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9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docx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

神奇高僧虚云、世寿120岁,历经五世,成就道果

虚云大师117岁时照片虚云大师:

(西元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祖籍湖南湘乡县。

出生时母亲就去世,由庶母抚养长大。

俗姓萧,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

父亲萧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泉州府幕。

虚云和尚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岁7月29日,诞生在泉州府署中。

在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大师苦行百余年,僧蜡101年,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

坐阅了五帝四朝,饱经沧桑苦雨,受尽了九磨十难。

大师一生重兴六大祖庭,历坐十五个道场,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

大师幼时,从师读儒,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

次年依妙莲(1844-1907)受戒。

  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

出家后勤修苦行。

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

此后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

后至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

滇军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言说道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

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六祖道场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民国三十二年冬,规划重兴粤北云门山大觉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

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

世寿120岁。

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绍云法师(虚老弟子)我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虚云老和尚求出家的。

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

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自给我回信。

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

我说是为了成佛。

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云。

当年冬月,即去南华寺受具足戒。

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随众出坡。

几个月后,开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则在常住上听住持和尚海灯法师讲经。

  

  老和尚当年一百一十七岁,身高两米多,双手下垂过膝,双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报纸的小字从不戴眼镜。

牙齿三十六只,整整齐齐,没有缺损,听他说是九十岁后才再生的。

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有时在禅堂里讲开示,声音一大,把禅堂里的报钟震动得嗡嗡作响。

老和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云居山时,山上满目瓦砾,荒草遍地,只有三间破旧大寮和四个僧人。

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惨遭日本军人炮火,殿堂楼阁毁坏殆尽后,所剩下的一片荒凉景况。

  

  老和尚到云居山后不数月,已来了五十多人,他们见了老和尚后都不肯离去。

老和尚于是向政府申请重建云居山,获批准后随即动工。

为了生活上能自给自足,便开始开垦荒地,栽种庄稼。

我五六年去的时候,已经开发了近一百亩水田地,六十多亩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万斤,红薯和马铃薯七、八万斤。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

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

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虚老1955和1956年写给居士的亲笔回信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

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

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

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

中午吃饭呢?

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

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

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

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

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

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

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

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

中午吃两大碗米饭。

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

听他说:

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

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

我们说:

“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

”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

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

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

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

“好大的福气啊!

要享受常一张新席子。

”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

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

“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

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所以古人说: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

”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

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

“你们要惜福啊!

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

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

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

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

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

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

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老和尚曾经对我们说:

他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才剃一次头,三十晚上才洗一次脚。

所以在相片上,看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是很长的,就是这个原因。

但自从五二年以后,他每两个月、或许有时一个月便剃一次头,洗一次脚。

他的眉毛很奇特,在眉尾长了几根长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长了六、七吋长,垂至下颚。

有时他感到洗脸吃饭碍事,便一手把它拔掉,但不久后,它又长出来了。

那如果是在大热天,出汗了又怎么办呢?

在大热天有时他也会淌汗,但是每次都要我们一再催促,好几天才肯勉强更换一次衣服,奇怪的是他换下来的衣服,一点汗臭味也没有。

尤其是他穿的布袜子,经常半个月或一个月才换一次,也没有一点臭味。

他老人家的行持是与众不同的。

  

  虽然,老和尚已有一百一十多岁的高龄,但是他的气力却是无法测量的。

曾跟随老和尚在云门寺同住的师父说,有一次他们在云门开荒,有一块大石头,好几个人都搬不动;后来老和尚来到,叫他们都走开,独自一人就把那块大石头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五七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刚好从外面回来,见到老和尚双手提着两大捆木柴向大寮方向走,便问:

“老和尚呀,您老人家怎么到这里来搬木柴呢?

”经我一问,他就把木柴放下,回寮房去了。

我便到大寮找那位负责砍木柴的自性师,把刚才的情景告诉他,他很惊讶地说:

“我砍了三大捆木柴,自己扛了一捆回大寮去。

还留下两大捆在茅蓬西面的路边上,因为太重了,我连一捆也扛不起来,老和尚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两大捆一起提起呢!

