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894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0.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

二〇二二年四月

广州鼎义计算机有限公司

 

文档控制

文档制作记录

日期

制作人

版本

备注

2012-04-5

石印

V1.0

新增

2012-04-10

石印

V2.0

修改

文档审核记录

日期

审核人

职务

备注

2012-04-25

任青倩

总经理

文档去向记录

拷贝份数

接受人

职务

备注

本文件属机密文件,只在学院的雇员、有关专家、伙伴对本文件进行评估时方可解密。

请阅读者本着诚信的原则保证该建议书的保密性,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

1.1.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发展机遇

1.1.1.示范校建设对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学校遴选条件中特别提出了针对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

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主要教学场所均配备了必要的多媒体设备;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针对中高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提了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

2、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教学平台与试题库平台

1.1.2.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学校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建立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新模式,能够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在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信息化基础设施、校务管理系统、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建设。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校园的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智慧教室等内容的建设。

校务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主要指学校各类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以及家校企互动交流的建设,包括协同办公、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师资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

数字化学习平台则包括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与试题库平台等。

其中,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需要围绕学校的核心——“教学、服务、管理”展开,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的教育新模式形成,实现教学资源、教科研数据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跨时空交流和共享,形成更积极、开放的学习文化,并且提高管理效率。

1.1.3.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中高职信息化建设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

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协作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层面展开。

1、综合服务

面向师生的综合服务是未来中高职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信息化需要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师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2、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中高职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中高职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向智能化、自动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并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

3、协作应用

学校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包含各个层面的用户群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涉及大量围绕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的协作互动,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未来中高职信息化建设的主题。

4、移动应用

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3G资费的不断下调,使得更多的学校有条件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更贴身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学校的信息化资源。

也为家校互动、校企互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5、物联网

物联网的兴起,为校园安全、节能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思路,未来中高职将逐步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为创建“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6、云计算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中高职领域的不断渗入,使得未来中高职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向云计算的方向进行发展。

其实,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管理大量虚拟化资源的方式,它们可以被自动的汇聚并提供服务,可以弹性的进行服务的提供和扩展。

这样的一种模式,将会给中高职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崭新的业务模式,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1.

1.1.

1.2.信息化现状分析

1.2.

1.2.1.学校概况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阳江职业学院)是阳江市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前身为阳江师范,创建于1916年,2001年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学校。

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院秉承“崇德远志、精艺博才”的校训,践行“以德树人、工学结合、质量立校、创建品牌、科学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了“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优师范、办强工科,努力发展财经、商务、旅游等服务类专业。

目前学院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415人,专任教师27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1人,高级职称68人,讲师201人,双师型教师124人。

学院设有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7个内设党政管理机构,设有机电系、计算机科学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艺术与设计系、中文系、外语系、财经系、继续教育部(市教师校长培训中心)、体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实训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机构。

1.2.2.信息化水平与现状分析

阳江学院在校园基础网络建设、教学资源开发、行政办公管理及在校师生的生活方面都非常注重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和效率提升。

在过去几年里,学校曾投入相当的经费进行了校园信息通讯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应用建设、学校教学办公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

但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在校师生的增长,原先所搭建的网络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都存在着技术架构的落后,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性能不稳定等现象。

另一方面,原系统在搭建时未充分考虑后续的扩展应用,致使原系统在与当前的业务开展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匹配和不吻合,既有原系统中的功能缺失,也有原系统一些功能的浪费。

为了能够充分整合原有的系统资源,并依据学院发展目标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扩充升级,阳江职业学院提出了对现有网络的升级改造、一卡通的全面贯通应用、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化应用的建设设想。

依据学院的建设设想,广州鼎义公司结合自身多年来为院校提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为阳江学院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方案的设计,实现对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学院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并通过系统内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标准化流程进行学院业务管理优化,推动学校进行运作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1.2.3.信息化建设突出问题分析

目前学校已存在的应用系统建设只是在局部部门的工作中使用,使用功能简单、单一。

原先系统建设时未从全局进行设计,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全校一体化考虑。

学校有粤5年一贯制、高职等学生类别,在培养方式与管理上有差异,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设计。

信息化建设投入上重硬轻软,在软件的使用上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与定期培训制度。

在信息化的应用存在着下列问题:

表11信息化应用突出问题

角色

存在的问题

学生和教师

·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

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与生活服务。

为教师、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各个流程、所提供的信息被业务单元切分,相互割裂,应用系统未能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使得应用集成整合的难度加大。

·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多重登录界面,师生使用方便性不够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

同时,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且界面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

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但是教育资源仍然显得不够丰富,对资源的深层利用考虑不足,没有与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管理过程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随着信息化建设而发生根本改变,造成了资源浪费。

·师生信息化素养培训没有常态化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能够促进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前信息化建设时,对教师有培训,但没有形成培训与考核体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也没有有计划的进行提升。

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也影响了学校信息化的建设。

行政办公人员

·业务系统建设不足,重要岗位和工作仍然采用纯手工方式操作,效率低下

学校目前在运行的系统更多的是下发系统,自建系统较少或者采购时间较长,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

像教学管理、学生德育管理等业务都还在采用纯手工的方式操作。

不仅效率低下,也容易出错。

·缺乏数据标准,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带来困难

各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源数据获取困难,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有赖于落后的电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

·各个业务系统对相同的数据重复管理,效率低下

行政办公人员在多套系统中需要对相同的数据进行重复的管理,浪费了人力成本。

同时,由于数据多源头管理,权责不清,造成数据的混乱和错误,当需要进行数据统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校对和整理工作,严重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上层应用造成了障碍。

·现有办公协同手段单一,制约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

当前系统为行政办公人员仅提供了基本的查询、统计等事务性的功能,尚不能通过包括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手段,进行业务的协同、资源的共享和待办的集中提醒,系统协同功能急需扩充。

信息化管理

人员

·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长期规划,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不利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但业务部门感受不到这种不均衡带来的压力;

学校各个部门信息化的意识有别,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

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校领导

·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

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

·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够,无法指导学校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

目前学校使用的大多软件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具有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不多。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用,获取例如学校资产变化情况、学生就业率、各专业课程数量变化历史对照分析等主题的数据分析结果。

这些信息和数据是辅助校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学校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总体规划设计

2.1.规划思路与建设原则

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的总体目标为: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和《广东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目前的现状及战略发展方向,构建一个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与示范学校,服务学校师生与领导决策。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

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下:

2.2.统一规划的原则

站在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考虑建设模式、队伍建设、投入等多方面因素。

规划内容需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2.3.分步实施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2.4.协调发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在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

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源泉,教师能否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2.5.完善基础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重视信息标准建设、应用支撑平台、配套规章制度等数字化校园基础类建设。

2.6.突出应用的原则

应用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2.7.实用优先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促成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2.8.灵活扩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面向成果保护、学校发展、技术创新。

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尽可能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2.9.总体建设目标

阳江职业学院的总体目标:

通过2-3年的持续建设,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数字化校园平台,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从而达到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信息与应用规范、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的服务的目的。

图21总体规划层次结构图

在建设中,将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中心为信息化业务发展建设方向。

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3.

1.4.

1.5.

1.6.

1.7.

1.8.

1.9.

2.9.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校园网进行整合,优化网络结构;建设无线校园网,实现主要区域的无线覆盖;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

建设智慧教室、信息亭等基础设施,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多维教学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9.2.建设数字校园标准规范,创建公共数据共享中心

软件开发遵守标准,如中高职学校管理信息标准(JY/T1005-2011)、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JY/T1003-2011)、SCORM2004标准。

建立一套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标准体系。

通过校内信息标准的建设,指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学校信息化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创建全校公共的共享数据中心,整合学校现有资源,集中存储,打破部门边界,消除数据孤岛,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与利用。

2.9.3.建设以业务为主线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信息服务中心

基于“顶层设计”的思想,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行业优秀的业务实践,融入学校特色,建立一套以教学为核心,围绕学生文化课基础教育、行为养成、技能培训等环节,搭建整体运营的管理平台。

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智能化服务模式。

达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标。

通过应用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实现管理过程和为师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加速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提供快捷、高效、多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手段,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类用户,实现主动和可控的交流。

2.9.4.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学习平台,推进数字化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外购资源与校本资源,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

建设基于资源学习、评价、交互的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学习。

逐步推行视频公开课和开放课程,实现社会化培训,创新教学模式,服务社会公众。

2.9.5.提供用户服务中心,方便师生、家长获取信息与互动

完善学校门户网站建设,提供学校信息公开和宣传的空间。

日常开展专业体系展示、课程体系展示、信息公开等重要工作,增加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

