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485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地理选修6 第3单元 第2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docx

鲁教版地理选修6第3单元第2节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二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解读

1.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并能掌握工业污染的治理与防治的关系。

2.通过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3.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污染的来源、类型及危害。

4.结合教材中农业污染的类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以网络中对工农业污染情况的调查为契机引入新课。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理解工业污染的治理与防治的关系及防治的主要措施。

2.说出农业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工农业污染的治理措施。

(重点)

工业污染的防治

1.清洁生产

(1)定义:

在工业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并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

(2)基本内容

(3)目标

2.循环经济

(1)定义:

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在保持扩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封闭式循环流动的经济。

(2)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根本目的:

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4)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依据

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

实施手段

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实施过程

一个企业产出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企业的原材料

结果

园区内污染“零排放”,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目的

物质和能量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1.清洁生产就是无任何废弃物排放的生产吗?

【提示】 不对,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它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生产只重视末端处理的弊端。

但清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出,只是相对来说废弃物较少。

农业污染的防治

1.农业污染的含义

2.特点:

发生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

3.防治措施

(1)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①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②防治农业病虫害应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以达到最佳效果。

(2)发展有机农业

①使用作物秸秆、绿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

②依靠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①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

②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③更换受污染的土层,以根除污染物。

2.农药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的?

【提示】 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较长。

农作物在吸收土壤中养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污染的防治

【问题导思】 

1.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提示】 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三废”。

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一回事吗?

【提示】 不是。

清洁生产是指在工业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清除在生产过程中,并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

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3.生态工业园是能获得最大效益的工业园吗?

【提示】 对。

生态工业园不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却能实现园区发展的最大集合效益。

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简称“三废”。

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废物的终端治理及达标排放;第二是推广清洁生产;第三是发展生态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对于工业污染,预防优于治理。

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2.循环经济

3.图解生态工业园

废生态工业园应是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其含义及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关系

清洁生产不能替代末端治理。

工业生产中即使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此外,使用后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

因此,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并非互不相容,推行清洁生产仍需末端治理。

二者对比如下: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污染物的生产量

较多

污染物的排放量

少(“零排放”)

减少(达标排放)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

减少

增加(治理污染消耗)

产品产量

增加

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

降低

增加(含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

增加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循环经济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洁生产的要求,而生态工业园区则是依据循环经济与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它吸取循环经济的实质,又体现了清洁生产的过程。

(2)区别:

循环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特点;生态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之间的组织形式。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结合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和所学矿渣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由于尾矿矿渣库在江河上游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本区夏季降水较多易发洪水和泥石流、滑坡等,一旦含有硫酸和铅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会造成水污染,危及用水安全。

所以必须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行洪通道,防止矿渣对江水造成污染。

【答案】 潜在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农业污染的防治

【问题导思】 

1.滥施化肥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土质改变,土壤的再生能力十分低下,农产品品质、品味的下降,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最为典型的是对饮用水的污染。

2.实际生产中,有机农业会不会带来产量的降低,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提示】 有机农业依靠自然技术来发展生产,其单位产量是有所下降,但其无污染的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不菲,因而单位产值并不一定低,经济效益可能更好。

1.农业污染

2.有机农业

几种新型农业类型

新型农业

特征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现代农业;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曾出现大量消耗能源而获得高产的“石油农业”,但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生态农业是继“石油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生态农业园,如北京附近留民营村

有机农业

指不施用化肥、农药,而是利用“自然技术”培育“更健康”的土壤,以生长出“更洁净食品”的农业

处方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对农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一种适应环保要求的“处方”农业应运而生;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农药、化肥之前,必须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处方;农场主根据处方购买一定数量化肥、农药;处方农业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

白色农业

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组建的工程农业;由于它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人都穿戴白色工作服从事劳动,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工程农业”

彩色农业

指花卉业;近年来,世界花卉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影响花卉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气候等诸多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为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

