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9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贿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贿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贿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业贿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业贿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贿赂.docx

《商业贿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贿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贿赂.docx

商业贿赂

杜绝采购腐败的诀窍(上)

“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不仅侵蚀着企业的利益,而且对整个企业文化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采购人员在谈判中无原则地让步、合同之外的私下的利益承诺,会对采购活动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在跨国公司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的情况,但跨国公司中的采购腐败行为要少于国内企业,采购人员素质要高于国内企业。

我们所关心的是,同样是中国的经营环境,同样是中国人(在华跨国公司中,采购部门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当然,收入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在发生采购腐败的机会方面,跨国公司的采购人员甚至比国内企业还要多。

在业务素质方面,谁都知道人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差别关键在学习的机会和意愿。

一位以前在国内企业工作,后来跳槽到外企的采购经理说,在外企一年的学习比他在国内企业3年所学的东西还要多。

这些是为什么?

在跨国公司,考核制度、企业文化和采购制度建设是限制采购人员腐败的3种主要手段,这些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念好绩效考核“紧箍咒”

考核不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而且是防止业务活动中非职业行为的主要手段,在采购管理中也是如此。

好的绩效考核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采购人员主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客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服务,没有为个人谋利的空间。

如何对采购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跨国公司有许多很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是量化业务目标和等级评价。

在年中和年初(或年底),跨国公司都会集中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设计。

针对采购部门的人员,就是对采购管理的业绩回顾评价和未来的目标制定。

在考核中,跨国公司交替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即业务指标体系和个人素质指标体系。

业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采购成本是否降低?

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是否维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

采购质量是否提高?

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否得到有效地控制?

供应商的服务是否增值?

采购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

采购管理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当然,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采购成本可以细化为:

购买费用、运输成本、废弃成本、订货成本、期限成本、仓储成本等。

把这些指标一一量化,并同上一个半年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综合评价,就是业务绩效。

应该说,这些指标都是硬的,很难加以伪饰,所以这种评价有时显得很“残酷”,那些只会搞人际关系而没有业绩的采购人员这时就会“原形毕露”,评估的结果当然就不会如其所愿。

在评估完成之后,跨国公司会把员工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或给以晋升、奖励,或维持现状,或给以警告或辞退。

可以说,这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个人素质的评价相对就会灵活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现有的能力评价,还要包括进步的幅度和潜力。

主要内容则可能包括:

谈判技巧、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评价都是与业绩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针对业绩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何进一步在个人能力上提高。

为配合这些改进,那些跨国公司为员工安排了许多内部的或外部的培训课程。

在绩效评估结束之后,安排的是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规划设计包含下一个半年的主要业务指标和为完成这些指标所需要的行动计划。

国内企业也进行绩效考核,但是,这些考核有些流于形式。

其缺陷就是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能力评价,考核时也不够严肃,同时缺乏培训安排。

供应商们为什么要给采购员“好处费”?

无非是想提高价格或在质量、效率方面打折扣,如果采购员参与这些腐败行为,也许具体情节不为人知,但必然体现在它的业务绩效上。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视时间为无限资源,西方人视时间为成本、商品;

在谈判方面,中国人注重谈判中的和谐气氛,西方人强调公平;

在对契约的态度上,中国人强调彼此的信任,寄希望于契约以外的承诺。

西方人对契约上的每一个字均经过推敲;

基于观念上的差异,国内企业如果想根治采购腐败,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企业应要求员工首先为企业的利益着想,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个方面,高层经理的率先垂范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规范跨国采购行为,适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那些最好的跨国公司编写了诸如《对外业务开展手册》、《全球采购人员手册》等制度和政策说明,每个不同国家的采购人员人手一份。

这些手册并不是单纯地宣告公司对于腐败行为的处理规定,还具体地运用案例和情境告诉采购人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比如,有些跨国公司规定,只有存在回请机会的前提下,才可以出席供应商的宴会;在出差的发票上必须注明费用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应该说,抑制采购腐败还只是采购人员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采购活动的质量首先是采购人员素质的体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那些大型的工业跨国公司,一般都有针对采购人员的跨国培训团队。

这些团队分布在地区总部或集团总部,培训师则从那些优秀的采购人员中选拔或高薪外聘。

培训的内容包括:

采购的理论与技巧、谈判技巧、法律、货币和财务知识、产品知识和内部业务流程等。

培训的方式则极为灵活,很少采用讲课或理论探讨的方法,一般都是采购人员现身说法,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作为活教材,进行集体探讨,而培训师则精心进行组织和总结。

