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培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1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网络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网络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网络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网络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培训.docx

《网络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培训.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培训.docx

网络培训

中学政治教育方法的类型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政治教育新论》

 

由于中学政治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中学政治教育方法也呈现多样性。

论述中学政治教育方法,首先遇到分类问题。

一、中学政治教育方法的分类

所谓方法的分类,就是把众多的教育方法按照某些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范围、运用条件以及它们发展的运行规律。

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如何分类?

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例如,有的学者提出把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为四类。

第一,以语言媒介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包括说服、学习、道德认知等。

第二,以外显行为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榜样示范、道德行为练习、道德习惯与品质的形成等。

第三,以内在心理体验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各种道德感受、同情、移情、启发、感悟等。

第四,以环境陶冶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美育课程、艺术欣赏、人文环境陶冶等。

有的把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施教方法、测评方法。

还有的把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为内容型方法、过程型方法;直接方法、间接方法等。

其所以出现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类的不同,是由于研究者研究视角和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同。

这里,我们对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类问题也提出一些粗浅的设想,我们认为中学政治教育方法的分类可以以其概括程度为依据来划分层次。

即教育方法概括程度高,层次就高,反之则低。

据此,我们把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作为指导思想的哲学层面上的方法论;第二层次是作为中学政治教育方法结构层面上的教育模式;第三层次是作为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教育方式。

第一层次的方法是概括性、统摄性程度最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方法论。

它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中学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反映中学政治教育规律,为实现既定的中学政治教育目标提出指导思想。

如教育者的指导与学生的独立性,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统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条件统一等指导思想对教育各种活动具有普遍的意义。

它把握中学政治教育过程的方向,遵循中学政治教育规律,指导着整个中学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开展。

第二层次的方法与上一类方法相比,概括化程度低了一个等级,但又比第三类方法即作为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教育方式概括化程度高。

这一层次中的每一种方法都是由若干更具体的中学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构成,组合成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它是一种结构化了的教育方法,我们称之为教育模式。

如情感陶冶模式、行为训练模式、修养指导模式、品德评定模式等。

这一层次方法具有广泛的意义,它能为教育者提供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与程序,使教师能够预见一定的教育结果;它能揭示出如果运用某一教育模式,就必然会产生某种教育结果这样一种逻辑联系,它能在中学政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第一层次的方法论具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中学政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中学政治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层次的方法概括化程度低。

它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教育方法,故这一层次的教育方法又称为中学政治教育方式。

首先,教育方式是教育方法的基本元素,它比教育方法更加具体,是师生的具体的活动和行为。

例如,提供信息、设置问题、讲解、启发引导、示范、布置作业等都是具体的教学方式,由这些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组成以讲解为主的讲授法,也可以组成以问题设置和启发引导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法;其次,教育方式是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育活动的整体性结构特征,特别是表现在人员、时空和程序等方面的结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方式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教育方法的基础,灵活组合教育方式可以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中学政治教育效果。

 

二、中学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设想

基于上述对教育方法分类的认识,我们设计的中学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框架如下。

(一)哲学层面上的方法论

哲学层面上的方法论是指具有指导思想功能的中学政治教育方法。

具体把握以下方面。

1.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

在以往中学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人们十分关注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方式方法,而很少关注学生在中学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影响的方式方法。

因为那时人们坚定地认为,教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育者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而非学生教育内化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苏醒,他们不再借助老师的眼睛观察世界,不再借助权威的大脑思考问题时,我们发现,过去认为有效的中学政治教育方法的效力正在减退,学生对中学政治教育活动的态度、参与程度逐渐成为制约中学政治教育效果的瓶颈。

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理想人格的塑造,虽然离不开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但也离不开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实现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

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政治观念、品德、思想政治观念的自主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对立统一的方面。

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建构,教育者的价值引导方法就蜕变为强制灌输,失去确定的作用对象,中学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而没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的方法就缺乏基础和必要的条件,中学政治教育也容易迷失目标与方向。

因此,中学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决不只是教师教育引导方法的体系,也应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自我生成和建构的方法体系。

教育方法体系要以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遵循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品德、思想政治观念、理想人格生成,创新教育方法,如道德学习的方法、信息选择的方法、思想同化的方法等。

