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275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docx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如何?

中国:

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

①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②政治:

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③外交:

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世界:

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侵略扩张,扩张目标指向中国。

(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状况如何?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2)英国鸦片走私

目的: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

烟毒泛滥,白银外流,危害严重。

3.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有哪些?

林则徐:

上书皇帝请求禁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1939年6月。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概况如何?

(1)根本原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目的);

(2)直接原因:

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3)经过:

①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

英军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②1841年秋,英军增兵扩大侵略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③三元里抗英斗争

(4)结果:

1842年8月英军舰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被迫签订屈辱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附件: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2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6.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战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战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战前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经济开始解体。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

由单纯反封建变为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④思想领域的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思想开始萌发。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

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

英法“修约”要求遭拒绝,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出兵侵略中国。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及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经过

①1856年,英军袭击广州城,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成立占领委员会。

②1858年,占领天津。

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内容见12页)

③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内容13页)

(2)19世纪50-----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割地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领土

(3)影响:

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最内地的口岸是汉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9.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1)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它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为了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两次战争的目的和结果是基本相同的)

10.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这两件历史大事,谈谈你最主要的感想。

1842年,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抵挡不住英国的侵略,被迫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是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如今,通过谈判,中英两国达成协议,97年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洗刷了百年国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这个重大胜利应该归功于新中国的强大和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英明伟大。

1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全盛时期的状况如何?

①兴起:

金田起义1851年

②发展: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全盛:

1853-1856年进行北伐、西征和东征

北伐:

目的:

是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结果:

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

意义:

牵制了敌人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征:

目的:

为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领导人:

赖汉英

结果:

石达开大败湘军,巩固了天京

东征:

目的:

为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领导人:

秦日纲

结果:

夺取扬州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1)主要内容:

①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规定“天下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绝对平均分配的方案。

(2)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

首先它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落后性:

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1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教训、历史意义和特点各是什么?

(1)1856年天京变乱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量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②主观原因:

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3)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性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它坚持14年,势力达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模③担任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

反对封建主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④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划线部分也是特点)

14鸦片战争期间,出现的新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4)影响: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15.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有那几个方面?

如何评价它?

内容:

政治方面:

主张民主

经济方面: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方面:

兴办新式学校

外交方面:

与外国自由交流,但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没有实行。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不同: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2.洋务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是什么?

兴起: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最早的是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

最大的是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见教材38页)

创建海军。

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等。

3.对洋务运动应如何评价?

首先,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从总体上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甲午战争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是单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其次,应该肯定如下几个方面

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仿制西式武器,

创建了海军,军事力量有所增强。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科技工人。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和概况以及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状况任何?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②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很想投资于近代工业;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商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概况:

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分布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早期的主要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造成的。

5.日本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发生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力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日本急需通过对外扩张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战争借口: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出兵,日本也趁机出兵,伺机挑起战争。

战争的经过

(1)

爆发:

1894年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

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

(3)黄海之战:

邓世昌、林永升与舰同沉;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日本取得制海权。

(4)辽东之战:

聂士成率部抵抗;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5)威海之战: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6.《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

(见教材52页)

影响: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①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支付赔款,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外国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到中国内地(最内地的重庆)。

④允许在华投资建厂,使外国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7.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是什么?

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根本原因)。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8.康、梁的维新思想及活动主要有哪些?

(1)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变法思想。

(2)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4)1895年春发起“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5)成立团体(强学会及后来的保国会)

(6)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7)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

维新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意义:

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8)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

8.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内容、如何评价?

(1898年6.11-9.21)

(1)开始: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变法开始,史称戊戌变法。

(2)内容:

(65页简单了解即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3)变法诏书的评价:

这些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但未涉及到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9.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教训各是什么?

(1)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

(新政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失败原因:

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群众,这是失败的主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破坏是客观原因。

(4)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0.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的概况和如何评价它的口号?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如何?

(1)兴起:

1898年赵三多领导山东冠县义和拳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发展:

1900年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杨村狙击战;天津保卫战;围攻外国使馆,攻打西什库教堂。

(3)口号:

扶清灭洋。

评价:

爱国性:

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该口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同帝国主义进行抗争。

局限性:

“扶清”虽然有扶中国、保中国的含义,但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的警觉,反而被清政府利用和出卖;“灭洋”虽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也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

这也表明农民阶级的局限,不能提出科学的反帝纲领和策略。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由剿灭“招抚”(利用和控制)绞杀

11.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失败的?

它在历史上的影响是什么?

失败: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性质:

是一场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与太平天国性质区分);

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1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状况如何?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1)战争:

1900年夏,占领天津成立都统衙门。

侵占北京,瓦德西设立联军司令部,实行殖民统治。

联军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

(2)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教材72页)及其危害(见教材73页理解即可)。

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及如何评价其政治纲领?

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机关刊物:

《民报》

意义:

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纲领:

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核心)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要与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区分)

意义:

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属于资产阶级内部关于国家如何发展的争论)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的概况如何?

(1)武装起义:

第一次:

萍浏醴起义;

规模最大的一次:

黄花岗起义(1911);这些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保路运动:

略)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4.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的概况

①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首先起义

②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③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瓦解。

(但同时,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5.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意义是什么?

(1)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临时政府建立。

(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的意义:

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质),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袁世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革命果实的?

(1)原因:

帝国主义的干涉;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袁世凯玩弄阴谋。

(2)经过:

迫使清帝退位(1912.2.12);孙中山辞职,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3)标志:

1913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革命果实被篡夺,辛亥革命失败。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也标志着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功绩(成功之处)和教训

功绩:

①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革命失败之处。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四章北洋军阀前期统治(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1.二次革命的原因、概况和结果如何?

原因:

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制造“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

概况:

孙中山号召武力反袁

江西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也相继独立。

结果:

革命很快被镇压

失败原因:

北洋军阀实力强大;国民党力量涣散。

2.袁世凯的帝制活动和护国运动的概况如何?

袁的帝制复辟过程: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护国运动:

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

概况: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各省纷纷独立。

结果:

1916年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表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护国运动直接结果胜利了,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说它最终结局是失败的。

3.帝国主义是如何趁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加紧对中国侵略的?

俄国:

策动外蒙古独立,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

英国:

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界制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日本:

一战期间出兵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

1915年与袁世凯政府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为什么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简单概况如何?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两大思潮的推动;

爱国心驱使和利润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概况: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著名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第三,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一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兴起的背景:

政治:

袁世凯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政治黑暗。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

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

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掀起的尊孔

复古逆流势不能相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前期的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

前期的主要内容:

(三个提倡三个反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这也是口号,陈独秀提出)。

提倡新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