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89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docx

中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地理知识速记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在我们生活的 地理环境 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2.在我国,“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 易经·系辞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地理学 》。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位、知道天气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适应 能力。

 

2.滑雪适合在 寒冷地区 开展;冲浪适合在 温暖海边 开展。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地理与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地理环境的 影响 和

 制约 。

农业生产必须 因地制宜 。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 原料 、 能源 、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

 

2.地理与社会发展:

在解决全球性的 人口 、 资源 、 环境 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 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低地之国”荷兰,为了获得土地,人们筑坝围堤,发明了风车,其主要作用是抽出海水,风车成了荷兰的标志。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民俗风情的绚丽画卷。

2.因纽特人捕鱼,南美足球比赛,非洲传统舞蹈,意大利威尼斯。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使用地图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规定确定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

根据 指向标 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 北向 。

 

2.比例尺

(1)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缩小 的程度。

 

(2)公式:

比例尺=

(3)表示方式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

表示范围

表示内容

 小 

详细

 简略 

(5)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 大 比例尺地图比 小 比例尺地图精确一些。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

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符号 。

 

(2)注记:

地图上的 文字 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 数字 。

 

(3)地图上常用的图例

4.地图分类

(1)自然地图:

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

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3)新型地图:

包括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等。

二、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1.收集地理信息

(1)基本途径:

 阅读地理图书 。

 

(2)便捷途径:

 访问互联网站 。

 

2.思考地理问题:

做到“知地明理”。

3.开展地理考察:

要准备好地图、笔记本、指南针、望远镜、照相机等工具。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 的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2.地球的真实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三、地球仪

1.概念: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 缩小 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

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

现象。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

名称

含义和意义

地轴

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 自转 轴 

北极

地球的最 北 端 

南极

地球的最 南 端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 垂直 于纬线的弧线 

4.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和经线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圈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 缩短 

经线的长度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 

相交或平行

相互平行

相交于 南北两极 

(2)纬度和经度

纬度

经度

起始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

划分

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 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 180°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变化

规律

北纬:

越向北,度数 越大 ;南纬:

越向南,度数 越大 。

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90° 

东经:

越向 东 ,度数越大;西经:

越向 西 ,度数越大。

东西经 180° 经线重合 

(1)纬线长度与纬度的关系

在比较两条纬线的长度时,只需要比较二者纬度的大小即可,度数大的反而短,不管是南纬还是北纬。

(2)相对经线度数的求法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3)重要的经、纬线

经线

0°,180°

 东、西经度 的分界线 

20°W,160°E

 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 

纬线

赤道

 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23.5°

热带和 温带 的分界线 

30°

 低 纬度和 中 纬度的分界线 

60°

 中 纬度和 高 纬度的分界线 

66.5°

 温 带和 寒 带的分界线 

5.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

分界线

判读

赤道

(0°纬线)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0°~90°S;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0°~90°N。

(2)东西半球

分界线

判读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①凡是经度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

②凡是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

③经度介于20°~160°之间,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6.经纬网

(1)概念:

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2)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 位置 。

 

四、地球的运动

运动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旋转) 

一天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冷暖差异 、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昼夜现象不同于昼夜更替。

前者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后者还有地球自转的缘故。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陆地占29.2%,海洋占70.8%,人们常用“ 七分 海洋, 三分 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东 半球。

 

3.北极地区以 海洋 为主,南极地区以 陆地 为主。

 

4.无论怎样划分,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海洋 面积大于 陆地 面积。

 

二、七大洲

1.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2.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3.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

4.各大洲面积排序(由大到小):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大洋洲。

 

5.大洲分布

(1)赤道穿过的大陆:

 非洲 大陆、 南美 大陆。

 

(2)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3)半球位置

半球

大洲分布

全部位于北半球

 欧洲 、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

 南极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大洲分界线

大洲名称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 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 运河 

南、北美洲

 巴拿马 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三、四大洋

1.按面积大小排列:

 太平 洋、大西洋、 印度 洋、北冰洋。

 

2.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名称

位置

特点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

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世界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

印度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

之间

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

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面积最小、最浅

(1)最大大洲——亚洲,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最小大洲——大洋洲,最小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2)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用简图识记七大洲轮廓和四大洋位置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地面高度的计算

(1)图中甲地的海拔为 1500 米,乙地海拔为 500 米,丙地海拔为 -500 米。

 

(2)图中甲乙相对高度为 1000 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

 1000 米。

 

2.五种基本地形的主要特征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地表起

伏小 

高原

较高(500米

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 500 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地表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500米

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 

盆地

四周 高 ,中间 低  

图示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3.两大山脉带

(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 落基 山脉和南美洲的 安第斯 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4.世界之最地形区

(1)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5)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二、海底地形

三、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字表示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2)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 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 缓 。

 

(3)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如A处。

②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如B处。

③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如C处。

④鞍部:

位于两山顶之间低洼部分,如D处。

⑤陡崖:

等高线重合处,如E处。

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山地不同部位的具体名称。

山脊山谷的判断

方法一:

高低原理。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方法二:

过脊线或谷线CD上一点C作CD的垂线AB,甲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高,两侧的A、B点海拔低,故CD处为山脊;乙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低,两侧的A、B点海拔高,故CD处为山谷。

方法三:

