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0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docx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年处理10万吨印染污水的工艺设计

专题题目: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

生物工程

班级:

101

学号:

26

学生:

吴武

 

指导教师:

潘涛职称:

讲师

指导教师:

职称:

 

时间:

第1章绪论

1、印染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印染行业的第一大国,但是纺织印染行业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约占整个工业废水的35%。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400万t,印染厂每加工100m的织物会产生3—5t的废水,由此而造成的破坏和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印染废水主要是由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

印染废水耗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

印染废水来自生产加工的各个工序,污染物的成分也不尽相同。

纤维材料上的杂质除化学纤维含杂质较少外,其他纤维都含有大量杂质,这些杂质是通过退浆、煮练、洗剂等工序进入废水的。

对于不同用途的纤维织物所使用的浆料和化学药剂不同,所造成的污染物也就不同。

印染废水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水质变化大

印染废水是印染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混合后的总称。

有些企业排放的全部为生产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辅助生产废水),而有些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则含有部分生活污水,致使其废水水质处于经常变化之中。

因此印染废水排放与企业生产的织物品种、数量及所选用的染化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水质变化大,在所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高时可达2000—3000mg/L,且生化需氧量(BOD)与COD之比小于0.2,可生化性差。

2、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

印染废水总体上属于有机性废水,其中所含的颜色及污染物主要由天然有机物质(天然纤维所含的蜡质、胶质、半纤维素、油脂等)及人工合成有机物质(染料、助剂、浆料等)所构成。

由于在印染加工中大量使用了各种染化料,这些染化料不可能全部转移到织物上,在水中有部分残留,使得废水的颜色深。

不同纤维织物在印花和染色过程中使用的染料不同,染料的上染率不同,染料的残留形态也不同,致使排放废水的颜色也不相同。

近年来,随着大量新型助剂、浆料的使用,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降低,处理难度加大。

3、数量庞大。

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很大,据欧洲统计发现,织物和排放废水的重量比是1∶150~1∶200,我国约为1∶200~1∶400。

我国纺织工业废水为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80%属印染废水。

4、水温水量变化大

由于加工品种、产量的变化,导致水温水量的不稳定。

正是由于印染企业生产品种的多样性及生产工艺的多样性,而且其废水具有上述的特点,因而印染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组合进行。

5、成分复杂

印染废水含有未反应的染料、颜料(涂料),带有浓重的色泽,还有未反应的助剂,以及反应后的生成物和织物上的脱落物。

更严重的还有致癌和致畸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毒性的重金属等。

6、pH值变化大

由于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加工中所使用的工艺不同,在染色或印花中为使染色溶液和印花色浆更好地上染到不同织物上,需要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染色,因此,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加工中所排放废水的pH值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由于棉及其混纺织物印染加工中很多工艺都需要加入碱,造成废水中pH值较高。

7、治理困难

印染废水属工业废水中较难治理的一种。

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目前大多数采用的生物—物理治理方法只能达到基本排放要求。

虽然在色度上略有下降,但对有机物质只是分解成较小物质,对这些分解产物性质很难控制也很难掌握,无法保证对环境不产生危害。

2、印染废水处理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2.1现状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

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染料,色度深、毒性强、难降解,PH波动大、而且浓度高,废水量大,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使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

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旧的生化法在脱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满意。

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

如何选择适宜的废水处理工艺,做到运行成本既合理,污染物去除效果又好,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传统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1)物理处理法:

吸附法和混凝法

  吸附法可通过吸附剂去除水中的色、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但该方法不大适用于分散染料的去除。

  混凝沉淀法是对于成分复杂的染料废水,先经均化沉淀,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中和后,再加混凝剂絮凝沉淀。

传统混凝法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

缺点是需随着水质变化改变投料条件,对亲水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差,COD去除率低。

  

(2)化学处理法:

化学氧化法、焚烧法

  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破坏发色基团或染料分子结构,达到脱色和去除COD的目的。

  焚烧法是在高温下,利用空气深度氧化处理极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最有效手段,是最易实现工业化的方法。

目前,国内焚烧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热回收率低,不少焚烧装置因运转费用高而不能运行。

国外先进的焚烧系统都配备废热回收和废气污染控制装置,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消除二次污染。

  (3)生物处理法

废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生化法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

二、新型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1)膜过滤法:

国内用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处理染料厂的高盐度、高色度废水,色度去除率几乎达100%,COD去除率在95%以上。

