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布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69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织布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针织布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针织布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针织布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针织布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织布知识.docx

《针织布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织布知识.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织布知识.docx

针织布知识

1.针织布生产流程

针织布生产主要有四个环节:

纺、织、染、整。

1)纺:

将各类织纤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2)织:

将织针等成圈机件使纱线形成线圈,并将线圈一次串套而成的织物。

3)染:

是以染料或颜料使纤维材料上色,并使其带有一定牢度的过程。

4)整:

使指通过物理、化学的加工,使织物的外观和内在的质量得到改善,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或赋予其特殊的功能。

2、常用单位换算及换算公式(“/”表示除号)

A、单位换算

1英寸=2.54cm1码=0.9144米1磅=16安士

1磅=453.6克1克=0.0022046磅1安士=28.35克

1码=36英寸1磅=0.4536公斤1公斤=2.2046磅

1公斤=2.2046磅1打=12条1米=1.0936码

B、换算公式

某疋布的克重=净重/码数/布封(边至边)×19512(单位:

g/m²)

某疋布的码长=磅重/0.00082/克重/布封(边至边)×16

某疋布的磅重=码长/16×0.00082×布封(边至边)×克重

洗后布重=洗前克重/(100-直缩)/(100-横缩)

码重=克重×面积=克重×0.9144×布封×0.0254m=克重×布封(边至边)×0.02323

安士码重:

是指1码布的重量,其单位为安士。

安士码重约=克重×0.0022046×16×封度×0.02323=克重×布封×0.00082

码重/码数×16=安士/码

总分数/码数/布封(边至边)×3600=100平方码分数(四份制计分方法)

米长=公斤×16/0.00082/布封(边至边)/克重×2

3、纱、织、染、整所出现疵项及处理手法

A、纱源疵项

1)死棉:

棉纤维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纤维组织坏死,此部分坏死的纤维染色时染不上色,故而布面上呈现一个个白色的小棉粒,这些染不上色的白色小棉粒,就称为死棉。

2)粗纱:

是指一根纱中出现严重偏粗的片断或由于在纱线退捻过程中,出现片断的纱线自身重叠,缠绕在一起,在布面上呈现一个个偏粗的片断,如偏粗片断的长度为1寸以下的就称之为粗纱。

处理方法:

粗纱一般均为全缸性的,查布见此疵点,剪办投诉,如数量多裁剪做次布。

3)粗节:

长度小于1寸的粗纱即为粗节,0.2CM以内的称之为小粗节。

处理方法:

见有粗节,计疵点,如数量多裁剪做次布,见有小粗节,首先考虑计点,视数量多少决定如何处理。

4)幼纱:

是指一根纱中出现严重偏细的片断,在布面上会有不同的长度偏细,如这偏细片断的长度为1寸以内的就称为小幼纱,1寸以上的称之为幼纱。

处理方法:

同粗纱。

织源类疵项

(一)烂针(直漏)、漏针、织爆孔、断纱

1造成原因:

(1)烂针(直漏)织造过程中,因操作上机或机上织针因磨损或调移上出现偏差,引致织针头折断,布面出现直向的超1英寸以上的破裂情形。

(2)漏针:

在织造过程中,操作或机械调校不正确,引致布面出现较细小的1英寸以内的破洞,其形状象椭圆形。

(3)织爆孔:

在织造过程中,操作机械出现问题或因原料影响产生的布出现细小的破洞,通常织爆孔,折纱看是断一根纱,无明显的卷口形状或带长纱头,要注意与破洞的区分。

(4)断纱:

织造过程中,原料断而机器依然运转,引致布面出现横向之破裂。

其形状似幼纱,但折纱时,是其中一根纱断了或无纱。

(要注意断纱或幼纱之间的区分)

2审查手法:

(1)开底灯,开面灯或关面灯(根据布本身的颜色以及活动变化,通常关面灯较易看)烂针/漏针/断针/爆孔。

(2)开面灯(必要时可底面齐开)根据布面呈现状态及拆纱判断是属于烂针/漏针/断纱/织爆孔中的哪一项。

(3)打胶钉记疵点,每10码只接受一点。

3评定结果和处理手法:

(1)烂针/断纱打胶钉记疵点数,每10码只容许1个疵点。

(2)漏针/织爆孔(通常双面布类易出现及易补些)可先试补,补后仍不OK(补后易形成似粗节的痕迹)则打胶针记疵点,每10码只容许1个疵点,超疵在疵点比5:

1和10:

1之间考虑一般客户扣磅码出(注意个别客户的要求)

(二)花针。

咬单。

底纱露面(布纱露底)

1造成原因:

(1)花针:

布面因织机损坏,而造成线圈出现不正常形状,此情形在布面上连续或间断地出现。

(2)咬单:

在双面布类中出现,其中一条纱未能和另一条纱同步成圈。

(3)底纱露面(面纱露底):

在底面不同线的布类,底线圈过布面上(有些反之亦然)。

2审查手法:

(1)开面灯(必要时开底灯关面灯)正面或侧面,变换斜度看(咬单较常用),看花针/咬单/底纱露面(面纱露底)/针伤。

(2)双层平放,或变换斜度、顶光、或背光看,根据其布面的表现状能,判断是属于花针/咬单/底纱露面(面纱露底)。

(3)记清楚各种疵项连续边几寸、几条、有几码(1码同打胶钉记疵点,超出1码的计码数)或1码内有几点且连续几码。

3审定结果和处理方法:

(1)通常间有即评为D级(不合格)且必须注明清楚有距边几寸有几条和其长度(码数)。

(2)长度1码内的则打胶钉记疵点,每10码只接受1个疵点。

(3)1码以上的则:

记码作疵布,记码。

A非加工单:

a)出口单,通常必须上报组长签名后,裁出次布补布。

每缸裁出的疵项布,低于4码的作布头布尾类碎布放入垃圾桶,4码或以上且低于20磅的卷起来作布送织厂,20磅或以上的则拆单次布存仓。

但个别情况则必须由领班以上级根据实际情况作变动。

b)国内单,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避裁的情况下)扣磅码后通知客避裁。

B加工单:

则记下具体的分布状况及条数,通知客户等复。

由客户决定出货,还是送货予客自行处理。

 

(三)针路、油路、叶路

1造成原因:

(1)针路:

织机内针出现问题,引致布面出现连续性的直向条纹,经染色后布面出现深色及透光性较其正常布面要强的直向斜纹。

(2)油针:

织造过程中,操作或机械问题引致布面直向连续或段的油污条,染色时此条纹上色效果与正常布面不一样,成品致布面上呈现连续(有宽有窄)或间之深色(含油条纹)。

(3)叶路:

织机内的针叶出现问题,导致布面出现连续之直向条纹。

染色后成品布面呈浅色的条纹,比其正常布面纱圈密,用力整幅布直向拉,会见凸起的情形,其透光性比正常布面差(不透光)刚好与针路相反(要注意其两者之间的区分)。

1审查手法:

(成衣洗水单同时剪办洗后再审查)

(1)双层平放顶光,正反面,两侧,双层垂直背光看(同时以侧光作参考)明显程度。

(2)开底灯,关面灯判断是属针/油/叶路中的哪一种。

(3)视线距离为1米为准(1.5米或2米作参考)

(4)将布办折成衫筒大(成衣洗水单同时剪办后再审查)。

(5)记清楚每种疵项离边几寸、几条、且分有几码(通常性全疋性)。

1评定结果和处理手法

(1)以审查手法协助,对照OK标准作判断

(2)以视线1米的距离,衫筒大双层平放,正反面(指布办两端调转,并非反转背面)两侧看模糊难见,1米视线距离内再同样的条件看出模糊难见,模糊不请,评B级,合格出货。

(3)以视线1米的距离,衫筒大双层平放顶光,现两侧看模糊难见,正反面看略见,则照出货,并通知有关厂、部备案。

(4)0.5米-2米内作距离,衫筒大双层平放顶光,任一角度均清晰可见。

a、非加工单则拆次补布,且通知相关厂、部,索赔损失。

b、加工单则出办通知客户,由客户决定次布还是照出予客自行处理;

在织造过程中出现问题,全疋布织入外来棉絮或杂质造成。

折纱时,棉絮或杂质只附于纱线表面。

很容易将其取下,与纱源异织纱线绕在一起有很大区别,但还是要特别注意两者的区分:

2审查方法:

(1)以同时开底灯和面灯发现异织,后再以开底灯或开面灯垫同色布(或垫白纸板或白胶板)慢机看异织的明显程度、长度及数其粒数。

(2)拆纱看确认是否织入异织(注意与纱源异织的区别)。

(3)以视线距离1米为准(0.5米为参考)。

(4)长度等于或长3/8英寸(约1cm)的作疵点打胶钉记点,短于3/8英寸(约1cm)的记粒数;

