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09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docx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经文】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

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

世尊晨旦。

著衣持钵。

与五百比丘僧及阿难围绕。

共入罗阅祇城乞食。

家家遍至。

见此里中。

有破刚木者。

有一片木。

长尺二。

迸在一边。

于佛前立。

佛便心念。

此是宿缘。

我自作是因。

自当受之。

众人闻见。

皆共聚观。

大众见之。

惊愕失声。

佛复心念。

今当现偿宿缘。

使众人见信。

解殃对。

不敢造恶。

【译文】(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

一次佛在罗阅祇竹园的精舍中,和五百位大比丘僧在一起。

世尊在清晨的时候,穿好衣服,手拿钵,被五百比丘僧以及阿难围绕,共同进入罗阅祇城中乞食。

僧团走遍各家各户,看到有个街坊之中,有些残破坚硬的木头。

有一片木头,长一尺二,断裂在一边,在佛身前竖立。

佛便心里想:

这是宿缘。

我自己造作的这个因,应当自己承受它。

众人听闻看见,都围在一起观看。

大众见到这种景象,吃惊而发愣,不自主地发出声音。

释迦牟尼佛又心里想:

现在应当现在偿还以前的因缘,使众人看见并相信,化解信祸害和相对应的果报,不敢造做恶业。

【经文】佛便踊在虚空。

去地一仞。

木枪逐佛。

亦高一仞。

于佛前立。

佛复上二仞三仞四仞。

乃至七仞。

枪亦随上七仞。

世尊复上高一多罗。

枪亦高一多罗。

佛复上乃至七多罗。

枪亦随上。

立于佛前。

佛复上高七里。

枪亦高七里。

佛复上高十里。

枪亦如是。

佛复上高一由延。

枪亦随之。

佛复上七由延。

枪亦上随之。

佛于空中。

化作青石。

厚六由延。

纵广十二由延。

佛于上立。

枪便穿石。

出在佛前立。

佛复于空中。

化作水。

纵广十二由延。

深六由延。

于水上立。

枪复过水。

于佛前立。

佛复于空中。

化作大火。

纵广十二由延。

高六由延。

于焰上立。

枪亦过焰。

至佛前立。

佛复于空中。

化作旋风。

纵广十二由延。

高六由延。

于风上立。

枪从傍边斜来趣佛前立。

佛复上至四天王宫殿中住。

枪亦来上至佛前立。

佛复上至三十三天上辟方一由延瑠璃石。

佛于上立。

枪亦来上在佛前立。

佛去后。

四天王相告曰。

佛畏此木枪。

枪亦逐不置。

皆共佥然不悦。

从三十三天化去。

至焰天。

焰天化去。

至兜率。

兜率化去。

至涅摩地。

涅摩地化去。

至婆罗尼蜜。

婆罗尼蜜化去。

至梵天。

木枪从三十三天。

以次来上。

乃至梵天。

于佛前立。

诸天皆相谓曰。

佛畏此枪。

舍走。

然枪逐不置。

尔时世尊。

与梵天。

说自宿缘法。

从梵天还。

至婆罗尼蜜。

婆罗尼蜜下至涅摩罗地。

涅摩罗地下至兜率。

兜率下至焰天。

焰天下至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下至四天王。

四天王下还至罗阅祇。

所过诸天。

皆为说宿缘法。

枪亦复从上下至罗阅祇。

佛亦为罗阅祇人。

说宿缘法。

佛与比丘僧。

出罗阅祇城。

枪亦寻佛后。

国人尽逐佛出城。

佛问众人。

汝等欲何至。

众人答曰。

欲随如来看此因缘。

佛语众人。

各自还归。

如来自知时节。

阿难问佛。

如来何以遣众人还。

佛语阿难。

若众人见我偿此缘者。

皆当闷死堕地。

阿难便默然。