参加过这类培训的某跨国公司采购经理说,这类培训让人对某类问题“豁然开朗”。

一位跨国公司的地区培训总监也说: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来自培训。

一些跨国公司还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来培训那些有潜力的采购部门的雇员。

一个采购主管晋升到采购经理之前,有些公司会把他送到生产、计划或后勤部门进行几个月的实习。

而那些跨国公司的采购总监,只要是中国人,则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过在国外进行的高级培训或岗位轮换。

诚然,国内企业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建立采购人员的培训体系,但这不等于说国内企业的采购人员不需要培训。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甚至是一种“福利”,是对员工未来的承诺。

在防损部门工作,首先要告诉自己要有很好的定力。

防损的调查意味着监督,很多人会畏惧,但也有很多人完全不需要的担心。

因为只有违规了,才会担心被调查,受到处分。

只要是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防损部门都有权利进行调查,落实。

但正因为公司的信任和授权,防损部门在工作的时候就必须特别的严谨,不出差错。

只要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制度的要求处理,就可以行使监督的权利。

公正和讲原则,会让案件的结果有绝对的说服力,达到惩戒的目的。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中人,不管是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还是管理学者,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不是国际化之难,不是反倾销之痛,而是对就在身边乃至体内的“管理常见病”熟视无睹,以及束手无策!

 

  它需要智慧,需要远见,更需要勇气。

 

  主题警钟 在宝洁之前,联合利华也因为销售部门出现腐败行为而展开了大规模的清理行动,解雇了中国公司约250名销售人员。

  跨国企业中的腐败行为大多出现在采购与销售环节,知情人士透露:

“零售企业利润的50%以上都被采购偷走了。

”该人士称,目前在零售企业,算下来平均一般只有几个百分点的毛利率。

例如,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税后利率是3%,其他一些零售企业的利润率更低至1个百分点以下,甚至亏损。

“而在采购中如果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按照不同的商品部门,通常会拿到供应商回款的2%~10%不等。

相当于拿走零售企业一半以上的纯利。

  一位知名跨国零售企业的员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该公司辞退一名采购主管后发现,因为回扣等行为,该员工在两年内至少给公司带来超过100万元的损失,但是并没有人去追究,原因是这根绳子上并非只有这一只蚂蚱,说白了,杜绝采购黑洞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采购过程中类似的幕后交易,不仅使企业一部分利润被采购人员中饱私囊,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一些不太合格的甚至是假冒伪劣的商品进入卖场、超市,并在市场上蔓延开来。

  用ChinaWhys公司PeterHumphrey话来讲,这些腐败分子的存在就像吸血鬼一样,如果不杜绝他们,企业最终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走向死亡。

   加强预警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长达30年的PeterHumphrey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在华的跨国公司,他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跨国文化方面存在盲点。

他说:

“中国的文化决定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要求它很快地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这种差距恰好为一些人提供了牟取私利的机会,被一些不利于公司健康发展的人所控制和利用,最终导致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分公司之间造成了一种隔阂。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强调人际关系,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就曾经为这些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特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据记者了解,在华的外资企业一直以能聘用到像被花旗集团解雇的任克英这样神通广大的本地人士为荣,因为这些人士,它们才得以在变幻莫测的中国关系网中游刃有余。

  然而,事实证明,在中国开展业务时对本地员工的行事方式缺乏了解或者故意视而不见将给跨国企业招来巨大的风险,这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PeterHumphrey说,外国企业来华投资时,经常会有人找上门来,声称自己能提供做生意的快捷方式,还有的人声称自己同中国的某些政府官员有亲友关系。

有的外资企业就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几个月以后,这些外资企业就会发现,它们将为自己愚蠢的做法付出惨痛的代价。

  PeterHumphrey认为,由于目前在中国,对于企业成员的行为准则、职业操守和监管规定还不够健全,所以外资企业在考虑聘请什么人以及为何聘请他们时需要慎重从事。

目前跨国公司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强,人员控制方面做得很差,大部分的跨国公司虽然都有一些职业操守方面的手册(其中包括内部控制的手册,监测、标准操作的手册以及流程的手册),但是并没有按照手册上的规定去很有力地执行。

他提出,跨国企业内部应该形成比较好的预防腐败的机制,比如,对新进来的员工过去背景的调查,以及对供应商、分销商背景的一系列调查等等

商业贿赂:

令人心痛的潜规则!