膜分离技术处理效果明显,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物理处理新技术。

但其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还存在浓缩物的处理问题。

  

(2)高能物理处理法:

水分子在高能束轰击作用下能发生激发和电离,生成离子,激发电子、次级电子,这些高活性粒子可使有害物质得到降解。

该技术的特点是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但因其产生高能粒子的装置昂贵,技术要求高,能耗较大,要真正投入应用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3)化学处理法

  光催化氧化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氧化染料分子从而实现脱色。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染料体系的复杂性和测试方法的局限性。

其次,是由于催化剂悬浮于水体中,加大了清理难度,增加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超声波氧化法:

基于超声波能在液体中产生局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诱使水分子及染料分子裂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各种反应并促进絮凝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与化学氧化、电解氧化、光催化氧化等联用,对一些难降解有机物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去除率高且反应速度快。

 (4)生物法

好氧生物处理法

加压生物氧化法:

采用密闭塔式容器,根据亨利分压定律,以简单的“加压”手段突破了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供氧问题,增大了活性微生物量,提高了微生物活性。

为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特别是处理浓度高和难生物降解的印染废水创出了一条新路。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法:

它将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相分离,延长了泥龄,污泥质量浓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生物系统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出水稳定、水质好等优点,但膜污染、成本高的问题阻碍了它的大量推广。

  添加优势菌种法:

通过添加优势复合菌,经长期驯化形成稳定的含菌泥体系,菌泥的形成不但可使降解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因而大幅度降低了废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利用高效菌作为添加剂或种源接种处理印染废水是当今环保领域中新兴的生物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较好氧生物处理在印染废水处理上,有应用范围广、能耗低、有机负荷高、剩余污泥少的优势。

但是,单一的厌氧处理运行周期比较长,而且往往很难达到排放标准。

因此,厌氧生物处理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其复合或改进工艺。

  好氧-厌氧处理法:

通过厌氧处理以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出水水质稳定,减少了负荷冲击,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当有机物通过厌氧反应,降解成有机酸或小分子的溶解性物质后,再通过好氧处理予以彻底降解。

厌氧-好氧法处理难生化降解的印染废水具有除污染效率高、运行稳定和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等特点。

但是又存在着以下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活性污泥沉降性、生化反应速率和剩余污泥的处理费用较高;随着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变差,单一运用生物处理法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比较上述各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物理和化学法总体上处理成本高,其中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适合作为深度处理技术,较氧化法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较少。

比较有效的处理工艺是通过物化处理减少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可生化性,再采用运行成本较低的生化法进一步处理。

且单一处理工艺均很难达到要求,需对不同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

因此,系统开发不同工艺的有效组合,研究高效、经济、节能的印染废水处理反应器将是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2.2研究意义

(1)印染污水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防止环境污染,使水能够重新利用。

所以说印染污水处理的意义:

水是一种易受污染而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加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日益短缺,造成水危机。

根据水工业的观点,给水和排水分别是人类向自然界取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的两个程序,为了使这个循环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水在使用后回归自然界前,必须进行废水的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承受水平,恢复其作为自然资源的属性。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要处理好废水,不能让废水污染了健康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实际环境保护中,给人类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态圈。

(2)本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印染行业的工艺流程、污染物产生情况、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选择、参数计算、工程制图的专业水平,同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污水处理工程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工艺确定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构筑物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说明书编制、图纸绘制方法等。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按学校毕业设计要求完成毕业设计,掌握印染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废水中污染物产生情况、常用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3、本毕业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

进水水质

指标

测定值(mg/l)

流量

400

/d

400

1500

SS

230

TN

5

TP

12

色度

400倍

pH

8-11

水温

20

出水水质要求

指标

排放浓度(mg/l)

国家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pH

6-9

100

30

SS

70

15

0.5

色度

50倍

第2章污水处理厂方案的确定

2.1厂址选择    

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既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远期发展规划,又要兼顾考虑建厂条件、地理和气候条件、城市布局、建设投资、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做到合理布局;同时还应考虑到与配套管线的近、远期结合,以便于实施。

厂址确定应满足如下原则:

      

(1)与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相适应; 

 

(2)少拆迁,少占农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3)厂址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且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 

 (4)处理后的污水或污泥用于农业、工业或市政时,厂址应考虑与用户靠近,以便于运输。

当处理水排放时,则应与受纳水体靠近;     

(5)要充分利用地形,如有条件可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工程土方量; 

 (6)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方便的交通、运输、水电条件;     

