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0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docx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南京—丹阳生本学习体会集

时间:

2010年10月13日----10月18日

地点:

白云园小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丹阳六中

教师:

王韫雅詹桂英肖东唐兵蒋丽英杨凤敏高小燕汪秀春

采众师之花粉酿造教育之甜蜜

汪秀春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此次南京生本之行满怀着对生本理想课堂的憧憬而去,满载着兴奋激动和满脑子疑问而归,收获与困惑同行。

生本已知圆圈越大,未知越是无穷。

下面就把点点滴滴的教育情结、内心感悟汇报如下: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生本校经验

走进白云园小学,迎面扑来的是生本教育的浓浓气息:

走廊石柱“互助星”阳光的笑脸,桌椅块状排列的小班化教室,“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让读书成为习惯”等校园文化宣传语让人置身于生命化教育氛围中,我更讶异于许多参观教师随机站在任一教室门边、窗边听课,学生浑然不觉,依然跟着台上的小老师学拼音、朗读生字生生互动,其专注力、抗干扰力远远超过我们的高中生。

一节语文生本公开课和一节数学生本公开课,精彩课堂学生做主,学生敢想敢说,能说会道,我惊讶于学生发言的神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去创造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出口成章,语言积累绝非一日之功,课堂表现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的对话,无不让与会教师们“兴奋”、“感慨”:

生本教育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生本教育下的老师——从“纤夫”到“生命的牧者”。

小学的生本教育已没有悬念。

丹阳六中——打造六张学校名片

名片之一:

觉悟文化——凝聚六中精神,每日三问“今天你觉悟了吗?

今天你发展了吗?

今天你创新了吗?

名片之二:

自主管理——培植德育模式

名片之三:

教育科研——启迪教师智慧

名片之四:

女子足球——拓展成长载体

名片之五:

民族教育——承担教育重任

名片之六:

生本教育——创新教学方式

设立生本教育名师工作室,举办“活力课堂”,专家引领、典型引路、科研支撑、氛围推动。

二、高屋建瓴——专家名师指点迷津

此行听取了生本教育课题负责人郭思乐教授题为“依照人的天性做事,复杂的事也会变得很简单”的报告和几所生本实验校校长的经验总结报告,并与一线实验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欲开展生本实验懵懂困惑的我指点了方向:

如何生本呢?

教无定法,生本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教学过程大都包含四个教学环节:

设计前置作业、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

只有立足于本土的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符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教师风格的教育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要努力让‘生本’的理念之花在本校现实的土壤中开放,合适的便是最好的。

小组如何组建评价?

实验初期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是各学科采用共同的学习小组,捆绑小队平均分,同舟共济,根据学生喜好结合德育做奖惩,因此班主任的生本培训尤为必要。

如何抓尖子生促学困生?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观点是多记、多问、多教比青出于蓝。

广州增城实验中学胡校长介绍秘籍:

把学生当老师培养,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师徒结对,让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进步记到尖子生功劳簿上给予持续的动力。

南京之行最大的遗憾是没开设政治生本课,最大的收获是聆听了荆志强大师上的一堂《立体几何》课,那是灵性课堂与生命激情的完美结合的一节课,精彩的课堂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讲题质疑互动------学生点评题目-------学生归纳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荆老师似一位“隐士”,在一旁感受和欣赏着课堂的精彩纷呈,让各出学生奇招,各显神通,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尽情学习。

在他真正的生本课里我感悟:

教师要“无我”,学生才会“忘我”,正如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

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

我感受了:

传统教学就象一列普通列车,只有一个车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而生本班级就象一列动车组,节节有动力,人人有活力,大家一起飞奔!

我体会到: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本教育是解放学生的“生产力”的教育——产生快乐,产生素质,产生成绩。

“生本教育” 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表现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有多精彩。

教师从“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给予学生的不是“叶子思维”,更不是“枯叶思维”而是“根思维”。

我更领略了荆大师站在太阳下托起太阳的大智慧和高境界,反思自己更感专业素质之匮乏,努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成为自己专业发展之方向,生本课堂“懒在教师,勤在学生”,生本老师应“懒在课堂,勤在课外”。

洋思中学的刘金玉校长曾说过:

“作为老师要做好三种人,一是毛泽东,在课堂上要当好指挥官,掌控着整个课堂;二是要做好张艺谋,把课堂当成演场,让学生能够尽情地表演;三是做好袁伟民,把课堂当成赛场,发扬拼搏的精神”,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就当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鞭策吧!