”后来我帮他把那一捆扛起一秤,一捆就有二百多斤重。

所以老和尚的气力是没法测量的。

修行的人,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

老和尚常说: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虚老饭前开示和僧尼农耕生产当时,云居山的生活非常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很紧张。

除了耕种、盖庙、建房子,以及日常的坐香、上殿外,师傅们每天还要划定很大面积的荒地来开垦,若果白天不能完成,天黑了还得继续干,直至把目标完成为止。

有时有东西要运上山,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完养息香及四支香后,还要到山下三十里路去担。

回来休息不到两个小时,又要上早殿了。

早殿、早堂过后,早板香只坐半小时,又要打板出坡了。

所以那时的生活是很紧张、很忙碌的,但是师父们的道心都非常坚定。

  此外,晚上还要每两人一班,每班两个小时来轮流看守着稻田,防止野猪来犯。

因为那时山上的野猪、老虎很多。

当谷子开花后,快成熟时,野猪就联群结队的来了。

只要有一只野猪叫,其它几十只野猪就闻声而至,大肆吞噬稻田里的谷子支杆,如是一大片稻田一下子就没有了。

  

老和尚年纪虽然那么大了,还是坚持要参加我们晚上看守稻田的轮班工作。

当时海灯法师在山上当住持,他看到老和尚都这样辛苦,于是也来参与大众轮班看野猪的工作了。

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傅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

现在我们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惭愧万分。

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他老人家在云门事件中,骨头被打断了好几处。

在五六至五八年间,经常生病发烧,身上的旧患、骨折的地方疼痛不已时,他便躺在床上呻吟。

可是一听说有人来见他,马上又坐起来,盘起腿子,精神好得很,可以一谈三、四个小时,一点也看不出他有病。

我们有时催促客人走,想让他休息一下。

他反而不高兴,骂我们说:

“人家有事才来找我,等人家把事情说完了才能走嘛。

”可是客人一走,他又躺下来呻吟了。

我们问他:

“刚才人来了,你精神那么好;人才走,为何又这么痛苦呀?

”他说:

“这是业障呀!

阎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来就起来,要不起来就不起来。

”实际上我们也感到很惊奇。

  

一九五七年正月,他老人家病得很厉害,永修县和省政府的干部都来探望他,并派了车子想接他到南昌省立医院去看病。

本来他不愿去,但是省政府的领导一再劝说和催促,才勉强答应。

到了医院,接受检查,化验血型时,那些医务人员都感到十分惊奇。

他们说:

“听说这位老人家已一百多岁了,但是他的血型,就像一个十三岁以下孩童的血型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像这么大年纪的人有这样的血型。

”经过详细化验后,他们说老和尚的血型是纯阳性的。

而老和尚只在医院住了四天就回山了。

他老人家的血型,直至现在仍是个谜。

虚老墨宝(1957年)

虚老1937年所书咏史扇面  他老人家中午休息时,有时也打昏沉,头向前俯,甚至打鼻鼾。

有一次,我们听到他在打鼻鼾,便偷偷地离开,拿着房里面的果品到外面边吃边玩。

当他醒后,就逐件事来骂我们。

我们问:

“刚才您老人家不是睡着了打鼻鼾吗?

你怎么会知道呢?

”他说:

“你心里面打几个妄想我都知道,你拿东西到外面吃,我会不知道吗?

”自此以后,我们才相信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经破了五蕴。

见他是睡着了,其心思却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

  

我们也借着机缘问了他老人家在终南山住茅蓬的事迹。

当年,他老人家六十七岁,在终南山住茅蓬。

戒尘法师,是一位讲大部经的法师,听说老和尚在高旻寺开了悟,便到终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辩论禅宗的机锋语。

老和尚听他把话说得很大,便对他说:

“你的机锋辩论虽然很好,但这个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阎王老子不会放过你的。

不要再多辩了,咱们俩坐坐看吧。

”于是他们两人就在茅蓬里打坐。

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动。

而戒尘法师只坐了半天,双腿已痛得不得了,心里的妄想更是烦躁不安。

  

戒尘法师每天都绕着老和尚走几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终于出定了。

他问老和尚:

“您在定中,是有觉知,还是没有觉知呢?