2.预测预防与咨询指导相结合。

中学政治教育方法要使预测预防教育与咨询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发挥作用。

预测、预防与咨询指导相结合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预测与预防和咨询指导相互联系。

预测为预防教育、咨询指导提供基础与前提,没有科学的预测作基础,咨询指导就会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预防性措施就难以奏效。

没有咨询指导方法与预防措施的配合,预测再准确、科学,也只不过是一个聪明的预见,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竞争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也成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

竞争有机遇也会有风险,创新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竞争与创新,使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变得复杂起来,使青少年面向未来的发展面临大量不确定因素。

现代社会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更加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迫切要求以正确的方法对未来变化趋势和情况进行预测,迫切要求得到人生发展中的预测、预防与科学指导。

中学政治教育做到预测、预防与咨询指导相结合,就能帮助学生把握机遇,避免盲目行动和不必要的风险,明确努力的方向,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指导学生适应竞争环境、参与创新活动。

中学政治教育方法当然不能代替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的预测与决策,但应当帮助学生增强面向未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科学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增强预测与选择的自觉性;帮助学生科学预测和决策,克服经验主义、盲目主义倾向,提高把握机遇、化解风险的能力与本领;还应当在学生面临发展困境和心理困惑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们提供直接的预测帮助、选择指导与咨询服务,制订预防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中学政治教育方法一直以公开、显性、直接为特征,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它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渗透性为主要方法的隐性教育恰恰能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渗透性方法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的功能目标以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如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

渗透式教育方法既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积极发展以渗透性为主要方法的隐性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挥出最大效益。

此外,还要探索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其他方法。

如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

如何通过教育方法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觉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自我参与和实践来认知、领悟、评价社会价值、道德规范,达到自我选择和自主教育的目的。

再如通过中学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网络,也能有效地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如何运用这些载体,使中学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实现中学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完成中学政治教育任务,达成中学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教育方法结构层面上的教育模式

中学政治教育模式是若干教育方式通过整合形成的整体化方法体系,是在中学政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育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具体地说,中学政治教育模式规定了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育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是师生双方活动的指南,它可以方便教师明确教育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中学政治教育模式有三大特征。

其一,客观规律性。

教育模式源于教育实践,但又不是客观实践原型的复现,它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已发生过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制作出来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形式,是一种可供参照模仿的教育行为样式和构架。

其二,师生互动性。

教育模式所描述的对象不是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而是教师、学生、媒体和互动状态、结构和过程。

其三,直观性。

教育行为范型是直观的。

中学政治教育模式是中学政治教育不同活动方式的概括总结,来源于中学政治教育实践,又高于中学政治教育实践。

多年来,说服教育模式、榜样教育模式、情感陶冶模式、实践训练模式等一直被运用于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

随着中学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德育理论的发展,中学政治教育学科又创设了新的模式。

1.主体自律教育模式。

主体自律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矫正,以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策略体系。

主体自律教育模式运用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个性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律教育模式的核心。

因为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在一定教育条件影响下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主体自律教育模式包括如下一系列方式。

(1)格言自励法。

格言是名人、伟人思想升华撞击的火花,它反过来也可撞击和升华他人的思想,激励他人的行为。

中学生对格言有明显的崇尚倾向,教师可适当利用格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勉励和教育,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自撰座右铭”的活动,组织学生举行“我最喜爱的格言”演讲比赛,开展以格言为主的书法比赛,利用黑板报或班报开辟“格言接力赛”等;又如,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采取简单批评、训斥、处罚的方法,而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自己用格言进行自我矫正。

(2)民主讨论法。

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的主要内容可以有:

就班集体的建设管理提合理化建议;总结班集体建设中的好经验;找出班集体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总结个人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就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批评;等等。

民主生活会既要有民主气氛,又要严肃认真;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寻找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使民主生活会成为学生自律教育的有效形式。

(3)传道咨询法。

政治教师应坚持准确、全面并理直气壮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咨询,如:

举行热点专题咨询讲座,举办咨询专栏墙刊,也可实行个别谈话咨询。

(4)强制干预法。

中学政治教育要坚持以正面引导、软约束为主,但并不排斥一定的他律强制、硬约束。

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必须辅之以一些外在的规则,即通过一些必要的制度、措施要求学生。

例如,督促和检查学生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以及班级公约,对违反守则、校纪校规、公约的不良行为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实施一定的制裁措施。

