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121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docx

Tow的投行求职经历值得学习和思考

[前注1]本人简介:

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硕士毕业。

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

发起创立“光华人”()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

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交流项目。

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点主要在香港。

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

tow03@。

[前注2]本文简介:

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

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

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

本人曾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职版中浸淫而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

(序)

自己的求职终于在春节后的三月结束。

收到offer的时候没有狂喜,平静地给公司致以谢意。

之后的反思却是百感杂陈。

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考取了北大光华金融的硕士,自己回味考研的过程,有些“来者如临高山,往者以观逝水”的感觉,某个深夜辗转难以入眠,自己凑出了以下几句话:

少年心气历峥嵘,宁移白首向功名?

脱得泥塘奔大洋,将相无种问谁凭!

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第二年再考研的往届生,没有工作,丢了北京户口,没有什么资源,背水一战般地幸运考取。

如今两年过去了。

如果现在的我是所谓的“牛人”的话(其实很反感这种称呼),我相信任何“牛人”的背后都有些难为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涩,想起了两年以来的一系列事情,觉得自己其实就是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许是对的。

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是一定对的。

Tow于2005年3月21日中午时分于北京大学

 

(一)从土人开始

自己做的序中提到我是2003年春天考上的北大。

那年四月的一个午后,身为社会闲散人士的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大学同学LC,他是98级人大经济学院的,我记得他原来是保研到南开的,在街上遇见他颇有些惊奇。

他平静地告诉我,他放弃了南开,毕业后专心申请出国,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的Finance and Economics的Ph.D的offer,我说,啊呀,虽然我终于上了北大,但是和你相比,还是个土人啊。

那天晚上,辗转反侧,白日这个哥们的三言两语又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出国梦。

当时也曾被新东方的那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刺激下疯狂地背单词准备GT。

可是现在还可以再出国吗?

在北大读完硕士再去读个Ph.D还需要多少年呢?

我是否真的适合去读Ph.D呢?

想来想去,还是先做些切合自己的事,哪怕从土人开始。

赴美读经济学的Ph.D已经不再像当年对我那么耀眼,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寻觅自己新的目标了。

于是,非典过后,积极地投递简历,找公司实习。

(后来我是竭力劝那些上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到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找公司实习,实习经验的积累太重要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做法还是很愚蠢的,包括自己给HSBC等公司直接打电话说我是**想去对方公司作intern(毫无例外地遭到拒绝),包括自己给一些都招过summer intern的公司继续发简历(而且是极为丑陋不专业的版本)。

不过本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脸皮厚,不怕折腾,反正闲散嘛,就天天在网上逛,混迹于各job版中。

后来在03年6月的一天,在北大BBS看到博时基金公司招summer intern,就投了简历。

虽然当时还没有上北大呢,但是自己贸然地在简历上面写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的字样,希望可以得到些注意。

也可能是因为运气比较好,在2003年的夏天,那年找暑期实习的风气还不如现在盛行,而且博时基金原来只打算招两个接电话性质的intern,但后来临时多招几个sales intern,所以得到了面试机会。

再加上博时基金的北京公司老总原来毕业于北大,比较倾向于招收北大的学生(呵呵,我这个即将进入者也算了)。

于是经过面试,幸运地得到了一个intern机会。

其时博时基金市场部招的几个暑期实习生都是北大的硕士或者准硕士(有两个女生后来和我一个硕士班的)。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就开始正式工作,03年夏天博时新发了一支指数基金,我们先做了几天基金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待基金正式发行后每位Intern就负责一个大区的基金对个人客户的销售工作。

那时候自己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因为整天在办公室待着而没有太多的事情做,在培训期间,博时北京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培训还是煽动起了我们对将来的基金销售工作的渴望。

而我是这些Intern中最幸运的吧,我负责海淀区的业务。

比较熟悉这里,而且我以为海淀区的富人(潜在客户,呵呵)比较多。

销售工作的本质是既非常辛苦但又非常锻炼人。

我主要在中国建设银行(博时基金的托管行也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几个大的网点(比如科南路、甘家口、花园路、当代、中关村等等)工作,每天会和成百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说或者听不同的话。

自己当时还是很敬业的,每天早上和客户一起等银行开门,然后进去工作,中午我和银行职员一起吃饭,饭后我就会直接继续工作,到下午银行关门(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道德风险的,因为没有什么人监管我的,我可以随便跑的),自己总是站着跑着,所以一天下来往往觉得两腿欲断,几乎从没休息过周末,而且还要经常四处奔跑于公司、银行网点之间。

