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8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主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针对目前公司各区域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各不相同,工程实体质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我公司工程实体质量水平,总公司工程管理部特编写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请各区域项目工程部参考实施。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共计4项,具体如下:

1、钢筋工程

2、模板工程

3、混凝土工程

4、砌筑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主要包括:

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排设—绑扎前处理—钢筋绑扎——质量验收

1、钢筋加工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可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配料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大批生产。

使用钢筋弯曲机应根据钢筋等级、直径所要求弯曲直径大小及时更换弯心轴套,保证钢筋弯曲直径符合规范要求。

各类钢筋尺寸、平整度控制是制作的重点。

应注意严格控制钢筋形状尺寸、弯钩平直段长度、弯曲角度和弯曲直径。

1.1、马凳加工

板钢筋为双层双向时两层钢筋之间应设马凳,使上层钢筋保护层得到控制,马凳高度=板厚-下铁保护层-下铁下部钢筋直径-上铁双向钢筋直径-上层钢筋保护层,马凳选用钢筋直径的大小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应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马凳形式如下图:

1.2、柱定距框加工

为保证柱主筋位置准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柱顶部设置柱定距框,定距框采用Φ12—Φ16钢筋加工而成,每对定距卡卡棍的距离应比主筋直径大4mm,定距框四边主框长度比柱边长小于2mm。

 

钢筋直径+4mm

柱子钢筋定位框

钢筋直径加保护层厚度

根据柱筋数量

1.3、梯子筋加工

为保证墙体双排钢筋横平竖直,间距均匀正确,采用梯形支撑筋,支撑筋在墙顶通长设置。

墙体竖向梯子筋钢筋规格较设计墙体钢筋大一规格,可代替立筋使用。

竖向梯子筋上、中、下分别有三个横撑,长度比墙体厚度小2mm,其作用是顶住模板保证墙厚和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梯子筋尺寸必须准确,下料时要用无齿锯切平,并打磨平,端部涂防锈漆,防止混凝土墙面出现铁锈,梯子筋的加工在特制的专用模具中进行。

1、4钢筋加工质量标准及验收

1.4.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1.4.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钢筋直径的4倍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b、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c、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1.4.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1.4.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5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0

箍筋内净尺寸

±3

1.4.5钢筋加工成形后应按配料单及图纸,严格检查其外观尺寸,配制的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验收合格后按规格、部位码放整齐,做好标识,并填写钢筋加工检验批。

2、钢筋连接

2.1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

框架柱、梁主筋及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均宜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连接(I级),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即通过直螺纹连接套把两根带滚轧直螺纹的钢筋连接成一体的钢筋接头。

这种连接方法属于非冶金连接,具有省电省钢材不受钢筋可焊性能限制不受季节影响施工简便,工艺性能良好和接头质量可靠度高等特点,为建筑业科技新项目之一。

2.1.1材料要求

㈠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平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应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

2连接套

连接套及锁母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供货单位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连接套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

连接套进场后应对外观质量和内螺纹尺寸进行检查:

a、螺纹牙形应饱满,连接套筒表面不得有裂纹,表面及内螺纹不得有严重的锈蚀及其它肉眼可见的缺陷。

b、内螺纹尺寸的检验:

塞通规应能顺利旋入,塞止规旋入长度不能超过3P。

连接套的外包装箱应统一规格,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重量、出厂日期及公司名称、地址、电话。

箱内装有产品合格证。

2.1.2丝头加工

钢筋直螺纹接头成批加工前先做试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大批量加工成型,加工丝头的牙型、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牙型、螺距一致,有效丝扣段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并用相应的环规和丝头扳检测合格,滚轧钢筋直螺纹时,应使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不得用机油作切削润滑液。

丝扣成型后必须逐个检验钢筋丝头螺纹中距尺寸,应保证通环规能顺利旋入有效扣长度,止环规旋入丝头的深度小于等于3P(P为螺距)。

自检合格的丝头要戴上保护帽加以保护。

2.1.3作业条件

(1)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钢筋原材证件齐全,复试合格。

(3)连接套证件齐全,外观检验全部符合要求。

(4)钢筋丝头符合要求并经过验收。

2.1.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工艺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2)钢筋下料

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应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蹄形。

(3)钢筋套丝

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当气温低于零度时,应掺入15%-20%的亚硝酸钠,不得用机油润滑。

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位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检查合格的丝头应立即将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4)接头的工艺试验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②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③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5)钢筋连接

①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

②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

③对于标准型和异径型接头连接:

首先用工作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的钢筋拧到位,然后再将另一端的钢筋拧到位。

活连接型接头连接:

先将两端钢筋向连接套方向加力,使连接套与两端钢筋丝头挂上扣,然后用工作扳手旋转连接套,并拧紧到位。

在水平钢筋连接时,一定要将钢筋拉平对正后再用工作扳手拧紧。

④被连接的两端面应处于连接套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一个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拧紧,使两钢筋端面顶紧。

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丝扣,也不能没有外露丝扣。

⑤每连接完1个接头必须立即用红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2.2钢筋接头位置:

2.2.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2.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b、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c、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2.2.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i(li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b、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2.2.4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注: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LLE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在任何情况下LLE均不应小于300mm.

