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39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docx

靖会工程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与评估报告

靖会电灌工程管理局

“十一五”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

一、灌区基本情况

白银市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也是白银地区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之一,属全国大型灌区。

灌区位于靖远县南、会宁县北的祖厉河谷地和两侧塬区,北起靖远县城西黄河右岸,南至会宁县城,东至靖远县三场塬和会宁县白草塬,西抵会宁县头寨镇李家坪,灌区覆盖靖远县的大芦、高湾及会宁县的郭城、河畔、头寨、白草塬、甘沟、柴家门等8个乡(镇),海拔高程在1400米~1900米之间,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城市4.4万人,农村14.8万人),该工程设计提水流量为12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0.42万亩,实灌面积达到25.26万亩。

1、工程布局。

靖会工程现有总干渠1条,干渠5条,总长178.85公里,主要建筑物763座,总干渠及干渠泵站38座,安装机组197台(套),装机容量7.6万千瓦,最大提水高度529米,平均扬程360m。

总干渠从靖远城西约4公里的黄河右岸取水,设9级泵站提水,流量为12立方米/秒,渠道沿祖厉河左岸逆行至会宁郭城田家窑,设计灌溉祖厉河两岸农田10.074万亩,实灌8.86万亩,是靖会工程效益最好的灌区;

峡门干渠从总干九泵站提水沿祖厉河阶地后缘经河畔至峡门,设计流量为4.3~2.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956万亩,实灌2.5万亩。

甘沟干渠从峡门干渠末端引水设5级泵站提水至柴家门,设计流量为1.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实灌2.3万亩;2001年,为解决会宁县城的饮水困难和沿途农田灌溉,会宁县修建了西河灌区,将水引至县城蓄水池,并发展面积1万亩。

三场塬干渠从大芦野糜川口总干六泵站取水,设10级泵站提水沿野糜川北麓而上至塬区,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目前仅灌1.3万亩,由于该灌区渠线长,泵站多,实灌面积少,每年亏损80多万元;

白草塬干渠从位于会宁郭城的总干八泵站后取水,共9级泵站,经前4级泵站提水后进入灌区,设计提水流量为2.89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6.38万亩,实灌5.6万亩,白草塬灌区是靖会灌区最大的一个灌区;

关川干渠沿途灌溉关川河下游的农田,从总干七级渠取水设计流量1.3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21万亩,实灌2.3万亩。

2、管理机构及模式

靖会工程管理局是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按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应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事业单位。

灌区管理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局主要负责总干渠和5条主干渠,支渠及以下工程由灌区群众组织管理,工程运行管理费用主要靠水费收入。

多种经营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形式。

3、工程的地位、作用和效益

靖会工程的建设,对彻底摆脱当地干旱贫困的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该工程的建设使人们战胜了严酷的自然条件,解决了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工程运行三十多年来,灌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挥出来,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人均产粮和纯收入分别达到509公斤和2060元,已累计增产粮食15亿公斤。

其中会宁县灌区耕地不足全县的十分之一,粮食产量达全县的43.5,产值达的47.6%,养活着全县四分之一的人口。

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极大地带动了灌区及周边地区集市贸易、民营企业、文化教育、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郭城、河畔已发展成为羔羊产业基地,红堡子已成为小杂粮种植基地,灌区内的苹果、黑瓜子享誉省内外。

同时,该工程也有效解决了大旱之年灌区及周边靖远县的曹岘、箬笠及会宁的塬边、新庄等14个乡镇的人畜饮水困难,为维护灌区及周边乡镇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年,“引黄入城”工程的建成,为会宁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靖会工程已成为靖南会北人民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当地人们称颂为20世纪70年代的“救命工程”,80年代的“脱贫工程”,90年代的“致富工程”,本世纪的“奔小康工程”。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靖会灌区信息化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建成8个信息分中心(水管所)和一个信息调度中心,实现了信息调度中心为中心,覆盖8个水管所的局域网框架,安装了监控、监测应运软件、水信息管理软件、灌区数据库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在管理局信息调度中心配置中央控制屏和投影仪1套,主干线路的光纤通讯系统已逐步建立开通。