银行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真能干。

不知道这句话是贬义还是褒义。

(据我观察,建设银行的职员工作还是和外资行的员工工作有些差距的。

)反正不管那么多,当时我还是比较有激情的,而且觉得每做成一笔都会有些意义。

很高兴听到一些网点说,只要我在这个网点待着,每天至少几十万的,如果一走,马上业绩就没有了。

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最大的收获吧,因为实习生的薪水实在少得可怜,而且最早博时许诺给我们的奖金后来也踪影全无。

感觉自己的比较大的收获有几点:

1.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尤其是听别人说话比自己说话更重要,其实就是交流沟通能力。

关键是一定要耐心和各种客户打点关系,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2.和身旁的人打点好关系,而且是和各阶层的人都打点好关系,任何人都是资源。

我我所在的银行网点的人的关系都还不错,结果连银行的保安都来给我帮忙拉客户。

3.要撑得起失败,我刚开始前几天,每天我都会见至少两三百个客户,每个都会颇费嘴皮子,所挨的冷眼白眼不知道多少,而前几天没有什么成效,这个时候就要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注意总结经验,然后随后业绩逐渐提升,并到后期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减少了许多无用功。

最后我的业绩是40天基金销售期内卖了1500多万(不包括机构客户),应该说自己对这个成绩还是颇为满意的。

毕竟自己从无到有,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有这么多个人客户来购买,自己还是颇有两分得意的。

这个时候也快开学了,停掉了博时基金公司的工作。

两个多月的工作也是蛮辛苦的,没有怎么休息过,恰好这个时候Beyond来北京开演唱会,于是一个人很high地换上一套不羁的行头,跑到工体在震耳欲聋的激扬澎湃中声嘶力竭两个半小时。

散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青春,其实也就像这歌声一般,已经消失在空气中了。

但至少,曾经热血过。

那段时间自己独自住在北京西郊一亩园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

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闲散的时候就在空硕野旷的圆明园里转悠。

一个夏夜,和朋友们多喝了几杯酒,送走了朋友,其时皓月万里,自己狂气突发,一个人跑进园子里纵声高歌,并又凑得几句话:

(其一)

皓月数千里,独坐圆明园。

浮生看似梦,意气逼少年。

万里觅封侯,白首醉发狂。

千古豪杰往,匹夫将世匡。

且把吴钩放,对月歌风流!

(其二)

醉卧黄土场,笑看风雨狂。

但作一游侠,可把人间悟?

草芥笑将相,龌龊嘲豪强。

俱作粪土灭,唯得风流存。

举目高山仰,低头羡大江。

我将白驹系,愿歌永高吭!

当时给几个朋友以短信形式把这几句话发了过去。

一个朋友老黄也给我回了几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万屑小俱尘灭,风流还须我辈来!

风流我辈!

当时的我正是这样在月夜下再次泛起少年张狂!

而很多时候,张狂代表无知。

而很快,新的生活扑面而来。

这也正如标题所说,土人(即我)的生活真正开始了。

Tow于2005年3月22日晚于北京大学

 

(二)我心还如火吗?

当年还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心如火》,希望以一些或许苍白的言语来勉励自己坚持自己的北大梦。

03年9月,借句俗语,如愿以偿地跨进北大的大门。

只有当自己真正跨进去这道门,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吧?

比如,国际投资银行。

03年的9月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来北大开招聘的宣讲会,当时入学不久的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旁听,见识到了如此人头汹涌群情激奋。

我坐在台下,看着周围兴奋但眼中还有一丝迷茫的毕业生们。

我很冷静,但我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也会成为其中一员。

德意志银行的介绍片特别煽情,Passion to perform!

让人看了后热血沸腾,可是残酷的面试的最终结果是从成千上百名申请者中选拔出若干位。

比如摩根,03年只招了2位,一位刚进去的毕业于清华的男生现身说法:

经历了11轮面试!

国庆期间,有感于一个月以来在北大的感受,自己写了篇《北大生活杂记》,文章的结尾自己写到:

不争的事实是:

绝大多数一流的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只在北大清华招人。

而自己又将身属何方?

