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6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docx

全品高考第二轮化学第四单元化学实验正文及参考答案

                    

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B.过滤C.萃取D.蒸馏

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

A

Al2O3(SiO2)

NaOH溶液

B

CO2(SO2)

Na2CO3溶液

C

NO(NO2)

D

NaHCO3(Na2CO3)

Ca(OH)2溶液

3.对于图Z13-1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  )

图Z13-1

A.实验甲:

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相同

B.实验乙:

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

C.实验丙:

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

D.实验丁:

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4.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方法、除杂的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其杂质

检验方法

除杂

A

Cl2(HCl)

通入AgNO3溶液中

饱和食盐水

B

FeCl2溶液(FeCl3)

滴入KSCN溶液

通入过量氯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滴入NaHCO3溶液

KOH溶液

D

KNO3晶体(NaCl)

焰色反应

重结晶

5.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CO2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探究Na2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S

D

 向FeCl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6.已知:

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用如图Z13-2所示装置检验FeSO4·7H2O的所有分解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Z13-2

A.乙、丙、丁中可依次盛装无水CuSO4、Ba(NO3)2溶液、品红溶液

B.实验时应先打开K,缓缓通入N2,再点燃酒精喷灯

C.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D.还应在丁装置后面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7.下述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

实验目的

A

 向盛有1mL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KI溶液

 验证Ksp(AgCl)>Ksp(AgI)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

一定不含Ca2+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碱,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8.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图Z13-3

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步骤

采用装置

主要仪器

A

过滤装置

漏斗

B

分液装置

分液漏斗

C

蒸发装置

坩埚

D

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SO2具有氧化性

C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D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KIO3

10.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B.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D.验证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

图Z13-4

11.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C.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12.实验是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有关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Z13-5

A.图Ⅰ可用于探究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

B.图Ⅱ用于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晶体

C.图Ⅲ中b口进气可收集Cl2、CO2等气体

D.图Ⅳ中若X为NaOH溶液,则可完成SO2的喷泉实验

13.在①②③中分别装入下列试剂,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

A

浓氯水

NaBr

淀粉-KI

溶液

 氧化性:

Cl2>Br2>I2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Br2的

苯溶液

铁屑

AgNO3

溶液

苯与溴单质在铁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D

硝酸

Na2SO3

KMnO4

溶液

 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1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Ksp[Mg(OH)2]

B

 直接给石蜡油加热,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逐渐褪色

 验证石蜡油裂解一定生成乙烯

C

 常温下,向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等量的酚酞溶液

 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

 阴离子水解常数:

Kh(C

)>

Kh(HC

D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粉末

 无气泡冒出

 不能证明酸性:

碳酸>硼酸

                    

1.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

实验室常用红磷与干燥的Cl2制取PCl3,装置如图Z14-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图Z14-1

已知:

PCl3熔点为-112℃,沸点为75.5℃;易被氧化,遇水易水解;与Cl2反应生成PCl5。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所装试剂名称是    ,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3)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C装置的曲颈甑中加入红磷,打开止水夹K通入干燥的CO2,一段时间后,关闭K,加热曲颈甑至上部有黄色升华物出现时通入氯气,反应立即进行。

通干燥CO2的作用是               。

CO2    (选填“能”或“不能”)用Cl2代替,理由是             。

 

(4)D中烧杯中盛装    ,其作用是             。

 

(5)PCl3水解得到亚磷酸(分子式为H3PO3,二元弱酸),写出亚磷酸钠被浓硝酸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

 

2.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                             。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图Z14-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

 

图Z14-2

(4)D装置的作用是 。

 

(5)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标号)。

 

①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

②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③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④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7)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8)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

 

3.碱式碳酸镁可用于牙膏、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化学式为Mg(OH)2·4MgCO3·5H2O,某碱式碳酸镁中含有SiO2杂质,为测定其纯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

