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3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2、简要、明白地说出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4、理解52个词语的意思。

5、能用“情深意长”、“会心”和“为了”各写一句话;能把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初步学会运用“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6、但……而7、且 ……”等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8、能按要求朗读(或默读)课文,9、能理解课文内容,10、回答有关问题,11、并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12、能有条理地、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13、懂得要理解、关心残疾人,14、能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感受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15、也不16、肯接受“老同17、志”照顾的优秀品德。

1、张海迪和她的妹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初步明白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字音较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

1、读题。

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2、简介张海迪的事迹。

二、预习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课后题。

三、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

述、冠、萎、摩、纯、芬、偎

2、提出不懂的词语(不假思索、讲述)

3、课后题1:

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张海迪时时关心着妹妹海燕的确健康成长?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2、本段的中心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的两个部分分别可以概括课文的哪些段落?

3、前半句为什么用上“顽强”这个词语?

(联系上文有关词句回答)

4、感情朗读。

五、课堂练习

作业本

(1)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提示,初步学会用一句或几句话简要、明白地说

出段落大意。

2、理解几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懂得热心帮助残疾人,要做一

个心灵美的好人,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

1、阅读单元提示

2、什么叫做“段落大意”?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联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划分层次。

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哪几层意思?

2、把三层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根据“准确、简洁”的要求概括大意,评议哪个同学说得既简洁又准确。

(要与课文中心相联系)

4、用“.”点出表示张海迪姐妹俩神态变化的词语。

[板:

活灵活现笑容吹跑

不假思索严厉责问

惊呆]

从这些词语推测当时姐妹俩各自的心情与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第三段

1、默读,分层,说说各层的意思。

[板:

刚要摘花制止

深情地说

音乐勉励]

2、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课文中心进行取舍)

3、讨论课后题3,三种说法哪一种最好?

为什么?

4、课后题4。

(读句子,体会它的意思)

(1)反问句。

改成陈述句:

不是一家人,也该热心帮助。

(2)比喻句。

说明人的心灵也应该像花一样纯洁、美丽。

(3)讲人的志向,意思是:

做人要做好人、善良的人,要

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说说具体表现。

5、讨论: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有没有显得多余?

说说自己的想法与理由?

6、感情朗读。

怎样读姐姐的话?

(情深意长)

四、总结: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不仅……还……、情深意长、勉励”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让学生懂得要热心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要做一个心

灵美的孩子,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词句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二、指导感情朗读,复习阅读重点

1、分段读课文,读出感情。

2、说说段落大意,评议。

(不看书)

3、说说学了这一课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词句训练

1、不仅……还……(递进关系)

2、情深意长(结合作业题4)

用下列句式说话

a、在什么情况下谁情深意长地说说什么

b、谁的话情深意长谁觉得怎么样

3、勉励

(1)换一个近义词(鼓励)

(2)造句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海迪时时关心着妹妹的健康成长。

课文通过()两件事来说明这一点。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真入括号内。

()地责问()的手风琴声

()的花丛旁()地回答

()地讲述着

[板书设计:

张海迪和她的妹妹

一、不仅……还……

二、活灵活现笑容吹跑

不假思索严厉责问时时关心

惊呆

三、刚要摘花制止健康成长

深情地说

音乐勉励

2、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3、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读课题

2、落地的红枣为什么不能吃?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想想词意;读通句子,长句多读几次。

2、指名分节朗读。

(注意生字:

缀、稚、陕、堡)

3、读下列词语

神泉堡警卫班果实累累缀满违反

解释风趣稚气维护会心

4、提出不懂的词语

三、分段

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大意。

2、讨论汇报。

试说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说说各部分段意。

3、概括段意。

把刚才说的几方面内容合并成一、二句简要的话来概括段意。

4、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红枣长得多而且也熟透了?

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五、课堂练习

1、作业题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战士们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

众一针一线的精神。

初步养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带着问题默读:

毛主席怎样说服小战士,使他们懂得“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2、这一段写了毛主席与战士们的几次对话?

3、我们来看看这几次对话分别说了些什么,他们各是怎样地说的?

指名朗读

[板:

小战士毛主席

捡起边吃边说回头笑着说违反纪律

是捡不是摘风趣地说地上枣子哪里来

踩了不如吃了耐心解释如果……不就……]

4、怎样概括段意?

小结方法。

(提示:

从小战士与毛主席两个方面来简要概括)

5、理解“风趣、稚气、耐心解释、况且”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说话时的神态。

说说从中看出毛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

6、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读课后题2

(2)。

说说战士们都明白了什么?

思考:

文中“人民的利益”指什么?

为什么落地的红枣不能吃?