光华流传着无数牛人的故事,演变为传奇。

但其实,都是很平淡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那时候,自己申请了一个学院组织的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项目,我申请的是瑞士圣加仑大学,一个名额,进入最终面试阶段的有三个MBA,同班的M和我,以及其时光华研二会计的Ful。

面试是group interview,每人先做自我介绍。

那时候我才终于痛切地感到自己的土:

同班的M本科是光华金融的,学习成绩优异保送读研,曾经在宝洁公司(P&G)、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等知名公司实习过,并曾在大四参加了光华独特的赴美国的Manlo交流项目……

而Ful则更令我汗颜:

他在英文自我介绍时说他在2003年夏天在Goldman Sachs香港实习,当时愚笨的我,听到Goldman Sachs的时候,居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华尔街的顶尖投行……

后来是Ful拿到了这个交流机会。

进光华后初次失败的我,反而有些激动,我可以认识到如此优秀的人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再后来,在BBS上找到了Ful的经典文章《我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马上打印下来,反复研究体会。

在翻BBS的JOB精华版的时候,还找到了曾在北大经院读本科的LL(网上用名“天街小雨”)发的《向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冲刺》,那篇文章洋溢的激情让我看了之后半晌无语,之后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为此冲刺呢?

于是从那时候起,自己开始在网上各大BBS的job版掘地三尺般地搜寻可以得到的关于前人面试投行或者关于投行的文章,比如曾经在光华读会计本科的snoopyzzq(后来我在贝恩实习时才真正结识了已经是Business Analyst的他)写的《snoopyzzq的求职故事》以及他的同学写的《都是暴人》,自己宛如得到了传说中的九阳真经,翻来覆去看着这些故事,希望自己也可以努力做些事情。

其时北大和世界银行有一个项目,选拔5名研究生去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去实习,需要提交两份推荐信,个人陈述(中英文)以及个人简历(中英文)。

自己恰好那时沉浸在他人的传奇之中,跃跃欲试地准备申请。

推荐信找教授,剩下的就是自己认真准备PersonalStatement和Resume。

去了很多网站,下了很多文章,看有关如何写Personal Statement和Resume,甚至自己找了一些外语系的朋友和已经在美国的朋友,让他们给我把关,我就翻来覆去的改。

但必须承认,这些还都主要是自己摸索。

提交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是03年10月中旬的一个周日。

正好那周的周五,中午我在北大看到一个讲座的预告,说是周五晚上有一个曾经的北大校友来北大做关于求职的讲座。

我想想反正周末没有什么事,就去看看吧,反正自己那段时间改PS和简历头晕脑胀的。

必须承认,这个讲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今后的生活。

也许很多时候,一些偶然事件就导致日后的必然事件吧。

做讲座的是许国庆先生,我必须感谢的一个人。

关于他本人的情况和他的那本著名且实用的《无领到白领》,我就不再做具体介绍。

那个晚上,听完讲座之后,我就拿着我在讲座现场买的他的那本《无领到白领》,就着我的简历,连夜修改我的简历,终于把我的最早的丑陋版简历制作的有些像样了。

然后在那周的周日,马上提交。

然后就是幸运地通过初选,再通过第一轮面试。

这个时候,注意到了进入final的候选人名单里有同班的一个女孩S。

那时候,S在我们班的声名还不为众人所知,她很优秀但同时保持适度的低调,同时始终在努力向一流投资银行冲刺(当然,这也是我很久后才知道)。

世界银行实习项目的final候选人名单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研一第一个学期的将近期末。

当时看到自己进入final之后还是很兴奋的,于是四处找口语partner练习口语,自己还去图书馆借关于世界银行的书,还联系到了上一年成功得到这个机会的一个女孩JN(曾经光华的一个优秀得简直惊为天人的女生,现在北美求学)并向该师姐取经,自己在一种莫名的冲动之中幻想着,努力着。

最后的结果出来是04年的3月左右。

没有原来预想的面试,大概只是世界银行从这些final candidates的简历中筛出了几份他们认为足够优秀的。

S入选,我落选。

这次的打击的确很大。

因为我为了这个机会,花费了第一个学期近一半的时间疯狂地准备。

而最后,连面试都没有就直接把我打掉了!

我越想越不甘心,04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直接打了个车奔到富华大厦(当时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后搬至国贸),我要来个传说中的霸王面!

后果其实不难猜到,我被HR客客气气地送走了。

回来的路上,我悲愤的想,为什么我不如别人?