三学以致用——践行生本理念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南京之行如同读完一本好书,读书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追求教学质量,关注生命成长,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萌生以下思考:

1、学校要做生本,就要坚持培训先行,尤其要加强学生培训,让学生了解支持生本理念,加强家校沟通,构建校级干部、教研组长、全体教师三级学习研修网络,形成教育合力,科研支撑氛围推动。

2、学校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营造宽松的评价教师机制,否则教师带着镣铐跳舞难有成效。

教师要有“等”的耐心,要有“牵牛上树不如驱牛向草”的恒心。

敢放手,有问题,找学生。

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前置性作业学生需要搜集资料,建议学校定时定点开放电脑室备学生之用。

教室电视定时播放时政新闻或学校广播电台每周播报时政要闻。

4、小组建设和评价结合德育做奖惩,实验初期班级可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因此班主任的生本培训尤为必要(当然将来弱化分数评价,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我认同感靠内在激励)。

5、设立生本教育工作室,举办生本教育沙龙,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6、生本步子迈得太大不现实,可以把生本理念一点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政治科生本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由重教材向重学生转变。

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梳理归纳知识体系,教师只是引导着服务者。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由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积极探讨习题课的生本模式,通过学生互评、以题讲题、以题带点、讨论、自学等方式,让学生发现错误找到方法牢记知识。

再次,在教学策略上,实现由重认识向重情感转变。

政治课堂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和时政,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可以获取很多时政新闻,而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已经完全可以评判和感悟,所以要做到“大阅读、小认识”,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疑惑中学习。

第四,在教学评价上,实现由注重分数向注重多种评价的转变。

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是学习的动力,以往以分数定论会让一部分学生陷入学习的低谷,所以“成功是成功之母”。

对学生的评判更多地要注重过程,立体化、宽角度、多方式,既可以公平公正,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总之,在生本教育探索的路上,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地努力,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曲折,让我们努力实践“木欣欣以向荣”的教育新天地吧。

抛秧的艺术

——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总结

高小燕

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以前,农民总把秧苗插得很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更多。

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减负并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还带来了丰收。

因为插秧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而抛秧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抛秧给秧苗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让它们欢快、自然地成长。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大多数教师,包括自己在内,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喜欢学生们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课堂中的存在以及成长。

有幸参加14日至18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收获许多,与您共勉:

一、让学生自自然然地生活,如一颗植物,自自然然地生长

生本之行,从小学开始。

走进白云园小学,我收获了感动与震撼。

公开课时间还未到,路过一个教室。

教师正在教授“拉手”的“拉”字。

教师将字写上黑板标上拼音,就有学生站起来领读。

“lalala…”甚是好听,美妙如歌。

学生领读完后说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另外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补充。

没有一点紧张,没有一点扭捏。

第一节公开课《认识除法》。

孩子们进场前,我在思考,自己是如何认识除法的。

好像是背除法口诀?

这节生本课的孩子真幸福。

他们没有被填鸭,他们的老师只给了一个例子:

15个圆片,2个一份,可以分成7份,还剩1个。

让他们回去用其他办法将15个圆片进行划分并举出自己的例子。

学生的潜力无可限量,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外,他们还发现了几个让我们在场的所有教师为之雀跃的规律,他说:

“乘法式子可以改为两个除法式子。

”她说:

“乘法中的数字可以交换位置,除法不可以。

”整节课,学生们在争取着每一个发言的机会,教师充当的是传递话筒的角色。

第二节公开课语文课《一鸣惊人》。

由学生主持人主持成语接龙并宣布启动课题后,新课开始。

由学生教字并提醒别读错或别写错,由台下同学猜字的意思,台上同学给予“星星”作为鼓励。

他们才开始学习成语,估计对词组的理解也是含蓄的吧,一个学生说楚庄王“聪明”,想了会,觉得不对,说应该是“聪慧”,全场爆笑,而教师并没有告诉他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谁都知道等他再大些,他会晓得的。

他们在感想环节,也很自然地说出了如“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名言。

整个教学过程,几乎看不到教师的存在。

我知道,他们是在努力矮下去,矮下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影子。

二、教育之道,启发潜能

学习是最需要自主的行为,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却总隐含着某种假设,似乎学生非得要接受老师和课本所设定的一切。

而张彩霞老师的课就不是这样。

公开课《我心归去》拚弃了众多语文课中阅读、识字等琐碎无用的细节,将时间都留给学生。

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出国热。

记得,当一位极富磁性的男生用浑厚的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出《乡愁》时,我好想哭。

“乡愁变成了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虽然父母健在,那一刻,乡愁于我,变成了一张窄窄的汽车票。