若是有觉知的话,就不名为入定;如果没有觉知的话,那岂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谓的死水不藏龙吗?

”老和尚说:

“要知道禅宗这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心见性。

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然清净。

由于疑情不断,所以不是无知;也因没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

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绕着我走几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别而已。

虽然不起分别,因为有疑情在,功用不断,所以不是枯定。

虽然不是枯定,这亦只不过是功用路途中事,并非就是究竟的。

所以过去这七天,我只是觉得好像一弹指间就过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别心,便会出定了。

参禅办道的人,必须将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旦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无生啊!

”自此以后,戒尘法师就一直跟随着老和尚,对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后来,有一次,老和尚入定十八天;山上其它人知道了,都来参拜他。

他感到厌烦,于是他们俩便背着背架子朝峨嵋山去了。

一天晚上,他们俩在一个没有人住的小破庙过夜。

老和尚说睡到半夜时,戒尘法师有跳蚤在他身上咬,他就把跳蚤放在地下,跳蚤摔倒地上,把腿摔掉了,老和尚在定中听到那跳蚤叫得很惨。

翌日,老和尚就将此事查问戒尘法师,他听后感到很惊讶,心想:

“竟然连我放一只跳蚤在地上他都知道,而且还听到跳蚤的喊叫声,定中的功夫真是了不起啊!

”可知身心清净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在云南时期,老和尚经常一坐七、八天。

有时候人家有要事找他商量,就得用引磬为他开静,他才出定。

因此,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我们就问他:

“是否有这些事情呢?

”他说:

“是呀。

”我们又问:

“老和尚您现在为甚么不入定呢?

”他说:

“现在重建寺院,每天都有政府人员和其它人来找我,我不出去不行,所以不能入定呀。

”他还笑着说:

“如果我在这里一坐七、八天不起,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当我死了,就把我的色壳子搬去烧掉。

那么这个寺院就盖不成了,所以现在我不敢入定。

  虽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没有坐禅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经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动。

有时从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

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我们曾经请问老和尚:

“听说证了道的人,就是圣人,是吗?

”他说:

“是呀!

”我说:

“那就是证到初果罗汉的人是不是?

”“初果,是呀!

”他又说:

“实际上初果很不简单,证到初果须陀洹的人,不但定中没有妄想,就是平常的行住坐卧,也没有妄想。

他的六根不染六尘,就是六尘不能打扰他,他就入了圣流。

”据说证了初果罗汉的人走路时,虽然你看见他双脚是踩在地上,但实际是离地有两分高的。

那时也有人问我们:

“听说了脱生死的人,走路时脚不触地,不沾泥巴……你们经常随他走路,究竟他的脚踩不踩地?

鞋子沾不沾泥土呢?

”于是我们就很留心这个事情,并且经过多次的试验。

  云居山的地都是泥巴土,经常下雨,一般人走了一趟回来,鞋子自然沾了好多泥巴;可是老和尚的鞋子从来不见有泥巴。

奇怪的是,当我们走在他后面,留心注意他走路时,明明是见到他的鞋子踩在泥巴地上;但是回来后,我们再看他的鞋子,就是没有沾上半点泥巴。

这其中的奥妙,我们至今还搞不清楚。

  一九五七年真如寺关外山上失火,大众师父都去救火,老和尚也叫我们跟着他去打火。

初时,他穿一件短中褂,步履轻快地在我们前面走,当走到赵州关外将要上山时,前面的老和尚突然不见了,却见他在离我们好几丈远的一块大石头上站着。

我们不禁大喊:

“老和尚,您刚才还在这里,怎么一下子跑得那么远呀!

”他站在高处说:

“你们快点打火啊!