方案Ⅰ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纯度。

实验所用装置如图Z14-3所示。

图Z14-3

(1)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a  ,丁的作用是         。

 

(3)关闭止水夹K,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为了测定准确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方案Ⅱ

①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g;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1g。

(4)下列仪器中,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    。

 

图Z14-4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                           。

 

(6)有同学认为方案Ⅱ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MgCO3+SiO2

MgSiO3+CO2↑,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

    (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

 

(7)碱式碳酸镁的纯度为        (用含有m,m1的式子表示)。

 

4.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在工业上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2CS3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三硫代碳酸钠样品,加水溶解,所得溶液pH=10,由此可知H2CS3是    (填“强”或“弱”)酸。

向该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由此说明Na2CS3具有    性。

 

(2)为了测定某Na2CS3溶液的浓度,按如图Z14-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35.0mLNa2CS3溶液置于下列装置A的三颈瓶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1稀H2SO4,关闭活塞。

图Z14-5

已知:

C

+2H+

CS2+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为46℃,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①仪器d的名称是      。

反应开始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N2,其作用为                     。

 

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④为了计算三硫代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可测定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

称量B中沉淀质量之前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若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4g,则35.0mL三硫代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⑤若反应结束后将通热N2改为通热空气,通过测定C中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三硫代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时,计算值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查阅资料知:

①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②向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

③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

实验装置如图Z14-6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图Z14-6

(1)仪器a的名称是    ;C中的试剂可以是   (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B.酸性KMnO4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D.NaOH溶液

(2)此实验装置设计有缺陷,其改进方法是                。

 

(3)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A、B中反应完后,在拆装置前,应将其中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除去,采用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是 

 。

 

(5)该法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盐酸、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6)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

+I2

S4

+2I-)

①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②滴定记录数据如下表: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0.10

16.12

第二次

1.10

17.08

第三次

1.45

19.45

第四次

0.00

16.00

③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    。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1.D [解析]以上泡茶过程包含了将茶叶中有机物萃取、溶解,将茶叶过滤的操作方法,未涉及蒸馏,根据常识,也可知泡茶过程中不需要蒸馏,故选D。

2.C [解析]Al2O3和Si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A错误;Na2CO3溶液既能吸收SO2气体,也能吸收CO2气体,B错误;NO不溶于水,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C正确;NaHCO3和Na2CO3均能与Ca(OH)2溶液反应,D错误。

3.D [解析]先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开始没有气泡,然后有气泡,但反应时间前短后长,A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氯化铁溶液,颜色为黄色,B错误;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需要在氯化氢氛围中进行,C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变为C,然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D正确。

4.D [解析]二者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A错误;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加入铁粉除杂,B错误;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钾也能够反应而水解,应该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除杂,C错误;检验钠离子,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检验,钠的焰色为黄色,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D正确。

5.B [解析]4HNO3(浓)+C

4NO2↑+CO2↑+2H2O,NO2溶解于水生成硝酸和NO,硝酸与CaCO3反应,故在NO2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检验CO2,A错误;Na2CO3+CO2+H2O

2NaHCO3↓,B正确;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不能排除溶液中有S

、HS

也不能排除溶液中有Ag+,C错误;最后得到的是FeCl3溶液,D错误。

6.A [解析]丙装置验证的是SO3,因为N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

对SO3的检验产生干扰,丙装置应换成BaCl2溶液,A错误;先通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Fe2+被氧化,B正确;残留固体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反之不含有,C正确;SO2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在丁装置后面再加一尾气处理装置,即添加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D正确。

7.A [解析]向盛有1mL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AgCl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KI溶液,AgCl沉淀会转化成AgI沉淀,能说明Ksp(AgCl)>Ksp(AgI),A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CO2,故溶液中可能含C

或HC

若溶液含HC

可能含Ca2+,B错误;NaClO水解会产生HClO,HClO有漂白性,若用pH试纸测定其pH,则会使试纸褪色,故无法用pH试纸测定其pH,C错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碱,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只能检验出淀粉是否水解成葡萄糖,无法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