  ■ 本刊记者 萧三匝 

  逼出来的以毒攻毒!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3年年底的一天,北京某著名家电连锁企业采购部经理等四人与供应商代表在北京西郊某娱乐城消费。

酒过三巡,供应商代表借故先行离开。

不久,警察突然涌入,将剩余四人拘留。

被拘留的原因是:

该四人涉嫌参与巨额赌博和色情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此事在京城家电圈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这几个采购经理入了那名供应商代表的套儿,他们被人算计了。

 

  业内人士认为:

这次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供应商对日趋紧张的供零关系和商业贿赂的强烈不满,不能被看做是纯粹的偶然事件。

显然,这是供应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的报复之举。

 

  但更让人感到不能理解的是:

在这几名采购经理经过几个月拘禁后不久,他们又基本上都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相似的事件也在高度法治化的香港社会上演。

今年4月19日,在香港廉政公署发起的“明珠行动”中,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父子等11人被拘捕。

理由是:

其上市公司在5年时间里涉嫌给商业伙伴支付了数千万元非法回佣。

 

  更远一点的例子是APP(金光纸业),该企业为了圈占更多土地用于种植生产纸浆的树木,甚至成立了公关小组研究政府和相关权力机构关键人员的私人信息,比如:

个人爱好、家庭成员构成及经济收支情况等。

然后,有针对性的各个击破。

在强势“公关”之下,几乎没有人能逃脱APP的如意算盘。

 

  奇怪的是,在记者对多方人士的采访中,虽然所有人都认为商业贿赂简直就是一块毒瘤,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存在就是合理的”!

潜规则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完全根治谈何容易?

 

就在那家家电连锁企业采购经理被拘禁之后,就有供应商代表向记者拊掌感叹:

“举报人的确了不起!

你知道那些负责采购的家伙是什么人吗?

他们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脸皮比城墙还厚,纯粹是一帮痞子。

我们早就想举报了,但是潜规则就是这样:

你为大家出了一口气,很可能你自己就没法在圈子里混了。

因为潜规则保护了很多人的利益,打破潜规则就意味着这些人的利益不得不丧失。

谁能允许异类存在呢?

……” 

  面对商业贿赂横行的局面,零售企业的老板们难道真能够熟视无睹?

 

  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特许经营大会上,零售企业的老板们对商业贿赂的深恶痛绝甚至超出了供应商。

“我们需要高速扩张,但更需要良性发展。

这些年,中国企业发生的‘穷庙富和尚’的事情还少吗?

采购人员表面上收受的是供应商的钱,实际上是在挖零售企业的墙脚!

”一位大型超市的总裁无不忧虑地向记者说。

 

  警惕毒瘤癌变 

  北京兆中律师事务所平宏民律师近年来一直关注商业贿赂在我国商业领域的发展。

“你看,这些全是有关商业贿赂的案件。

触目惊心呀!

”平宏民律师未加准备就递给了记者厚厚一摞卷宗。

在平宏民律师看来,商业贿赂这块毒瘤非常危险,极容易发生癌变。

而癌变的结果,很可能使中国商业走向毁灭!

 

  首先,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公平竞争能准确地反映市场状况,使生产者知道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生产。

企业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防止资源浪费。

但是,商业贿赂使交易的天平不公平地向行贿者一边倾斜。

这势必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

商业贿赂为不法商人大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大开方便之门。

现实经济生活中假冒伪劣商品能得以泛滥,屡禁不止,商业贿赂是其中一大诱因。

 

  其次,商业贿赂行为使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形成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

据有关部门调查:

仅在药品行业,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纳税的16%!

 

  最后,商业贿赂行为已经成为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

由于商业贿赂行为的存在,企业经理、采购人员、供销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败坏了商业风气,腐蚀了干部队伍,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经济领域中犯罪现象的一个突出问题。

 

  “干我们律师这一行,时间长了,就不会对那些所谓成功的商人有任何羡慕了。

”平宏民平静地说。

 

 主题剖析 

把脉:

是谁滋长了商业贿赂?

  

  ■ 本刊记者 萧三匝 

  索贿者的底气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商业贿赂在我国乃至全球商业领域广泛而根深蒂固地存在?

