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984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docx

八年级上物理学科导学案3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2)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序号: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学法指导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特别提醒: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

像课本34页图2.1-1的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它们都属于自然光源(也叫做天然光源)。

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研究并制造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进。

课前导学

1、光源:

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

(1):

自然光源:

(2):

人造光源:

3、光在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课堂导学

1、有下列物体:

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

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

3、光线:

画法:

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可画图解释

(2)日食月食的成因,可画图解释

(3)小孔成像,可画图解释

5、光速

(1)真空的光速:

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m/s

(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m/s

(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的原理。

2、通过门缝向外看,眼睛里门缝越(选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3、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的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的像D.圆形光斑

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浩繁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

1AU=1.496×1011m,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方向传到地球的,你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

秒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8.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

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现象C.光的反射现象D.光的漫反射现象

9.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

10.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2)

课题

光的反射序号: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学法指导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自主学习

我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也就是光源)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

而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如课本图

课前导学

1、光的反射:

光从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是

3、光的放射定律

4、镜面反射:

,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5、漫反射:

,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6、画出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光路图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课堂导学

1、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1)入射点O:

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点

(2)法线ON:

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入射光线:

即图中的,用实线表示

(4)反射光线:

即图中的,用实线表示

(5)入射角:

光线与的夹角,用i表示

(6)反射角:

光线与的夹角,用r表示

2、师生共同探究

(1)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做两次试验,最后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角ⅰ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将纸板沿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是,

则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由此可得出:

3、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4、归纳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点。

(1)不同点:

 

(2)相同点:

 

5、光的镜面反射和光的漫反射各自有什么应用意义?

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如图所示,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度,反射角是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若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2、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如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

B.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

4、完成以下光路

 

 

1、关于光的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

2、如图1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在图2中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垂直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4、如图3所示,太阳光线跟水平面成30°角,要利用太阳光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面成度角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图3图4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课题

汽化和液化序号: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虚像的概念.球面镜的应用

学法指导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课前导学

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

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平面镜的像实际上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

3、虚像:

由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

4、凸面镜:

为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汽车的后视镜是,可以起到的作用,还有用到凸面镜的地方是。

5、凹面镜:

为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用到凹面镜的地方有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课堂导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

各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

按照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象与物的大小

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4、分析论证: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如右图,原理是,S’为S的

像。

6、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找出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

(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mB.0.5mC.0mD.2m

2、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立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是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

3、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4、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A.人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课后练习

 

 

1、一只猴子在井边玩是看见水中有一“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面容,应该()

A.面部正对着窗口B.镜子正对着窗口C.面部和镜子都对着窗口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下图6所示,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MN,其对面的墙上有一窗户,A为人眼,试作出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窗子外面景物范围的光路图。

4、如图7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A

S’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课题

升华和凝华序号: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课前导学

1、升华:

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

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

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升华、熔化B汽化、凝华C液化、凝固D熔化、液化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A升华B.汽化C.蒸发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