8.C [解析]由流程可知,步骤①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等仪器;步骤②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步骤③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等仪器;步骤④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甲苯,需要蒸馏烧瓶等仪器。

则错误的是C。

9.B [解析]Na2CO3固体受热不分解,试管内壁产生水珠可能是Na2CO3不干燥导致的,A错误;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发生反应SO2+2H2S

3S↓+2H2O,二氧化硫作氧化剂,硫化氢作还原剂,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B正确;乙醇中加入浓H2SO4,若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同时含有杂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产生的气体不一定为乙烯,C错误;缺少还原剂,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应加稀硫酸、KI检验,D错误。

10.C [解析]右侧导管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易产生倒吸,A错误;双氧水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三种含氧酸中,硫、碳、硅元素均为最高价,可以比较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C正确;挥发出的溴进入到右侧烧杯中,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不能验证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溴化氢,D错误。

11.D [解析]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则固体可能为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A错误;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但二者不同时存在,B错误;汽油和煤油互溶,但沸点不同,应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错误;先加硝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Cl-,D正确。

12.D [解析]图Ⅰ用于探究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氯化钠溶于水,与水分离选蒸发装置,不能利用坩埚加热,可选蒸发皿,B错误;Cl2、CO2密度均比空气大,收集Cl2、CO2等气体用图Ⅲ时必须a口进气,C错误;图Ⅳ中若X为NaOH溶液,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接触后大量溶解且反应,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烧杯中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则可完成SO2的喷泉实验,D正确。

13.B [解析]向NaBr溶液中加入浓氯水,置换出溴,但挥发出的溴中可能含有氯气,氯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A错误;浓硫酸使蔗糖碳化,同时浓硫酸还具有强氧化性,有SO2生成,SO2使溴水褪色,结论正确,B正确;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淡黄色沉淀,不能说明苯与溴单质发生了取代反应,C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亚硫酸钠反应得不到SO2,D错误。

14.C [解析]向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不知道原溶液中两离子的浓度是否相等,则无法判断二者溶度积常数的大小,A错误。

溶液逐渐褪色,可知生成不饱和烃,可验证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但不一定是乙烯,B错误。

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说明碳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能力,所以阴离子水解常数:

Kh(C

)>Kh(HC

),C正确。

硼酸溶液中硼元素是最高价,为+3价,碳酸中碳元素是最高价,为+4价,因此两溶液混合后无气泡冒出,说明硼酸不能制备碳酸,可以证明酸性:

碳酸>硼酸,D错误。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1.

(1)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2)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

(3)排尽曲颈甑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副反应 不能 防止氯气过量,生成PCl5

(4)冷水 冷凝,便于收集PCl3产品

(5)HP

+4H++2N

H3PO4+2NO2↑+H2O

[解析]

(1)A中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2)B中所装试剂用于干燥氯气,名称是浓硫酸,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

(3)通干燥CO2的作用是排尽曲颈甑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副反应。

CO2不能用Cl2代替,防止氯气过量,生成PCl5。

(4)D中烧杯中盛装冷水,其作用是冷凝,便于收集PCl3产品。

(5)PCl3水解得到亚磷酸(分子式为H3PO3,二元弱酸),亚磷酸钠被浓硝酸氧化生成磷酸,同时生成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P

+4H++2N

H3PO4+2NO2↑+H2O。

2.

(1)Al(OH)3+OH-

Al

+2H2O

(2)通入过量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过量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气泡

(3)将样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CO2吹入C中,全部被Ba(OH)2溶液吸收

(4)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

(5)CO2+Ba(OH)2

BaCO3↓+H2O

(6)③④ (7)25%

(8)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H2O,均会造成溶液质量增加

[解析]Ⅰ.

(1)滤渣中含有Al(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