(5)情景教育法。

教师创设教育情景,使中学政治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用英雄、名人事迹感染学生,增强说服力;选用真实、形象、富有时代感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动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2.立体空间氛围渗透模式。

立体空间氛围渗透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多方位地优化、创设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空间情境,以对受教育者渗透优质影响的一种教育策略。

立体空间氛围渗透模式主要包括如下系列方式。

(1)教育空间融通教育法。

中学政治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政治教师与有关学科教师协同合作,探索富有生机的教育方式,建立稳定的渗透渠道。

如政治教师、音乐、史地教师协同,利用国庆节的机会,组织和设计“祖国在我心中”文艺演出;又如政史地美术教师共同协作,建立一个稳定的教育基地——中学政治教育展览室。

以真实史料、可信的数据、形象的图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和谐向上精神氛围营造法。

和谐向上精神氛围包括校园物质氛围的优化和精神氛围的优化。

校园物质氛围的优化主要是指校园教育设施的整洁齐全,校园环境的美化。

校园精神氛围的优化主要是指积极向上的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以及良好的校风、班风建设。

如建立“读书小组”,举办“读书报”会,开展“书评征文”等活动。

还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等宣传工具。

(3)学校、家庭、社会结合教育法。

从宏观上看,中学政治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中学政治教育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佳组合和合力,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和“追踪评估”法。

“请进来”,就是请革命前辈,模范人物给学生作报告;“走出去”,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适当参加社会实践,如组织春游、参观、访问;“追踪评估”指运用反馈原理对学生进行家庭、社会的追踪考查、判断评估,分析学生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成绩与不足,从而帮助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

(三)操作层面上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是指根据中学政治教育内容和学生特点而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生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1.正面传导法。

即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正面启发、传授、灌输,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理念的方法。

这是一种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

如可以以课堂为载体,向学生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和公民道德教育。

2.规范制导法。

即通过学校、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制约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言行,培养学生遵守文明规范的意识,运用养成教育的方法。

运用此法,一要明确规范,提出概括性强、简明扼要、富有感染性和激励性的规范用语。

二要学用规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增强学生执行规范的自觉性,使学生对规范的态度从服从上升到同化再上升到内化阶段,使他律上升到自律。

3.活动倡导法。

主题活动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

寓中学政治教育于各种主题活动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教益、反映时代特色、催人奋进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中学政治教育活动有特色、有创意。

4.评价督导法。

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言行、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甄别,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评价督导是中学政治教育活动的反馈环节,具有导向作用。

5.典型引导法。

利用先进人物、集体的崇高精神、优良品德、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及成功经验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其中,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最为积极、主动、活跃,其特点在于把教育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从富有形象性、感染性、权威性和可信性的典型榜样中受感染和鼓动,从而增强中学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6.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方式,给学生以心理辅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心理上疑难问题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充当心理咨询者角色,教师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创造热情坦诚、宽松、守密的氛围,把来访学生视为能动的个体,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通过谈话和其他辅助手段,指导学生自主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7.生活指导法。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充分挖掘潜能,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的方法。

生活指导要因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学习暂时有困难、有不良品德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心理暂时有障碍或疾病的学生的指导,还要重视对家庭经济贫困、特殊家庭学生的关心指导。

8.情境诱导法。

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诱发、熏陶和感染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这就强调创设良好育人情境的意义。

教师使用情境诱导法要注意情景交融、以景染情、以景触情、以景怡情,使学生激起情感共鸣,达到情境诱导的目的与效果。

9.体验教育法。

是指基于学习者自身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教育方式。

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体验”形式:

即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如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来获得内心体验。

另一种是“间接体验”形式:

即通过人物模拟或场景模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或模拟氛围中获得内心感受。

教师使用体验教育方式应侧重于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现实的真实感受,而不在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学会多少知识,获得多少技能。

体验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强化中学政治教育德育实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以上教育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有的侧重中学政治教育的认知范畴,有的侧重情感范畴;有的从中学政治教育实践角度,有的从情境角度;有的落脚于心理层面,有的落脚于行为层面。

不管切入点如何,它们都渗透现代中学政治教育“以导为核心”的新理念。

在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方式进行优化组合,灵活、巧妙地综合运用。

主题一 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课堂教学》第一主题 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我们先从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谈起: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

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

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

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

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

孔子说过: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

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