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2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

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

秦汉至隋唐

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目的  A、武王建立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

B、周公东征,为了稳定东方,

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再次分封。

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

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

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参见教材P5图表)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义

务:

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政权。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

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  原因:

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

制瓦解。

(根本原因)

2、宗法制    

含义:

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小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

大宗率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难点突破: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高无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

②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丞相:

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太尉:

负责全国的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朝没设,秦始皇自掌。

③地方制度:

郡县制: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重难突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清)

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西汉

外朝(三公九卿)——执行机构

(汉武帝)

中朝——决策机构

汉初

郡国二制并行,后封国名存实亡

汉武帝

全国分为13州,州做为监察区

东汉

尚书台——中枢机构

(光武帝)

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中书省:

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隋初

州县两级

 

唐太宗

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宗

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道、州、县

 

北宋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

 

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成“路”,在州县之上              路、州、县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省的最早长官平章政事。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朝代

中央

地方

明太祖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创立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明成祖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

票拟权

康熙

设南书房

 

雍正

设军机处

3、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4、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甚至废除相权,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单元综述]

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

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

即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

罗马法源于罗马奴隶制度,仅使用于罗马公民内部。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范围的扩大,“万民法”诞生了。

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三面环海、港湾众多、众多海岛。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3)客观条件,首先是奴隶劳动提供了物质保证;其次,希腊靠近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营养。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基础——梭伦改革   (BC6C初)

内容: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作用:

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BC6C末)

内容: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还设立了五百人议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作用:

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顶峰(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    (BC5C)

①公民参政范围:

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②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

③五百人会议:

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④陪审法庭: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⑤十将军委员会:

统率军队,参与政治;

⑥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权力制约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

4、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根本原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征服希腊。

5、评价:

意义:

积极:

①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更为周全。

③有利于修正错误。

1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减少以权谋私。

2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局限:

1范围小,仅仅对公民群体而言,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权利。

2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妇女没有政治和经济权利。

——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形成及分类

1)、定义: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分类

①从形式上分:

成文法和习惯法      (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

a、习惯法

特点:

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局限:

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可方便。

b、成文法

背景:

平民和贵族斗争。

   诞生的标志: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

作用:

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评价见书31页)

②从整体结构上分:

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民法:

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背景:

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   目的:

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

3)、罗马法体系完成——《民法大全》

 背景:

①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②为巩固统治,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

       ③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

 制定: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

 影响:

它是罗马法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内容

 ①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核心)

②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

③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等。

3、罗马法的评价

(1)实质:

罗马法是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的地位和统治的工具。

(2)影响:

第一,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维护奴隶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它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顺应了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变化,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承认了公民的平等权利;罗马帝国把罗马法推广到帝国的每个角落,对于维系帝国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对世界的影响:

•①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严格界定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法理),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立法提供了蓝本(《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民法典》等就继了罗马法);为西方司法制度、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陪审制、律师制、司法原则等)。

•②自然法思想影响资阶级的启蒙思想,天赋人权、权利平等为近代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③罗马法也影响着东方的立法,司法。

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借鉴了罗马法

•(3)局限性: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代议制:

公民通过由自己统一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这种间

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

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3、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一)、英国君主立宪的建立

1、背景

1)、议会制度

①起源:

中世纪            ②基本形成:

13世纪 (当时还是封建性的)

③完善:

14世纪上半期  [国王、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

2)、资产阶级革命      

①革命爆发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

盾)

(根本原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具体见书本P107)  

②经过: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   

①内容: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②作用: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发展

(1)责任内阁制    (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①产生方式:

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

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

内阁。

②义务: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内阁政府”

③权力: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

最为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首相的权利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2)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

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壮大

   内容:

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作用:

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3、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议会斗争代替暴力冲突)

4、特点

①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③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在这一模式下,真正掌握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

④国王作为国家的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作为英联邦首脑,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作用。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背景

1)、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政体。

   局限:

①建立起的是松散联盟。

   ②州保持很多的重要的权力。

③国家没有元首,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

2)、1786年,谢司起义后,统治者有了新的认识。

3)、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联邦政府的确定

1)、法律依据: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2)、体现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

3)、构成

A、国会(立法权)

①组成:

参政院   议员: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

 任期6年        议长:

副总统

          众议院   议员:

选民直接选出,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任期2年

  ②权力:

有权想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

只有国会有宣战权。

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B、总统(行政权)

①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    ②地位: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③权力:

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

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C、联邦法院(司法权)

①**官的产生方式:

有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②权力:

行使最高审判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4)、制衡

联邦法院:

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如果它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

政策“违宪”,可宣布其无效。

国会:

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

织与权限。

众议院可对总统、副总统在内的所有美国文官提出弹劾,然后交参议院审

判。

总统:

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3、影响

1)、性质: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积极:

①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美国建立起了联邦制国家,为美国长期稳定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③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3)、局限:

①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力;

②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③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重点分析]

从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同:

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项          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首脑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提名,国会同意

首相提名,国王批准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

立法权在哪里

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

在下院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法国的共和政体

1)、政治前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

国的)

2)、确立标志:

1875年国民会议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构成

a、总统——行政权

  地位:

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产生方式:

有参议院和众议院**会议选出

权力:

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b、议会——立法权

  组成:

参议院(间接选出)  任期9年

众议院(普选选出、选民有有财产资格和居住时期的限制) 任期4年

  权利: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4)、影响

确立了共和制度,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不完善不彻底的君主立宪

1)、前提(统一的完成)

原因:

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

俾斯麦      方式:

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

标志: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确定:

法律依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3)、内容:

皇帝:

地位:

国家元首

  权力:

拥有宣战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宰相:

产生方式:

由皇帝任命

  义务:

只对皇帝负责     权力:

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    地位:

内阁首脑

议会(立法机构)      组成: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联邦议会:

地位:

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议长:

帝国宰相        议员:

均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权力:

未经联邦会议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

帝国议会:

地位:

立法机构      局限:

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4)、评价:

局限: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

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

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英、德、美、法的比较?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重点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

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

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