世尊即还竹园僧伽蓝。

自处己房。

敕诸比丘。

各自还房。

各受教还房。

阿难问佛。

我当云何。

佛语阿难。

汝亦还房。

阿难即还。

佛便心念。

是缘我宿自造。

必当偿之。

即取大衣。

四叠襞之。

还坐本座。

佛便展右足。

木枪便从足趺上下入。

彻过入地。

地深六万八千由延。

过此地至水。

水深亦六万八千由延。

过水至火。

火高六万八千由延。

至火乃燋。

当尔时。

地六反震动。

阿难诸比丘。

各自心念。

今此地动。

枪必刺佛脚也。

佛被刺已。

苦痛辛痛疼痛断气痛。

阿难即至佛所。

见佛脚刺枪疮。

便闷死倒地。

佛便以水洒阿难。

阿难乃起。

起已礼佛足。

摩拭佛足。

呜佛足。

涕泣堕泪曰。

佛以是脚。

行至树下降魔。

上至三十三天。

为母说法。

世尊金刚之身。

作何因缘。

为此小木所害乃尔。

佛语阿难。

且止。

勿忧涕泣。

世间因缘。

轮转生死。

有是苦患。

阿难问佛。

今者疮痛增损何如。

佛语阿难。

渐渐有降。

舍利弗将诸比丘僧。

来诣佛所。

稽首佛足。

礼已一面住。

舍利弗问佛。

不审疮痛增损云何。

佛报舍利弗。

疮痛渐渐有损。

尔时比丘众中。

漏未尽者。

见此疮。

皆悲唤号泣曰。

世尊大慈。

无物不济。

而云何有此痛缘也。

佛语此等比丘。

且止莫涕。

我乃先世自造此缘。

要当受之。

无可逃避处。

此对亦非父作。

亦非母作。

亦非王作。

亦非天作。

亦非沙门婆罗门所作。

本我自造。

今自受之。

诸漏尽神通者。

各自默然思惟。

佛往日曾所说偈曰

 世人所作行  或作善恶事

 此行还归身  终不朽败亡 

【译文】释迦牟尼佛便跳跃到虚空,离开地面一仞高。

木枪也跟随释迦牟尼佛,也高一仞,在佛前竖立。

佛又上到二仞、三仞、四仞的高度,乃至七仞高度。

枪也跟随上到七仞的高度。

世尊又上到一多罗的高度,枪也高一多罗。

佛再次上到七多罗的高度,枪也跟随上,竖立在佛前。

佛又上到七里的高度,枪也高七里。

佛又上到十里的高度,枪也上到十里的高度。

佛又上到一由延的高度,枪也跟随到一由延的高度。

佛又上到七由延的高度,枪也上到七由延的高度。

佛在空中,化作青石,青石厚六由延,纵广十二由延。

佛在青石上面竖立,枪便穿透青石,在佛前竖立。

佛又于空中,化作水,纵广十二由延,深六由延。

佛在水上立。

枪又穿过水,在佛前竖立。

佛又在空中,化作大火,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

佛在火焰上站立,枪也穿过火焰,在佛前竖立。

佛又于空中,化作旋风,旋风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

佛在风上竖立,枪从傍边斜插来,在佛前竖立。

佛又上到四天王宫殿中住,枪也跟随着在佛前竖立。

佛又上到三十三天上辟方一由延瑠璃石。

佛在上面站立,枪也跟着来,在佛前竖立。

佛离去后,四天王相互转告说:

佛畏惧此木枪,木枪也跟逐而不停止。

四天王一起都不开心。

释迦牟尼佛从三十三天化去,到焰天。

佛在焰天化去,到兜率。

佛在兜率化去,到涅摩地。

佛在涅摩地化去,到婆罗尼蜜。

佛在婆罗尼蜜化去,到梵天。

木枪从三十三天,依次跟随而来,直至到达梵天,在佛面前竖立。

诸位天都相互说:

佛畏惧这个木枪,弃舍而逃跑,然而木枪追逐而不停止。

这时世尊与梵天讲说自己的宿世因缘法。

释迦牟尼佛从梵天还,至婆罗尼蜜。

佛又从婆罗尼蜜下到涅摩罗地。

佛又从涅摩罗地下至兜率。

佛又从兜率下至焰天。

佛又从焰天下至三十三天。

佛又从三十三天下至四天王。

佛又从四天王下还至罗阅祇。

释迦牟尼佛经过诸天界,都为他们讲说宿世因缘法。

木枪也从上至下到达罗阅祇。

佛也为罗阅祇人讲说宿世因缘法。

释迦牟尼佛与比丘僧出罗阅祇城。

木枪也跟在佛的身后,国人都跟随佛出城。

佛问众人:

你们想到哪里去呢?