2004年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投资额为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信息调度中心机房装修、水管所机房装修、水费计收系统建设、水费计收数据库建设、信息调度中心及水管所硬件设备。

2005年度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投资额为100.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4泵站流量监测站的建设,视频监视点建设,闸门监控软件开发。

2006度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投资额为83.56万,主要建设内容:

灌区基础数据库及终端浏览系统、优化配水及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水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完成管理局信息中心的局域网建设。

安装所有硬件设备、楼宇网络线路布局及所有科室子库、泵站子库、水管所子库挂网等工程。

2007年信息化工程完成投资额为113.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总干一泵站图像监控系统及通讯改造,关川一泵总支口闸改造、4处站前池水测量和两条管道测流,以及与信息化工程建设配套的软件系统。

本期(2008年度)完成投资额为280万元,信息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同如下表1。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前池水位采集

3

白塬一泵站、关川一泵站、甘沟一泵站

2

管道流量测量

4

三场塬一泵站、白塬一泵站、总干七泵站、宫家塬一泵站

3

闸门控制系统

2

白塬一泵站分水闸、总干泵站泄洪闸

4

完善办公自动化

1

主要是增加办公设备

5

完善调度中心

1

主要增加设备

6

配套土建工程

1

铸铁管拆除及安装、总干八泵站泄水闸改白塬一泵站分水闸门改、水位测井建设和防雷接地网建设

2010年信息化工程完成投资额为100万,主要建设内容:

管道流量采集、通讯设备增设光端站和设备备盘购置,以及完善中心站办公设备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调度中心,配套土建工程。

2、灌区信息监测、监控及监视站点所起的作用及测点分布

第一,泵站自动化控制分别位于总干渠一泵站、二泵站、三泵站、四泵站、五泵站、六泵站、七泵站,目前仅有七座泵站实现了现地近程监测、控制,以及远程监测、控制功能等;此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泵站值班员的安全运行,而且降低了泵站值班员的工作强度。

第二,总干渠一、三泵站分别装设图像监控系统一套,实现了现地安全作业和远程控制功能等;为值班人员夜间作业和坚守岗位、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第三,分别安装电磁流量计:

总干四泵站四台套、总干五泵站四台套、总干七泵站三台套、总干九泵站二台套(属于总干渠);关川一泵站一台套、白塬一泵站二台套、甘沟一泵站一台套、三场塬一泵站1台套(支干渠)。

流量监测系统的安装降低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调度中心的合理配水,优化了调度作业。

第四,关川总支口、白塬一泵站(属于支干渠);总干八泵站(属于总干渠)分别实现了闸门控制系统、水位监测系统的现地监测、手动控制功能和远程监测、控制功能等。

降低了支口工作人员机械工作强度,提高了调度中心的合理配水。

第五,管理局与各部门及其下设的8个水管所之间实现了水费计收系统和水费查询系统的正常互访运行,降低了调度工作强度。

提高了水费结算效率。

第六,,管理局计财科与8个水管所之间实现了财务软件的总账和财务报表的上传下载,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及实时可控性。

第七,管理局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系统OA、内部局域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功能、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互通等。

提高了办公效率,增强了领导决策。

监测、监控及监视站点分别布置在渠首、干渠、支渠及斗渠上的数量。

2、被水利部确定为大型灌区“十一五”(2008年~2010年)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后,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8年度:

(1)项目前期工作

委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08年度实施方案。

(2)信息化建设资金筹集及实际落实情况

2008年度总投资280万元,资金来源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3)工程建设招投标及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度信息化中标单位为武汉立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4)信息化试点项目竣工及验收情况

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

(5)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及措施办法制定与执行情况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作为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按照基建管理体制优化及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部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工程投标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关于工程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切实发挥国债资金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农十师建管局严格执行“四制”。

