+O2====2H2O

(2)Cu2(OH)2CO3==2CuO+H2O+CO2↑

△点燃

(3)H2+CuO==Cu+H2O(4)CH4+2O2====CO2+2H2O

[空气]

1、空气是混合物,各组分气体及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有关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点燃

(1)实验原理:

4P+5O2=====2P2O5

(2)实验现象:

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容器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

(水进入钟罩1/5体积;活塞移至4刻度处)

(3)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

(4)实验思考:

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

答:

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b.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

答:

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5)实验失败的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液氮作冷冻剂;

[稀有气体]氦、氖、氩等气体。

填充氦气球、保护气、霓虹灯。

[氧气]

1.氧气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

植物的光合作用

消耗: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缓慢氧化作用

2.氧气物理性质

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温度下降,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氧,甚至淡蓝色的固态氧。

E.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能够用排水法收集;

C.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氧气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主要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A.氧气与木炭燃烧

现象:

在空气中被点燃,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的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O2=====CO2

注意:

我们在做木炭在氧气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要注意将燃烧匙由上往下慢慢移动,为了使木炭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使反应完全。

B.氧气与铁丝反应

现象:

在空气中,铁丝不能被点燃;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注意:

a.在反应之前,必须在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或者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b.燃烧之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为了使空气与铁丝充分接触,容易聚热

c.将铁丝绕在火柴上的目的是引燃铁丝,使铁丝较快提高温度

d.当火柴的火焰接近铁丝时,将铁丝慢慢伸入集气瓶,否则木柴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实验失败

C.氧气与蜡烛反应

现象:

在空气中,蜡烛被点燃产生黄白色火焰,有少量的黑烟产生;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剧烈燃烧,并且产生白色火焰,在集气瓶壁上出现水珠,没有烟,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结论:

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现象越剧烈。

D.氧气(空气)与镁带的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发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生活应用:

照明弹、烟火

注意:

a.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膜去除后在点燃;

b.应该用坩埚钳夹住镁带

c.实验时,在镁带下方要放有石棉网,防止高温生成物烫坏实验桌

E.氧气与白磷燃烧

现象:

放出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的固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4P+2O2=====2P2O5

生活应用:

烟雾弹,去除灯泡中的氧气等

F.氧气与氢气的燃烧

现象: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壁出现水雾。

点燃

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G.铜与氧气反应

现象:

铜丝不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后,在红色的铜丝表面有黑色的固体产生。

化学方程式:

2Cu+O2===2CuO

用途:

实验室一般用铜丝来去除混合气体中的少量氧气

F.缓慢氧化

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腐蚀、食物的腐败、肥料的腐熟等。

以上反应为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4.氧气的用途

(1)支持燃烧:

液态氧作为火箭的助燃剂(助燃性),炼钢需要氧气(提高反应炉中的温度),氧炔焰用来气焊与气割

(2)提供呼吸:

潜水员,太空飞行员携带的氧气罐,抢救病人的氧气罐。

5.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体空气(物理变化):

利用沸点不同,氮气沸点低,先蒸发出来,剩下的液态氧。

6.实验室制取氧气

A.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A.酒精灯B.试管

C.集气瓶D.水槽

E.带铁夹的铁架台

 

a.实验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b.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3)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5)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实验步骤: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收集气体:

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d.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B.双氧水(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MnO2

a.实验原理:

2H2O2====2H2O+O2↑

b.仪器:

分液漏斗、锥形瓶

c.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c).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催化剂:

一变(改变反应速率),两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总结:

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水]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

1.自然界的水

(1)注意:

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污染情况:

A.水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2.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

水的电解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

1.极板上产生大量的气泡,正极产生的少,负极产生的多,体积比1:

2

2.正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负极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氢气)。

归纳:

正氧负氢、氢多氧少(2:

1)

结论: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通电

化学方程式:

2H2O===O2↑+2H2↑

讨论:

我们在做水通电电解的实验中,会发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

2,为什么?

