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611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docx

语文版高中15必修教材课内名句选修《唐宋八大家》文言文名段名句专题翻译

锦绣河山,时光流转,地北天南,汲取一样的文化乳汁,呢喃同一种语言,这就是跨越时空的全球华人共同精神栖息地:

文化中国。

文言文名段名句翻译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复习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认真研读导学案。

2.反复阅读思考黑体字部分;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形成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增加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能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

阅读初体验——熟读学案,整体感知

【预习案】——按图索骥,高效预习

【知识链接·胸有成竹】

《语文高考考纲》在文言翻译中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翻译的两个标准:

古人认为翻译有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信”就是要字字落实,“达”就是要文从句顺,“雅”就是要生动形象。

而高考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以,翻译的标准只要两个字:

“信、达”。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信”就是要字字落实。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译:

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

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

译: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借代)

译: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文: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翻译。

译: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

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的人,应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应得的处罚,对尽忠行善的人,评定应得的奖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达”就是要文从句顺。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

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介词结构后置)

译:

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译:

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

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楚国六个郡的地方。

翻译的方法:

首先:

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筛选法:

先将古今汉语一致的地方划出来,对译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将与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圈起来,逐步筛选,把完全不懂的地方就突出来了,也就抓住了全文翻译的难点。

2、推测法:

将筛选出来的难点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在人物传记的文章中要了解作者针对的是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这样就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大致推断出它的基本含义,当然,这种推测的前提一定要掌握好古汉语基本知识。

3、协调法:

在文章整体内容大致清楚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文章前后的协调和语句的通顺流畅。

使古文与现代文能保持一致,加深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还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对译:

我们在翻译时可按古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逐字、逐句翻译,在对译中要注意古汉语中的基础知识,《语文高考考纲》中列出120个实词,18个虚词,这些词的内容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都出现过,这也就告诉我们学古文一定先要扎实地掌握课文的内容。

另外,在对译中还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1)一词多义就是要求我们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具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

(2)古今异义就是指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等,以前是专指,现在是凡指;有的词义缩小,如“金”“谷”等;有的词义转移,如“偷”的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现转为偷窃;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古文是中性词,现在变成了贬义,如“是非”。

另外,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文的一个双音词,如: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句中的“行为”,在此句中的含义指“品行是”。

(3)词类活用就是指词在运用时用法发生变化,如: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一句中的“名”,本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常以身翼蔽沛公一句中的“翼”,本是名词此处活用为状语;圣益圣,愚益愚一句中的“圣”“愚”,本是形容词此处活用为名词;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一句中的“多”,本是形容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一句中的“一”,本是数词此处活用为动词。

另外,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如:

修文德以来之一句中的“来”是使动用法;成以其小,劣之一句中的“劣”是意动用法。

(4)通假字就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用声旁代替本字,如:

令壮者无取老妇一句中的“取”通“娶”;二是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

此大小之辩也一句中的“辩”通“辨”,三是用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代替本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的“蚤”通“早”等。

2、增补: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代人说话相对现代人来讲比较简洁,在古文翻译中为了保持与现今的一致性,我们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补上原文省略了的必要成分,如: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

在古文的省略句中有省略介词的,还有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也比较多,在增补时一定不要丢开语境。

如: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了主语“你”)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省略了介词宾语“之”)等。

3、删减:

在古文中,文言虚词用的比较多,根本在意义上没实际用途,我们在翻译时不妨删掉它。

如:

有的虚词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有的只是发语词,还有的只表示停顿,有些语气词也可根据语境的需要删除。

4、调整: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式结构上有差异,在翻译时我们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加以调整。

如:

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在翻译时我们要让它们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等。

5、保留:

在古文翻译中我们可以保留文言文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政区号、官职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称等。

如: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举进士。

天授中,累迁司刑丞。

划线部分可不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有消息说,今年要在翻译上增加分值,我认为考查翻译可以一举两得,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考查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就考扎实的基本功了。

以上内容是自己一点粗浅的归纳整理,很希望和大家在知识的探索中找寻规律,不断充实自己,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集: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

(人、物、事)

  例: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

”“对……怎么样呢?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沛公说:

)“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

(《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孔子说: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

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

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

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

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

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

“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剥丝,层层深入。

    常见文言语气: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

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

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

(《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

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

(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翻译为:

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翻译为:

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

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

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本资料使用方法】:

第一轮使用法:

先用一纸片遮住右边的答案,然后自己逐题做下来,每做一题后把遮住答案的纸片下移一下露出该题答案,把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对照一下:

对的,相信你以后也不会错,若错了,则自己将该题打个叉,这些题就是你的知识盲点,你得在校对后,想一想,弄弄明白。

第二轮使用法:

将第一轮筛选出的错题如第一轮方法般再做一次,还有错的,再打叉,再想一想,弄弄明白。

第N轮使用法:

即第二轮方法的反复使用。

(N=你的错误次数)

※通假字点击※

编号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编号

字词

通假字

本字

1

夙遭闵凶

9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

愍臣孤弱

10

零丁孤苦

零丁

伶仃

3

借书满架

11

而母立于兹

4

悟言一室之内

12

虽趣舍万殊

5

小知不及大知

13

三餐而反

6

而御六气之辩

14

故夫知效一官

7

其翼若垂天之云

15

此小大之辩也

8

辩乎荣辱之境

16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反

又返

17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古今异义点击※

编号

加点字词

句中古义

今义

1

九岁不行

不会走路

①不可以,②不好,③不中用,④接近于死亡,⑤不得了

2

至于成立

直到

表另提一事

3

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等建立、设立;理由、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4

举臣秀才

优秀人才

泛指读书人

5

拜臣郎中

古代官名

<方言>中医医生

6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向皇上报答

向上级报告

7

急于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火

8

臣欲奉召奔驰

赴京就职

奔跑

9

则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感情恳切

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11

臣之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1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表达不尽

没获胜

13

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

寺庙住持

14

雨泽下注

往下流

赌博投注

15

借书满架

堆积的书

向别人借书

16

往往而是

到处

常常,总是

17

大类女郎也

太像

大的种类

18

余久卧病无聊

精神上无所依靠、寄托

无意义而令人讨厌

19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之)为,把(它)做成

认为

20

列坐其次

它的旁边

第二

21

夫人之相与

一个人

对妻子的尊称

22

所以游目骋怀

用来…的(美景)

因此

23

所以兴怀

…原因

因此

24

或取诸怀抱

胸怀抱负

心里存有,抱在怀里

25

及其所之既倦

等到他

以及他的

26

腹犹果然

饱饱地

表示不出所料,真的

27

神人无功

不求功利

没有功劳

28

圣人无名

不求立名

没有名声

※词类活用点击※

编号

加点词

类型

翻译

编号

加点词

类型

翻译

1

雨泽下注

名作状

往下,向下

14

乳二世

名作动

用乳汁喂养

2

使不上漏

从上面

15

执此以朝

上朝

3

前辟四窗

在前面

16

垣墙周庭

砌上围墙

4

东犬西吠

向西

17

历职郎署

担任…的职务

5

所手植也

亲手

18

衣赭衣

穿

6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向皇上

19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向南飞

7

则刘病日笃

一天天地

20

请略陈固陋

形作名

固执而浅陋的见解

8

倡优畜之

像倡优一样

21

曷足贵乎

形作动

尊重

9

臣具以表闻

动词作使动

使…知道

2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离

10

谨拜表以闻

23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动词作为动

为…而死

11

故述往事,思来者

使…想起

2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作意动

把…看成一样

12

而征一国者

使…相信

25

齐彭殇为妄作

形作意动

把…看成相同

※特殊句式点击※

句子

句式类型

句子

句式类型

臣具以表闻

省略句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判断句

谨拜表以闻

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省略句

急于星火

状后句

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后句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被动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状后句

妪,先大母婢也

判断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动句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省略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后句

垣墙周庭

省略句

列坐其次

省略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状后句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

室西连于中闺

状后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后句

其制稍异于前

状后句

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句

屈原既放

被动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省略句

游于江潭

状后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判断句

行吟泽畔

省略句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判断句

是以见放

被动句

此小大之辩也

判断句

自令放为

被动句

奚以知其然也

疑宾前

安能以身之察察

定后句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否宾前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判断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状后句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疑宾前

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彼且奚适也

疑宾前

之二虫又何知

疑宾前

【探究案】——研读文本,探究深化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必修一:

《前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何为其然也?

6、而今安在哉?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9、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

1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4、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1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项脊轩志》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