众人回答说:

我们想跟随如来看其中的因缘。

佛对众人说:

你们都各回各家吧。

如来自己明白因缘成熟的时间。

阿难问佛:

如来为什么要让众人回去呢?

佛对阿难说:

若众人看见我偿还这个因缘,都当闷死堕地。

阿难便默然不语。

世尊立即回到竹园僧伽蓝中自己的寮房,并命令诸位比丘:

你们要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

诸位比丘接受教导回到自己的房间。

阿难问佛:

我该怎么办呢?

佛对阿难说:

你也回到自己的房间。

阿难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佛便心里想:

这个因缘是我自己曾经造的,一定要偿还。

佛就拿来大衣,叠了四叠。

佛回到自己的法座上。

佛便伸开右脚。

木枪便从佛的右脚背进入,穿过大地,地深六万八千由延。

木枪穿过此地入水。

水也深六万八千由延。

木枪穿过水而入火。

火高六万八千由延。

木枪穿过火就变焦了。

当时大地六次反复震动。

阿难及诸位比丘,各自心里想:

今天此地震动,木枪必刺穿佛的脚。

佛被刺后苦痛、辛痛、疼痛、断气痛。

阿难就来到佛所,见佛的脚被木枪刺出一个大疮,阿难便闷死倒地。

佛便用水洒阿难,阿难这才醒来。

阿难起来后,礼佛的脚,摩拭佛的脚,叹息感伤佛的脚。

阿难哭泣流泪说:

佛用这个脚行走至树下来降魔。

佛上至三十三天,为母说法。

世尊金刚身体,由于什么因缘而被这个小木棍像这样伤害。

佛对阿难说:

你先停止、不要涕泣。

世间因缘,轮转生死,有这样的苦患。

阿难问佛:

现在疮痛变严重了还是减轻了?

佛对阿难说:

逐渐在减轻。

舍利弗带领比丘僧们来到佛的住所,稽首佛足,做礼后在一面站立。

舍利弗问佛:

不知道您的疮痛变严重了还是减轻了?

佛对舍利弗说:

疮痛渐渐减轻了。

这时比丘众中有烦恼没有断尽的人,见到这个枪疮后,都悲伤呼喊号啕痛哭说:

世尊大慈大悲,没有什么不去济度的。

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痛缘呢?

佛对这些比丘说:

你们先停止、不要再哭泣。

我是先世自己造下的这个因缘,一定要经受的,没有可逃避的地方。

这个因缘不是我父亲做的,也不是我母亲做的,也不是国王做的,也不是上天做的,也不是沙门、婆罗门做的,是我自己做的,今天要受报。

诸位烦恼断尽有神通的,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曾所说的偈:

 世人所作的行为啊

作了善或恶的事情

 这些行为要自身受报啊  

最终都不腐朽毁坏灭失

【经文】

耆婆闻佛为木枪所刺。

涕泣至阿阇世王所。

阿阇世王曰。

卿何以涕泣。

耆婆答曰。

我闻佛为木枪刺脚。

是以涕耳。

阿阇世王。

闻此语。

便从床上。

闷死堕地。

良久乃苏。

举宫内外。

咸皆惊怖。

王起涕泣。

敕诸臣曰。

速疾严驾。

欲至佛所。

诸臣受教。

即便严驾。

白王曰。

严驾已讫。

王即便上车出罗阅祇。

城内四姓宗族。

清信士女。

闻佛为木枪所刺。

王与弟耆婆。

及此人众。

百千围绕。

共至佛所。

下车脱冠。

解剑退盖。

步进诣佛。

佛右胁侧卧。

王礼佛已。

手捉佛足。

摩抆。

口呜。

自称国号姓名曰。

摩竭王阿阇世问讯世尊。

疮痛宁有小损不。

佛报阿阇世。

当使大王。

常得安隐。

长寿无病。

王当治以正法。

莫行非法。

佛便命王使坐。

王即就坐。

王问佛言。

我从如来所闻。

佛身金刚。

不可毁坏。

不审今者何为此木枪所刺耶。

佛告王曰。

一切诸法。

皆为缘对。

所坏我身。

虽是金刚。

非木枪能坏。

宿对所坏。

于是世尊。

即说颂曰

世人所为作  各自见其行

 行善得善报  行恶得恶报 

【译文】

耆婆听闻释迦牟尼佛被木枪所刺,哭泣着来到阿阇世王的住所。

阿阇世王说:

你为什么要哭泣?