(7)厂址不应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水体的处理厂,要考虑不受洪水威胁,厂址应尽量设在地形条件好的地方;     

(8)厂址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的余地。

2.2确定污水处理方案的原则

a.确定污水处理方案的原则:

1.污水处理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要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效益高;

2.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构筑物要求布局合理,建设投资少,占地少;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科学管理,力求达到节能和污水资源化,进行回用水设计;

3.为确保处理效果,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提高自动化程度,为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4.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污泥脱水采用机械脱水;

5.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运转中最佳经济效果;

6.查阅相关的资料确定其方案。

b.最佳的处理方案要体现以下优点:

1.保证处理效果,运行稳定;

2.基建投资省,耗能低,运行费用低;

3.占地面积小,泥量少,管理方便。

2.3污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根据测量的水量、水质和环境容量降低的结论确定污水及污泥处理应达到的标准,本节对其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方案筛选,并通过论证选择合理的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2.3.1污水处理路线选择

我国污水处理在建国四十多年来取得是很大的成就,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水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的实践,在吸取国外技术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的特点,逐步改进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些适用的技术路线,主要如下:

a.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造或予以取代后的人工生物净化技术路线;

b.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的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c.以深水扩散排放为主,处理为辅的技术路线;

d.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路线,结合该污水处理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进行选择。

首先,c和d这两种技术路线对于自然环境条件因素要求较高,从而不可取,所以应选a和b两种路线。

尤其是以b这种路线应予以推广,因为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峻,用水问题越发突出,从而对于水的合理使用必将是大家特别重视的课题,所以,下面着重分析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与人工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和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造或予以取代后的人工生物净化技术路线。

对于大规模污水处理厂来说,主要指氧化塘处理和土地处理法,它们都具有运行费用低,外加能源消耗少及管理简单的优点,在我国一些城市也被因地制宜的采用。

氧化塘一般分为好氧氧化塘、厌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及曝气氧化塘,它们所需要的停留时间都很大,一般需要几天到几十天,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大,需要慎重考虑,所以,在没有低洼地可利用的情况下若购置、占用大量的良田、平地筑塘是相当不经济的,据本工程的情况不宜采用氧化塘处理。

土地处理法,就是按照要对污水达到处理的同时达到对控制渗流污染的要求,有计划的将污水排放到大面积的土地上下渗,利用土壤的过滤、吸附、分解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能力等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使水达到净化,这种方法有利于污水中水肥资源的利用和土壤微粒结构的改善,但是,这种处理需要广阔的土地面积,而且要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在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土地处理法必须与污水的灌溉利用和污水土地利用处理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为:

a.污水灌溉并未按土地处理污水的要求控制水量、水质,有些地下水以及其他水源、水体造成污染;

b.由于灌溉季节性变化和灌溉面积的限制,不能做到终年昼夜对污水处理;

c.没有经过严格水质控制的灌溉,往往会造成对粮食作物,特别是对蔬菜作物的食用质量的影响,这主要来自一些重金属的污染。

所以,污水灌溉作为对适当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的有效利用,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作为对污水的完善土地处理,从而取代其他的污水处理措施,在本工程的具体条件下,尚不现实或不可行。

因为:

a.对地下水源有污染危险;

b.没有也不可能修建贮存几个月污水量的大容量调节池,非灌溉季节的排放问题无法解决。

综上所述,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的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路线,本项目不具备采用的条件,当然也就不宜采用。

人工净化就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污水中微生物对水的净化效率,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其中以活性污泥法采用较为普遍,是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法净化已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料,运行可靠,处理效果好,但是也存在能耗较多和费用高等特点,所以,许多国家都在为节省污水处理的能耗费用寻求新技术、新设备或对传统流程改革更新,在我国也有许多正在进行实验和已经开始采用,改革更新的活性污泥法流程和技术,如A-B两段曝气法、氧化沟、A/O脱氮工艺、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微孔曝气、纯氧曝气、深井曝气、分段曝气等都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点。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已排除了前述三个技术路线后,我认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或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造的人工生物净化的技术路线是比较合适的、可行的。

主要有以下特点:

a.能可靠的运行并保证水质净化的要求;

b.不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c.处理后污水即可用于灌溉、非灌溉季节排放,又不会造成污染;

d.为以后在经济条件可以的情况下,进行三级处理供工业回用打下基础。

2.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介绍

在选定了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后,我对活性污泥法和人工生物净化的几个方案进行筛选。

