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57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怀柔区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怀柔区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二)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化钠B.液态氧C.二氧化锰D.硫酸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橡胶轮胎

B.木雕作品

C.艺术瓷瓶

D.青铜摆件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B.H2OC.H+D.2H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6.下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

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B.乙C.丙D.丁

7.已知氦-3的原子核是由1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的,此原子中,电子数为()

A.1B.2C.3D.5

8.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B.酒精分子的数目增多

C.酒精分子的运动减慢D.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9.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依据下列6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

(已知:

6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7.3g和110g)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KNO3

KNO3

K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90

12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

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

①<②B.溶液质量:

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

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10

1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2分)请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13-A物质—用途

13-B物质—俗称

稀硫酸

食盐

熟石灰

除铁锈

改良酸性土壤

防腐剂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

氧化钙

烧碱

生石灰

小苏打

14.(4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作为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其燃烧产生温室气体的原因是。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开发NH3进行燃烧,前景广阔。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          。

15.(2分)补钙很重要。

(1)中老年人饮用加钙牛奶进行补钙,有利于防治的疾病是。

A.骨质疏松B.贫血C.厌食症

(2)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科普阅读理解】

16.(5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醛(HCH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它是装修中不可避免的装修污染,它广泛存在于板材的粘合剂和其他的家具中,然后不断地挥发,给家居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中的胺基-NH2结合,使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或称变性。

当甲醛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因此,我国早已制定并执行着民用建筑环境污染物限量的标准(见表1)。

为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伤害,首先,要从控制污染源做起,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由于甲醛释放时间非常久,最长能够达到15年,把控好建材和家具的品质至关重要。

其次,释放甲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表2所示,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门窗先关后开,关窗有利于升温,几天后再开窗会更好的让甲醛的气味消散出去。

表1

表2

第三,吸收甲醛。

利用绿萝、吊兰、常春藤等植物吸收;利用活性炭其内部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捕捉甲醛分子,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利用央视推荐的紫加黑除甲醛,其氧化分解原理对甲醛较为有效,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甲醛超标对家人的危害很大,装修新房时尽量简装修降低复合板材的使用度,根据甲醛的基本性质和合理除甲醛方法治理甲醛,只有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才能够入住。

(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醛中毒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甲醛对儿童、老人等影响最大,即使检测部门检测已达标的房间,儿童进入后也会发生轻微气喘,其原因是。

(4)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说明)。

(5)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无色、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气体。

B.减少甲醛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

C.每天开窗通风,并恒温在25℃,能够使甲醛很快释放完毕。

D.房间内栽培绿萝、吊兰等绿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吸收甲醛

【生产实际分析】

17.(4分)依据下图以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回答相关问题:

(1)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

(2)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

(3)③处加入K2CO3溶液吸收了CO2 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

【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18.(3分)将稀盐酸滴入下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回答相关问题。

A.CuB.FeC.CaCO3D.Fe2O3E.NaOH+酚酞

(1)有气体产生,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2)能够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依据是,其化学方程式是。

19.(3分)为探究中和反应放热的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依据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的。

(2)实验乙,饱和石灰水出现了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3)丙图为向10mL 10%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的溶液温度数据,本实验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体的理由是。

20.(4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规范地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小组分别在反应结束后进行了称量,只有丙组的C实验天平平衡,说明质量守恒,微观解释其守恒的原因是;甲组的A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使天平平衡了,其初次称量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同学们在分析B实验后一致认为该实验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防止;在分析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时出现了实验结果与分析的结果恰好相反的情况,即称量镁条燃烧的产物小于镁条的质量,经过分析得出该结果的原因是。

【科学探究】

21.(6分)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化学小组同学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回答有关问题。

(1)用不同温度的水,分别配制2%、6%、10%的碳酸钠溶液,测量溶液的pH值如下表:

序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温(℃)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①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序号)。

②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结论是    。

(2)测得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升温至70℃的pH值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①由上表可知,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是    。

②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

(3)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

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北京市怀柔区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A

A

C

B

D

D

C

D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每空1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2分)请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13-A物质—用途

13-B物质—俗称

稀硫酸

食盐

熟石灰

除铁锈

改良酸性土壤

防腐剂

烧碱

生石灰

小苏打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

氧化钙

14.(4分)

(1)天然气化石燃料中含有的碳元素与氧气中的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2)①14:

3②2N2

15.(2分)

(1)A

(2)CaCO3+2HCl=CaCl2+H2O+CO2↑

16.(5分)

(1)30

(2)化学

(3)检测部门检测的甲醛浓度达标值0.08mg/m3大于儿童发生轻微气喘的0.06-0.07mg/m3。

(4)前者的甲醛分子未变,后者甲醛分子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即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5)ABD

17.(4分)

(1)除去H2S

(2)空气(3)K2CO3+CO2 +H2O=2KHCO3(4)Fe2O3·H2O

18.(3分)

(1)B

(2)E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

19.(3分)

(1)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造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3)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20.(4分)

(1)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没有使锥形瓶冷却便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