当我还沉醉在想念父母的思绪中,我听到有人在歌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学生一个个分享着自己的乡愁,课堂俨然变成了诗会,变成了演唱会,令我不愿离去。

与其说是荆志强师上的《立体几何》,不如说是丹阳六中高一(12)班同学们的《立体几何》课。

距离我的立体几何课10载有余,但丹阳六中的几何课让我重新燃起了当年学习几何的激情。

由于长期的表达训练,学生们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强,一个接一个上讲台,或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指出某位同学的错误,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之间没有竞争,更多的是帮助,是提醒。

4根教鞭很自然地躺在讲台上,但荆老师不用,教鞭是学生的教鞭。

而荆老师则大智若愚,故意的质疑,不断的鼓励,真心的赞赏。

下课时间已过10分钟,学生浑然不觉。

三、教育的希望在于“生本”

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受伤成植物人,30年后,他醒来。

发现一切都变了,街道不是原来的街道,电器不是原来的电器,除了陌生还是陌生,他对30年前的事情全然没有印象。

但当他被家人带进课堂,他的记忆立刻被唤醒,他说他找到了熟悉的感觉,30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受教育的。

可见30年来教育一直未变过。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在极其痛苦的情境下进行的。

杜威指出:

“传统教育,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略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到的运用于日常生活。

”在传统的师本教育中,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为学生的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最后导致学生苦学、怕学、厌学。

而生本教育,把学生当老师来培养,在高度尊重学生的情景下,为了学生好(读hào)学而设计的教学,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女人要保持美丽就从“相信”开始,教育者何尝不是这样,你的相信会给自己和学生带来灿烂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依靠我们的学生。

四、生本进行及困难

教无定法,生本亦如此。

听过那么多节生本课。

如果要将之归纳为模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前置性作业;第二、小组合作探究;3、学生上台展示;4、评价激励。

需遵循以下原则:

预习胜于练习,活动胜于被动,分工胜于做工,合作胜于做作,能力胜于效率。

前置性作业类似于导学案,前置性作业可作为学生预习的参考,在前置作业中学生可以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在新课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但前置作业不等同于练习,因此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很讲究教师的命题功底。

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学生上台展示环节,教师要把握原则,不让学生做无谓的探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合作中。

评价环节更是五花八门,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奖惩机制,可以结合德育做奖惩。

比较生本较为成功学校,有几个关于我校生本的建议:

学校师生培训还不够彻底,尤其学生;将沙龙或鹭江讲坛的时间改为生本研讨时间;所有公开课硬性要求以生本课形式出现;需制定生本教学教师及学生评价表(量化或定性化)。

南京之行收获之旅

——也谈生本教育培训会引发的思考

集美中学蒋丽英

2010年10月14—18日,我们学校一行8人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故地重游的我,依旧被南京的质朴、宁静与深沉所吸引,古城垣、夫子庙、玄武湖、朝天宫、明孝陵、天王府无不映证着这座六朝古都沧桑的雄伟和秀美,犹如朱自清所言“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然而此次,南京令我感触最深的却是震撼。

白云园小学二年级数学、三年级语文课,镇江市丹阳六中荆志强老师高二数学练习课,广州增城实验中学吴守双校长的报告,让似乎已出现“高原反应”的我震惊许久,之前对于生本教育的质疑与困惑也消除很多。

也许你会遗憾地告诉我“你已被洗脑成功”,可我却说“我愿意欣然接受这样的洗脑”,只因看到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渴望表达的眼睛,孩子们在合作、竞争中享受着学习的喜悦与收获的幸福,这样的场景,让身为人母和人师的我久久无法平静,以致于感叹“如果我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那该有多好啊!

震撼一: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丹阳六中的荆志强老师,在他的数学课堂,唱主角的永远是学生。

如果说教师可以做秀的话,那么学生的表现则是绝对无法做假的,如果我们非要要界定学生是在做假的话,那么这样的“做假”也必定是贯穿于平时的每一节课堂。

在听课老师是上课学生近5、6倍的情况下,一个又一个、一组又一组的学生勇敢、踊跃地走上讲台,拿起教鞭,向同学们讲解一道又一道他们认为需要掌握的题目,台下的同学也不时地走上讲台,展示他们认为更为简便的解法;更为可贵的是,还有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地承认自己对某些题目的困惑,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而荆老师只是站在讲台的角落乐呵呵地看着他的弟子“拼得你死我活”,时不时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总结方法和进行反思。

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我们,见到如此“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怎能心如止水地坚持着我们高处不胜寒的“执著”呢?