 

  刘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商业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供货商眼里,和零售商内部个别人员的私下交易会降低成本,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而在“终端为王”的时代,零售商的采购人员索取商业贿赂可以快速致富。

拥有采购权,不用白不用。

事实上,采购人员把所属企业的资源拿来私用了。

供零双方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于是,抛弃商业道德的“双赢”局面就形成了。

而之所以发生供应商举报零售商采购人员的事件,不过是因为采购人员的欲望过于膨胀,使行贿者不堪重负,或者双方分肥不均而已。

 

  景素奇(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宏观上来看,商业贿赂在不同国家虽然表现出的程度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能幸免于难。

而我国商业贿赂之所以猖獗,是因为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

权力需要寻租,市场追求效率,当二者实现某种程度的结合后,商业贿赂就应运而生了。

  从企业操作层面看,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采购人员的心理状态:

现在,零售企业民营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相对来讲,行政主导型的国有企业的组织约束力和对员工的心理约束力比市场化的民营企业要强一些。

很多人认为:

以前在国企受的拘束太多,现在到了民企,目的就是一个:

“钱”!

而老板的惟利是图更加重了员工的逐利思想。

 

另外,大家都认为自己付出的永远比得到的多,企业组织分配不公。

既然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就想方设法从其它不正当途径获取收益。

为了说服自己应该收受贿赂,平衡传统道德观念给自己带来的苦恼,采购人员很容易给自己找到借口:

首先,大环境都如此,中国传统智慧不是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吗?

理想的商业环境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己也没有必要当圣人。

其次,如果说以前在国企受贿是贪污,是对不起公家,现在在私人老板手下受贿则是“劫富济贫”,不仅不感觉到耻辱,反而觉得光荣!

我知道甚至有采购人员私下里攀比受贿、索贿手段和收获,交流受贿、索贿经验。

  针对采购人员的这种心理状态,特别是采购人员为自己受贿、索贿找的两大借口,我呼吁大家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检视中国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剔除诸如“难得糊涂”、“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消极成分。

要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念,不能认为只有国家的财产才是“公”,民营企业的财产则不是“公”。

严格地讲,属于两人以上的财产都叫“公”。

所谓“公司”,就是大家一起共同运营的意思。

 

  平宏民(北京兆中律师事务所律师) 

  从律师的角度来看,我更认为商业立法和其它规制手段的不足,是产生商业贿赂的重要原因。

要打击商业贿赂,必须用重刑重典!

 

  供应商的无奈 

  谈中(北京某小家电供应商总经理) 

  几位专家的意见我都赞成。

我认为:

商业贿赂之所以蔓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供零双方的不平等合作关系造成的。

在供大于求的竞争现实面前,我们是零售商的“孙子”,而不是伙伴,或者朋友。

现在要谈供零“双赢”,无异于痴人说梦。

你没见过那些采购人员的德行!

他们根本不正眼看供应商的代表。

你别看我们在自己的公司里是老板,到零售商那里办事,经常一等就是一天!

还未必办得了。

我们被那帮所谓的采购经理们当面训得还少吗?

仅仅为了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我们都必须向这帮“杂碎”行贿:

请吃饭、桑拿、卡拉OK、找小姐、打牌故意输钱、送各种礼品等等,一般都是一条龙服务。

我们私下里将这帮人恨得咬牙切齿,表现出来还得满面堆笑。

(谈先生说这话时气愤地把手机扔出了老远。

)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我朋友送礼的故事。

 

  我这个姓金的朋友生意做得也不大,现金流比较紧张。

零售商长期欠款不结,而上游供应商已经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再拖下去,老金的企业就会倒闭。

为了催款,老金急得“火上房”。

怎么办?

考虑到那边的采购人员是个酒鬼,而且非名酒不喝,于是老金想到了给对方送两瓶法国XO。

也不知老金是心有不甘还是根本就没钱,鬼使神差的他就花了几十元给对方买了两瓶假XO送去。

当时这位采购经理非常高兴,对结帐一事满口应承。

哪知道第二天那位采购经理就吩咐下属打电话给老金,勒令他在24小时内将该零售商所有卖场里陈列销售的老金公司的产品全部撤柜。

老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还是那个助理透露了真相:

原来那位采购经理发现了他送的XO产地竟然是北京门头沟!

老金后来进行了一系列危机公关,最后花了两万元才摆平此事。

这是个喜剧,更是个悲剧!

而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荒诞。

如果供零关系真正实现了平等,只有傻子才愿意行贿!

