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279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docx

家校合作学生规则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合肥双岗小学

《小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合肥市双岗小学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1、培养规则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

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的中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家校合作深化小学生道德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地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并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小学生的成长树立了规则,然而,这些规则如何才能不成为一纸空文,才能让学生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这需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

3、规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从小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是成为一个社会之人的基础,尤其是对世界和社会处于认识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他们无论在心理特征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不具备自觉遵守规则习惯的条件,而从小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规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任何社会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此为基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初步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外在的最基本的体现。

“没在规矩,不成方圆。

”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

为了促使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4、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规则行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校位于北一环与阜阳路交口濉溪新村内,临近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较多。

我校现拥有30个教学班,两千多名在校学生,具有老城区学校的共同特点——人多地少。

通讯的迅速发展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手机短信为我校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联络方式。

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和老师互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纠正。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采取家校合作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选定的“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课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

整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求个体具有良好道德水平,尤其是遵守各种的规则,这将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对于小学,这也是形成良好校风、班风的基础。

  

最后,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从小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将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快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家长和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遵守规则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使规则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四、研究内容

1、概念的界定

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习惯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规则习惯可以细化为:

遵守家规、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场合不打闹嬉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等。

2、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四级目标

遵守规则习惯

家庭规则

低段:

尊敬长辈,礼貌待人,有感恩意识。

★请家长帮忙要学会用礼貌用语。

★学会关心家庭成员。

★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话。

中段:

学会简单的时间统筹方法和基本生活技能。

★能够合理安排的作息时间,并能按计划执行(定时进餐、睡眠、起床)。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

★使用过的物品自觉放回原处。

高段:

学会一定的生活技能,增强自立性。

★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努力,并知道这是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家中来客人和父母一起接待,会礼貌待客。

学校规则

遵守课堂学习规则

 

★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端正,自然挺胸,未经老师许可,不随意离开座位和教室。

 

★发言、提问,举手端正,在教师指名后才能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语句完整,并注意文明礼貌用语。

★学会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

★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独立完成,遇到困难时,主动请教师辅导。

作业整洁,格式符合规范,做到按时交。

遵守班级规则

★自觉遵守校规和班规。

★热爱集体,有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

★看见师长能主动问好。

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做到团结友爱。

  

遵守学校文明、安全规则

★自觉遵守校规和班规。

★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喧闹追逐。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

★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

社会规则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有民族精神。

★遵守国家法律和各种社会法规。

遵守交通规则

★在马路上跟随交通指示牌、指示灯来行动。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

★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不翻越护栏。

3、研究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主课题覆盖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每位教师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选择确立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的好行为习惯。

差异性原则:

我们之所以拥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因为差异的存在。

人是有差异的,孩子也是有差异的。

没有差异就没有世界。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加强扬其长补短的训练,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整体性原则: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致性原则: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处于发展、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某些规则行为的培养可以从强制性要求开始,逐步在行为训练的实践中从被动逐步转化为主动,从主动转化为自动。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让学科的渗透性与体验活动相结合。

规则行为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伴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使学生在不断地反思、感受、调整中从被动到主动到自动。

一旦达到自动,即形成了能力。

时代性原则:

对于学生规则习惯的培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五、研究实施的策略与步骤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学校中心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良好规则行为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问卷调查法:

调查学生、老师和家长对培养学生规则行为的认识,研讨实施的方案。

充分发挥少先大队部与童心校刊及红领巾广播的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主体,及时了解学生规则行为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有规则行为习惯的表现。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拟抽取采访几个班级的个别学生,了解规则行为的培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和学校,了解他们在规则行为的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追踪研究法:

实施追踪研究,紧紧围绕课题确立的内容进行,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要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个案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建立研究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进行追踪研究,作为评估和改进研究的依据。

2、实施措施

我们课题的实施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方面有三个:

家庭、学校、社会。

这三个方面均有自己的规则需要遵守,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的前阶段,集中主力,有针对性地抓其重点,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抓校规:

校规可以说是学生在校内接触得最多的规则了,所以我们首先就从校规入手,进行研究。

我们积极利用班队活动进行渗透与教育,除了务求抓得仔细、从细处落实外,更处处与时代的新形式紧密结合,抓出行为规范中的新典范。

  