建设管理机构健全,并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认真执行每项工作任务。

2009年度:

没有建设内容。

2010年度:

(1)项目前期工作

委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10年度实施方案。

(2)信息化建设资金筹集及实际落实情况

2010年度总投资100万元,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3)工程建设招投标及任务完成情况

2010年度信息化中标单位为武汉立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4)信息化试点项目竣工及验收情况

项目已全部完成,目前还未进行验收。

(5)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及措施办法制定与执行情况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作为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按照基建管理体制优化及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部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工程投标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关于工程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切实发挥国债资金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农十师建管局严格执行“四制”。

建设管理机构健全,并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认真执行每项工作任务。

3、《试点灌区信息建设近期实施方案》(2008年~2010年)完成程度

2008年度全面完成前池水位采集3处、管道流量采集4处、闸门控制2处、完善中心站办公设备及办公自动化系统1处、完善调度中心1处,配套的土建工程5处。

2010年度全面完成通讯设备增设光端站2处,设备备盘购置1部分,完善调度中心1处,管道流量采集1处。

三、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1、灌区开展信息化试点建设以来,开发建设的灌区管理软件有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闸门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管道流量监测系统,财务软件,人事软件、水费计收系统、图像自动化控制系统,门户网站数据库支持系统、闸门控制系统等等,目前软件系统运行基本良好,;但由于硬件设备良莠不齐,极个别硬件设备已超期服役,不堪重负,给我灌区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2、灌区信息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由灌区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不足。

需要提高管理局现有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使之能够承担维修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匮乏的问题,灌区信息化建设将无从谈起。

灌区要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有利于日后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

3、我灌区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经费需求主要分为三部分:

其一,软件、网络及信息采集处理设备维护;其二,通讯设施维护;其三、泵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维护;每年实际落实经费七八万,经费支出主要用于通讯以太网盘、协议转化器的购置;泵站自动化低压设备及保护设备的维修;软件、网络及信息采集设备的购置等。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调度中心计算机管理工作总站系统基本建成

硬件设备按照能够管理全灌区整体容量配置并留有足够冗余量,待后续项目建设中,陆续增加泵站、水管所现场分站,扩建子系统,而且所有扩充内容均被总站系统覆盖。

软件系统同样按整体容量开发,在以后扩容时达到无缝扩容和平滑升级。

⑴调度中心可远程实时监测总干渠四泵站总的提水流量和计量水量;以及三场塬干渠、关川干渠、白塬干渠、甘沟干渠、宫家塬支渠等支干渠泵站提水流量和计量水量。

建成主要渠系水情监测子系统。

⑵调度中心可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关川干渠、白塬干渠分水口闸门,监测分水流量、闸前渠道水位、闸门开度、计量分水水量。

实现关键渠系的配水监测调控及水量计量管理子系统。

⑶调度中心可远程实时监测总干渠一至七泵站前池水位、拦污栅前渠道水位、关川干渠和白塬干渠分水口闸前渠道水位。

实现部分渠系工情及水情监测管理子系统。

⑷调度中心可远程实时监测总干渠一至七泵站每台机组的运行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功率、频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耗电量等电气量,温度、压力、水位等非电气模拟量,机组开关、阀门开关、真空、排污、通风开关、刀闸位置等内容的状态量;调度中心可远程起动和停止总干渠一至七泵站每台机组及出水阀门,建成7座泵站自动化监测控制管理子系统。

⑸调度中心可远程实时监视总干渠一泵站、三泵站的视频图像,监视主厂房内机组振动、窜动、漏水漏油等运行情况,前池及拦污栅水流状态及厂房周边环境情况,主控室仪表指示、人员工作质量等视频监测内容。

⑹调度中心生产及运行管理指标统计考核系统,该系统对各泵站提水耗电量、机组单机运行小时数、启停次数、历时前池水位、操作人员和操作程序等生产运行过程及数据进行定时统计,自动生成报表;自动记忆电气设备保护动作前后各类参数,追忆事故过程,以便帮助分析事故情况。

