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4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冠军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冠军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2.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照分别如图甲、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运动

C.以人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

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

3.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

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滑的小车做匀速运动

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

4.小明骑自行车去书店,开始以2m/s的速度骑行了40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骑行了500m,则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5m/sB.3m/sC.3.5m/sD.7m/s

5.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6.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A.2.5kmB.2.5mC.2.5dmD.2.5cm

7.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路旁的树木B.小明背着的书包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8.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A.量程0~2m,分度值1cm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1m,分度值1cmD.量程0~15cm,分度值1mm

9.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10cm、2.13cm、2.12cm、2.15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2.125cmB.2.13cmC.2.14cmD.2.12cm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单位换算:

(1)20m/s=km/h;

(2)27mm=μm;

(3)1h=s;(4)28nm=m。

1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尺的分度值是,则LA=cm,LB=cm。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甲”或“乙”)。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

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的。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均选填“甲”或“乙”)

第14题图第15题图

15.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m。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17.(6分)小丽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F是。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8.(6分)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间,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m/s;vBC=m/s;vAC=m/s。

19.(8分)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20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cm/s。

(2)物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并推测: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cm。

四、计算题(共18分)

20.(8分)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多少分钟?

 

21.(10分)如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莆田到厦门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7:

55的速度为多大?

车站

里程/km

到站、发车时刻

福州

0

7:

12

莆田

105

7:

54

7:

56

泉州

174

8:

17

8:

19

厦门

276

9:

02

答案

1.A 2.D 3.C 4.B 5C6.D 7.B 8.A 9.B 10.A

11.72 2.7×104 3600 2.8×10-8

12.1mm 2.1 2.11 甲 13.运动 静止

14.甲 乙 15.小汽车 126 16.30 450

17.

(1)A(1分) C(1分) 用细铜丝绕圈的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2分)

(2)DEBF(2分)

18.0.03 0.02 0.024

19.

(1)20 

(2)变速 (3)②③ 144

20.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

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2分),“李家沱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李家沱还有12km(2分);

(2)∵v=st,∴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李家沱至少需要时间t=

(2分)=12km÷40km/h=0.3h=18min(2分)。

21.解:

(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莆田到厦门行驶路程s=276km-105km=171km(2分);列车从莆田到厦门行驶的时间t=1h6min=

h(2分),v=

(2分)=

≈155.45km/h(2分);

(2)由表可知,7:

55时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速度为0m/s(2分)。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

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3.以下四种措施中:

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5.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6.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

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8.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9.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10.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改变了。

13.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来识别的。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大。

14.向远处呼喊,可用双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目的是为了,从而使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

15.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的。

1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3分)

17.(4分)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18.(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19.(7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

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要素,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0.(6分)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相同

尖锐

相同

低沉

②两次敲打音叉,观察音叉溅起的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有关,即振动的越大,则越高。

(2)实验②主要研究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有关,即越大,则

越大。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23分)

21.(7分)晚饭后,爸爸坐在客厅中收看新闻联播,影响了书房中小明的学习。

请回答:

(1)客厅中电视机播放新闻联播的声音对爸爸来说噪声,对小明来说

噪声。

(均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2)为减小电视声音对小明的影响,请你帮助小明写出三条具体的措施。

(3分)

 

22.(8分)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长,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

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

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查阅资料:

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声速/(m·s-1)

空气

340

海水

1531

大理石

3810

物质

声速/(m·s-1)

5000

铁、钢

5200

3750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

(保留一位小数)

 

23.(8分)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司机听到了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

答案

1.C 2.A 3.D 4.A5.D 6.D 7.A 8.C 9.C 10.B 

11.振动 空气 12.声源处 响度

13.音色 响度 14.减小声音的扩散 响度

15.能量 信息 16.甲、乙 甲、丙

17.

(1)变小 

(2)介质

18.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

(3)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或声音具有能量)

19.

(1)声音(1分) 能量(1分)

(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2分)

(3)响度(2分) 控制变量法(1分)

20.

(1)频率 频率 音调

(2)振幅 振幅 响度

21.

(1)不属于(2分) 属于(2分)

(2)①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小写;

②把书房门关严实;

③让小明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子。

(3分)

22.解:

设这段铁路的长度为s,则t1-t2=Δt(2分),

=Δt(2分),

=2s(2分),s≈727.6m(2分)。

23.解:

设火车鸣笛时距山崖路程为s,则s声+s车=2s(2分),v声t+v车t=2s(2分),340m/s×2s+80m/s×2s=2s,s=420m(1分),又2s内火车前进80m/s×2s=160m(2分),所以听到回声时火车距山洞隧道口420m-160m=260m(1分)。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4.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6.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

A.0℃B.4℃C.37℃D.100℃

7.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

A.负摄氏3度B.摄氏零下3度

C.零下3度D.零下3摄氏度

8.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9.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

10.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8.7℃B.36.5℃C.75.2℃D.2.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

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4.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

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

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

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低。

1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

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

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6.如图为探究某物质状态变化时,小强绘制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DE段是过程。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

17.(12分)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

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

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18.(8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

如图是他们所做的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成两半的胡萝卜),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有两组。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能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①;

②。

(3)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19.(12分)王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固定(选填“A”或“B”)的位置。

(2)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记录,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像可知:

当时大气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

(4)B、C组同学得到图乙b、c两种不同图像,b、c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5)图丁中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

四、简答题(共12分)

20.(4分)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1.(4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

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22.(4分)中考前,为了给你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

煮鸡蛋时,水开了后,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水已经开了,用小火同样能将鸡蛋很快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为什么?

答案

1.C 2.D 3.C4.D 5.A 6.C 7.D8.C 9.C 10.A 

11.热胀冷缩 12.液化 熔化

13.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14.凝固 凝固点

15.放热 压缩体积 16.0 沸腾

17.

(1)B(1分) -11(1分)

(2)-6(2分) 固液共存(2分)

(3)晶体(2分)

(4)低(2分) 越低(2分)

18.

(1)甲、丙

(2)甲: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丙: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控制变量法

19.

(1)B (3)不等于 (4)质量 (5)① (6)液化

20.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啤酒瓶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

21.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22.锅内水剧烈沸腾后,温度将不再升高,只需要小火就可以了,所以妈妈的想法更合理,这样用小火就可以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也可以节约能源。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