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929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考点突破及答案

单元知识络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物质性

运动性

体现方式

天体

天体系统

概念解读

宇宙中充满了物质,这些物质以天体的形式存在。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具体表现

星云、恒星、行星、流星、彗星、发射运行的卫星、星际物质等。

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

特别提醒

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没有脱离地球和落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不能叫做天体。

[]

天体系统是天体的组合,不是单一的天体。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普通性

从物质性看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质量、体积由小到大排序:

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水星最小,木星最大)

光环:

除了类地行星没有光环,其余两类都有光环

规律:

a、距太阳越远,则公转周期越长(开普勒第三定律)b、距太阳越远,则表面温度越低(行星的表面热主要自太阳)c、质量越大,则卫星数越多,大气层越厚(万有引力定律)

从运动性看

共面性、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是同一个圆面)、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特殊性——存在生命

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大气层:

适宜的体积和质量;温度:

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当的公转和自转周期;液态水: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

三、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及成因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条 件

原 因

影 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XXK]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XXK][&&]

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

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和地球自转速度)

有利于

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也保证了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有液态水存在

地球活动,释放出水汽,温度降低形成原始海洋

给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条件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保护地球免受其他天体撞击;减小昼夜温差

对点例题1据新华社电,美国国家配套习题金会9月29日宣布,天文家新

发现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围绕天秤星座内名为Gliese581的红矮星(恒星的一种)运行,距地球约20光年

(18921万亿千米),公转周期约为37个地球日。

回答问题。

“宜居”类地行星的电脑模拟图

(1)新发现的行星属于()

A太阳系B银河系

河外星系D

地月系

(2)家不止一次报告过发现太阳系外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按美联社说法,先前发现的那些行星后证明不太适合生命存在,而这颗行星明显处于“宜居带”。

有关“宜居带”是指()

A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较高

B恒星温度适中

星球上可能存在气态水

D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解析:

(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知识。

太阳系中太阳质量体积巨大,太阳系中其他天体围绕太阳公转,而这颗行星围绕天秤星座内名为Gliese581的红矮星(恒星的一种)运行,因此不属于太阳系,更不可能属于地月系了,由于天秤星座是银河系的星座,故选B。

(2)本题考查存在生命的条件。

太阳系外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

行星,这颗行星明显处于“宜居带”,那这颗行星围绕旋转的中心天体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该恒星温度适中,不能保证该行星温度适中。

行星距离恒星距离适宜,行星上温度才能适宜,也才能保证行星上液态水的存在,才能保证行星处于“宜居带”。

参考答案:

(1)B

(2)D

核心考点2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由H、He组成的炽热气体球。

日地平均距离1

5亿千米,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半径700000,是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密度是地球的1/4。

2.太阳辐射:

定义:

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能量: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4个氢原子通过核聚变反应生成一个氦原子,同同步习题放出巨大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能。

(2)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主要能,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于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

1、太阳的大气结构

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其特点如下表

太阳大气层

位置

厚度

密度

亮度

温度

光球

6000K

 

很高

色球

日冕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活动类型及出现层次

概念

成因

活动特点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

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1000K~

1500K

①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②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与低峰年的交替期,活动周期约为11年

①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相关性;②太阳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

太阳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

太阳色球层以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①强烈射电能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的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日冕层中出现的高速带电粒子流

日冕层温度高,使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快

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

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2)太阳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太阳活动具有整

体性,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往往具有关联性和同步性:

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越强;耀斑的出现与黑子的多少呈正相关,它总是以瞬同步习题爆发为特征;耀斑爆发后,飘忽不定的日珥会增多变大,太阳风的强度也会迅速增大,因此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也往往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

电磁波地球电离层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碰撞极地高

层大气产生极光;黑子、耀斑地震、水旱灾害。

三、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影响

因素

纬度

纬度影响太阳高度,低纬度较高纬度太阳辐射丰富。

地势

地势影响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

天气

云量多少对太阳辐射削弱程度不同。

世界

总体

分布

特征

(1)不同纬度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相同纬度分布: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世界太阳辐射最强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受副高控制,少云雨,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而太阳辐射强。

中国总体分布

特征

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特别丰富。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大气稀薄,成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而四川盆地,因阴天多而成为我国太阳年辐射低值区。

提醒

1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虽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

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对点例题2据美国今日宇宙站报道,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问题。

(1)太阳活动是

A.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B.发生在太阳内部

.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B.②③.①③D.③④

【解析】

(1)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

有材料知太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是可以预报的。

它发生在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2)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出现同步习题,无线电短波通讯通讯可能受到干扰,GPS定位需要短波传输,会受影响;地球磁场受到扰动,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光现象是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稀薄大气碰撞产生,在两极附近出现;我国北方不在极圈内,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的。

【参考答案】

(1)

(2)B

核心考点3自转的地理意义

1晨昏线(圈)的含义

晨昏线(圈)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任何同步习题刻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可以分为晨线和昏线。

如下图所示:

2晨昏线的特点

①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②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③晨昏线平分赤道。

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同步习题,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同步习题;

④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同步习题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同步习题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

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

(α=β)

⑤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同步习题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应用

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同步习题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同步习题针方向自转。

②确定地方同步习题:

③确定日期和季节

a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同步习题:

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同步习题: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a确定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b确定经线:

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④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⑤确定日出、日落同步习题间:

某地的日出同步习题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同步习题;日落同步习题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同步习题。

某地日落、日出同步习题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⑥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4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①自转法:

判断同步习题注意分清光照图是侧视图、俯视图还是其他类型,借助地球自转方向按以下步骤进行:

a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

b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

c看运动趋势,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

如图所示:

②方位法:

a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b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③同步习题间法:

赤道上6

同步习题所在的晨昏线为晨线,18同步习题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

二、地方同步习题

1地方同步习题的确定

(1)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同步习题相同;