蓝色农业

蓝色农业是指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农业,具体说,在近岸浅海域、潮间带开展的鱼、虾、贝、藻等养殖业;未来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有丰富的资源,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分层、分级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土,把种植、养殖相结合;如庭院的立体种养,南方山区立体农业(从山顶到山麓: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粮食种植—水产养殖)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

下图为我国福建省某地农庄生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字母X、Y、Z所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能源、沼气池、水生植物

B.沼气池、能源、水生植物

C.沼气池、水生植物、能源

D.能源、水生植物、沼气池

(2)该生态农业的优势最主要体现在(  )

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B.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

C.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D.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思路点拨】 根据图示中事物名称及箭头之间的循环利用的关系判断即可回答。

【解析】 第

(1)题,通过图中关系可得X、Y、Z代表的含义。

(2)题,该农庄的生态循环系统主要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这一优势。

【答案】 

(1)B 

(2)B

教材P68活动

【点拨】 由于“白色污染”是由于地膜的使用造成的,所以对“白色污染”进行预防和处理,应尽量减少地膜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并尽量进行二次利用,集中回收,集中处理。

【答案】 不同地区,废旧塑料薄膜等“白色污染物”主要用集中回收、焚烧、随便丢弃等方式处理。

白色污染物具有不易回收、难以降解和分解、毒性较大等特点,因此,对于“白色污染”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

尽量减少农用地膜、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对部分地膜、塑料袋进行二次利用,减少浪费;废弃地膜、塑料袋等要集中回收,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

个人应在治理“白色污染”中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减少一次性塑料袋、餐盒的使用;选购、使用带有可降解标志的塑料袋;利用布袋或篮子购物;搞好个人宣传等。

我国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

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回答1~2题。

1.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2.下列关于“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 第1题,循环经济对农业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对资源循环利用;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是一种生态农业,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养桑树,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循环经济。

第2题,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答案】 1.D 2.A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来支撑。

一方面,某些地区单位面积耕地上的氮肥使用量甚至高达5000千克/公顷,而有机肥的使用量却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在我国每年使用的近千种农药中,高毒、剧毒品种居多。

农药污染每年造成约10万人急性中毒,尽管如此,虫害仍然大面积发生。

材料二 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

下图是不同防治措施下害虫种群密度和作物污染变化图,其中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的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

(1)材料二中,生物防治始于图中的(  )

A.A点   B.E点   C.F点   D.H点

(2)生物防治最突出的优点是(  )

A.作物增产幅度大

B.促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多

C.不污染环境

D.降低生产成本

(3)为什么说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是我国近海海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4)农药导致人类中毒的渠道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挖掘两则材料隐含的信息。

(1)、

(2)题,考查生物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对图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E点开始农作物的污染指数迅速下降,害虫种群密度迅速降低,表明生物防治起到作用。

第(3)题,农民施用的化肥、农药污染到近海海域可以联系水循环的知识解答。

第(4)题,农药导致人类中毒主要是农药污染了饮用水和食物产生的。

【答案】 

(1)B 

(2)C

(3)农药和化肥首先导致土壤污染,然后随土壤溶液渗漏至地下水中,也有一部分随江河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湖泊等,最后汇入海洋,导致近海海域水体污染,直接威胁沿海养殖业和渔业资源的安全。

(4)农药通过污染水源、污染农产品而使人类中毒。

4.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请你从地理学角度说一下,如何防治工业污染使苏州河早日焕发生机?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在变好,用地类型中工业用地对水质影响最大。

绿地对水质改善作用最明显。

(2)题,防治工业污染需要采用关、停、并、转治理重污染型企业,倡导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另外末端治理也是重要环节。

【答案】 

(1)总体趋势:

水质有所好转。

原因:

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措施:

关、停、并、转一批重污染型企业,扶持环保型企业发展;提高工业流程的技术水平,倡导清洁生产;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