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492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

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

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

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

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

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

D.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

3.下是有关唐代经济的记述。

据此推知,当时

记述

出处

唐初法律规定:

“士农工商,四人各业。

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

《旧唐书食货志》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市易造作器物”“殖货流于江剑”

《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朝廷敕令)“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科(交纳工商业税)”。

《全唐文禁公主家邑司擅行文牒敕》

 

A.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

B.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

C.政府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

D.官营工商业日益垄断市场

4.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

有此判断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

由此可知

A.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B.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C.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

D.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

5.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客观上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6.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

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境依旧艰难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不断减弱并最终走向消失

7.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

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

这表明当时

A.日本侵华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中共土地革命取得迅速进展

D.列强入侵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8.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

粮食总产量19505万吨,比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9.有学者指出:

“欧洲人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这一论述意识到

A.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没有真正出现过

B.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推动了经济文化融合

C.欧洲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世界各地的资源和财富为欧洲崛起奠基

10.1818年,普鲁士颁布了新的关税法。

关税法废除了王国内部的所有关税,实行低进口税、免出口税和征收高额过境税的统一税制。

此法规

A.消除了各邦国间的经济隔阂

B.形成了德意志统一的国内市场

C.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

D.巩固了普鲁士王国的首席地位

11.某作品称:

“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一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开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B.推动农业集体化的一种举措

C.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的改革

12.2021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同年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组织或协定。

这表明(  )

A.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逐渐兴起B.英美关系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

C.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面临破裂D.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此,宋廷建国之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就把重建乡村组织、恢复利于中央控制的乡村秩序作为一项任务。

首先是罢黜了地方节度使设置的镇将,“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又设县尉,负责地方乡村治安。

其次是恢复重建唐代的乡里制,又袭用后周团耆制,从而构筑了以里正、户长和耆长为首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

——摘编自田晓忠《论宋代乡村组织演变与国家乡村社会控制的关系》

材料二清未,中国社会政治结构日渐分化、解体,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中央政府权力式微,乡绅精英阶层逐渐背离国家政权。

因此,晚清政府当时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改革就是重新调整和厘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国家政权下移,以渗透的方式加强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控制。

基于当时的政局,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增加地方官员的数量,权力适度下放;二是吸纳各种新兴政治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扩大政治基础。

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后者成了清政府唯一可行的方案。

——摘编自李金勇、魏青松《晚清农村基层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一个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历史的税种宣告终结。

从而也彻底结束了乡村基层政府所承担的征收税费的职能,标志着乡村基层政府开始转向服务型,职能由“取”转变为“予”。

——摘编自武力、张强,《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四次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基层组织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宋代重建基层组织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

次年9月下诏预备仿行宪政,同时进行官制改革。

1907年宣布筹备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各省设立谘议局。

并再派达寿等人出国考察宪政。

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同时着手制定宪法。

1908年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确定自是年起至1916年共九年为预备立宪时期。

1910年(宣统二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请愿下,宣布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

1911年5月成立以奕劻为首的内阁,集权于皇族手中。

至此立宪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也为之失望。

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虽拼凑公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但也无法挽救其覆灭的命运。

——摘编自《辛亥革命词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预备立宪”活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去往欧洲前线,承担了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勤任务,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参战后,华工又被直接派往前线。

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

“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华工参加一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加一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人缅甸作战的原因是什么?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名传千古的包青天,无论是出现于戏曲舞台,抑或影视作品中,都是黑脸扮相。

但据记载,包拯的面色虽然算不上白皙,却也只是微黑。

端州盛产砚台,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

历任端州知县借此盘剥百姓,搜刮民财。

包拯出任端州知县后,明令官吏只许按规定数量收取贡品,绝不能欺压百姓。

离任时,当地百姓特意制作了一方端砚送给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了。

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经常泛滥成灾,使周边百姓无家可归。

包拯经过调查,发现两岸的达官贵族私自在河上建筑堤坝,并与自己的宅院连通,形成“水上花园”。

这就使惠民河被堵塞,造成河水泛滥成灾。

包拯当即下令挖掉堤坝,疏通河道,冲走水上花园。

按照当时的宋朝法律,老百姓到衙门里告状,不能直接到知府面前递交状子,而必须要通过“门牌司”来转达。

“门牌司”常常为此刁难勒索百姓。

包拯上任后,立即撤掉了“门牌司”,让百姓直接到大堂之上递状陈冤。

——摘编自自白鹿鸣《禁书:

99%的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1)包拯在戏曲舞台和荧屏上为何是黑如炭的黑脸扮相?

(2)结合材料,分析评价包拯的施政行为。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阿甘正传》是由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创作的小说,小说描绘的是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该书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美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50年代初,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部动作设计出了扭臀舞。

1957年,阿甘亲眼看见种族主义者奥维尔·福布斯(支持用暴力阻止黑人入白人学校)参选美国总统被人枪杀,1967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被国人视为英雄,回国后他偶然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活动,并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珍妮重逢,其间,阿甘从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登月后说的“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71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乒乓球队,并代表美国来华参加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

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正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历史与社会的缩影。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美国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体现,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C

【详解】

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

……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C

【详解】

“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指增殖贸易货物在江、剑(唐代地名)一带很繁华;“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交纳工商业税”说明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故C正确;宋朝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A错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无法体现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垄断市场,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4.C

【详解】

罗尔纲先生依据《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变化来考证《水浒传》前后两部分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这属于对历史的理性判断与解释,有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故选C项;材料中罗尔纲先生的解读属于对历史的理性解释与判断,不能体现其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大量考证能证实历史,但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与判断也能接近历史真实,排除B项;丰富的史料能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但理性解释也能推动历史研究,排除D项。

