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177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地理淮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北京时间2014年3月31日10时5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的“实践十一号06星”送入太空。

据此完成1-2题。

1.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B.太阳活动C.流星D.太阳辐射

2.在下列宇宙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太阳辐射稳定B.八大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日地距离适中D.宇宙中拥有众多的恒星等天体

3.下列各图中(图1),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如图2)。

读图完成4—5题。

4.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D.②④

5.关于图2模拟位于晨昏线上的P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次日P递昼夜等长B.此刻P地位于晨线上

C.此刻太阳高度为90°D.正处于冬季

图3为“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

读图完成6—7题。

6.图3中a、b、c、d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是()

A.a、c、b、dB.d、a、b、cC.a、b、c、dD.c、d、a、b

7.当淮安处在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时()

A.a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b地为冬季

C.c地出现极昼现象D.d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南海岸AitsaCraig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

左图为冰壶,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8—9题。

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A、④    B.B、②C.C、③     D.D、①

9.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      B.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岩石

C.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岩石      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

10.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任何地区的流水的作用都是微弱而不普遍的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唯一方法

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1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在我国西北地区有广泛分布,如图所示。

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图8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

14.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B.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都与等压线斜交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图,回答15—17题。

15.一般情况下,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6.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

17.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今后城市要向提高市区环境质量,造林重点一般都在()

A.甲附近B.丁附近C.丙附近D.都不可以

18.图10为某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在丙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

A.热、湿B.热、干C.冷、湿D.冷、干

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上空突然电闪雷鸣,一场四十年来罕见大规模长时间的特大暴雨侵袭了北京城,导致北京出现严重内涝,据此完成19—20题。

19.导致北京夏季7月21日特大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20.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的内涝,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减少城市内湖泊的面积B.适当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增加透水砖代替实心水泥砖的范围

21.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表示气旋国境曲线的是()

A.a   B.b C.c  D.d

22.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水循环只在水圈中进行,沟通了各种水体,不涉及其他圈层

B.水循环主要通过内陆循环来调节水量的地区平衡

C.水循环使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促进自然界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D.水循环可以完全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甲处渔场的名称是()

A.北海道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渔场D.秘鲁渔场

24.形成图示丙区域渔场的成因,正确的是()

A.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B.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C.上升补偿流带来深海营养物质D.和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甲洋流属于()

A.北半球暖流B.北半球寒流C.南半球暖流D.南半球寒流

26.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A.甲处一定存在大规模渔场B.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

C.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D.增加沿岸地区的湿度和温度

27.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五要素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区域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28.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B.水能、太阳能

C.石油、天然气D.核电、生物能

29.属于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的有()

①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②设置防洪基金

③修筑堤坝、疏浚河道④兴建水库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30.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下列全球变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全球降水增加,各地区农作物增产

②可能导致旱涝、严寒等极端天气的频发

③海水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④动植物分布范围向高纬、高山延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地球公转的意义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2.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33.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河流水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34.形成长江流域“伏旱”现象的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来看是反气旋。

35.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之间之间具有相似性。

36.秘鲁狭长的荒漠带形成,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特征。

37.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38.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方向为夏季逆时针,冬季顺时针。

39.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

40.洪水一旦形成就会造成洪灾。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未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不得分。

4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回答问题。

(7分)

(1)图中B、C代表的北半球节气分别是:

B__________日;C_______________日。

(2)当地球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纬线),此时淮安地区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

(3)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_________(近日、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

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__点。

42.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甲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______,该处的地质构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该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甲、乙、丙三处中,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的是_______________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3分)

(3)丙处是否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分)

(4)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③为_______________,⑤为_______________。

包括③⑤在内的环节中,构成的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其主要改变了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填时间或空间)分布格局。

(5分)

(5)“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为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说明参与水循环圈层有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特征。

(2分)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3.左图和右图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影响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表现明显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3分)

(2)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名称)或东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导致其气候温差____________(大或小),降水_______________(多或少)。

(3分)

(3)⑤处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与⑤对应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分)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C

B

B

C

A

B

D

A

A

C

D

B

C

B

B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A

C

A

D

B

B

D

C

B

A

B

B

A

A

A

B

A

B

二、综合题(30分)

41.

(1)秋分日冬至日

(2)赤道或者0°12

(3)远日点慢C

42.

(1)山谷或谷地背斜外力侵蚀作用

(2)甲甲结构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3)否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出现事故

(4)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海陆间水循环(或者大循环)

(5)D整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