河流定山谷。

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可确定此处是山谷,并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表示 海洋 ,绿色表示 平原 ,黄色表示低山丘陵,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表示,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 运动 与 变化 之中。

 

2.证据

(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二、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者: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

 

2.证据:

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3.内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漂移,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才形成现在的海陆基本轮廓。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2)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

A 欧亚 板块、B非洲板块、C 印度洋 板块、D太平洋板块、E 美洲 板块、F南极洲板块。

 

(3)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 活跃 。

 

(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均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山高原;板块张裂拉伸会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

四、火山与地震

1.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2.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70 亿。

 

2.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决定的。

 

(1)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

×100%

(2)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

×100%

(3)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

×100%=出生率-死亡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3.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快 。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纬度位置

 中低 纬度 

低纬度、高纬度

海陆位置

 临海 

内陆

地形

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荒漠

气候

温暖湿润

寒冷、湿热、干旱、空气稀薄

举例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 西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东 部等 

撒哈拉沙漠、两极地区、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等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具体表现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2)人口增长过慢,会引起 劳动力短缺 、 人口老龄化 等问题。

 

2.解决原则:

人口的增长应与 资源 、 环境 相协调,与 社会经济 发展相适应。

 

3.具体措施

不同地区

措施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地区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增长过慢地区

鼓励生育,接受国外移民等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人种的划分:

根据 人类体质 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2.三大人种:

 黄色 人种、 白色 人种和 黑色 人种。

 

3.三大人种的特征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

黄色或黄棕色

白色或浅棕色

黑棕色

眼色

棕色

较浅

黑棕色

毛发

黑直

波浪状,

体毛较多

卷曲,体毛

很少

鼻梁

中等高度

细高

鼻形扁平

嘴唇

较薄

较厚

身材

中等

高大

四肢较长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形成的,其中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

变浅。

4.三大人种的分布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 东部 ,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欧洲、 北美 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非洲的 中部 和 南部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阿拉伯 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汉语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英语 。

 

3.世界语言的分布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等地

英语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俄语

俄罗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地区

二、世界的宗教

宗教

起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经典

宗教建筑物

基督教

 巴勒斯坦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

洋洲

《圣经》

教堂

伊斯

兰教

沙特阿拉伯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地区

《 古兰经 》 

清真寺

佛教

古印度

 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佛经》

佛塔

(1)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2)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典型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代表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①亚洲东部

黄色人种

汉语

佛教

②北美

白色人种

英语

基督教

③拉丁美洲

混血人种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基督教

④欧洲

白色人种

多种多样

基督教

⑤非洲中部

和南部

黑色人种

法语、英语

多种多样

⑥西亚、⑦北非

白色人种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概念: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主要形式:

包括 城市 和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叫 村庄 ,规模比较大的叫 集镇 )。

 

3.本质区别: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4.景观差异

城市

乡村

规模与人口

规模大,人口密集

规模小,人口稀疏

建筑特点

高大密集

低矮稀疏

交通条件

便利

不发达

生产方式

 非农业 生产活动:

工业、服务业等 

 农业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等 

5.分布: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6.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

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质,冬暖

夏凉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

北非传统民居碉

堡屋

终年炎热干燥,多风沙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

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

就地取材,通风散热

新疆地区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屋,屋顶可用来晾晒粮食

北京的四合院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2.意义:

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措施: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

坏等。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 短时段内 的具体状态 

一个地方 多年 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①短时间的;② 多变 

①较长时间;② 相对的稳定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的判读方法:

白色— 云区 ;绿色—陆地;蓝色—

 海洋 。

 

2.常用天气符号

3.空气污染指数: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 大 ,空气污染越严重。

 

天气图上的风杆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

一道风尾(短线)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概念:

指 空气 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日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前后。

3.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

的 差 。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纬度差异: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 降低 。

 

2.海陆差异: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大陆气温不相同。

北半球7月大陆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1月大陆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

 

3.地形差异: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 低 。

 

三、主要降水类型

1.形式:

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 、雪、 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水汽 和 凝结核 ;空气温度 下降 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类型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表示方式:

常见的有表格、 坐标图 和等值线图等。

 

2.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方法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①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 时间 ,纵坐标表示

 气温 。

 

②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曲线最高点和最低点,可以了解一年当中的最热月和最冷月,并由此计算出气温年较差。

③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某地气温曲线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若气温曲线上凸,7、8月份气温最高,则是 北 半球;若气温曲线下凹,7、8月份气温最低,则是 南 半球。

即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

如下图所示:

 

(2)逐月降水量图

①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 时间 ,纵坐标表示 降水量 。

 

②看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分析降水时间变化情况(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多,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少,这两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变化很小;有的地方夏季降水多,有的地方冬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很大)。

③找出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柱,了解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数值及相应的月份,并计算其差值。

④累计各月降水量,获得年降水量总值。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

人们在经历 昼夜更替 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2.地球公转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 的固定夹角。

 

(2)地球公转时,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 昼夜长短 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 极昼 ”和“ 极夜 ”现象。

 

(3)地球公转示意(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时间

太阳直

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

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越向北昼

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秋分

9月23

日前后

赤道

全球 昼夜

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4)五带划分: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垂直照射 、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五带名称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A 热带 

 有 

 无 

B 北温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