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27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docx

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

2015年河北省高三模拟演练(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

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

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

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

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

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

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

不能互学。

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

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

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

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

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

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

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丈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

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

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

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

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群臣皆从凤议。

左将军商独曰: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上乃止。

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

“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

彤素善吏,宜以为后。

”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勿治”。

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

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

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

其赦商罪。

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

“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

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商之固守固守:

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

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寝格:

呈上

5、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

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

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

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

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

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

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

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

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

琅琊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

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

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

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5分)

(2)盖丞相以德辅冀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

临江仙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①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

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赏析。

(5分)

9、词的上片写道:

“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

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

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

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

你说奇怪不奇怪?

”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

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

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

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

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

“要不要求签?

”又补充了一句:

“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

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

”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

“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

“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

“这个我说不清楚。

”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

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

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

“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

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

“哦,我知道了。

‘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

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

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

“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

”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

“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

“小囡。

”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

”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

“你莫叫人家老是吃。

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

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

“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

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

“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

“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

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

我说:

“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

“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

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

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

他们到底是谁?

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

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

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

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

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

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

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在“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内外公认。

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

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

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

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北联大。

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

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

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

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

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

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

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

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

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

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

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

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

他引用杨振宁的话:

“‘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达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

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

渊冲的认可。

(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6分)

(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6分)

(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____。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

C.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B.⑤②①③④⑥C.⑥②①④⑤③D.⑥⑤②①④③

16、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______________。

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

镇,有重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意;所以,险要的地方叫镇。

就两者对政治军事的不同的重视程度来看,“城”以政治而兼军事,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