为用户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入口,打造个人信息服务中心,让信息化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及时、便捷的服务。

提供快捷、高效、多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手段,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类用户,实现主动和可控的交流。

2.9.6.支撑学校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建立专门的校领导工作平台

为校领导提供校长驾驶舱,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手段。

通过各类主题分析、中高职办学指标等重要数据的日常监控,支撑学校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业务的及时查询、综合报表、分析、预测、预警、评估等功能,为学校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为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9.7.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运维和服务支撑体系

形成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技术队伍,保障数字校园顺利建设和应用发展。

2.9.8.建立和完善师生信息化培训体系

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师生信息化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三者协调统一,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应用水平。

2.9.9.建立安全审计体系

从方案规划开始,就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应安全制度,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在系统设计、开发全过程,贯彻安全思想,建立数据审计体系。

对数据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日志可查。

2.10.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思路

阳江职业学院的业务需求相对明确、决策链较短、现有系统应用程度不深,需要构建一个集中式、一体化的整体运营平台,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学校信息和业务流程。

因此建议采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模式,该模式的特点重点体现在:

1.10.

2.10.1.站在学校整体的高度规划设计

以教学和核心,构建学校整体运营的管理支撑平台,满足学校整体需求,服务人群覆盖包括学校师生、业务职能部门与各级领导。

2.10.2.硬件与软件的最佳结合

设计考虑基础设施与软件使用的最佳结合点,如硬件基础设施、自助式服务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等,并充分考虑使用者习惯,使用户得到最大使用价值。

2.10.3.按照业务域来进行功能边界的划分,按照流程管理的思想建设管理应用

基本建设思想是打破以往的部门边界,对以往的分段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提高流程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从软件架构的角度来说,目标是建设面向学校的协同办公、校务管理、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服务,实现校级的综合应用,而不是部门级别的。

2.10.4.以平台化方式分层次建设

为了防止各个系统重复开发学校所需的基本功能,对于各个业务模块需要公用的基本功能,使用统一平台,保证不重复建设,并确保核心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平台包括协作通讯管理、身份认证管理、权限管理、报表管理、服务管理等。

新系统开发均基于统一的开发运行平台,与老系统进行集成也使用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

2.10.5.统一运行管理

为了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系统基于统一的运行监控平台,提供日志记录、安全审计等运维功能,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审计和保障。

2.10.6.配套保障体系支持

在数字化校园硬软件建设的同时,提供配套管理规范建设支持、培训、运维保障等建设内容,保障数字化校园稳固发展。

2.11.鼎义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图22阳江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1.1.IT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智慧教室、数字信息亭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1.11.

1.11.1.

2.11.1.数据资源平台

数据资源平台能够将学校的外购数字资源、校本资源、电子图书资源等资源整合,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源服务。

2.11.2.基础运行平台

包括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公共数据管理平台、统一通信平台、信息门户平台、统一通信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

基础运行平台用来实现校内各种业务的集成化与数据资源共享。

2.11.3.校务管理应用

综合校务管理包含综合应用与综合服务,主要围绕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财务管理。

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并通过基础运行平台,和现有系统如一卡通等完成信息的集成和流程的整合。

同时,综合应用和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来支撑,同时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变革无处不在,需要有一个灵活、快速适应业务变化的开发平台来保证应用按需定制。

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包括报表工具、建模工具、工作流引擎等。

以教学为核心,围绕学生文化课基础教育、行为养成、技能培训等环节,构建学校的整体运营平台,提高业务效率。

学校的综合高中、中高职、社会培训等不同培养方式,有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考虑。

2.11.3.1.综合学生工作管理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事务涉及内容细碎,且由于管理的学生数量多,加上业务要求变化快,往往在管理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来完成一项事务。

如学生行为规范管理、资助、宿舍等,针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功能需要从学校整体角度来考虑。

不能简单的以部门或者以解决某项事务的方式进行独立管理,否则一方面学校的建设系统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学校资源。

此外,需要借助现代化手段切实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如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信息屏直接查询班级检查成绩等。

综合学生工作管理包含招生管理、新生报到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综合素质管理、评奖评优管理、活动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等。

2.11.3.2.综合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给学校教务部门、教学校系、教师、学生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统一的网上工作平台,涵盖教学管理各方面,为学生教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方便的各项管理服务;通过基于网络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学校领导及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