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47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docx

五年级第三单元缺作文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单元

及课题

第三单元课题:

角度

设计

项目

设计内容

教材

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第八单元‚角度‛,选择了《牛和鹅》、《古诗二首》,还有拓展阅读课文《一颗螺丝》。

《牛和鹅》讲了孩子们因为鹅不怕人牛怕人,所以就欺负牛,害怕鹅,后来通过金奎叔的话,明白了看问题应该多角度,这样得到不同的结果。

而《古诗二首》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单元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正确读写本单元的字词,理解关键词语。

3、懂得看问题,处理问题一定要客观、全面,不要片面的处理问题。

4、学习本单元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作者良好的查阅资料的习惯。

单元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懂得看问题要多个角度。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单元

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单元课

时安排

《古诗二首》…………………………………2课时 

《牛和鹅》……………………………………1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单元教

学准备

课件、图片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过程

与方法

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

(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

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

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

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

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质疑: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

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活动: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

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

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教师范读,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

(北宋,政治、思想、文学。

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夸张)

教学反思

 

本周第节,

总第节

检查日期:

年月日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过程

与方法

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6.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2)讨论句意:

(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4)学习3、4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

不认识,看不清。

缘:

因为。

 题:

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

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

还是只看他优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

意思讲明白即可。

) 

小结:

《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四、比较 

1、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

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2)都有景物描写。

写的什么?

 

学生齐读

 

了解诗人

 

讨论句意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借机解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周第节,

总第节

检查日期:

年月日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牛和鹅》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过程

与方法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

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

 

 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

请你看这句话!

(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谁来说说?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正如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

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

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说说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读读3、4自然段,画

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

自己练一练!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

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我们一起读读。

板书设计

牛和鹅 

 

欺负 不欺负 角度不同

教学反思

 

本周第节,

总第节

检查日期:

年月日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3)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4)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过程

与方法

(1) 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2) 举办摄影展。

 

(3) 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2)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二、组织谈话 

1、出示谈话主题 

(1) 指名读。

 

(2) 谈谈主题。

 

2、选择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展开谈话 

(1) 举例容易产生分歧的几个问题,如:

 ① 评选班干部。

 

② 如何开展主题队会。

 …………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有分歧该怎么办?

) 

(2) 畅谈。

 

(3) 指名汇报。

 3、小结 

今天的谈话让你有什么收获了?

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三、初显身手 

1、进行展示汇报。

 

(1) 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 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 根据照片谈内容。

 

(2) 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拍摄、绘画。

 

(3) 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3、点评。

 4、谈收获。

 

选择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展开谈话 

 

学生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周第节,

总第节

检查日期:

年月日

西安市高陵区小学教师备课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3)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4)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过程

与方法

(1) 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2) 举办摄影展。

 

(3) 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2)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1) 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2)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节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一. 谈话引入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的更好,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二. 出示作文要求 

1. 指名读。

 

2. 谈谈要求。

 

三. 投影《假如我是爸爸》

 1. 自由读。

 

2. 齐读。

 

3. 谈谈对诗的看法。

 

(1) 内容。

 

(2) 语言文字。

 

(3) 写作手法。

 

(4) 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 启发谈话,拓宽思路 

1. 你最喜欢成为什么人或什么物?

为什么?

 

2. 学生畅所欲言。

 

3. 请目标相似的人互相补充原因。

五. 指导写作 

1. 把自己想象成某人或某物(只能一种)。

 

2. 写写‚自己‛怎样避免发生某些不该出现的现象。

 

3. 写‚自己‛要怎样把自己的新形象塑造的更好。

 

六. 活动过程 

1.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 交流学生写得好的片断,受到启发。

 

学生读作文要求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周第节,

总第节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