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56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 6.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阶段测试6

阶段测试六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记载:

“德国的资本输入在1928年为9.67亿美元,但1929年仅为4.82亿美元,1930年又进一步跌至1.29亿美元。

”当时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B.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C.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D.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解析: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发生,资本主义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世界贸易下降,德国资本输入减少正是贸易保护的结果,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2.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

图中周期④与周期⑤之间的世界经济呈现波谷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美苏经济的对抗B.世界局部战争破坏

C.经济大危机爆发D.世界民众消费乏力

解析:

读图的时候注意横向数轴所标出的时间段。

⑤所反映的时间段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此之前的波谷处于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大危机,故选C项;A项时间不对,美苏冷战发生在二战后;B项错误,当时一战刚结束,局部战争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

C

3.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  )

A.互联网的发展B.经济危机

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D.经济“滞胀”

解析:

据材料“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济危机爆发,社会消费力下降,故B项正确;1929年到1931年还没有互联网的发展,故A项错误;1929年到1931年也没有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答案:

B

4.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关税法《霍利—斯穆特法》,对890种商品增加了税率,把关税平均提高了34%以上。

美国的自私行为招来了各国的纷纷报复,大幅度提高了各自的税率。

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是(  )

A.各国竞相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

B.美国的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

C.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得以重建

D.人类开始面临着新的大战威胁

解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各国抬高关税,展开关税战,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德、意、日为摆脱困境,走上对外扩张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C项是关税战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排除C项。

答案:

D

5.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和西方的矛盾

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解析:

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B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9·湖南长阳一中月考)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

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解析:

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答案:

D

7.有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

A.胡佛政府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胡佛政府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C.胡佛政府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D.胡佛政府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

A项错在时间上,凯恩斯主义被证明不合时宜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以后;B项与题意无关,题干是讲胡佛政府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它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D项与史实不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是罗斯福新政。

所以答案为C项。

答案:

C

8.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攻击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  )

A.某些措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B.破坏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放弃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解析: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破坏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排除B项;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实行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借鉴的是前苏联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因此某些措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故选A项。

答案:

A

9.富兰克林·罗斯福指出:

“并非追求利润的自由企业制度已在这一代人中失败,而是尚未经受考验。

”这表明(  )

A.新政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B.罗斯福坚信资本主义制度

C.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制度D.罗斯福坚持自由资本主义

解析:

“追求利润的自由企业制度”就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说“并非……失败,而是尚未经受考验”,据此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而A项错误;C项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故排除;罗斯福不是坚持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0.(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

“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

从“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可以看出罗斯福把经济大危机定性为政治问题,因此本题选项中应该侧重于选择政治方面的选项,故排除B、C两项。

A项和D项相比,D项更加符合罗斯福的观点定位,故本题选择D项。

答案:

D

11.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批评罗斯福“叛变了他的阶级”,其改革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此批评有力的依据是(  )

A.颁布《紧急银行法》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叛变了他的阶级”可知,这个措施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再结合“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的信息可知,该措施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照顾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推行以工代赈是为了增加就业,并没有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答案:

B

12.(2018·浙江卷)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

解析:

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被称作蓝鹰运动,故执行机构应该是全国工业复兴署,故选B项;联邦银行是与金融相关的机构,农业调整署负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紧急救济署负责安排救济工作,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答案:

B

13.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

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青年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D.“以工代赈”

解析:

材料“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体现了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实行“以工代赈”,故D项正确;A项是表象;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14.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

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美元贬值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D.以工代赈

解析:

据题干“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理解其本质内涵就是保护本国民族产业,而美元贬值容易刺激美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5.(2019·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16.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新经济”即是指知识经济,这种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初,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所松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

17.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

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

这些措施(  )

A.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里根和小布什整顿国有企业均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里根的做法;国企转化为私企是为了减少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里根经济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凯恩斯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C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是西方国家普遍应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故D项错误。

答案:

A

19.下表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以下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年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生产总值年

增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反映出“自由放任”政策适应了新发展

C.反映出“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

D.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解析:

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20世纪50~60年代,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并非自由放任主义,排除B项;美国“新经济”发生在90年代,排除D项;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完成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

为了克服凯恩斯主义失灵下的美国经济长期滞胀,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发展混合经济,从而使经济形势出现好转。

故选C项。

答案:

C

20.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

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D项正确。

A项错误,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的是美国总统肯尼迪;B项错误,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的是美国总统约翰逊;C项错误,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3分,共40分)

21.(14分)(2018·广西贵港模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政策“调整(或退却)”的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

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

……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

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XX百科·罗斯福新政”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

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10分)

答案:

(1)“悲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

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

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

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材料二: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自由竞争。

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世纪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

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

(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分)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对此你有何认识?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4分)

答案:

(1)措施:

发展高科技;协助垄断组织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2)特点:

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3)侧重点:

日本侧重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联邦德国侧重对经济进行市场调节。

效果:

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认识:

应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4)共同之处: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的调整)。

2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凯恩斯主义认为,社会总需求(即有效需求)是由总消费需求和总投资需求构成的。

“有效需求”不足,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根源,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必须通过变更利率、通货膨胀、公共投资和公共工程等手段来干预经济生活。

凯恩斯的这一理论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的结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分)

答案:

(1)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是“自然秩序”;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生活;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枷锁;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工业资本主义呈现新的发展规律;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逐渐在社会上流行。

(2)变化:

凯恩斯主义取代古典经济思想(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取代自由放任主义)。

(3)关系:

经济发展是经济思想发展变化的根源;经济思想对经济发展起着阻碍或促进的双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