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简历不如别人吗?

的确,S的简历和我想比,真的是云泥之别!

S本科也是北大光华的,非常优秀的女生,学习成绩优异,实习背景丰富且出众,也曾在美国交流学习过四个月。

我呢?

过去有什么值得相比的经历呢?

本科环境的差别?

学校机遇的差别?

前几年积累的差别?

为投行付出程度的差别?

先知先觉先做与后知后觉后做的差别?

但我不甘心!

想想自己在第二年考研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前,总会翻半小时的《曾国藩家书》,一个深夜,看到曾国藩的一句话,令我热血贲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是的,我必须坚持做下去!

于是,我开始近似疯狂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括不断修改自己的简历,关注各个BBS的job版的信息,只要有公司说招intern就会马上发简历过去……因为自己没有什么资源,唯有多靠自己。

后来我看了看,我在研一第二个学期申请过的公司多达近50家,很多公司都是翻来覆去的申请,比如CICC(共申过三遍,终于在04年4月给我一个面试,结果失败),很多小公司自己也申请,比如现在我都不知道做什么的清科公司,申请的公司五花八门反正跟本专业相关的就申,比如银华基金、银河基金、飞利浦、戴姆勒克莱斯勒,自己甚至连GE的校园大使、公共关系人员这样的职位都申……

04年的春天,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们,也来招summer intern了。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激动地填写网申材料,提交简历,然后等待的就是一家一家地被拒……

所幸,还有德意志银行给了我面试机会,尽管我面到了final。

面试的部门是Global Market。

具体的面试经历我曾经在网上发过《我的德意志银行面试经历》,当时作于04年3月,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还是非常不成熟。

但已经够幸运地进入到面试,自己就学到了许多东西。

面试德意志银行一共见了六七个banker,和他们的交谈令我受益匪浅,每一个banker都非常nice而professional。

经历就是笔财富吧。

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吧。

当最后德意志的summer intern确定之后,再次被拒后的我这样想。

这一轮投资银行招summer intern过去了,全部折戟,那我就继续申别的公司呗!

申请呵被拒,被拒呵再申请,再申请呵再被拒……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2004年的四月。

突然有天上午,一直在苦闷中摸索的我,痛感为什么光华虽号称国内最好的商学院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network时,想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一个呢?

就算没有投资银行的实习,我在04年的夏天我也可以继续靠自己的努力做些事情!

这样,有了“光华人”(  )的诞生。

我自己是做不起来的,那个时候,得到了同班的小K和小宝,以及很多光华2004级的硕士生的加盟,大家一起做。

而其实,形势对我来说也渐发严峻:

转眼5月了,积极争取的暑期实习还没有着落,反而是无尽的失败,“光华人”的创办初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我为此荒废了一些课程,一时间,我在本班的形象俨然是一个“混混”……经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只有我和同班的小K静静坐在未名湖边,看着斜阳流水,继续苦撑着残留的希望。

而到了6月,突然有了转机。

6月初的几天之内,在进入光华近一年后,历经了不知道多少次失败后,接连得到了好几家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这里面有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而且接到了北大国际交流部的通知,说我顺利入选赴欧洲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项目。

难忘接到贝恩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的那个晚上,我独自来到了未名湖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脚下的流水,听着罗大佑的《京城夜》一遍又一遍——“上升火焰/是一种不能停止继续上升的怒火/向上火焰/像一个不能停止继续扩张的传说”,心潮澎湃!

那天晚上,我给几个要好的朋友们写了封信,信的标题我就用了《上升火焰》,信里我不由感慨道:

有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

有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答案是没有。

那就继续上路吧!

那就继续微笑着上路吧!

Tow于2005年3月23日凌晨于北京大学

(三)咬牙硬拼,血战到底

关于04年我面试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经历以及实习经历,我曾在网上发过一文《About Bain》,所以就不再重复。

GE Capital的机会就有两分意外,因为我投过GE的好几次简历,但总是音讯全无,直到5月的一天,GE上海那边的一位HR给我打电话,电话面试后觉得我还可以,就要我去面试GE Medical(通用电器医疗集团),在北京的亦庄开发区内,那次面试,我满怀信心而来,当时面试也感觉发挥不错,然而依然被打掉,反正那时候屡屡被拒,失败的滋味已经近乎麻木。

