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488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docx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古代汉语试题

(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附参考答案:

 

  一、本题每字0.5分。

 

  象形:

羊矢壶鼎鱼网手马鹿

 

  指事:

亦刃上十下寸甘本末

 

  会意:

伐盥步至牧舂朝莫既采

 

  形声:

诚都指视帛载防徒问础

 

  二、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过:

超过,引申义;

 

  2、节:

节拍、节奏,引申义;

 

  3、城:

城墙,本义;

 

  4、归:

女子出嫁,本义;

 

  5、解:

分解牛、杀牛,本义;

 

  6、粪:

扫除、打扫,本义;

 

  7、本:

树根,本义;

 

  8、间:

门缝,本义;

 

  9、任:

任务、责任,引申义;

 

  10、发:

启发,引申义;

 

  11、举:

举起,本义。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河: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臭:

古义泛指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3、诛:

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4、谤:

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5、羹:

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6、宫:

古义泛指房屋、今义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7、坟:

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

 

  8、爪牙:

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9、涕:

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10、谷:

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11、皮:

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2、目:

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

 

  3、小: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轻视;

 

  4、犬:

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5、客: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6、走:

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

 

  7、来:

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8、蹄:

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蹄子踢;

 

  9、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

 

  10、奴虏:

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奴虏一样;

 

  11、将:

名词使动用法,使……做将军。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该题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

 

  答: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

A、寡人将谁朝而可?

B、敢问何谓也?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

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如:

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

如:

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答: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

如:

A、蔓草犹不可除。

B、西伯拘而演《周易》。

 

  

(二)被动句式:

 

  1、“于”字句。

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如:

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郤克伤于矢。

 

  2、“见”字句。

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

如: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见……于”句。

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

如: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字句。

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

如: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身为宋国笑。

 

  5、“为……所”句。

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

如: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6、“被”字句。

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

如: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臣被尚书召问。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

(符号说明:

-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歧”字拗,“在”字救)

 

  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

到……去。

   陈:

陈列,摆好阵势。

   谷:

良,善。

   徼:

求取,祈求。

   辱:

表敬副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意思相当于“使您受辱”。

   御:

抵御,抵挡。

   绥:

安抚。

   城:

城墙。

   池:

护城河。

   及:

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①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强调介词“以”的宾语。

 

  3、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

 

  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

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如下: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返。

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翻译: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

季梁听说了这件事,半道返回。

衣服皱缩了也不顾伸展,头上的尘土来不及洗去,去见魏王说:

“今天臣来的时候,在大行见到一个人,正在面向北驾他的马车。

告诉臣说:

‘我要到楚国去。

’臣说:

‘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面向北呢?

’回答说:

‘我的马好。

’臣说: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

’回答说:

‘我的费用多。

’臣说:

‘费用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

’回答说:

‘我的驾车人很好。

’这几样越好,而离楚国越远罢了。

如今王的举动想成就霸业王业,举止想立信于天下,依仗王国的强大、兵力的精锐,而想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土地成就威名。

王您的举动越多,而离王业越远罢了,就象到楚国去而朝北走一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