 

  伏海波(广东志高空调市场部兼企划部部长) 

  我赞成景总的观点。

另外我也认为:

商业贿赂的横行与我国零售企业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有直接关系;商业贿赂的猖獗是流通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该行业职业经理人不成熟、零售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界定与评估机制不成熟的表现。

 

  采购员的委屈 

  作为资深采购经理,对于探讨诸如打击商业贿赂等敏感话题,黄静并没有太多顾虑。

 

  黄静(好又多超市采购经理) 

  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

相对而言,好又多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非常之大,在好又多内部,基本上已经杜绝了商业贿赂。

但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一些零售商采购人员之所以收受贿赂,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一是采购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不对等,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落差。

从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来讲,零售行业是非常辛苦的。

业内有一个说法来形容其辛苦程度:

“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牛用。

”早班5点就要起床,晚上下班要到12点以后,可谓披星戴月赌青春。

而调查显示,零售业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总体偏低,被调查者大部分的月收入低于3000元:

有35%的被调查者月薪为1001-2000元;有21%的被调查者月薪为2001-3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上者只占14%。

因此造成的结果则是:

零售业从业人员有47%对自己的薪资水平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薪资水平一般;仅有1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比较满意,或者很满意。

 

  这些数据表明:

零售业的薪资水平与从业人员的预期值有很大的落差。

现状只能如此,怎么办?

墙内开花墙外香,收取贿赂自然就成了采购人员增加收入的捷径。

 

  二是采购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感,没有长久的发展愿望。

在零售业空前激烈竞争的今天,采购人员每天都面临着你死我活的斗争。

公司会将压力分解到每个人头上,而且目标是一年比一年高,根本就不能有喘息的机会。

很多企业规定:

采购人员3个月不达标就会被干掉走人。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员工没有安全感,没有长线发展计划,因此容易产生短线捞一票的投机心理。

既然看不到前途,与其被干掉一无所有,还不如趁在位时利用权力捞些私利。

 

  三是零售企业对员工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

零售企业虽然在不停壮大,人员也在不停增加,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跟上。

一家店就需要基本的管理人员近30人,面对企业的疯狂扩张,求规模而忽略了系统、细致的培训。

有很多人原本也是打算在这个行业学习修炼、长线发展,可是,如果没有企业提供完整的职业规划,谈不上对前途的期望,当然就是哪里好处多就往哪里跑了。

 

  四是能得到现实的好处,采购人员自然就很难摆脱供应商设计的陷阱。

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采购人员也是被供应商教坏的。

人家本来不想拿或不知道怎么拿,结果是供应商用尽心计,使出十八般武艺,传、帮、教,慢慢地就采取“拿来主义”了。

一旦被供应商捏住把柄,采购人员就难逃被掌控的命运。

于是,一次是拿,多次也是拿,就放手去拿,随时做好走人的准备。

而在国内的商业环境里,很少看到采购人员因为收取贿赂而获罪的。

 

  五是零售商的体制漏洞造成采购人员的投机心理。

小小的课长都可以决定供应商命运:

订单、排面、堆码、促销……哪怕是帐务出了差错,都得找课长。

和课长处理不好关系,那就意味着等死。

权力过大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产生。

 

  主题智慧 

会诊:

防毒与刮毒并举

  ■ 本刊记者 萧三匝 

  商业贿赂这个“顽疾”是否可以控制?

随着对问题的探讨逐渐深入,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按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史贤龙的话说:

“我从来都不相信所谓潜规则是铁板一块。

” 

  零售商如何防范员工受贿?

 

  景素奇(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首先,我认为国家应该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从意识形态层面界定公与私、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在这方面,近期《物权法》的出台显然体现了我国立法历史性的进步,但以后的任务还很艰巨。

 

  从企业内部约束体系的建立来看,最重要的是三项工作:

一是要制定出科学、规范、制衡的工作流程;二是要依靠技术手段建立监控体系(比如:

电子眼、透明化的物流采购局域网)、设置监控机构,让采购人员根本没有受贿的机会;三是要有严格的制度确保流程的正常运行,并对违规、违法人员进行严厉惩处。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不仅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教育,更应该加强其职业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从企业CIS系统的建立来看,零售企业要建立明确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员工要给人展示出文明、职业的形象。

你想,如果一个采购经理西装革履、胸戴工牌、工牌上标注有企业的廉政监督电话,他的行为就不得不有所顾忌。

 

  另外,我更想强调:

零售企业采购人员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避免短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