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310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九第22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作业浙江专用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邹平段测)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

解析:

选D。

据材料“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力在于追求商业利益,故D项正确。

2.(2018·河南新乡一中月考)1502年至1505年,威尼斯人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进口价值100万英镑的香料。

而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进口的香料价值则达到350万英镑。

相反,葡萄牙所进口的香料价值则从1501年的22.4万镑上升到1503-1506年的平均每年230万镑。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应该是(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D.政治革命

解析:

选A。

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引起商业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贸中心的转移造成意大利商业地位下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商业利润大大上升,这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

3.(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路中心的转移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D.贸易规模的扩大

解析:

选D。

商路中心的转移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无法反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契约规则,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造成物价激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交易范围以及贸易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货币使用的是贵金属,携带大量货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支票开始兴盛,故D项正确。

4.(2018·江西九江一中摸底)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以“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则用“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的状态

解析:

选B。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泰西”“远东”两词就是东西相互了解后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A项错误;仅凭“泰西”“远东”两个词无法看出欧洲中心论的产生与影响,故C项错误;欧亚间早已产生经济、文化交流,早期殖民扩张结束欧亚间彼此隔绝状态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名校段测)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约10万吨,但同时有约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约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约5.7万吨。

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

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解析:

选A。

据材料信息可知,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必然会导致贵金属货币过剩,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白银分流使得欧洲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从而缓解了货币过剩问题,故A项正确;白银分流会缓解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白银外流加强了欧洲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缓解货币过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菏泽联考)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这里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欧洲“挪动了自己的疆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且以欧洲为中心,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对题干现象的总结,不是“奇迹”的内容,排除;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7.(2018·安徽蚌埠联考)《全球通史》中写道:

“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

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

”这表明(  )

A.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

解析:

选D。

以1500年为时间节点,1500年前物种交流缓慢,1500年后出现跨越大洲的物种交流,这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D项正确。

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全球生态平衡的变化,故C项错误。

8.(2018·江苏南京一检)“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个)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而战争的另一方则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解析:

选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而战争的另一方则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最终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9.(2018·河南洛阳联考)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人奴隶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

这反映了当时(  )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拓展。

材料反映了当时荷兰的对外贸易情况,并未说明当时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且荷兰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发展,并未进行大量的殖民掠夺,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体现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故B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出现的,不是黑奴贸易引发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并未涉及殖民扩张的加剧,故D项错误。

10.(2018·山西太原期中)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

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

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以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根本保障

C.基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解析:

选A。

材料“正是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市场和原料要求的必然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本动力,海军力量并非根本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英国成为殖民霸主,与制度创新、危机意识无关,故C、D两项错误。

11.(2018·山西太原模拟)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增强

C.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解析:

选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18世纪下半叶”“英国‘后来者居上’”可知,最主要的原因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葡、西、荷落后于英国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的不同,故C项错误;地理位置不是最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12.(2018·四川宜宾一模)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但这种跨洋贸易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衰落。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B.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

解析:

选A。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到18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英国等国家的崛起,逐渐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些新兴国家是倡导自由贸易的,所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衰落,故A项正确;生丝属于农业范畴,而明清政府是主张“重农抑商”的,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即19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在18世纪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国际劳动分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吉林长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和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

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哥伦布交换”的重大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一条例的颁布对英国的直接影响。

(10分)

(3)材料三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开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是什么?

(5分)

解析:

(1)问,注意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分析;第

(2)问,主要内容紧扣材料归纳概括,直接影响是促进外贸发展,由此引发英荷战争;第(3)问,材料三从全球角度看待“世界历史”的开始,据此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答案:

(1)影响:

美洲的作物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文明区域间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同时,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主要内容:

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有;如果违反条例,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

直接影响:

有利于英国海外航运业和贸易发展,引发了英荷战争。

(3)看法:

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事件:

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

14.(20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哥伦布交流:

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

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

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著《世界:

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归纳哥伦布交流的内容并形成定义,包括动植物、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然后依据材料进行评价,如:

动植物的交流对世界生态面貌、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人口流动对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以及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

(1)定义:

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2)评价:

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了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