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201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灵:

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

3、惟吾德馨德馨:

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

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4、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

1、可爱者甚蕃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选贤与能与:

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

以……为亲。

亲:

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子:

以……为子。

子:

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

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

7、是谓大同是:

这。

大同:

理想社会

8、女有归归:

女子出嫁

二、译句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峡

一、解释答案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

3、乘奔御风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湍:

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属引:

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即使

11、良多趣味良:

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

俱:

2、晓雾将歇歇:

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

坠落。

竞跃:

争着跳跃

欲:

将要。

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

想到。

遂:

于是。

至: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

5、月色入户户:

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

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

突然.略:

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

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

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

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沃:

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3、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1)农历十六

(2)既而

(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而,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写“形“的句子是

写“色”的句子是

写“声”的句子是

写“势”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如雷霆,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是日更定是:

这。

定:

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

撑,划。

毳:

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

更: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痛快。

白:

指酒杯

二、译句答案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桃花源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2)俨然()(3)阡陌()()

(4)问津()(5)邑人()(6)诣太守()

(7)垂髫()(8)发髻()(9)两鬓()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

B.便yāo()还家

C.yuán()溪行

D.xún()病终

E.欣然ɡuī()往

F.后suì()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

()()

B.着:

()()

C.间:

()()

D.率:

()()

E.语:

()()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

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

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5.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

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A.语言B.告诉C.说

(4)处处志之

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断绝B.独一无二的

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

(7)屋舍俨然

A.好像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

(1)huò

(2)yǎn(3)qiānmò(4)jīn(5)yì(6)yì(7)tiáo(8)jì(9)bìn

2.A.咸全、都B.要同“邀”邀请C.缘沿着D.寻不久E.规计划F.遂于是,就

3.A.shě舍弃shè屋舍B.zhuó衣着zháo着急C.jiān房间jiàn间隔D.shuà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不以语人

4.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像这样这样

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F.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

6.

(1)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

(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

(3)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①C②C③B④A⑤D⑥A⑦B⑧C

二、

(一)9.俨然:

整齐的样子属:

阡陌:

田间小路垂髫:

指小孩

要:

同“邀”邀请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

于是、就惋:

惊讶、惊奇

10.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11.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2.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13.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4.C

15.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

儒()淤()涟()蔓()苔()

蜀()逸()噫()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

(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

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B.适宜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B.少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B.却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

B.代词,它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来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B.同意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B.栽种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

今义:

(5)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

何陋之有?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填空。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