耆婆回答说:

我听闻佛被木枪刺伤脚,所以哭泣。

阿阇世王听闻这句话,便从床上晕过去堕到地上,很长时间后才苏醒。

王宫内外,都十分惊怖。

阿阇世王起来后哭泣着对诸位大臣命令:

赶快准备好车马,我要到佛的住所。

诸位大臣接受命令,很快准备好了车马。

大臣对国王说:

车马已经准备好。

阿阇世王即便上车出罗阅祇城。

城内的四个种姓宗族以及清信士女听闻佛被木枪所刺。

阿阇世王与弟弟耆婆,以及这些人们百千层地围绕,一起来到佛所。

国王及臣民下车脱帽,解下刀剑,退下顶盖,步行走进佛所。

佛右胁侧卧。

国王礼佛后,手拿佛足。

抚摩擦拭,口中叹息悲伤。

自己报上国号、姓名说:

摩竭王国的阿阇世国王问候世尊。

您的脚疮痛好些没有?

佛告诉阿阇世王说:

应当使得大王常常获得安隐,长寿而没有疾病。

国王应当用正法去统治,不要用非法。

佛便让国王坐下。

国王就坐下。

国王问佛说:

我从如来那里听闻,佛身是金刚,不能够毁坏。

不知道为什么您今天被木枪所刺?

佛告国王说:

一切各种法,都是相应的因缘宿对。

所伤害的我的身体虽是金刚,不是木枪所能损坏的,而是往昔的因缘所损坏。

于是世尊即说颂:

世人的所作所为啊  

各自受报各自业果

行善事得善报  

行恶事得恶报 

【经文】

是故大王。

当学舍恶从善。

愚騃不学问。

未识真道者。

戏笑轻作罪。

后当号泣受。

是故大王。

不可以戏笑作罪。

王当学如是。

王语耆婆。

汝合好药。

洗疮。

咒。

治。

必令时差。

耆婆曰诺。

耆婆即便礼佛洗足。

著生肌药已。

复读止痛咒。

耆婆出百千价氎。

用裹佛足。

以手摩足。

以口呜之曰。

愿佛老寿。

此患早除。

一切众生。

长夜之苦。

亦得解脱。

即起礼佛。

于一面住。

佛于是为阿阇世王一切众会故。

说四谛法。

何谓四谛。

苦谛苦集谛苦尽谛道谛。

是为四谛。

说时。

六十比丘。

得漏尽意解。

万一千人。

得法眼净。

王于是辞曰。

国事多故。

欲还请辞。

佛言。

可。

宜知是时。

王即起。

稽首佛足。

绕三匝而归。

诸众亦各礼佛。

绕三匝而还。

于是暮夜半。

有七天人。

人人能出百种音声。

来诣佛所。

稽首佛足。

绕床一匝而立。

一天白佛。

瞿昙沙门。

如师子受疮。

能忍苦痛。

不告他人。

一天又曰。

瞿昙沙门。

如象受疮。

能忍苦痛。

不语他人。

一天复曰。

瞿昙沙门。

如犎牛嗥时。

不觉苦痛。

一天复曰。

瞿昙沙门。

如水牛嗥时。

不觉痛。

一天复曰。

瞿昙沙门。

如八臂天王受疮。

能忍苦痛。

一天复曰。

瞿昙沙门。

如宝马不觉苦痛。

一天复曰。

瞿昙沙门。

审谛。

清净。

不觉苦痛。

一天曰。

佛人中师子。

人中象。

人中犎牛。

人中水牛。

人中八臂天王。

人中宝马。

人中审谛清净。

世尊如此等。

能忍苦痛。

此辈愚耐痛。

世尊以慧耐。

不如外学梵志。

已过中年。

懈废。

取妇。

故望度苦。

无由得度。

何以故。

不能究竟故也。

如来法中。

清净。

究竟。

断诸爱欲。

灭尽涅槃。

如此乃度三界秽海也。

何以故。

是辈心意正定。

从四谛求涅槃故也。

天于是以偈颂曰

 凶犷难降伏  痴疑无定智

 志荒处野露  不度生死渊

 定智除凶愚  调意众缚解

 志寂无狂惑  是度生死海 

【译文】

所以大王,应当修学舍恶从善。

愚昧痴蠢不学习询问,不能识别真道的,嬉戏哄笑认为是轻微的罪衍,后来必当嚎啕痛苦受到报应。

所以大王,不可以嬉戏玩笑来犯罪。

国王应当这样去学习。

国王对耆婆说:

你配好药,洗脚上的疮,念咒,进行治疗。

一定使它及时痊愈。

耆婆回答说:

好的。

耆婆于是顶礼佛,洗佛的脚。

敷上能生长肌肉的药后,又读止痛咒。

耆婆拿出百千价值的高档布来裹佛的脚,以手来抚摸佛的脚,口中发出悲伤叹息声音道:

希望佛高寿,这个病患早日康复。

一切众生经历的长夜的苦痛,也获得解脱。

耆婆就起来礼佛,站在一面。

佛于是为阿阇世王以及一切的众会讲说四谛法。

什么是四谛呢?

就是苦谛、苦集谛、苦尽谛和道谛。

这就是所说的四谛。

释迦牟尼佛讲说的时候,六十位比丘获得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心意获得解脱的阿罗汉果位,一万一千人获得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疑惑之清净法眼的见四圣谛初果果位。

国王在这时告辞说:

因为国家里事情多的缘故,我打算告辞回去。

释迦牟尼佛说:

可以啊!

知道这个时候很恰当。

国王就起身,跪拜佛的脚,绕了三周后回去。

大众们也各自礼佛,绕三周后回去。

在那时夜晚半夜的时候,有七位天人,这七位天人都能发出百种声音,来到佛的住所。

天人们跪拜佛的脚,绕床一周后站在一边。

一位天人对佛说:

瞿昙沙门,如同狮子受到创伤,能忍受苦痛,不告诉其他人。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如同大象受到创伤,能忍受苦痛,不对他人说。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如同犎牛在吼叫的时候,不感觉到痛苦疼痛。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如同水牛吼叫的时候,也不感觉到苦痛。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如同八臂天王受到创伤,能忍受痛苦疼痛。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如同宝马感觉不到痛苦疼痛。

一位天人又说:

瞿昙沙门,思维真实、自性清净,感觉不到痛苦疼痛。

一位天人说:

佛是人中的师子、人中的大象、人中的犎牛、人中的水牛、人中的八臂天王、人中的宝马、人中的思维真实,自性清净。

世尊像这样,能忍受痛苦疼痛。

有些人是依靠愚顽而忍耐疼痛。

世尊是依靠智慧而忍受疼痛。

不像外道异学的梵志,已经过了中年,懈怠而放弃修行,迎娶妻子,因此希望来度过苦难,是没有理由获得救度的。

为什么呢?

不能穷尽诸法实相的缘故。

如来的佛法中,自性清净,穷究诸法实相、断除各种爱欲、灭除一切烦恼而涅槃,这样才能度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的污秽大海。

为什么呢?

这些人心念意识系于正确的禅定,根据苦集灭道四谛求证涅槃的缘故。

天人们在那时候用偈来唱颂道:

 凶暴粗野性格难以降伏啊  

愚痴猜疑没有定力和智慧

 意念像在荒野野外露宿啊  

不能狗度过生和死的深渊

 定力智慧能断除凶暴愚顽啊 

调伏意念各种烦恼得以解除

 意念寂静而没有狂乱疑惑啊

 这样就能够度过生死的大海 

【经文】于是天说偈已。

佛默然。

可之。

诸天见佛默然。

知为可意。

即稽首佛足。

绕三匝已。

忽然化去。

至清旦佛语舍利弗。

往昔无数阿僧祇劫前。

尔时有两部贾客。

各有五百人。

在波罗奈国。

各撰合资财。

欲严船度海。

装束已讫。

解系张帆。

便引而去。

乘风径往。

即至宝渚。

渚上丰饶。

有衣被饮食。

床卧坐具。

及妙婇女。

种种杂宝。

无物不有。

一部贾客主语众人曰。

我等以资财故。

勤身苦体。

渡海至此。

所求已获。

今当住此。

以五乐自娱。

第二萨薄。

告其部众。

此间虽饶众宝。

五乐。

婇女。

衣食无乏。

不当于此久住。

是时于虚空中。

有天女慈愍此辈贾客。

欲使从心所愿。

多得财宝。

无为还归。

便于空中。

语众贾人曰。

此间虽有财宝五乐婇女衣被饮食。

不足久住。

当早还去。

何以故。

却后七日。

此地皆当没水。

语讫化去。

复有魔天女。

意欲使此贾客于此没尽。

不得还归。

于空中告曰。

卿等不足严驾欲还去。

此间快乐。

极可娱乐。

此地初无水至。

设当有水至。

此之众宝。

饮食衣被。

婇女五乐。

何由而有。

前天所说。

水当没此。

皆是虚妄。

不足信之。

说已化去。

第一萨薄。

闻天女语已。

敕其部众。

卿等勿复严驾欲得还去。

莫信前天所说。

此是虚妄耳。

此间快乐。

五欲无乏。

阎浮勤苦。

正欲求此。

今已得之。

何缘复去。

第二萨薄。

还告其众。

卿等莫贪五乐于此久住。

却后七日。

水当满此。

速疾市买。

装驾治船。

前天所说。

至诚不虚。

设七日无水。

犹当治严还去。

岂可舍本父母妻子乎。

若当却后七日。

水不至者。

便当于此五乐自娱。

然后徐归。

若水审来如前天所说者。

治严已竟。

去复何难。

佛语舍利弗。

却后七日。

如前天所言。

水满其地。

于时第二萨薄。

先已严办。

水至之日。

所将部众。

即得上船。

第一萨薄。

先不治严。

水至之日。

与治严者争船。

船主护之。

不令得前。

便著铠持杖。

共相格战。

第二萨薄。

于船上以镩矛镩第一萨薄脚。

彻过。

即便命终。

佛语舍利弗。

汝知第一萨薄者不。

则地婆达兜是。

第二萨薄以矛镩第一萨薄者。

则我身是。

尔时第一贾客众五百人者。

则今地婆达兜五百弟子是。

尔时第二贾客五百众者。

则今五百罗汉是。

尔时第一天女者。

则舍利弗是。

尔时第二天女。

则今名满月比丘婆罗门弟子是。

佛语舍利弗。

我往昔作萨薄。

贪财分死度海。

与彼争船。

以镩矛镩彼萨薄脚。

以是因缘。

无数千岁。

经地狱苦。

于地狱中。

无数千过。

为镩矛所刺。

无数千岁。

堕畜生中。

为人所射。

无数千岁。

在饿鬼中。

上铁锥上。

今虽得如来金刚之身。

以是余殃故。

今为木枪所刺。

尔时世尊。

说宿缘偈曰

 先世作萨薄  乘船行度海

 两贾共争船  以矛镩彼脚

 以是因缘故  地狱受镩苦

 为畜常被射  饿鬼上锥树

 今已成佛道  愍念众生故

 虽得金刚身  不免于木枪

 因缘终不灭  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自说先世缘 

【译文】在那时天人们说完赞美诗后,佛沉默不语,同意了。

天人们看见佛沉默不语,知道是同意的意思,就跪拜佛的脚,绕三周后,忽然变化逝去。

在清晨的时候,佛对舍利弗说:

以前无数的阿僧祇劫的时代。

那时有两队商人,商队各有五百人。

在波罗奈国,商队各自撰集总合物资钱财,想要准备好船而度大海,装束完成后,解开船绳,扬帆起航,乘风而去,就来到宝岛,宝岛上物产丰饶,有衣服,被子,饮食,床具,卧具和坐具,以及妙龄美女,还有各种其他的宝物,宝岛上什么也不缺。

一个商队的队长对众人说:

我们因为要获得钱财资产的缘故,勤劳受苦,渡过大海来到这里。

现在所需要的已经获得,现在应当住在这里,用色欲。

声欲。

香欲。

味欲。

触欲。

五种快乐使自己在娱乐或愉快的状态中得到消遣。

第二个商队的队长对众人说:

这里虽然富有各种宝物、有色欲。

声欲。

香欲。

味欲。

触欲。

五种快乐,有少女、衣食无忧。

但不应当在此久住。

这时在虚空中,有位天女慈愍这里的商人,想使商人们心满意足,多获得财宝,不要空手而归,便在空中,对众位商人说:

这里虽有财宝、五乐,少女、衣服,被褥和饮食,但不应当长久居住,还是要早些还去。

为什们呢?