”我们真不晓得他是怎么走过去的。

  当时,老和尚每天晚上,或有时隔一、两天,在禅堂讲开示。

时间一到,叫香板一打响,不但我们种田的、在外面出坡的师傅们都往回跑;连天空上的乌鸦也一群群地飞回来听开示。

那时云居山的乌鸦特别多,屋顶上,附近的树上以及从茅蓬到禅堂的路上都被站得密密麻麻,令我们寸步难行。

有时要用杖枝动牠一下,牠跳一下我们才有路可走,否则,就要踩到牠们身上。

开示说完了,老和尚回茅蓬,乌鸦也回巢了。

所以说鸟雀也是很有灵性啊。

一九五五年七月,老和尚的茅蓬被火烧了,相连的小厨房的外墙也倒坍了。

那是土墙,要先用两块板夹起来,然后用泥土来打。

当时打墙的师父有净行师、晴空师等四人。

他们刚刚把泥土倒上不久,那时正是下午,西边天空上乌云滚滚,大有暴雨欲来之势;四位打墙的师父都很着急,因为新打的土墙未实,被雨水一淋,便会倒塌了。

其中的净行师说:

“老和尚正在门口坐着,我们过去请老和尚动个念头,叫这场雨不要来这里吧。

”其它三人都赞成。

于是净行师就过去顶礼老和尚说:

“老和尚慈悲,我们那个土墙刚打好,下雨便会倒掉,不能下雨呀。

”老和尚望了望天,一话不说,就起身回寮房去了。

  

  过了一会儿,刮起大风,大雨随即而至,风雨交加,下到茅蓬西边房子,离那土墙不到五呎远的地方,那雨就没有了。

持续下了一个多小时,雨水从屋顶上哗啦哗啦地淌个不停,就是打土墙的茅蓬四围,一滴雨水也没有。

风雨过后,他们四人就欢天喜地的跑去顶礼老和尚,感谢他老人家的帮忙。

老和尚不哼气,也不说话。

  

  古德说:

“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

”是真实不虚的。

他老人家一动念头,好像海龙王也得听从,不让雨淋的地方,雨就下不到那里。

  一九五七年的五月中旬,水稻田里的秧苗刚插下不久。

山中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山洪暴发,安乐桥都被冲断了。

挟带小石泥砂的洪水翻越山溪堤埂,快要冲往稻田了。

时间大约是中午十二点多,宏清师刚从小厨房出来时,很意外地发现老和尚独自一人在风雨中,没有打雨伞,身穿衲袄,脚穿罗汉草鞋,由安乐桥溪堤缓向东行,朝稻田方向走去。

他马上赶紧拿了一把雨伞,自己也打了一把,跑向老和尚处去了。

  奇怪的是,他发现老和尚走过之处,洪水就不往稻田里面冲,反而都沿山那边向东流,高出稻田边、溪堤数尺之高,即是洪水不往低流,反而向高处冲!

就是这样,刚插秧的稻田便免遭洪水泥砂淹没之患了。

  之后,老和尚走至佛印桥,站在那里。

宏清师便回来喊印开当家师,当家师知道后便一面安排打出坡板,一面自己走去老和尚处,请问他:

“这样大雨,您老人家怎么一个人跑出来呀?

”老和尚说:

“我不出来,上面的几十亩稻田就没有了,都要被山洪泥砂覆盖了,到时还哪有谷子收呢?

  

  当时,我们见到老和尚的衲袄上雨点并不多,只有脚穿的罗汉草鞋被雨水打湿了。

真是道人走过的地方,水也要让路。

  他老人家行住坐卧的威仪很严正,真正做到“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他站起来都是双手下垂,颈靠衣领,笔直地走路。

也经常对我们说:

“身直影无斜”,即身子笔挺,影子一定是直的。

他老人家隐喻着用功办道的人,若有直心,决定能够成功的。

    

他老人家平生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的指引;一举一动,都是后人的榜样。

  老和尚的一生,建有小寺院八十多座;重兴大丛林六个,包括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广东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及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老和尚为使禅宗五派传承延续不断,以一身而参演五宗,分别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祖、曹洞宗第四十七世祖、沩仰宗第八世祖、法眼宗第八世祖及云门宗第十二世祖,他亲自剃度的出家弟子一千多人,国内外归依徒弟一百多万。

