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101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限时集训(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对应学生用书第171页)

(时间:

40分钟 分值: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

B.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

C.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

D.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D [1842~1854年,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增长并不明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从材料看并没有实现其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强烈的抵制作用,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英国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

2.(2017·南京、盐城二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

“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

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

”结果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蹴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导学号:

40034057】

A.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

B.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

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

D.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

C [材料中张之洞创办的铁厂属于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项错误,符合题意。

所办铁厂出现问题是由于张之洞错误决策造成的,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同时表明张之洞对引进西方资本主义设备缺乏科学认识,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不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无法实现国家的自强,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3.(2017·苏州调研)下面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

或经营小商业

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

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 ②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③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B [由上表可知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逐渐减少,迁至城镇做工、经营小商业和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①正确;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减少,做工、经营小商业和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谋生手段的变化,故②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③错误;沿海居民外迁谋生从事做工和商业表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

4.(2017·镇江一模)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

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

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各国商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C [一战期间日本没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错误;各国加紧侵略与图示中“俄国下降”不符,故B项错误;“在华设立的商行”反映了资本输出,故C项正确;各国实力美国强、日本弱,与材料中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大大高于美国不符,故D项错误。

]

5.(2017·南京三模)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

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C [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资本大量流入金融行业影响了工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19世纪末,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近代经济的复苏,故D项错误。

]

6.1928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

“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法币改革的实施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经济危机的影响

C [材料中的时间是“1928年”,与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同理,与1935年法币改革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以国货作为卖点,利用了国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时间是“1928年”,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7.(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模)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

1933年,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还拟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和一个炼糖厂。

这表明国民政府(  )

A.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B.发展官僚资本以压制民族工业

C.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的企图

D.利用国家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D [结合“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B、C两项与材料无关。

]

8.(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模)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

1925年

6.5

20.7

3.8

2.9

1928年

7.2

15.8

3.4

2.1

1931年

9.3

7.9

2.9

1.6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萧条

C [轻重工业发展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B项错误;机械进口增加,棉制品进口和原料出口下降表明国内工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与材料中时间“1931年”不符,数据变动并不能说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故D项错误。

]

9.(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

此次茧价上涨(  )

【导学号:

40034058】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B [茧价上涨是日企竞争的结果,会导致生产原料来源不足,故A项错误;茧价上涨也就是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经济危机是指蚕茧卖不出去,而不是茧价上涨,故C项错误;茧价上涨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

10.(2017·常州一模)下面是1931~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表(单位:

百万海关两)

时间

进口

出口

逆差

1931年

1433

909

524

1932年

1049

493

556

1933年

864

393

471

1934年

661

344

317

1935年

590

370

220

1936年

604

453

151

对表中数据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经济侵略

B.外国倾销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贸易数量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彰

D [1927年到1936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到1936年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对中国采取商品倾销政策,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此时间段内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进口多而出口变少,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此时间段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

11.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

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A [1936年国民政府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是在全面抗战时期,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

12.下面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工厂数量显著增加,抗战时期工厂内迁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中国持久抗战,不是为了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故A项错误;1937年到1944年,大后方七省工厂数量显著增加是工厂内迁的结果,是为抗战胜利奠定经济基础不是为了便利官僚资本控制经济,故B项错误;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工厂数量显著增加,抗战时期工厂内迁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中国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D项错误。

]

13.(2017·扬州中学质检)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

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

A.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D [民国时期饭店的广告,反映出当时生活方式的西化,与尊孔排外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广告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国人的接受程度,故B项错误;广告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西方饮食文化的地位,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可见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

]

14.“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因拒。

故当铁路萌芽之时,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机与主权并落于列强之手。

”造成近代中国此种状况的原因有(  )

【导学号:

40034059】

①传统观念的束缚 ②列强对路权的激烈争夺 ③国家资金的匮乏 ④政府对铁路的一贯轻视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 [“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因拒。

故当铁路萌芽之时,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表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故①正确;“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表明列强对路权的激烈争夺,故②正确;“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表明国家资金的匮乏,故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选B项。

]

15.1931年,上海市区仅有共用电话6处,在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1936年,上海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

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警报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962次。

这反映出(  )

A.电话通讯利于城市消防发展

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

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

D.电话通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A [材料中“共接到火警警报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962次”表明电话接警比重大,故A项正确;“大力普及”与材料中“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不符,故B项错误;“基本使用公用电话”与材料中“火警警报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962次”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表明电话通讯在上海也很少,而不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15分)

16.(15分)(2017·南通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

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

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

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时间

厂数(家)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年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年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

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

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

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

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4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逐项概括。

从官员充当投资者可以看出是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从时间60年代可以看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时期;从“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可以看出重商主义的影响;另外,从“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可以得出清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2)问,观察表格中资本的增长可以看出,发展态势是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

同样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民族资本家在爱国心和利润的驱使下,积极投资实业是内因。

民族工业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力量也随之壮大,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出巨大作用,因此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3)问,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中“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得出创办国家资本工业。

根据材料中“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可以得出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

根据材料中数据可以看出,轻重工业均得到了较快发展,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看出,重工业的发展仍然落后。

【答案】 

(1)主要原因: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态势:

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

动因:

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

影响:

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政策:

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

效果:

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