原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可以如此高涨,他们的思维是可以那么活跃。

每个学生都争着、抢着,想和大家来分享他的自学成果;每个学生都为了小组加分而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

身为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你还会担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担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吗?

震撼二:

教学设计如此简单。

生本的课堂,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⑴设置前置作业;⑵小组合作探究;⑶学生上台展示;⑷小组评价。

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只要在多数学生都犯的共性错误之处或关键之处巧加点拨就可以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而这个最后的过程不能也无法由老师来代替完成。

从这个意义来说,知识的获得不是单纯依靠教,而主要是依靠学。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

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

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

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

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

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

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

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

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

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

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

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就是生本教育体系。

它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

“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很多年前,爱恩斯坦就对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十分反感,许多人认为他很聪明,就考了他很多问题:

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

美国铁路有多长?

爱恩斯坦却回答说:

“这些我都不知道”。

看到人们惊愕的样子,他微笑着说:

这些我只要翻书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吗?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不客气地指出这种模式的弊端:

中国教育方法(东方的传统)是一步一步地教,一步一步地学,传统教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子,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

但这种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为研究工作所要走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路来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

我们一直在探索,试图能找到让学生两眼放光的教法,而此次的南京之行,似乎让我明白了教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不教”。

学会放手吧,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

“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

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

”试问,如果学生总是在我们的扶持下前行,那么有一天当我们不得不放手时,我们的学生是否连站立都不会了呢?

克服我们教多学少的情结吧,不要再盲目地认为教了就是教了,教了就会了,忽视了“教”和“会了”之间有一个永恒的中介,那就是学。

教(或教学)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所以,是时候让教师的职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了。

教师不应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

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恰到好处的引导。

不要急于判断学生表现的好坏对错,更不要以知识的代言人出现。

知识是靠学生去寻找、发现的,知识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

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

对我们的学生多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我们的学生对教师不再感到畏惧或敌意,而是信赖与依靠时;当孩子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不懂的弱者,而是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先天智慧与学习机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时;当学生之间关系的本质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享学习欢乐、互相促进启发的学习伙伴时,我想我们已经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关于生本教育的一些思考

杨凤敏

2010年10月13日,应学校安排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川秀美、古迹众多的六朝古都南京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

培训历时五天,活动中包括听生本实验课、听教授开讲座和听做生本实验校的校长报告。

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我们感到疲倦,却都满载而归。

我的收获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不虚此行。

唯一的遗憾是,没听到一节生本的地理课。

在去南京培训前,郭思乐教授来过我们学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报告及动员全校老师来做生本。

当时,我对生本教育是质疑的:

学生的素质达不到做生本的要求;学生会不会支持老师这样来教;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成绩是否会理想;班级中的后进生老师讲解尚且存在问题,更何况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的内部交流、思想碰撞只属于那些层次较高并且素质差不多的学生们的,后进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更加边缘化;生本教育下的课时够用么;如何建立评价体系等。

有质疑,就是没有完全信任生本教育,所以,在课堂中也就没有彻底实施生本教育,虽然也在班级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学习。

我常嘲弄自己是,只学到生本教育的形式,却没掌握生本教育的灵魂。

这也是郭思乐教授所指的那种“皮笑肉不笑”的,而没真正做到“大笑”。

现在,对于生本教育,我已经从质疑转变为相信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核心论点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力量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听了生本实验校的语文、数学课后,尤其是丹阳六中荆志强老师的生本课,让我彻底信服了生本教育。

整个课堂上充满生气,学生个个儿是鲜活的,小组内部积极讨论问题,争先恐后上台讲解自己的做法,在不同想法的碰撞过程中总能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多的解题方法,教师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时引导、适时质疑、适时激励。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勇于并乐于探究;他们在与大家分享过程中学会了讲解和表达,巩固了知识并由此知新,最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我想这也是他们持续下去的动力源泉。

这也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么?

而我们在高中课堂所看到的常态:

老师在讲台上活灵活现地讲,学生死气沉沉、鸭子听雷一般,学生只懂得听、只懂得输入,不懂交流合作,不懂探究。

有对比才有选择,毫无疑问,如果我们都看到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前景,我们都会丝毫不迟疑地来做生本。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

学习和成长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他不想学,你讲得天花乱坠还是无效教学。

只有他的内在潜能被激发了,他自身要学、想学,主观上想去探究一些知识,加之教师的引导、鼓励,他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一旦这样了,我们还会去担心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长么?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去引导?

俗语说:

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却是无穷的。

生本教育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想法中成长。

不同个体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就会获取思考问题的多种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维得以发散,不会形成定势思维。

另外,在不同的想法碰撞过程中都会擦出新的火花,他们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