1、在课堂规则上,我们除了有基本的课堂规范外,还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健康心理教育,将课堂规范和人格健康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既有课堂规范严格要求,又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大胆发言,并不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答错不要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创新和表现的机会,使那一点质疑与创造的火花燃起孩子学习的激情,创造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让学生把精力和兴奋中心指向学习活动,通过在活动中成功的经历培育自信心,有自信的人就是人格健康的人,他们就会对社会、学校集体产生顺应作为,而极少偏差行为。

  

2、在课外的行为规范当中,我们非常注重秩序与礼仪方面,例如连上下楼梯也作出了要求,除了轻声慢步以外,更紧跟新时代的趋势要求靠右走,留出走道给有需要的人。

我们多次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全校活动时呼吁学生“上下楼梯右行行,脚步轻,口无声”。

  

(二)抓交通规则:

我们紧密结合与我校学生关系密切的交通规则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

由于我校地处北一环与阜阳路交叉口,出校门约10米就到马路了,可以说马上就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了,而且我们的学生中一大部分居住住马路对面,每天都要经过这条马路6次。

所以,交通规则是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规则之一。

为了使孩子有更深刻的教育,并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我们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宣传交通规则,通过班队会开展观看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在开学典礼上我们还请来了辖区交警向学生传播交通规则,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交警手势操》。

  

三、抓规则意识的渗透:

我们充分利用讲座的形式加深理性认识,非常着重于把规则意识的教育渗透在平常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其中讲座是一种很有必要而且方便有效的途径。

所以,我们经常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和其他的法制方面人士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演习等,还会在讲座中配上录像、模拟片段或者讨论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联系家长,讲究配合教育,加深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把学生、家长、教师都系在了同一条线上,从不同的教育角度,进行研究与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阵地全包围地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加深教育效果。

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紧扣课题,想方法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研究。

例如结合家长学校,在每一次家长学习当中都渗透规则、习惯的教育意识。

我们还积极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研究与活动,例如做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

  

五、充分结合少先队活动,以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根本途径,摒弃单纯的说教灌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习惯,提高认知。

这种方法最能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教育效果也保持得最好,起到实效。

例如建立校园值周中队,注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实践中达到从他律转变为自律,真正起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值周中队按周轮流执勤,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站到管理者的位置上,而在评价体系方面,我们从早操、眼保健操、路队、室内外卫生几个方面进行中队评比制度,并列出了评比细则。

每天都将各中队打分情况在校门口公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必要的约束来慢慢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行为。

3、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

课题的准备与成立阶段(2014年5月-9月)

主要工作:

(1)成立学校课题研究组,落实主要成员,明确分工及任务,进行开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申报子课题。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程序,查阅学习有关规则的基本理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3)了解小学生需要遵守的规则内容及调查在校学生规则意识现状,课题组成员讨论明确实施研究内容。

(4)设计并发放小学生规则意识家长调查问卷,作好家长宣传发动工作,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所了解并达成共识。

(5)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认真学习、分析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反复对课题做进一步的修改。

2、第二阶段:

课题的实验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工作:

(1)明确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以及有什么规则应该遵守;制定出《“遵守规则我能行”规则意识指标表》,做好学生在遵守规则习惯方面的前测。

(2)在实践中制定出相关的规范制度、评比制度、激励制度等。

开展系列的教育研究活动,不断摸索研究实践的经验,调整研究实践计划,确保研究实践的顺利进行。

(3)总结教师的研究实践的个案积累,实践随笔交流整理;总结出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意识的规律与方法;做好后测工作。

(4)争取家长的教育合力。

召开家长会、教育讲座等。

探索家校同步,促进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

(5)建立课题档案。

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分析,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具有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

第三阶段追踪和交流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主要工作:

(1)对课题进行指导,与教师共同研究,并开展交流、展示、评优活动;

关注个别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及时记录情况。

(2)在研究过程中,对比行动研究前后的学生规则行为养成效果,并进行全面分析。

第四阶段:

反思和行为跟进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

实施一个阶段后,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办法。

第五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1)整理、分析、归纳研究资料

(2)总结行动研究的实践活动,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完整的课题资料档案。

六、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规则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3、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七、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

  3、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

史素梅、陈传江

课题负责人:

李敏

课题组成员:

李蓉、黄华清、徐芳、陆晶晶、李娟、朱丽丽、杨青成、刘晓林、许萍

 

安徽省合肥市双岗小学

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