3评定方法和处理手法:

(1)以审查方法协助,对照OK标准作判断依据

(2)1米视线距离,双层模糊也难见,同时开底灯和面灯模糊略见,开底灯也难见,则合格出货;

(3)A、0.5米视线距离模糊也难见或略见,但同时开底灯和面灯易见,开底灯双层或0.5米同视线距离双层也只是模糊难或略见,长度1英寸内数总粒数。

a)以72英寸封度,低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3码可以接受1粒出货。

b)而72英寸封度,等于或大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2.5码可接受一粒出货,如遇特殊情况,需这缸与营业部联络。

B、如a项中同样条件下,长度超出1英寸的要打胶钉作疵总计;

(4)1米视线距离,双层模糊略见或易见,长度3/8英寸(约1cm)或以内,且0.5米视线距离,双层易见,则数总粒数(不计入10码疵内)。

a)以72英寸封度,低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4码可以接受1粒。

b)而72英寸封度,等于或大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码可接受一粒出货,若超出范围,需作弹性处理时,这缸会与营业部联络。

c)如A项中同样条件下,长度超过3/8英寸(约1cm),则打胶钉作疵点计;备注;目前福安与益力坚、国华就异织(包括纱和纤的)小粗节有如下协议:

FC纱:

每疋总粒数15粒及以下可接受;超过15粒,每超1粒补1/3码。

此协议会在恰当的时候予以修正,引入每100平方码可允许的粒数概念。

(5)织入异织一般可以返工处理,但其粒数常密集,或钳后常遗留有痕迹,决定返工时,先试返一匹后复查可行才继续返工余下部分,大密集则即时上报处理。

(1)项中2A和3a等同样条件下,粒数超出范围,应用下面方法处理;

(1)加工单,先出办通知客待复,由客户决定是出货还是返工;(非加工单,也需送办通知客户)

疵点名称

织机油点

产生原因:

织机在运转时因织机润滑油顺织针而下滴在胚布上产生的油点。

疵项特点:

散乱分布,亦有布头为指头大圆点状。

记录方法:

如每疋3-5个可在机台上用“顺风”牌除油剂喷除,如过多则抽出送飞花组处理。

织机压痕

产生原因:

布匹在织布时,因为夹棍太大力或因布匹过大而导致出现一条深色压痕,多出现在珠地布类上。

疵项特点:

布底为白色,布面深色,多出现在布中央,(最多移位2英寸)其实有2条,只是另一条在抽针位上,开边后边不见。

记录方法:

量出距边多少及在该疋布总长中所占比例。

处理方法:

通知客户避裁,开裁后,预补新胚生产。

断拉架

形成原因:

在织造进程中,因拉力过大,或因拉架本身原因而断掉、变形。

疵项特点:

在布面直向间断出现,或散乱分布,长0.5cm-2cm不等,看上去比较松弛。

记录方法:

注明距边寸数,如散乱的打胶钉计点,如过多则数清楚个数、记录其长度,分析是否可补。

处理方法:

验布时,贴上贴纸,交飞花组修补,如不能修补,考虑避裁补数。

小粗节(高捻纱)

疵项特点:

散乱分布于布面长度约0.5cm-1cm之间,手触有明显凸出感,可用拆纱的方法来判断是粗节还是高捻。

形成原因:

胚纱在翻纱前,捻度不均,粗幼不均,在翻纱时未能得到改善而形成粗节,(如翻纱不当,而形成段落性捻度大而织布时会在纱线成圈前松弛而自然扭曲,随针编织成圈形成,类似粗节的疵项)。

记录方法:

数清点数超1/8英寸的计疵点。

处理方法:

安排数清粗节,(高捻纱无法钳)用审查的手法判断是否出货,过于明显则剪办通知客户避用,并安排预补损耗。

拉架松紧/拉架走位

形成原因:

由于织布时织机调校不当,或送拉架的轮子,不能合理运作,而产生拉架成圈的松紧状能,形成疵项。

记录方法:

验布时做好评级,并剪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板。

处理方法:

用审查的方法判断是否可出货。

起横

形成原因:

织机调校不当,致使织出布面出现横向疵项。

疵项特点:

横向出现较宽的1/4-1/2呈深色,浅色,有时只是一条纱起横要分析是紧纱还是错纱。

记录方法:

评级,剪具有代表性的疵点办投诉。

处理方法:

用审核的方法评审是否OK,要及时告诉织布厂。

织机停机痕

形成原因:

织机转时,因为断纱或换纱,而停机,使线圈受到拉力,而变得绷紧出现横向疵项。

疵项特点:

横向出现,多出现在拉架布上,开底灯透光。

记录方法:

打胶钉计点,如太多要做疵项位置表,剪办投诉。

处理放法:

先计点数,密集的剪办出货,通知织厂。

(四)条干不均

1造成原因:

纺纱过程中造成同一条纱线有粗细不均,故而成品布面上会呈现每一条纱线一段粗,一段细,这种纱线粗细不均就称之为条干不均。

2。

审查手法:

将布办折成衫筒大:

(成衣洗水单同时剪办洗水后再审查)

A单面尽色(用手臂或手掌托)从底面看。

B双层平放,顶光看。

C双层垂直背光看(同时以侧光作参考)

D视线至布办距离1米为准。

3评定结果和处理方法:

(1)以审查手法协助,对照OK办判断。

A相向或相接近(不见、不易见或模糊不请)评B级,合格出货。

B明显程度超出标准(一眼可见,清晰可见)评D级。

(2)普通客户,且明显程度已超出标准,但:

A11.5米内不易见,可考虑出办出货。

A22米内不易见考虑出办待复。

A3如若2米以上清晰可见做次布补布(特殊原因酌情决定出办待复),有的客户要求通常较为严格,如NIKE单或英国单,则考虑次布,(特殊布类可酌情决定出办待复)。

(五)死棉

1审查手法:

(成衣洗水单同时剪办洗后烫过再审查)

A单层或双层折成A4纸或100cm2面积地,平放顶光看其明显程度、体积大小。

以及数粒数看死棉的程度。

B单层或双层垂直背光(同时以侧光作参考)看死棉明显程度,体积大小数死棉粒数(此法通常作为参考)。

C视线至布办距离1米为准(0.5米作为参考)。

(六)粗节、粗纱、幼纱(小粗节)

1造成原因:

A粗节、粗纱:

是指一根纱中出现严重偏粗的片断或由于在纱线退捻过程中,出现片断的纱线自身重叠缠绕在一起致成偏粗,在布面上呈现一个个偏粗片断。

但这偏粗片断的长度为1英寸或以内就称为此节,1英寸以上就称之为粗纱;

B幼纱,小幼纱:

是指一根纱中出现严重偏细的片断,在布面上会有不同的长度偏细。

如这偏细片断的长度为1英寸或以内就称之为幼纱,1英寸以上的称为幼纱。

2审查手法:

A开底灯关面灯发现小粗节/小幼纱(粗/幼纱)后再以开面灯关底灯垫同色布(或白胶板)慢查小粗节/小幼纱(粗/幼纱)的明显程度、长度及数其粒数(或打胶钉计疵点)。

B以视线距离1米为准(0.5米作参考)。

C拆纱看是否纱源的小粗节/小幼纱/粗节/幼纱。

D长度长于3/8英寸(约1cm)作粗纱或幼纱打胶钉作疵点计(每10码接受1粒),而长度小于或扽于3/8英寸(约1cm)的作小粗节或是小幼纱数其总粒数。

(不计入10码1个的疵点内)

E小粗节或小粗纱(有时两者同时存在,则需加在一起计)一般以平均每4码接受1粒,或每疋接受15粒)

3审定方法核处理手法:

(1)以审查手法协助,对照OK标准判断

a1米视线距离,双层模糊不见或难见,长度3/8英寸(约1cm)或以内,且0.5米或以内的视线距离,双层模糊难见,开底灯和开面灯模糊略见,开底灯关面灯难见,则合格出货。

b0.5米内视线距离模糊略见或难见,但开底灯关面灯易见,开底灯开面灯或双层0.5米内视线距离模糊略见,长度1英寸内数总粒数。

1。

以72英寸布封,低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3码可接受1粒出货。

2。

以72英寸布封,等于或大于280g/m²布重的布,每2.5码可接受1粒出货,但遇特殊情况,需这缸与营业部联络。

B.如1项中同样条件下,长度超出3/8英寸的要打胶钉作疵点计。

(2)四种疵项中小问题可返工,大问题不可返工具体如下:

a小粗节如果是因为条干严重形成的可抽一疋试返工,可安排轻钳减轻其明显程度或减少其粒数。

染厂疵项

1.烘痕(唇印):

