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07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

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B.bC.cD.D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4.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D.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7.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9.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0.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11.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12.下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依次代表的影响因素是()

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

B.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D.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

13.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这种种间关系是()

A.互利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

14、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A.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C.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D.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15、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感冒、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反应等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B.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

C.HIV可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D.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

1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7、右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

杀伤过程,其中能够形成X细胞的是()

A.效应T细胞和T细胞B.T细胞和记忆细胞

C.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B细胞和浆细胞

18、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19、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

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20、2017年5月3日陕西确诊1例H7N9病例,患者已经死亡。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H7N9流感病毒,可预防H7N9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C.T细胞接受剌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1、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A.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22、右图所示是某幼苗向光弯曲部位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大分子有机物B.甲侧为向光侧

C.生长素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D.乙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23、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横放的植物,生长素在其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与重力有关

C.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

D.无光环境中,生长素仍然能极性运输

2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25、右图为不同浓度的2,4-D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示意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对2,4-D敏感

B.2,4-D若用作除草剂,其适宜浓度应在B-C之间

C.当2,4-D浓度为B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

D.一定浓度的2,4-D可用于疏花疏果,与其作为除草剂的原理相同

26、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

而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密切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27、右图所示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C.乙图说明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28、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A.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玉米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樱桃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

D.黄瓜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29、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有机物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30、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适当喷洒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31、下列各项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①性别比例②物种数目③年龄组成④出生率、死亡率⑤种群密度⑥代谢类型

A.②⑥B.②⑤C.③④D.⑤⑥

32、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

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3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0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3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35、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共生关系B.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是由种间竞争决定的

C.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一定稳定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36、根据右图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37、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只有温度和水分

38、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群落主要分为三个演替阶段:

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针叶林为顶级群落。

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表。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地区

鸡西

双鸭山

七台河

鹤岗

鸟类多样性指数

针叶林

2.045

1.568

2.007

1.131

针阔混交林

2.134

2.689

2.378

1.985

阔叶林

1.238

1.256

1.189

1.058

A.可通过样方法采集数据,再计算多样性指数B.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持续增加D.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

39、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40、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41、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

42、下图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当发生α-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会出现痉挛现象

D.若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则能阻止兴奋的传递

43、右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在某部位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mV

B.图甲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图乙中B点的电位

C.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将导致C点的电位增大

D.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44、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

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该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45、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

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细胞能激发T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等

C.DC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

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46、实验证明2,4-D对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表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其实验结果能够确定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该实验中用2,4-D溶液对插枝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或沾蘸法

D.用2,4-D处理扦插枝条时,应该处理扦插枝条的上端

47、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48、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②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数学模型中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49、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是“J”型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50、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群落演替初期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51.(10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4分)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52.(16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

实验分为A、B、C三组。

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的分子。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2)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

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的关系。

53.(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

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B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A

D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A

D

A

B

C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C

D

B

D

C

D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C

D

C

A

C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51(10分)

(1)2.2头/km22头/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4分)(3)大于

5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