(2)经度每隔15°,地方同步习题相差1小同步习题,每隔1°,相差4分钟;

(3)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为6同步习题,如图甲中A点、图丙中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为18同步习题,如图乙中B点、图丙中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

(4)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为12同步习题,如图甲中D点、图乙中点、图丙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为24同步习题或0同步习题,如图甲中E点、图乙中F点,图丙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

2地方同步习题的计算

某地地方同步习题=已知地方同步习题±4分钟/1°×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经度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原则,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③计算地方同步习题的步骤:

a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b确定两地的经度差;c确定两地中一地的地方同步习题;d代入公式计算。

三、区同步习题

1同步习题区的划分

为避免世界各地同步习题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同步习题区。

具体划分方法为:

以本初子午线为配套习题准,从75°W到75°E共15°,划分为一个同步习题区,叫中同步习题区或零同步习题区;在中同步习题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在中同步习题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同步习题区,称东西12区。

这样全球共划分为24个同步习题区,每个同步习题区跨经度15°。

如图所示:

若把上面的平面图转化为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更有利于理解和应用。

2区同步习题的计算

(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所在同步习题区的公式:

某地经度÷15°≈该地所在的同步习题区号数

说明:

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同步习题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同步习题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同步习题区;在西经度,为西同步习题区(东经75°~0°~西经75°为零同步习题区;东经1725°~180°~西经1725°为东西十二同步习题区)。

(2)已知某地同步习题区号数,推算同步习题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公式:

某地同步习题区号数×15°=该同步习题区中央经线度数

说明:

①同步习题区号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同步习题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同步习题区为东经度,西同步习题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

②将某地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同步习题区的范围界线。

(3)已知某一同步习题区的区同步习题,求另一同步习题区的区同步习题公式

已知地的区同步习题±两地的同步习题区差数=所求地的区同步习题

说明:

①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②同步习题区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原则,以中同步习题区为准,同侧两同步习题区的差为“-”,异侧两同步习题区的差为“+”。

③若求得的同步习题间是0~24同步习题,为当日同步习题间。

24同步习题也可写作次日0同步习题。

若求得的同步习题间大于24同步习题,则是明天。

因此,同步习题刻要减去24小同步习题,日期则要进一天;求得的同步习题间是负值同步习题,则是昨天,因此,同步习题刻要加上24小同步习题,日期要退一天。

四、日界线

1自然日期界线和人为日界线与日期的变更

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同步习题为0同步习题或24同步习题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但同步习题间上是连续的。

该日期界线位置不配套习题定,可以是任何一条地方同步习题为0同步习题的经线。

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

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指18

0°经线。

人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12区,东侧是西12区,由于任何同步习题候东12区总比西12区早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比较项目

零同步习题(或24同步习题)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运动特点

向西移动(15°/小同步习题)

配套习题定

延伸特点

完全与经线重合

两侧经度或同步习题区的差异

两侧可能同为东经度(或东同步习题区),或者全为西经度(或西同步习题区);或一侧为东经度(或东同步习题区),另一侧为西经度(或西同步习题区)

西侧为东经度(或东同步习题区),东侧为西经度(或西同步习题区)

两侧日期差异

东侧加一天,西侧减一天

东侧减一天,西侧加一天

与地方同步习题的关系

只能是日期分界线,既是新一天的0同步习题,也是旧一天的24同步习题

既是日期分界线,又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其地方同步习题是东西十二区的区同步习题

成因

自然形成的,地球自转使零同步习题日界线向西移动

人为设定的

关系

两者重合同步习题,全球为同一日期;两者相对同步习题(零同步习题日界线在0°经线上),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2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180°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同步习题间就是几小同步习题;反过,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同步习题间是几小同步习题,180°经线的地方同步习题就是几点。

五、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1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的运动方向

2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3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环境要素

物体水平运动向右偏

地理意义

气旋

逆同步习题针方向流动

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反气旋

顺同步习题针方向流动

三圈环流风向

①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形成东北信风;

②由副

热带高气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西南风;

③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极地东风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和输送,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季风环流

①东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西太平洋低压,形成西北季风;

②南亚冬季,西北季风不断右偏,形成东北季风;

③东亚夏季,由西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

④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和输送,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水文

洋流

①东北信风形成北赤道暖流;②中纬西南风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

③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呈逆同步习题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呈顺同步习题针方向流动

大洋环流对全球热量分布、局部地区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海有重要影响

河流右岸侵蚀现象

河道右偏,左岸泥沙堆积。

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

对预测河道弯曲情况、寻找矿产、建设港口、码头、航道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点例题33月31日的“地球一小同步习题”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配套习题金会发起应对气候变化、倡导节约能的集体行动。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问题。

(1)活动同步习题间是当地20:

30~21:

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A.乙和甲B.甲和丁.乙和丙D.丙和丁

(2)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小的是

A.甲B.乙.丙D.丁

【解析】

(1)本题考查同步习题间的计算。

在同步习题间计算上,东边的同步习题间比西边早,乙位于170°E同步习题间最早,甲位于60°W同步习题间最晚。

(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纬度越低楼间距越小,甲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只考虑日照条件,四地楼间距最小的为乙地。

【参考答案】

(1)A

(2)B

核心考点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同步习题间越长。

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纬度分布规律总结:

①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同一纬度,距离夏至日或者冬至日相同天数的昼长和夜长相同。

②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相反。

③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

)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同步习题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北半球,此同步习题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同步习题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

称。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同步习题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同步习题间进行计算:

地方同步习题正午12同步习题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同步习题数=(12-日出同步习题间)×2=(日落同步习题间-12)×2

夜长同步习题数=(日出同步习题间-0)×2=(24-日落同步习题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同步习题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