2.3、钢筋连接质量标准及验收

2.3.1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连接套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3)有型式检验报告;

(4)工艺检验的强度报告必须合格;

(5)接头的强度检验必须合格;

(6)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批进行,对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7)钢筋的规格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一般项目

(1)钢筋螺纹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1/2;

(2)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丝扣,否则,应重新拧紧接头或进行加固处理;

(3)滚轧直螺纹相邻接头错开应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

2.3.2质量检查

a、外观质量检查:

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人员应对所有接头逐个进行自检,然后由质量检查员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10%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中,并填写检查记录。

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清除,并用工作扳手抽检接头的拧紧程度,若有不合格品,应全数进行检查。

b、单向拉伸试验:

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当3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有1个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3、钢筋排设:

顶板、底板钢筋距梁、防水导墙边50mm开始排设,余量不得大于图纸要求的间距;底板在有板带梁及门洞过梁主筋处,同向网片筋取消,距梁边50mm开始排设。

梁箍筋由柱边50mm开始排设;

墙体第一根水平钢筋,距楼面50mm开始排设,暗柱箍筋距楼板30mm开始排设,保证钢筋间净距满足要求;墙体竖向第一根钢筋,不得大于图纸要求间距;

暗梁箍筋由柱边50mm开始排设。

柱箍筋距楼板50mm开始排设。

4、绑扎前的工作

弹墙体线,模板线,门窗洞口线。

放线后再次校正预埋筋的位置,保护层,当保护层处钢筋偏移时,按1:

6的比例调正。

浮浆薄弱层清理:

在墙体边线以内2mm处将墙体底部浮浆清除,剔露石子为止。

钢筋上污染的浮浆清除:

要求混凝土浇筑后及时清理擦净。

检查搭接接头,接头错开位置,及直螺纹接头外观质量。

5、钢筋绑扎:

5.1底板钢筋安装施工方法

a、底板钢筋安装工艺流程

底板弹线→积水坑钢筋绑扎→板下层南北向(东西向)钢筋放置→同时放置同向板带梁及门洞梁钢筋→东西向(南北向)钢筋放置、同时放置同向板带梁及门洞梁钢筋、绑扎→放置底板垫块→放置马凳→板上层东西向(南北向)钢筋放置→南北向(东西向)钢筋放置、绑扎→绑扎墙、柱插筋并临时固定→放置外墙垫块→验收。

b、操作工艺

(1)底板钢筋绑扎前,进行钢筋排设,在底板上弹好钢筋位置线后,经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绑扎。

(2)集水坑钢筋绑扎时要认真核对钢筋图纸尺寸,并应分层次有序绑扎。

(3)先进行底板下层钢筋绑扎,绑扎完毕后以间距600-800㎜呈梅花形布置垫块,间距1m排列布置马凳筋,以保证上下两层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要求。

马凳筋支设在下层钢筋上。

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上铁绑扎。

(4)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在上层网片上按墙体位置绑一道

10水平筋,用以固定墙体立筋和下插钢筋,墙体钢筋插好后,应临时绑上二至三道水平筋,浇筑砼时应随时调整钢筋位置,以防钢筋位移。

5.2柱钢筋安装施工方法

1、柱钢筋安装施工流程

柱放线—钢筋矫正、清理砼软弱层—安装架搭设—滚轧直螺纹连接—套柱箍筋—绑扎柱筋—安装垫块—调整—验收

2、操作工艺

(1)放出柱位置线及控制线,在竖筋上抄测50cm线,作为钢筋竖向分档标识。

(2)如出现竖向钢筋位移可根据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矫正,可按1:

6弯起坡予以调整。

(3)柱箍筋弯钩角度取135°平直长度10d。

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计算柱的箍筋数量,将其套在下层甩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用连接套将柱筋连接伸长。

结构板上柱筋非连接区段应大于500mm、柱长边边长、1/6柱净高,取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值,相邻接头应错开35d。