孰料过去两周之后,GE Capital把我叫过去面试,套个恨俗的话就是令我喜出望外,又积极准备几天,然后跑到汉威大厦,面试官是一位原籍台湾的女士,是GE Capital中国区主席,当时和她聊得很不错,感觉非常有把握,果不其然,之后不久就得到GE Capital给我的暑期offer,只是因为Bain给我之前,我先答应了Bain,于是6月份先开始了Bain的实习。

这里也要感谢一下同班的Kay,她是03年夏天和我一起在博时基金实习,而在04年夏天又和我一起在贝恩实习,工作中她帮了很多忙。

在贝恩的第一个督导是个超级美女宁,宁很nice,知道我得到了去欧洲交流学习的机会后,小手一挥,慷慨地放我走了一个月。

于是,整个7月就在欧洲逍遥。

北大去的学生是女生多而男生少,我是组长,组里其他人都是女生,于是每天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和几个女生四处玩来玩去,欧洲的交通非常发达,我们跑了很多地方,眼界大开。

那个月是我进入北大后最为轻松的一个月,自己也觉得研一过得比较压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透口气。

8月回到北京,继续贝恩的实习,前一个项目已经到了尾声,虽然我也参加了其他几个别的项目,但只是断断续续地,而且贝恩的总部在8月份底从北京搬到上海去了,分给我们实习生的工作渐少,我开始觉得有些闲了。

这时候想起了04年6月份一个师姐Laura的话,该师姐本科也是人大出来的,保研到了北大经济中心,在北大期间曾在摩托罗拉、贝恩、高盛实习过,后得到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部(香港)的工作,在Laura临走之前,我又找她谈了一次,让她给我些建议。

其时我已经在贝恩开始实习,Laura知道后,先肯定贝恩实习的经历对申请投行有些作用,然后又说,其实贝恩的实习还不够,劝我除了贝恩之外,再找家知名金融机构。

想想曾经GE Capital对我的印象还不错,于是8月底又联系了GE Capital,恰好因为他们另外找的一个summer intern要开学了,我正好9月可以顶她的一些工作。

又一个9月开始了。

我们的课程还没有上完,于是很多时候也逃课去做些工作,我在GE Capital的工作并没有告诉贝恩,结果9月和10月又不得不为贝恩做了一些活,只是好处是因为贝恩的北京office从国贸1号的25楼搬到了12楼,新的office特别小,所以就可以不必去贝恩office干活(GE Capital的工作是要求必须去汉威大厦的office的),否则真的是分身乏术,而且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问题。

可是,毕竟自己的精力有限,除了上课、实习之外,还要准备再次出现的华尔街投行们。

思来想去,觉得在宿舍住着,自己很容易懈怠,而且做很多事情不方便,比如我的早起会吵到同宿舍的(那时天天要早起,我必须定个大闹钟早上把我叫醒,而宿舍其他同学当时没有实习不必早起),想想我的口语,依然还是有些问题,荒废的过久,想找个地方可以安静的学学英语……再想想将到的投资银行们,我预感到今后的三个月将是极为繁忙的三个月,将经历的失败也会更多,我想,就算受了伤,也应该自己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暗中疗伤,然后走出来继续精神抖擞地去奋斗!

于是2004年9月中旬,一个人在西苑旁边找了间小平房,房屋很简陋,但我很知足,虽然背光但起码不是地下室,房间没有什么家具但我觉得一椅一桌一床足矣,而且,当时负债累累的我无力承担更高的费用——这间十足便宜的小屋就是我的庇护所了。

于是悄悄地搬出了宿舍(同宿舍的人过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搬进了这间简陋的小屋。

搬进之初,想起了当年第二年考北大时,在自己经常自习的教室的墙角的桌子上刻下了八个字以此勉励自己,于是拿出张百事贴,在上面又写下了那八个字,贴在墙头对着桌子的地方,我一抬头正好可以看到:

咬牙硬拼,血战到底

盼望着,盼望着,那些传说中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们出现了:

打头炮依然是摩根士丹利,9月21日在经济中心先开了Fixed Income Division的招聘宣讲会,随后9月22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来北大光华开了宣讲会,9月23日是摩根士丹利的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和Private Equity Division,再看看BBS上的预告,一时间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每家公司都有繁琐的网上申请手续,需要填写无尽的表格……

我不知道那些表格别人是怎么填的,花了多少时间。

但是我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