5.C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制度,材料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C正确;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制度,A不符合材料主肯,排除;材料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无法体现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A

【详解】

从图表可知,在这一时期,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资本远不如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主义的资本,在工业企业数目上,也不如列强,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就面临着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故A正确;1927年后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比较艰难,C错误;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此时尚未退出历史舞台,D错误。

7.B

【详解】

依据“20世纪30年代”可知,当时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材料中“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正是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社会各界为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日本侵华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共土地改革,排除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迅速,当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当时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选项错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故B选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大,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注意题干时间“1957年”,抓住“农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9.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强调的是世界对欧洲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之所以崛起,源于其对外侵略扩张,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形成,到二战后才被改变;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对欧洲的影响,不是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融合;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对欧洲的影响,不是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C

【详解】

由普鲁士颁布新关税法,实行统一税制等促进经济联系的措施可知,这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项正确;新税制可以促进经济联系,但不能消除各邦国的隔阂,A项说法绝对;法规虽然可以促进市场的统一,但有了统一的税制不能说明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错误;1818年德意志没有统一,普鲁士的首席地位尚未确立,D项错误。

11.B

【详解】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十七年春即1928年,此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材料中俄国国营经理利用闲置的生产工具,将原本分散的农民吸引到集体中进行生产,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除;C选项不是这一做法的直接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农业集体化的推动,不是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D

【详解】

英国脱离欧盟、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组织或协定,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面临挑战和冲击,英美两国认为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故选D;两国的选择不是民族分离主义,也并不代表全球化的终结,排除AC;B项无法体现,而且夸大了英美关系的影响,排除。

13.

(1)变化特点:

因袭传统,弱化乡里自治功能。

积极作用: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有利于赋税的征收;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乡绅精英阶层逐渐背离国家政权;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

(3)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增强了民众更多的获得感,适应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详解】

(1)变化特点:

根据“把重建乡村组织、恢复利于中央控制的乡村秩序作为一项任务”“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得出因袭传统,弱化乡里自治功能。

积极作用:

可从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赋税的征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分析总结。

(2)根据所学,得出清末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根据“清未,中国社会政治结构日渐分化、解体,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中央政府权力式微,乡绅精英阶层逐渐背离国家政权”,得出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乡绅精英阶层逐渐背离国家政权;结合所学,还可从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分析总结。

(3)根据“结束了乡村基层政府所承担的征收税费的职能,标志着乡村基层政府开始转向服务型”得出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根据“职能由‘取’转变为‘予’”得出增强了民众更多的获得感,适应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14.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推动。

(2)清政府为消泯人民革命,维护其统治,不得不实行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解】

(1)根据所学得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根据“统二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请愿下”得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推动。

(2)根据“1911年5月成立以奕劻为首的内阁,集权于皇族手中”得出清政府“预备立宪”为消泯人民革命,维护其统治;根据“立宪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也为之失望。

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得出实质上是一场骗局,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结合所学得出“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15.

(1)原因:

一是英法一战伤亡惨重,二是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影响:

增强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原因:

日军进攻缅甸,英国邀请支援;中国参战也为了稳定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需要。

【详解】

(1)原因:

根据所学得出英法一战伤亡惨重、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影响:

根据“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得出增强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联系所学可知,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2)原因:

根据“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得出日军进攻缅甸,英国邀请支援;根据“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分析得出中国参战也为了稳定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需要。

16.

(1)一方面是为了把包公的形象与戏曲舞台上代表奸臣的白脸鲜明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他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做主的正气。

(2)保持个人名节,不贪腐;不畏权贵,解决民生问题;改革办案程序,方便百姓。

【详解】

(1)根据“无论是出现于戏曲舞台,抑或影视作品中,都是黑脸扮相”,并结合所学戏曲脸谱的知识得出为了把包公的形象与戏曲舞台上代表奸臣的白脸鲜明区分开来,为了凸显他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正气。

(2)根据“压百姓。

离任时,当地百姓特意制作了一方端砚送给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了”得出保持个人名节,不贪腐;根据“包拯当即下令挖掉堤坝,疏通河道,冲走水上花园”得出不畏权贵,解决民生问题;根据“立即撤掉了‘门牌司’,让百姓直接到大堂之上递状陈冤”得出改革办案程序,方便百姓。

17.示例一情节:

1971年,阿甘退伍后又加入了全美乒乓球队,并代表美国来华参加中美乒乓球交流活动。

历史现象:

这一情节反映出1971年“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

概述: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美两国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逐渐结束了敌对关系并走向缓和。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以“乒乓外交”形式,推动两国民间交流。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评价:

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敌对关系,成为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重大意义。

示例二情节:

1967年,阿甘参加越南战争,拯救被困战友,被国人视为英雄,回国后他偶然间参加了反对越南战争、要求停止战争、从越南撤军的示威活动。

历史现象:

这一情节反映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概述和评价:

越南战争是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发动的一场历时最长的局部侵略战争。

战争期间,美国耗费大量的军费,加深了美国经济与政治危机,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同时,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影响了民众心理,美国对外战略被迫从扩张走向收缩。

示例三情节:

童年的阿甘邂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还根据阿甘特殊的腿部动作设计出了扭臀舞。

历史现象:

这一情节反映出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

概述和评价:

二战结束后,更加通俗的现代音乐越来越受推崇。

新时代大众心理发生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增长,摇滚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进一步推动摇滚音乐的发展。

猫王大胆创新摇滚音乐风格,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趣味、服装发型、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现代音乐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艺术家们内心的“自我感受”,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困惑。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