经过七天后,这里就会被水淹没。

这位天女说完话后,就变化逝去了。

又有一位魔天女,想使这里的商人都被淹死,不能返航,在空中对商人说:

你们不应当准备船只要返航。

这里快乐,可以任意游娱享乐。

这里本来就没有水灾。

假设有水灾来过,这里的众多宝物、饮食、衣服,被褥、少女,五乐,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前天的天女所说的水会把这里淹没,都是虚诓妄语,不应当相信她。

魔天女说完这些话后就变化逝去了。

第一个商队队长听天女的话后,对他的部下说:

你们不要准备准备船只起航回去,不要相信前面天女所说的话。

这是虚诓妄语的。

这里十分快乐、五欲都不缺少。

阎浮提上十分辛勤困苦,这里正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为什么要离去呢?

第二个商队的队长,对他的部下说:

你们不要贪图五欲的快乐,在这里长久居住,经过七天后,大水就会把这里淹没。

我们快速地进行贸易,修整大船准备出发。

前面的天女所讲说的,极为诚恳不是虚假的。

即便七天后没有大水到来,我们也要整装好返航,怎么能够舍弃原来的父母妻子呢?

假使经过七天后,大水不来,就可以在此五欲中自娱自乐,然后安然返航。

假如大水到来,果然如前面的天女所说,因为我们已经做好出发的准备,想要离开又有什么困难呢?

佛对舍利弗说:

经过七天,如同前面的天女所说,大水把宝岛给淹没了。

当时第二个商队的队长,因为事先已经做好准备,大水到来的时候,带领所有的部下,就马上上船。

第一个商队队长,先前不做好准备,大水到来的时候,与准备好返航的船主争夺大船。

船主保护他的船,不让他们上船,便穿着铠甲手拿刀杖,一起互相格斗。

第二个商队队长,在船上用短矛刺穿了第一商队队长的脚,他就死了。

佛对舍利弗说:

你知道第一个商队队长是谁吗?

就是今天的地婆达兜。

第二个商队队长用短矛刺第一个商队队长的人,就是现在的我。

那时第一个商队中五百个人,就是今天地婆达兜的五百位弟子。

那时第二个商队中五百个人,就是今天的五百位罗汉。

那时的第一个天女,就是今天的舍利弗。

那时的第二个天女,就是今天满月比丘的婆罗门弟子。

佛对舍利弗说:

我往昔作商队队长时,贪图财宝,拼死而度海,与他们争夺船,用短矛刺穿另一个商队队长的脚。

因为这个因缘,经历了无数的千年,经受地狱的苦痛。

在地狱中,经过无数的千年,被短矛所刺。

又经过无数的千年,堕在畜生中,被人所射。

又经过无数的千年,堕在饿鬼中,在铁锥上受苦。

今天虽获得如来的金刚之身,因为这个剩余的殃对的缘故,现在被木枪所刺。

这时世尊说以前的宿缘偈颂道:

 以前世曾作商主啊 

乘船航行度过大海

 两个尚队一起争夺船只啊  

使用短矛刺穿了对方的脚

 由于这个因缘啊 

在地狱受刺穿苦

 做畜生常被射杀 

做饿鬼时上锥树

 今已修成佛道啊  

慈念众生的缘故

 虽然获得金刚身啊  

不能避免被木枪刺

 因缘始终不泯灭啊  

也不会留著于虚空

 应当防护三因缘啊  

不要触犯身口意

 今天我修成佛啊  

得以成三界统帅

 在阿耨大泉中啊  

自己说先世因缘 

【经文】佛语舍利弗。

汝观如来。

众恶已尽。

诸善普备。

诸天,龙,神。

帝,王,臣,民。

一切众生。

皆欲度之。

犹不免此对。

况复愚,冥,未得道者。

是故舍利弗。

当护身口意。

莫犯是三事。

舍利弗。

汝等当学如是。

佛说是已。

舍利弗。

欢喜。

受行。

【译文】佛对舍利弗说:

你看如来,所有的恶已断尽,所有的善全部具备。

对于天众,龙众,神众、皇帝,国王、大臣,百姓等一切众生,我都想度化他们,尚且不能够避免这个殃对,更何况愚顽,糊涂,没有得道的呢?

所以舍利弗,应当防护身口意,不要违反身口意这三种因缘。

舍利弗,你们应当这样去修学。

佛讲说这些结束以后,舍利弗欢欣喜悦,接受,依教奉行。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