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01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萨二中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

这表明()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渐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升华

3.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

中国人说: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正是有了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

社会永远在变化,而今该怎样让人类告别战争、贫穷、恐怖、灾害……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

要能指引当代人类,这要求新的智慧()

①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

②能反映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

③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④能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具体领域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

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5.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6.“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同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认为: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这种观点()

①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

②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坚持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

④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朱熹说:

“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朱孟二人的观点()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④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9.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0.对下列四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③世界上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结合和分离的变化所造成的

④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A.①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因而该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

B.②认为经验是人类知识的本原,因而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C.③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D.④把哲学物质的概念看成是具体物质形态的简单机械相加

11.观点一:

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他们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2.“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们()

A.都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B.能够发挥社会变革先导的作用

C.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九十多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多年。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如下图),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请你填出图中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名称,依次是()

A.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

B.①毛泽东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科学发展观

D.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毛泽东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这说明人能够()

A.征服自然,支配自然B.认识和利用规律

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16.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

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这是由于()

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④人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漫画《冬天:

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

②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联系,也要看到本质联系

③既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又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

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2014年的春节以来,中国的雾霾污染愈演愈烈,俨然已经在霾(埋)葬人类,备受各方关注,也是今年地方“两会”最热词汇。

关于“雾霾”天气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行为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③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就会“烟消云散”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雾霾”天气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9.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寒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善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

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

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

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

①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

④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1.“股神”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

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2.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3.下图:

《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只有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可能是真理

C.只有正确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才能正确利用规律

D.实践的目的全在于获取真理性认识

25.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打破了这一极限,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

这表明()

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会成为真理

B.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C.真理性认识总是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否定

D.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26."十一"刚过,华北再现严重雾霾。

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除天气原因外,秸秆焚烧是造成雾霾的一大原因。

据环保部最新气象卫星监测显示,9月29日至10月11日,河南共有43个秸秆火点,初步判断是秸秆焚烧火点,烟雾导致霾天气加重。

据此,中央发出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整顿此行为。

各地区通过加强宣传、加强巡逻、严厉查处等措施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工作。

截止到10月16日,各地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制止,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少数违法现象。

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15分)

27.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

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5分)

28.根据重庆市委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4年8月18日全面推开。

某区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走群众路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区规划部门,积极调研,集思广益,就旧城改造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特别是在辖区内遇到了老街保护与修缮的难题时,有关单位,多次研究,探索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古代民居原地修复与加固的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从数学统治了哲学,到心理学统治了哲学,再到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反映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对哲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适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不是“科学之科学”,B表述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人们提出的“慢生活”理念,人逐渐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适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来源于实践,B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概括和升华,D项与题意无关。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A。

考点:

世界观与方法论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说明真正哲学能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的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事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④属于具体科学,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基础。

点评:

本题考查了哲学基础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4.A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体现了哲学的社会作用,即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答案A正确;B“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C“达到了顶峰”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D“物质基础”的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的社会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胸有成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一叶障目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A不入选;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都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选项B正确;盲人摸象没有从整体上着眼,唇亡齿寒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排除选项C;拔苗助长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刻舟求剑没有看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故排除D。

考点:

本题考查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6.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可体现。

②不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哲学的根本任务。

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可体现。

因此保留①④,选择C。

考点:

哲学的作用、意识的本质

点评: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哲学的作用、意识的本质。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点额。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狄德罗的“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题肢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考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8.A

【解析】

试题分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朱孟二人的观点进行分析,朱熹的观点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理念产生的,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孟子的观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即认为人的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以推断出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观点。

9.D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为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A选项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并没有体现何者为本原,B不符合题意;更没有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时间与地点,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符合题意。

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古代唯物主义在本质是正确的,A说法错误,应排除;把经验作为世界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说法错误;④观点认为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抽象出来的,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D选项没有正确理解该观点,应排除。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观点一认为环境决定事物变化,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二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所以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精华。

只有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D适合题意;A、C是一切哲学的共性,不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能够发挥社会变革先导的作用,但这不是成为精华的原因,B不适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

真正的哲学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的主题分别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故A适合题意,B、C、D对应是错误的。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是所有哲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5.B

16.C

【解析】

15.试题分析: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B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6.试题分析: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主体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客观事物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也是由于上述原因,故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漫画《冬天:

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看事物不能仅仅看现象,还要把握事物的本质,②符合漫画的寓意;冬天的枯树外表是枯萎的,是静止的,而其内在的本质对生命力的蕴藏,是运动的。

③符合漫画的寓意;①④正确但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规律客观性的集中表现是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雾霾天气是人类污染环境的结果,是我们违反客观规律而受到客观规律惩罚的表现,所以②说法正确;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能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说法正确;①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与题意不符;物质是运动的,但雾霾不会自动“烟消云散”,所以③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

该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①适合题意;该村的成功,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④适合题意;客观实际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②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条件和规律为基础,③中的“超越”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决定意识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肢①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故排除;题肢④违背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故排除;沙漠变良田的成功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巴菲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他具备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能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做出预见和选择性,即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C适合题意。

A也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

B、D是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不适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意识的能动性特点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A中精神可以派生物质,说法不对。

题干中老画家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病人看着这片没有掉落的绿,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说明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正确。

C本身说法不对。

D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

根据漫画中对于“转基因食品”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争论看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B适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考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反复性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我们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A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是错误的;国家先试点再推广是首先正确的认识规律,然后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适合题意。

考点:

实践与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