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76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docx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

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的效率越低。

2.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基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而减数分裂、卫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

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3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分裂间期:

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

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前期: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

由细胞两极发出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的星射线构成纺锤

的纺锤丝构成纺锤

八、、

不同

末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

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

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

个子细胞

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

子细胞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变

化(2N)

2NR2N

2N

2N

4N

4N—2N

DNA变化

(2C)

2C^4C

4C

4C

4C

4C—2C

染色单体

变化

0—4N

4N

4N

0

0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溃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

2、举例:

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1)解离液:

质量分数15呀口体积分数95淞1:

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液:

清水,作用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3)染色剂: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2.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装片的步骤

(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

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再用高倍镜观察

六、细胞的分化

1、概念:

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一上形

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

色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细胞种类的增加

七、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能够发育成完整

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八、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降低);

3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降低;

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5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6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九、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

基露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

十、癌症

1、细胞癌变原因:

Y内因:

原癌基因和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外因:

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2、癌细胞的特征:

(1)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

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我国的肿瘤防治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手

术切除

第二章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尊一次分裂

减数湍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

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丄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形成部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八、、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

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

、、亠"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

•・•••••••••

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贝卩: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

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

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溃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

奇数为减H(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没有为减H(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

确定有丝或减I

注意:

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I或减H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一减I后期姐妹分家一减H后期

例:

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1234567S

答案:

减H前期减I前期减H前期减H末期有丝后期减H后期

减H后期减I后期

910111213141516

答案:

有丝前期减H中期减I后期减H中期减I前期减H后期减

I中期有丝中期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一种牛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

的卷发和直发)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

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

Ddx

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

在DDK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

在DD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

示。

(2)纯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女口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

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

杂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KddDdKddDDxDd)。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KDDDdxDd)测交: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

Ddxdd),正交和反交:

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早)x乙(谷)为正交,则甲(谷)x乙(早)为反交;

如甲(谷)x乙(早)为正交,则甲(早)x乙(谷)A反交。

(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非等位基因:

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

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5)完全显性:

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均为红花)

不完全显性: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

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为白花)

(6)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P

F1

F2

X

含义

子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

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

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广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V

测交法J(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

别的最好方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

隐性=1:

1),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厂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

最方便的方法

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

的纯度)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测交方法鉴别

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豌豆、水稻、普通小麦等自

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自交方法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

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假说--演绎法

★三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代隐性纯合子

P

:

高茎豌豆X

茎豌豆

P:

Dd

Xdd

F

i:

高茎豌豆

F

1:

Dd

Dd

dd

J自交

咼茎

矮茎

F

2:

高茎豌豆

茎豌豆

F2:

DD

1:

1

3: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

等位基因

,自然状态

测交:

杂种

DEXdd

J

测交后代

J自交

Dddd

随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黄圆X绿皱

P

:

YYRXyyrr

F

1:

黄圆

F

1:

YyRr

J自交

J自交

F

2:

黄圆绿圆黄皱

绿皱

F

2:

Y--R-yyR--Y--rr

yyrr

9:

3:

3:

1

9

:

3:

3:

1

在F2代中

双显(Y_RJ

单显1

(Y_rr)

单显2(yyR_)

双隐(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1/16

2/16

2/16

4/16

YYrr

Yyrr

1/16

2/16

yyRR

yyRr

1/16

2/16

yyrr

1/16

9/16黄圆

3/16

黄皱

3/16

绿圆

1/16

绿皱

 

4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

黄圆

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

黄皱

3/16

绿皱3/16

f纯合子YYRR

yyrrYYrr

yyRR

共4种

X1/16

 

9种基因型:

半纯半杂YYRryyRrYyRRYyrr

X2/16

完全杂合子YyRr

X4/16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结果:

四种表现型不同

的比例为1:

1:

1:

1

注意:

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Xyyrr,但亲本为YYrrX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意:

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条件:

1)有性生殖,能够产生雌雄配子2)细胞核遗传

二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符合分离定律,两对及^二对及以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符

合自由组合定律。

四、习题计算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纯合子(AA+aa):

1-(1/2)n(注:

AA=aa

2.自由组合中的题目

(1)配子类型问题

女口: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nn表示等位基因的对数)

(2)基因型类型

女口:

AaBbCX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

AaBbC%AabbCc后代表现型数为多少?

比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A_:

aa)(Bb:

bb)(3C_:

cc)=?

(4)自交后代出现的新表现型(AaBbCc自交)

重组类型=1-亲本类型(几率)2X2X2-仁7

(5)自交出现AabbCc的概率?

(AaBbCc自交)

1/2X1/4X1/2=1/16

(6)后代中的纯合子的概率?

杂合子的概率?

(AaBbC咱交)

纯合子概率:

1/2X1/2X1/2=1/8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概率

1-1/8=7/8

(7)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

(AaBbCc自交)

纯合子=1/3X1/3X1/3=1/27杂合子=1-1/27=26/27

(8)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不同的个体的概率?

(AaBbCcXaaBbCC)

相同的概率=与母本相同的概率+与父本相同的概率(1/2X1/2X1/2)

+(1/2X1/2X1/2)=1/4

不同的概率=1-相同的概率1-1/4=3/4

(9)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a,正常的

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率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

夫妇生出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多选)ABCD

A.ad+bcB.1-ac-bdC.(a-ac)+(c-ac)D.(b-bd)+(d-bd)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与基因有关的几个科学家

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

孟德尔(19世纪中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约翰逊(1909年)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萨顿

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的是:

摩尔根

二、萨顿假说:

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实验材料:

果蝇;优点:

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性状明显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

(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

X、Y——

-果蝇的性

染色体)

P

:

红眼(雌)x白眼(雄)

P:

XAXA

xXaY

J

F1

:

红眼F1

:

xy

xXAY

JF1雌雄交配

J

F2

:

红眼(雌雄)白眼(雄)

F2

:

XAXAXAX5XAY

XY

四、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五、性别决定

XY型:

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

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

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六、伴性遗传

1.定义:

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类型:

X染色体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

人类毛耳现象

3.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母病子必病)

4.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父病女必病)

5.Y染色体遗传:

遗传特点:

基因位于丫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6.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父子(女患者的父子)正常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母女(男患者的母女)正常非伴性。

1)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一一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一一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2)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一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一一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3)过程:

①_R_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_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3杀死后的_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4无毒性的_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_S_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5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3)过程:

①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侵染过程中,只有J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_DNA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4.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5.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_DNA,而是RNA。

第二、三节DNA的结构和DNA勺复制:

、DNA勺结构

3、DNA的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

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T;G三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勺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二、DNA勺复制

1、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I前

的间期

3、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

(看书)①解旋②合成

子链

3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6、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条件:

1模板: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3能量:

ATP④酶:

解旋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