(老乡、老百姓的利益。

落地的红枣是老乡的,为了维护老乡的利益,就不能拿老乡的一针一线,当然也不能吃落在地上的红枣)

3、课文题目中为什么要加个“也”字?

4、齐读最后一句,说说“会心”的意思。

毛主席为什么会心地笑了?

5、学习说段意。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a、战士们明白了毛主席说的话的意思

b、战士们的行动:

捡起落地的红枣,放到树下

c、主席见了会心地笑了

(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意思?

(3)评议小结。

6、朗读指导

四、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4、5、6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2、感受战士们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重点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指名读、评议

2、播放录音,跟录音轻读

3、自由熟读全文。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词句训练

1、用“会心、为了”造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是怎样说服战士们,使他们懂得“落地的红枣不能吃”。

3、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总结谈话

(1)读了这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还知道革命战士严守纪律的故事吗?

(2)联系实际,谈谈班中有没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存在?

学了这篇课文将来要怎样做?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6、7题。

3.马背上的小红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忍饥挨饿”、“疲惫”、“倔强”、“无可奈何”等词的意思。

3、读通课文,4、了解课文大意,5、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2、揭示课题。

陈赓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经历。

在他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时,曾深情地谈起一件往事,想起一个令他难忘却不知名的小红军战士——一位“马背上的小红军”(出示板书)。

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为什么陈赓同志难以忘怀?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3、听录音,4、思考:

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

你听懂了哪些、

5、自学字词,6、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读准字音:

赓(gēng)络(lu)腮(sāi)倔(ju)强(jing)奈(ni)膝(xī)

认清字形:

惫、狠、膝

理解意思:

回顾、深情、往事、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加点字要求查字典据词定义)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词(小黑板)。

说说加点字及词语意思。

提出其他字词方面的疑问,讨论。

(3)指名分读各自然段,评议是否读通.

7、给课文分段。

(1)读第1自然段,说说段意,并将课文分成两段。

(2)陈赓同志谈起的这件往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揭示;拒绝照顾——倒在草地上——牺牲原因,深深自责。

)将2—15自然段分成三段。

(4)讨论交流。

8、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2、了解红—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及小战士两次拒绝陈赓同3、志的帮助。

4、能简明地说出二、三段段意。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①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红军艰苦?

用“——”划下来。

②这是怎样一位小红军战士?

划出描写他长相的句子。

(2)读一读,理解“忍饥挨饿”、“疲惫”等词语。

用一个词语概括小战士的特点。

(“瘦弱”)

(3)这样一位瘦弱掉队的小战士,应该受到照顾,陈赓同志怎么做?

那位小红军战士双是怎么说?

怎么做的?

分角色朗读“陈赓走到他跟前……朝前走去。

”讨论:

陈赓想怎样照顾小战士、小战士又是怎样一再拒绝?

(结合理解“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4)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要这一段的段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这个小战士真的不疲惫,真的还有装得鼓鼓的干粮吗?

我们接下去读这个故事,找找答案。

(2)自由读第三段。

陈赓为什么突然调转,往回奔跑起来?

他发现了什么?

(3)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作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毫不在意(   )口气(   )没有办法(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知道站战士牺牲及他一再拒绝帮助的原因,2、理解陈赓为自己的疏忽感到自责的思想感情。

3、能简明地说说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朗读二、三段,说说段意。

2、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陈赓全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

联系第二、三段,理解:

小战士是因为极度饥饿和疲劳而倒下的。

他的确是受了小战士的“骗”。

小战士之所以一再拒绝自己的帮助是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

(3)第15自然段。

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小红军?

他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些词语概括?

(自责、悔恨、内疚等)他的这种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段意。

1、总结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使你受感动的是什么?

(2)谈谈感受。

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抓住主要人物,(3)用“谁,(4)怎么样(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段意。

登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

(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

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

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

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

(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

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

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

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

想象背诵。

4、讨论:

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

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3、体味课文结句:

“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

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句,先说结果后补说原因。

第二句,从登山这件事得出一个道理——革命者不应该害怕困难。

第三句点明应该怎么做?

(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2)抓重点词语背诵。

五、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的阳光,突然穿()山前的薄雾。

远处()的湖水开始发出()的亮光。

山顶上的雪()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光芒。

这里,好像是在谁的()下,鸟儿们放开歌喉()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

板书设计:

登山

登山走险路(勇气)

往回走坚持再走险路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新鲜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

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教学难点:

有条理语句通顺地说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听说提示》

1、指名朗读《提示》

2、讨论:

(1)什么叫“新鲜事”?

(2)提示里告诉我们可以说哪些新鲜事?