用烘筒机干布时,长时间套在烘筒上未松动过,布匹被热风烘烤变色,越贴深烘筒,色变越严重,这样就形成唇状烘痕,

识别:

A烘筒机干布。

B该布段略见发黄斑块。

C痕迹有向左右黄延趋势,且散乱分布。

记录或评级:

双层平放不见为OK,计点或计码数。

2.竹叶印:

若长度超过2码称为振波机折痕,振波机干布,因入机布折皱,被热风吹后形成竹叶状走色痕迹,略显深色痕迹(较布身颜色深)则为手叶印。

判别方法:

识别:

a振波机干布

b形状如竹叶(大小不均,且可大可小)。

c直向或(略斜)延展

d往往连续出现。

记录或评级:

平放可见不OK,并记点,若超疵则抽返工,若数量多可记码数。

3.拉边痕:

振波机干布,上布时导布环之间的距离调校不当,而使较深色布形成两条斜走的痕,这两条之间的距离约等于布封一半,有时一条明显,一条较淡。

识别:

a振波机干布

b两条深色痕斜走(或一条斜走)

c两条距离约等于布封的1/2。

d段落性,深浅不一致。

记录或评级:

a占全疋的几分之几。

b评级,1m长不易见为B级,应当确定可出货,1m内易见为D级,抽返工。

4.导布轮痕:

出现位置和原因与拉边痕相似,但在浅色和漂白布中易见,有两条分别出现两条细的较透光的割痕(亦可认为是压痕)。

识别:

a振波机干布

b分别于两条拉布位置各出现2条细而透光的斜走细痕。

c两条细痕相距2英寸左右平行而走,两条细痕间距约对等于布封的1/2。

记录或评级:

a码数超疵则返工。

b评级,双层平放不易见则B级,领班确认可出货,明显则为D级。

返工。

5.折痕、死痕

成因:

因针织布在染缸中染色时成绳状运转且长时间难以松弛,或在出缸后未及时干布而长时间缠压,形成直向或斜向的,通过定型无法消除的痕。

在较厚身布且较深色布上会出现较布身更深的痕,为折痕,在薄且布身颜色较浅或漂白色的布上会出现略突出于布面。

且部分较浅于布身的痕为死痕。

识别:

a平放可见,侧光明显,顶灯或背光可见突出于布面的直向或斜向的痕。

b开底灯不透光,分布状况与折痕相似。

c出现于线色或漂白薄身布,单开面灯平放可见其明显折色,部分还会起毛。

记录或评级:

a并列数条及占全疋几分之几或码数。

b评级:

平放不见背光或顶光勉强可见为B级,明显为D级。

6.水折痕:

脱水时间过长或脱水缸容量超标准而使布面形成较细的爪形状或米状的折痕,易于敏感色中出现。

识别:

a较一般的折痕或死痕不同,形状细而密且短。

B通常是全缸及全疋

c平放可见

记录或评级

a平放拉紧易见则为D级

b衫筒大小不易见则为B级,领班确认可出货。

7.打气痕:

是打气缸的专利,染色时,当开高压风鼓起圆筒布,同时,因气压的不稳定,而使布在接触风嘴处形成两条深于布身的痕,这就是打气痕。

识别:

a两条痕色深过布身颜色。

b两条痕平行而上,一般会斜走。

C两条的距离为5寸或略宽。

记录或评级:

a于布身开面灯,用常规验布方法可见,衫筒大小不易见为B级,领班确认后可出货。

B衫筒大小或双层平放仍明显则为D级。

C记录具体码数。

8.刮痕(刮缸痕):

布匹在染缸运转时,被机械器物刮伤,于成品布上见到一块一片泛白的严重伤痕,往往布底明显过布身。

识别:

a显片状的泛白的伤痕。

B布底明显过布身。

c无规则性出现,多少不等。

记录或评级:

a记点

b因无法返工,若超疵则要考虑裁剪或次布。

9.磨印、白印:

长时间在缸中运行被机械摩擦形成,但未刮到严重伤痕,多于深色布易见。

识别:

a磨痕、白印的出现往往毛头严重。

B一般不过面。

c分布散乱而密集。

无法记点。

记录或评级:

于衫筒大小不明显为B级,否则评D级。

10、勾纱:

在染厂的备布、运转、进缸或缸中染色,出缸等均可能因布正在经过的地方不光滑或起毛刺勾住布身线而造成布底勾纱。

易位于衣布、珠地布、提花布(布底组织较松)上出现。

识别:

a出现于布底且散乱分布。

B布面看有组织被拉紧成抽纱状。

C布底可见断纱尾或勾起的纱圈。

记录或评级:

记点或数点上报。

11、破洞:

形成原因与勾纱相似,另外就是布匹在缸中打缠,或于缸外用铁勾勾住,而勾成破洞或被某种助剂烧破。

识别:

a破洞形状各异,分布散乱,边缘均因洗刷过而发毛松散。

b必然可见某一方向发力,而形成的勾破的纱尾。

C一般比黄豆大

d若被助剂烧破的可用手撕该破洞周围,可见爆破力差。

记录:

记点或点数上报。

12、车出边:

常见于已开边后第二次落缸之布,因车边衣车针脚走离布边1/2寸以上或更远,定型机可见不规则的衣车孔。

识别:

a针孔连续布弯曲远离定型机针孔。

B有缝纫线残余

c在经过回修的开边布上出现

记录或评级:

记点或记码数.

13、淹水印:

洗水布出缸后或脱水后,没有立即干布,而布上的色纱颜色因牢度差布随水液跑出来,这种湿布在水中淹久了,颜色溶液自然沾在布上而且均匀,这就是淹水印。

识别:

a分布均匀于洗水布上

b绷紧拉平,可见浅色间上隐约盖了一层浅色膜,于整体看分布均匀,于小面积看则深浅有别。

记录或评级:

衫筒大小不易见为B级,通常领班确认可照出,否则为D级需返工或开通知书上报(部分水渍是不能回修掉的

14.油点、油污:

染色或洗水过程中,由于机器本身漏油或是混入别的带油物质被沾附于布身上而形成的点状或块状油渍,被称为油点或油污。

识别:

a色深于布身色,视觉上有手印感。

B用手摸油腻感。

c开底灯,自然的查布姿势能看见即为不OK.

记录方法:

先打油枪,如不能处理OK则记点,一般一疋布中超4个油点或3个油污,就必须抽出开返工通知书。

15.锈点、锈污:

染色或洗水、脱水干布过程中,由于机器某个部位生锈或是别的带锈物质被混入缸中沾附于布身上形成的点状或块状的铁锈红色污渍被称为锈污,若因水质问题形成的锈点,多为针尖大小,于浅色布或漂白布上出现,通常为全缸性。

识别:

a颜色呈铁锈红色

b打油枪一般打不掉

c开底灯以自然的查布姿势能看见即为不OK.

记录或评级:

记点数。

注明每码多少个或每疋多少个,一般一疋中超4个锈点或3个锈污必须抽出开返工通知书返工。

16.软油污:

在染缸内加软油,软油稀释不均或未用布过滤,未被布身均匀吸收,使布面上出现块状油渍称为软油污。

识别:

a色深于布身色,有时于某方向看明显。

B用手摸有柔软、油腻的感觉。

c不可打油枪,通常较大片。

d开面灯,停机不见可OK,否则不OK.

记录或评级:

记点数,一般一疋布3个以上即为不OK,需抽出开通知书返工。

17.飞料:

打活性粉状染料时,被风吹起带到空气中,遇到出缸后未盖好的湿布而落下,溶解后形成扩散状的小色点,称之为飞料。

识别:

a不同于布身色,其色比布身色鲜艳,呈扩散状。

b大小较均称,散乱无规律分布。

c开底灯,以自然验布姿势,能看见即为不OK.

记录和评级:

记点数,一般小点在5个以上就必须抽出开通知书回修。

18.色渍:

染色加料方法不当,而使染料产生沉淀,布身运转遇到这种沉淀颜料浓液团被附着上而形成色渍。

识别:

a与布身色一致,但要深。

B用手摸无油腻感。

c开底灯开机见,停机不见,则OK,停机能见则不OK.

D布底与布面程度相当。

记录或评级:

记点数,一般一疋布超过3个就必须抽出返工。

19.走色:

染色出缸之布,未及时送干布,因未盖好而被暴露在外的部分会褪色而使此处的颜色产生泳移而变浅或发白,称之为走色。

识别:

a色浅或发白(部分地方有时吸收泳移出的颜料而变深色。

b无规律、一般不会是全缸性的。

c开底灯,开机见,停机不见则OK,停机仍可见则为不OK.

记录或评级:

记点数,一般一疋布超出3个就必须抽出返工。

20.沾色:

排间洗水在脱水或干布过程中或洗水过程中叠压,因其中一组间色牢度不好,被掉色沾附于另一个间色上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