能对主要渠道分配水量、水管所供出水量、灌溉面积进度、灌区灌溉水量进度等经济管理指标定时统计,自动生成报表,准确考核支出与收入情况,并可用曲线图、柱状图和饼状图进行描述。

2、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系统

全灌区已敷设通信传输4芯光缆线路184.32km,建成光端总站1个,远端光端子站19个。

覆盖总干10座泵站、三场塬干渠6座泵站、关川干渠3座泵站、白塬干渠6座泵站、甘沟干渠4座泵站以及8个水管所。

远端子站与子站之间采用链路方式连接,与光端总站形成逻辑上的点对多点星形结构。

建成靖会灌区专用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承载全灌区语音信息、远程监测控制信息、视频图像信息、管理文本信息、互联网信息等传输任务。

未覆盖的三场塬干渠4座泵站、关川干渠1座泵站、白塬干渠3座泵站等共8座泵站,现采用通信电缆传输小流量信息,待延续光纤网络后传输所有信息。

另外,机关办公大楼阳面房间采用双绞线连结挂网。

已建成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与各下属基层单位联络的专用计算机局域网络。

3、泵站现场监测控制管理子系统

建成总干渠一至七泵站现场监测控制管理子系统。

采用微机综合自动保护装置经现场工控机自动控制每台机组起停操作、监测运行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参数。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断开电源,保护故障设备;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经现场工控机自动控制出水阀门、真空泵、排污泵、通风机等辅属设备,以及监测机组运行温度、压力、前池水位、拦污栅前渠道水位、阀门开闭状态、刀闸分合状态、断路器分合状态等模拟量和状态量;采用硬盘录像机和带云台可变焦的彩色摄像机完成泵站视频图像监视系统。

构成泵站现场监测、控制、监视、管理的分站子系统。

该系统可独立运行,也可挂网向上传递数据,接受调度中心通过运行管理工作站下达的操作指令并执行操作。

4、财务及水费计收管理子系统

在管理局计财科建立财务管理工作站,8个水管所分别建立水费计收分站,各分科会计分别建立分类帐务终端。

交所有分站和终端挂网后,接受财务管理工作站监督控制管理,采用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并开发专用水费计收系统软件,将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生产成本管理的各类数据、库存材料领用及发放情况、用水农户财务统计和财务结算情况、各收费水管所的分类财务统计和财务结算情况等,做出统计考核和财务分析,可自动迅速出具报表,实行动态管理。

5、办公自动化子系统、

将管理机构的职能实施,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各类工程设施运行监测与操作控制,用水户及用水情况,以及水情、旱情、墒情、水质、气象等所有信息全部采集,经加工处理后储存。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交换、查询、检索、存储和备份等,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政务管理,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公用信息和后勤管理。

实现灌区日常事务管理自动化和业务管理自动化,同时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约办公经费,从而达到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及其管理功能可以起草、发送、接收邮件以及作为附件的各种电子文档。

为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将双绞线和光纤有机完美地结合起来,建设完善的信息局域网,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使信息在内部网络发布到所有基层单位及各个角落,大大简化复杂的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靖会灌区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有着地域分布广、关联级数多、涉及的技术领域广、经济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功能。

各部门既相对独立、又具有整体统一连贯性。

是一个将行政管理、远程和本地监控、生产、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存储、通信传输等集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

本系统融合了工业现场测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视频采集和传输等先进技术。

将人工观测检查,记录统计,手工操作等等一些常规的工作让计算机及其系统来替代。

从而实现少人值班或者无人值守,达到现代高科技管理水平。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五、试点灌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及主要作法

1、试点灌区特点、规模、条件、工作基础以及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使得各试点灌区在信息化试点建设的需求、内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于基础条件和“人、财、物”状况较好的试点灌区,应注重和完善信息化基础内容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发展更快一些,标准更高一些,信息系统应用的业务领域和水管理自动化监测监控的范围更广一些;对于基础条件还较为薄弱的试点灌区,试点建设内容应主要围绕构建和改善灌区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并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开展相关内容的建设。