初步选到下列3个方案,再进行比较。

a.传统活性污泥法;

b.氧化沟;

c.生物接触氧化法。

2.4.1传统活性污泥法

这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典型工艺,其特点是好氧微生物在曝气池中以活性污泥的形态出现,并通过鼓风机曝气供给微生物所必需的足够氧量,促使微生物生存和繁殖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混合液经沉淀分离后,其活性污泥大量被回流到曝气池中。

生物氧化作用主要在这一级曝气程序中完成。

该法一般BOD5污泥负荷率为0.2—0.4kgBOD5/kgMLSS·d,曝气池停留时间约为4—6h,水气比1:

8。

a.特点:

利用曝气池中的好氧微生物,依靠鼓风机曝气供给的氧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混合液进行沉淀分离,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去,原污水从池首端进入池内,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至二沉池。

b.优点:

(1)处理污水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

(2)有丰富的技术资料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3)适宜处理大量污水,运行可靠,水质稳定。

c.缺点:

(1)运行费用好,由于在曝气池的末端造成的浪费,故提高了运行成本;

(2)基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大;

(3)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差;

(4)由于沉淀时间短和沉淀后碳源不足等情况,对于N、P去除率非常低,TN的去除率仅有20%的效果,NH3-N用于细胞合成只能除12—18%,P的去除率也很低。

2.4.2氧化沟工艺

a.特点: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是1950年由荷兰公共工程研究所研究成功的。

其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

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停地循环流动,其水力停留时间一般较长,为15—16h,泥龄长达15—30天,属于延时曝气法。

氧化沟处理系统的构造形式较多,有圆形或马蹄形的,有平行多渠道形式以侧渠作为二沉池的,有将二沉池建在渠上或单独分建的等等,其供氧和水流动力都是靠提升曝气设备,这种设备分为早期使用的水平中心轴旋转叶轮和后来出现的卡鲁塞尔氧化沟所用的垂直或带叶片的曝气器,由于氧化沟水深较浅(一般3米左右),而流程较长,可以按照曝气器前作缺氧与曝气器后作富氧段的方式设计运行,提供兼氧菌与好氧菌交替作用的条件,在缺氧段脱硝,在好氧段除碳源需氧量及达到脱N的目的。

b.优点

(1)氧化沟内循环流量很大,进入沟内的原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水所混合和稀释,因此具有很强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2)处理效果稳定可靠,不仅可满足BOD5、SS的排放标准,还可以达到脱N除P的效果。

(3)由于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都很长,悬浮物、有机物在沟内可获得较彻底的降解。

(4)活性污泥产量少且趋于稳定,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有的甚至取消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简化了处理流程,减少了处理构筑物,使其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都低于一般活性污泥法。

(5)承受水质、水量、水温能力强,出水水质好。

c.缺点

氧化沟运行管理费用高;氧化沟沟体占地面积大。

2.4.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旱在十九世纪末韦林、迪特等人就试验研究了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

1912年克洛斯获得了德国的专利登记。

但是,发展为正规的污水处理法,还是德国的贝奇和美国的布斯维尔分别在埃姆兴,阿尔巴纳处理厂实现的。

1938年,在日本的岐阜市亦进行过试验研究。

a.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①BOD5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适应性强。

②处理时间短。

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装置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③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服。

④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⑤适应于低浓度污水处理。

⑥剩余污泥量少。

b.缺点:

①填料上的生物膜数量需视BOD负荷而异。

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

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②生物摸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

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③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

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④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晌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综上所述: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第3章主要构筑物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3.1格栅

3.1.1设计说明 

格栅是一种截留废水中粗大污物的预处理设施,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渠道的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

截留效果取决于缝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按格栅栅条间距的大小不同,格栅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3类。

按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格栅、机械格栅和水力清除格栅三种。

按格栅构造特点不同可分为抓耙式、循环式、弧形、回转式、转鼓式、旋转式、齿耙式和阶梯式等多种形式。

格栅设备一般用于污水处理的进水渠道上或提升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并起到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作用。

当拦截的栅渣量大于0.2m3/d时,一般采用机械清渣方式;栅渣量小于0.2m3/d时,可采用人工清渣方式,也可采用机械清渣方式。

格栅倾角一般用45°~75°,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与污水的过栅流速有关,一般采用0.1~0.4m。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3.1.2设计工艺参数

①设计流量Q=400m3/d=17m3/h=0.0046m3/s

②栅前水深h=0.4m

③过栅流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