说明:

氧气的溶解性比氢气较强

(2)水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凝固点为0℃

C.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D.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

A.通电分解: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H2O+CO2===H2CO3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H2O+CaO==Ca(OH)2

(4)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的水,是硬水。

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A.硬水与软水的检验:

方法:

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

泡沫很少,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白色垢状物的是硬水;反之为软水。

结论:

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硬水的危害:

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C.硬水软化的方法:

加热煮沸,蒸馏。

(5)自来水净化

水源→沉降(明矾)→过滤→吸附(用活性炭、木炭)→消毒(用氯气)→进入家庭

过滤:

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吸附:

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活性炭、木炭吸附是物理变化

练习:

1.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

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

分别取样。

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纯净水的方法

(1)蒸发:

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

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氢气]

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

2H2O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冶炼金属。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现象: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管壁有水珠产生

(3)氢气的用途:

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2.实验室制取H2

最常用的试剂是:

锌粒和稀硫酸

1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二氧化碳]

1.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产生:

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

消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的溶解作用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A.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

B.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加压可以增大溶解量,制汽水。

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能提供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灭火。

因此在进入地窖或久置不用的防空洞之前,需要做灯火实验

实验:

阶梯蜡烛熄灭实验

现象:

当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倾倒于烧杯中时,其中的蜡烛由下而上逐渐熄灭。

原因:

a.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

实验:

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原来的紫色变成红色,加热该液体后,试液中出现大量气泡,石蕊试剂重新变成紫色。

原因: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判断: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错)

分析: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了碳酸,从而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而非二氧化碳。

C.与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在露置的石灰水上,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层白膜,该白膜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固体。

石灰水涂墙也是利用该反应。

思考:

为什么用石灰水涂墙后,墙壁会出汗?

3.二氧化碳的用途

气态二氧化碳:

一般用于气体肥料、制汽水。

液态二氧化碳:

作为灭火剂

固态二氧化碳:

即干冰,做致冷剂,冷藏食物,人工降雨,舞台制景等。

4.二氧化碳的制法

A.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高温

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B.实验室制法

a.药品选用:

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无色液体)

b.CaCO3+2HCl==CaCl2+H2O+CO2↑

补充:

1)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否用碳酸钙粉末或者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答:

不能,反应速率太快,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就不易收集。

2)盐酸就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否能够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答:

不能。

盐酸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如果利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挥发性太强,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量的氯化氢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答:

不能。

如果用稀硫酸,会与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微溶性的固体——硫酸钙,包裹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看到的现象时首先有少量气泡,马上停止。

4)怎样来获得干燥的纯净的二氧化碳

通过水去可能含有的氯化氢气体,在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c.实验步骤:

与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相似。

d.二氧化碳的检验及验满

a)检验:

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马上熄灭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e.收集气体: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二氧化碳对人体以及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对人体的影响

A.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呼吸停止,以至死亡。

但是二氧化碳没有毒。

B.减少二氧化碳危害的方法:

a.保持室内经常通风;

b.进入可能会含较多二氧化碳的地方(如菜窖)要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

做灯火试验。

(2)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变成沙漠。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a.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b.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碳]

金刚石、石墨、木炭、C60、纳米碳等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

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碳燃烧充分:

C+O2

CO2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

2CO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如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2CO+O2

2CO2

现象:

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③毒性:

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三种有可燃性的物质:

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作燃料)

 

[物质分类]:

非金属

单质

混合物

稀有气体

物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1.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

如:

空气、石油、天然气、煤、合金、溶液、井水、矿泉水等。

2.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的分子构成。

如:

水、碱式碳酸铜等。

3.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例题: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氧气空气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

C.水银水糖水D.冰干冰冰醋酸

解:

A中氧气(O2)为单质;B中熟石灰[Ca(OH)2]不是氧化物是碱、生石灰[CaO]是氧化物不是混合物;D中冰(H2O)为氧化物不是单质;C中水银(HgO)为单质、水(H2O)为化合物、糖水是糖和水的混合物;所以选C。

[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金属、稀有气体、某些碳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其他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微粒的特征:

1.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水分子;氧气—氧分子

2.真实存在的,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眼睛看不见

6分子不断运动—挥发(蒸发),闻气味,溶解

7分子之间有空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