(4)在竖筋上画好箍筋分档标识,然后将箍筋逐个由上而下一一采用缠扣绑扎固定,主筋与箍筋的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型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竖筋交错布置。

柱内单肢箍应将外围封闭箍筋及柱主筋同时钩住。

(5)梁柱核心区,柱的箍筋应连续通过不可缺少。

在绑至梁底标高时预留出梁高范围的箍筋不绑,待梁下铁穿好后将柱预留箍筋抬起绑扎,然后放置梁上铁钢筋。

(6)柱垫块采用塑料定型垫块间距600mm呈梅花型布置,每侧柱角部位必须设置。

(7)柱主筋采用定距框,保证其位置准确,定距框四角支撑在柱模板上,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及主筋位置。

5.3墙体钢筋绑扎

1、墙钢筋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暗柱、墙放线—钢筋矫正、清理砼软层—安装架搭设—暗柱、墙滚轧直螺纹连接(或绑扎搭接)—套暗柱箍筋—绑扎暗柱箍筋—绑扎连梁钢筋—绑扎拉筋—绑扎垫块—绑扎水平梯子筋—调整—验收。

2、操作工艺

墙体中暗柱主筋及直径大于等于16mm时,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1)放出墙、暗柱位置线,门窗位置线以及控制线,在竖筋上抄测50cm线作为钢筋竖向分档标识。

(2)如出现竖向钢筋位移可根据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矫正,可按1:

6弯起坡度予以调整。

(3)暗柱箍筋弯钩角度135°平直长度为10d,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计算暗柱的箍筋数量,将其套在下层甩出的竖向钢筋上,然后用连接套将暗柱筋连接伸长。

(4)在竖向钢筋上画好箍筋分档标识,然后将箍筋逐个由上而下一一采用缠扣绑扎固定,主筋与箍筋的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型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竖筋交错布置。

(5)钢筋校正好后,先用连接套连接竖向钢筋,然后在竖向钢筋上按水平钢筋间距画出分档标识线。

(6)墙体钢筋为双向受力钢筋,因此所有交叉点均须逐点绑扎。

搭接处应在中间和两端绑牢。

(7)两排钢筋之间应按设计要求绑扎拉筋,呈梅花型布置。

(8)为了保证墙体截面厚度及水平、竖向钢筋的位置,墙体设竖向梯子筋和水平梯子筋。

5.4顶板钢筋安装施工方法

1、顶板钢筋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清理—放线标识钢筋间距—绑扎下铁受力筋、分布筋—敷设电气管线—安放马凳—绑扎上铁受力筋、分布筋—设置垫块—清理—验收

2、操作工艺

(1)清理干净模板上杂物,标识受力筋、分布筋间距位置,依此先摆放受力筋再摆放分布筋,第一根距梁边5cm,同时配合安装水电预埋件、预留洞、管线。

(2)顶板上铁搭接在跨中1/3范围,下铁锚固在支座并应伸入支座5d(或伸入梁或墙中心线)。

(3)顶板钢筋采用八字扣绑扎,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顶板双层钢筋之间应加设马凳,以确保上铁位置的正确。

5.5梁钢筋安装施工方法

1、梁钢筋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标识主梁箍筋间距—摆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套好箍筋—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操作工艺

(1)梁钢筋绑扎时做好箍筋间距标识,先穿主梁下层纵筋和弯起筋,分开箍筋再穿次梁下层纵筋和弯起筋,套好箍筋,摆放主次梁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梁立筋,再主次梁配合绑扎纵筋。

(2)梁端距柱节点边缘50mm起设置箍筋,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布设箍筋,注意加强区结构要求,梁上层纵筋与箍筋的绑扎采用套扣法,箍筋在叠合处沿梁上铁交错布置。

5.6预埋线盒

工程结构中要预埋各种预埋管和线盒,在埋设时为了防止位置偏移,采用预埋管或预留线盒用4根附加钢筋箍起来后再与主筋绑扎牢固,限位筋必须紧贴线盒与主筋之间用多股绑扎丝绑扎,不允许焊主筋,线盒定位示意图如下:

墙体及顶板上预埋的水电专业线盒及各种箱体应位置准确,箱体尺寸小于或等于300mm的原则上不切断钢筋,把钢筋打弯绕行通过;超过300mm的洞口切断钢筋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筋。

5.7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绑扎楼梯梁时,先绑扎梁后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6、质量验收:

6.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6.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6.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6.5钢筋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做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结痕、拆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凹凸,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有部位尺寸允许偏差。

在外观检查合格的钢筋中按有关规定抽取试件做物理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判定该批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6.6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7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应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钢筋工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绑扎骨架