(3)新鲜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找材料?

3、小结

4、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5、“有条理”是什么意思?

怎样说才算是有条理?

怎样说才是较具体?

三、举例说话

四、各自准备

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样,列好说话提纲。

五、指名说

六、评议

1、说的是不是新鲜事?

2、说得是否有条理?

所说的事情是否具体?

3、有没有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七、说话练习

1、自由说2、同桌说、指名说3、师生共同评议

寒假中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初步学会选材,从丰富多采的寒假生活中选取一件自己最想写又最有内容可写的事情。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

1、自读训练提示

2、明确要求

二、学习例文

1、阅读《我当了一回“英雄”》

2、这篇习作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3、你觉得文章的“经过”部分写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三、课堂指导

1、交流寒假生活,讲一讲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什么事。

(事情的经过暂不要求展开)

2、确定材料,编列提纲

(1)思考:

你觉得哪一件事最想写,又取有内容可写?

(2)把确定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

(3)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评析提纲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析个别学生习作

六、修改抄写

练习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2、能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3、会选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教学重点:

复习本单元词语

教学难点:

把反问句改为否定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第一题

(1)复习本单元重点词语。

(2)独立填写各题,指名板书。

(3)同桌检查。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再说说填入括

号的字的意思。

2、第2题。

(1)指名分别读两个句子,要求读得正确。

(2)指名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3)学生抄写。

(要一部分一部分的抄写,把字写端正。

3、指导第3题

(1)讲清题意:

人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学校里我是学生。

这道题是要求我们填写表示身份的词语,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写。

(2)讨论:

你知道有哪些表示身份的词语?

(3)根据场合找出相应的词语。

(4)完成作业。

4、指导第4题

(!

)指名读例句。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用问号的句子是不是有表示疑问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懂得反问句表示肯定的作用。

(3)学习例句,懂得改写的方法。

(去掉表示否定的词“不”或再加上一个否定的词把问号改

成句号,读一读,加进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4)试改句子。

(5)同桌之间相互出句、改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读懂短文,理解内容,会概括段意,能正确回答课文问题。

教学重点:

同目标2

教学难点:

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指导练习

(一)第5题

1、独立做题。

2、指名答。

读句子。

说说你为什么用这个词语?

3、用这四组关联词语造句。

评议。

(二)第6题

1、背诵《张海迪和她的妹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各自做好填空。

3、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三)第7题

1、读文后第三题,解释题目的意思。

2、默读短文。

3、指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4、评议并指点:

先用“李旋同学帮助双腿残疾的钟奶奶做了许多好事”开头,接着举出她做的好事,最后说所以同学们称她为钟奶奶的活拐杖。

5、同桌互相说。

指名答。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指定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理解121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持续”和“纽结”,“突然”和“不然”的意思。

3、会用“如果……就……”“好像”“自豪”“端详”“虽然……但是……”等词语定句子;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学会修改美名。

4、能按要求默读、背诵指定的课文。

5、学会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或或精神或品质。

6、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感受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之情;感受陈毅同志在对敌斗争中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气质和才智。

 

  4、黄继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51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黄继光为了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

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

2、简介黄继光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集体讨论,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音:

屡、挪、晕形:

役、雹、匍)

2、提出不懂的词语(战役、597.9高地、持续)

3、难写的词语写一分钟。

4、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哪些部份使你最为感动?

(练读,读出感情。

5、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黄继光是怎么牺牲的?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的?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提示:

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牺牲—占领阵地)

2、讨论、汇报。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第一、二段。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大意。

4、感受黄继光为了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

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复述课文指定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思考:

上级下了什么命令?

(时间:

黎明之前任务:

夺下597.9高地)

2、“持续”什么意思?

能换成继续吗?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我军要在黎明之前夺下597.9高地?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思考:

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

(敌人的火力很猛、时间紧迫)

找出相应的部分读出语气。

2、黄继光是怎样向指导员请求任务的?

分角色朗读黄继光与指导员的对话。

(注意所用的语气)

理解“满腔的仇恨”、“充满了信心”等词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黄继光是怎样接近火力点的?

2、两组对读描写黄继光与敌人的行动的语言。

(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此时此刻的黄继光给你最深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应该怎么读?

3、黄继光用手雷炸掉了敌人的火力点以后,又出现了什么情况?

(理解“不料”的意思)

4、黄继光当时怎样?

他是怎么想的?

他又是怎样做的?

(用波浪线划)(理解“猛扑”、“堵住”的意思)

5、学习单元提示。

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同桌互相复述。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读出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读出为黄继光报仇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朗读全文,感受黄继光的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1、轻声朗读课文。

2、是什么力量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