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63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docx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

一年级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

课前收集材料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后出现了一小块的生活中的数这个内容。

本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我们身边,感受数的活力和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把这三小块的内容合并在一起上一节《生活中的数》。

从学生的情况看,平时在接触一些生活中的数,但仅是一种无意识的、随意的接触,学生对生活中的数认识是不深刻的,处在一种随意注意状态。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经历收集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选择、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能更好掌握20以内的数,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课堂中通过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收集信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线,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来的数。

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

你们会背儿歌吗?

我也会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你们猜猜看?

2、生猜。

3、出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找一找、说一说

(1)是不是跟数学有关?

(2)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找一找都有哪些数?

(3)汇报:

生讲电脑出示数字娃娃。

5、用数字介绍自己

(1)今天我们作为主人能用数字朋友向后面的客人介绍自己吗?

(2)生介绍

6、出示课题:

小朋友用数字朋友很好的介绍了自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

(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数)

二、交流介绍数

(一)交流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数

1、上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2、生介绍

3、小组交流信息

(1)要求:

要先安排好谁先说、谁接着说。

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2)小组交流

(3)再次小组交流:

在你们小组里选择一个最好的介绍给别的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通过让学生猜老师会哪一首数字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数:

(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同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4、全班交流信息,交流好了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二)介绍老师收集的信息

1、引:

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有些小动物看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他们也来凑热闹了。

(电脑出示)

2、看一看、数一数:

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都是谁?

3、你们想先看谁?

(随学生的喜好逐步出示)

 

用小动物来补充学生所没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数:

(1)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

(2)通过小动物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学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三、感受体验数

1、问:

我们生活中的数多吗?

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吗,为什么?

2、学生说感受

四、体验数的用处的不同

1、黑板上有几幅图?

(15)

2、第15幅是哪一幅?

3、这里都用了15,它们的用处一样吗?

4、师介绍:

其实生活中的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你看身份证、信用卡上的数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数还有不同的用处,小朋友有兴趣,下课还可去研究。

五、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

你开心吗?

通过评说:

生活中的数多吗?

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不行,为什么?

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数很多,数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数是不行的。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

交流数

师:

上个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生1:

(举着画)我家住在万松花园4幢一单元402,欢迎大家到我家玩。

生2:

(举着画)我今年8岁,所以蛋糕上插了8只蜡烛,我这个蛋糕80元。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介绍)

师:

你们都想介绍每个小朋友都介绍时间不够,怎么办?

(生指出在小组里介绍),那就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说之前,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吗?

要求:

(1)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

(2)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认真听。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再以4人为一小组看一看、比一比,选一个最好的让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也来欣赏欣赏。

(小组再次交流)

师:

选好了吗?

举起你们的画,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谁愿意先来介绍?

生1:

我画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时倒计数10、9、8、7、6、5、4、3、2、1、发射。

生2:

我画的是营养餐,有800克,1斤多重。

生3:

我画的是信箱,信箱上有数,101、102、201、202等。

生4:

我画的是电风扇,上面有1、2、3,有的电风扇1档最大,有的电风扇1档最小。

生5:

我画的是我爸爸的车,车牌号是6281,买过来31万呢!

生6:

我画的是12路公交车,我知道还有1路、2路、11路公交车。

生7:

我画的是信封,寄信时我们要写上邮编号码,我们瑞安的邮编号码是325200。

生8:

报纸上也有很多的数,有日期20xx年11月12日,有新闻热线电话8008577599、65814222,我把它们剪下来贴起来。

六、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1、效果得益于跳出--跳出教材框框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

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布置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

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策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

系统论认为:

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使自身有序。

而通过开放教材、走出教室,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所收集来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

有的收集的是爸爸的车牌号码;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信箱号码;有的是邮编号码等等。

远远超出了教材上所提供的。

这样就使学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开眼界的我也有了一点想法: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2、快乐来自于交流--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

这时他们非常渴望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于是,在课堂中我就顺应学生的强烈的内心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介绍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安排了交流数这个环节,从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小组里介绍、有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在他们介绍时也不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从他们的满足的眼神中、面带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在这节课中是快乐的,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它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学生们的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