2、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灌区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灌区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3、灌区信息资料的数字化、资源化是灌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灌区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应用与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和评价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标志,试点灌区应结合灌区信息化的特点,切实加强和推进灌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实现灌区信息资料规范化、数字化和资源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

一是加大各类数据库(如灌区基础数据库、灌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应用;二是大量人工观测信息的数字化、电子化,以及部分采集信息的自动化;三是纸质资料的电子文档化、少纸化或无纸化等。

4、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衡量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灌区信息化建设要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类信息系统在灌区专业管理和政务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

以便为灌区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

5、灌区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建设,是提高灌区水管理自动化程度的基础条件。

随着灌区工程状况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可根据灌区的特点和实际,结合灌区已经具备的技术、经济条件和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布局合理、技术可行、管理维护有保障的自动监测、监控信息点建设,不断提高灌区信息采集、设备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靖会灌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网络产品技术标准不具有唯一性。

灌区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国家或国际标准,建设公司独立制定本行业的标准,各个公司“中间件”软件、硬件、网络等接口不融合,造成灌区综合系统不能整合,可能会导致重复建设。

2、灌区数据传输骨干网还未形成。

目前,数据传输骨干网还只是局限在各泵站、各水管所与管理局各部门的连接,并且带宽只有2M,管理局与市、省、国家水利系统及其他工农业系统等骨干网还未建立,还处在较原始的状态。

3、信息化建设投资额度有限,造成信息化项目建设愁资金、系统维护无资金的现状。

4、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匮乏的问题。

水利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只注重项目建设而忽视项目管理,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化管理人员为兼职。

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5、争取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维护资金投入。

信息化项目是一种风险投资,实施信息化过程会遇到各种风险。

信息化系统实施成功率不高有多种原因,水利信息化需要对从信息化系统选型开始到系统上线、后期运行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主要风险有系统性的认识。

6、灌区基础硬件薄弱,多数办公条件简陋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配,基础设施需要部分改造,以满足信息化的要求。

对策与建议:

1、建议国家信息产业部门会同水利信息化开发公司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形成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符合国家标准及其国际标准的行业软件及其硬件、网络设备等。

2、因我灌区地貌复杂、环境恶劣,采用无线、微波及其公共网络租借方式是不太现实的,故而只有形成我灌区独立的一套通讯系统,才能为我灌区所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通讯系统生命周期的终结,重新续建通讯系统已刻不容缓。

3、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水利信息化工程科技含金量高,资金投入大,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运行经费不落实等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本级财政的支持,把信息化建设投入按比例列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要把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中去,并作为工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新建、改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其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

要强化约束机制,规范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项目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符合统一标准,质量合格。

4、建议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和风险管理机制,单独设立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维护资金,用以提高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靖会灌区管理水平的目的。

5、加强技术培训。

挑选部分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全程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各个阶段,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确保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后的正常运行。

灌区各管理单位和人员,需要进一步理解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提高应用意识和兴趣,真正能把信息化应用优势和目的发挥出来。

通过多种培训形式,逐步建立一支年轻的、稳定的、引领信息技术潮流的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

使信息化建设真正能为灌区的发展和管理服务产生效益。

6、借鉴其它灌区的先进经验,促进我灌区信息化建设。

学习和借鉴兄弟灌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机构组织,增加资金投入,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促进我灌区信息化建设。

争取使灌区信息化建设达到高度网络化、高度数据化、高度可视化、高度智能化的目标水平。

七、“十二五”期间灌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1、发展需求

靖会灌区是大型高扬程电力提水引黄灌区,提水泵站、渠系系统比较分散,具有一个庞大的机电设备群和干支斗渠群,分布的地域面积广点多。

对这些工程设施的传统管理模式是靠人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