所以说他老人家是当代禅宗的泰斗。

  从一九五八年开始,他老人家就经常生小病,便开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后人,并且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分给大众。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日下午,老和尚向大众作最后开示及遗嘱,老和尚说:

“我的最后遗言只有: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过一会儿又说:

“要以正念正心,培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

”老人训诫我们要好好持戒修行。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二日中午十二时,老和尚对侍者说“我刚才在睡梦中,见到一头牛踏断了佛印桥的石板,又见到碧溪的水流间断了。

”随即闭目不语。

直至十二点半,老和尚唤待者们一起进去,对他们说:

“你们侍奉我多年,都辛劳了。

以前的事不多说,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天天在危疑震撼之中,受尽毁谤及谄曲,我都甘心承担,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取回来的,你们都是我的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

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是应化四方,亦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

只有一字,名:

‘戒’。

”老和尚说毕,合掌向大家道珍重,众人含泪而退,在室外屋檐下守候。

  到了下午一时四十五分,他老人家就在云居山茅蓬里,右胁作吉祥卧,安祥圆寂。

在他圆寂前的一个多月里,很多师父们都曾经看到有一大片光自茅蓬里出来,朝大殿方向去;只见一明亮光环,不见任何影像,进了大殿,光环才渐渐隐没。

一个多月后,老和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善了,并亲笔写了一份遗嘱;然后叫两个侍者离开,他自己留在茅蓬里静静地走了!

  

  老和尚于九月十二日圆寂,九月十九日封龛,次日荼毗,预期三天后开炉拣舍利骨灰。

不料,第二天赵州关外山上失火,山上住了近百人,大众师都去打火,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寺内。

其中宽怀师和宽克师等人跑到化身炉洞外向内窥看,看到老和尚火化后的骨灰兀坐不倒,宛如好人一样跌坐在那里。

他们觉得奇怪,便随手拾起一块小瓦片朝那骨灰一丢,骨灰就整个倒下来了。

宽怀师即伸手向里面抓起一把骨灰,一看有好几颗晶莹光亮的舍利子,即声张起来了。

虚老的舍利与舍利塔

新杰荃湾芙蓉山新村江西云居山虚老弘法用的印章过一会儿,救火的人陆续回来,听说老和尚的骨灰里有舍利,纷纷跑来,争着向内抓一把骨灰然后往山中僻静处跑,因为当时政府的形势并不允许说有舍利子。

几十人都是如此,有的一把骨灰里面有好几颗舍利,少的也有一两粒,大小不等,颜色不一,以白色晶莹者为多。

所以老和尚的骨灰里有多少舍利子,根本无法统计。

当时很多人看到老和尚盘腿端坐在舍利里面,其中一颗甚至连他那长眉毛也看得清清楚楚。

那颗舍利现在还藏在舍利塔里。

那时有些想毁谤老和尚的人说,老和尚的舍利子是放了琥珀进去烧出来的。

于是有人试着把琥珀放进火里面烧,结果都成灰。

 老和尚走的时候,形势很紧张,山上还在搞教育整顿,不能宣张。

所以,对他老人家留下的舍利子,众说纷纭,无法作出正确的统计。

有说只有一百多粒,实际数字远远超过此数,其小者无数,更难以统计了。

又有人说有上千粒,只是已无从稽考了。

(节选)

  

本文作者:

释绍云法师,男,俗名黄德泉,安徽省含山县人。

生于1938年9月。

七岁就读于私塾,后阅《九华山志》而信佛,立志出家修行,因年少父母不允,未成。

1955年由《觉友情》月刊得知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开办僧伽农场,去信询问,得其应许,于1956年8月偕海因师一道至云居山出家,蒙虚老慈悲剃度,取法名宣德,字绍云。

虚云老和尚大智融军阀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任意横行,鱼肉人民。

饱受外侮与内患中痛楚的中国人青年一代,把他们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