宽、高

±5

尺量

±10

2

受力钢筋

间距

±10

尺量

排距

±5

弯起点位置

±15

3

箍筋、横向筋

焊接网片

间距

±10

尺量

连续5个间距

网格尺寸

±10

4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5

尺量

柱、梁

±3

板、墙、壳

±3

5

梁、板受力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入支座、节点搭接

+10,-5

尺量

入支座、节点锚固

±5

注:

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模板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主要包括:

模板设计—模板安装—模板拆除—质量标准

1、模板设计:

1.1模板的设计要从经济、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超过8m的高大模板设计方案要经过专家论证才能实施。

建议各项目参考以下方案进行模板设计。

1.2底板模板设计

1.2.1底板部位结构大部分为隐蔽性结构,筏板基础与防水导墙部位均采用竹木模板。

1.2.2模板位置加设马凳(上焊加固模板用勾头筋),与底板钢筋绑牢。

1.2.3事先在模板中部水平方向打螺栓孔,模板放牢后用螺栓连接好。

1.2.4模板加固方法:

外侧采用钢管与打入土中的钢管连成斜撑的方法(钢管末端顶住靠在槽壁的脚手板);

内侧由事先用钢管搭好的井字架构支撑(架构需用焊好“士”字形钢筋架至筏板表面以上);(支设构造见下页图)。

1.3预留洞口模板设计

预留洞口模用12mm厚竹胶板用50*50mm木方做龙骨。

按各洞口规格尺寸制做成洞口模板。

按标高位置安装后,用U型同墙体配筋规格钢筋加固牢固。

洞口模板的两侧(与大面积模板接触处)粘贴海棉条以防漏浆。

1.4门窗洞口模板设计

门窗洞口模板用12mm厚竹胶板、用50*100木方作龙骨,角部使用定型钢抱角。

按门窗洞口的规格尺寸制作组装成型。

按标高及门窗洞口的位置,安装后用U字型同墙体配筋规格钢筋加固牢固,门窗洞口的模板两侧(与大面积模板接触处)粘贴海棉条。

1.5墙体模板设计

10\60系列小钢模组装

1.5.1模板拼装:

墙体模板按墙体线进行现场拼装,按钢模的模数进行排板,转角用阴阳角模,要求钢模板之间所有连接孔均用U型卡卡紧,板面平整,接缝高低差小于1mm。

在拼装排板时充分考虑加固穿墙螺栓位置的留置,水平方向距墙端部300mm,每700mm一道。

模板模数以一块600mm宽模板加一块100mm模板纵向间距,距地坪375mm,每750mm一道。

纵向排板根据墙高采用适应的模板以达到墙体高度的要求,模板应错开拼装水平接缝,按板模数错开50%。

模板拼装完后,安装模板的后背楞。

先安装水平方向的后背楞采用Φ48钢管,后背楞的安装沿穿墙螺栓水平方向用紧固件卡牢固,与模板之间不得有缝隙。

水平方向后背楞安装完后安装竖向的后背楞,用紧固件卡牢固,与水平方向的后背不得有缝隙。

水平方向后背楞及竖向后背楞安装后使模板形成一个整体。

用穿墙螺栓将其拧紧固定,提高钢模板整体钢度、强度。

1.5.2穿墙螺栓安装:

地下室外墙采用锥形对拉可拆式螺栓,中间设止水片。

此螺栓安装方便,拆除方便、止水效果好,能提高混凝土外观感效果,并能很好的保证墙体的截面尺寸。

墙体一侧模板拼装就位后,将穿墙螺螺栓锥体一端安上可拆杆体插入模板的孔内,墙体另一侧模板就位后,再将螺栓另一根可拆杆体与螺栓锥体连接在一起拧紧,螺栓螺丝见下图:

内墙穿墙螺栓采用Φ14钢筋,根据墙体厚度及模板、背楞所需长度加工而成。

为了保证墙体钢筋保护层墙体的截面尺寸在穿墙螺栓附近加钢筋支撑,外墙支撑必须带止水板。

支撑两端点刷防锈漆,支撑长度应小于墙体截面尺寸2-3mm。

在防水要求部位墙体应采用与外墙相同的穿墙拴和支撑。

内墙采用不带止水板的支撑。

1.5.3墙体模板的支撑系统安装:

为了保证模板的垂直与稳定必须有可靠的支撑系统,支撑系统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及现场情况确定。

1.5.4墙体模板校正:

墙体模板安装加固完毕后,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定位尺寸、垂直度、平整度及支撑系统、紧固系统是否牢固,必须保证模板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