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05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教案

1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

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

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燕(yān)山 月似钩 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

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

沙如雪 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板书:

金络脑 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

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

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

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

(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师:

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

(展示幻灯片)

4.师:

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

因此他感叹: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

因此他感叹: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自己被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怎能不愤慨?

因此他感叹: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板书设计

马诗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

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

你展开了哪些想象?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

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2.再读体会,思考: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

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

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

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

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五、总结学法

1.学生回忆:

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

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六、作业

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简介作者:

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2.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全班集体正音。

3.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

4.小组讨论。

反馈:

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

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

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

站立,扎根。

破岩:

风化的岩石。

磨:

磨难。

坚劲:

坚定,强劲。

尔:

那。

任:

任凭。

5.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1.诗人喜欢竹子吗?

他是怎样表达的?

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

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2.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对读、指名读、齐读)

3.你喜欢竹子吗?

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四、拓展阅读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2.典故:

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3.诗句: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

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默写《竹石》,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板书设计

竹石

咬、立、磨、击、任、尔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

教学反思

1.本课包含三首古诗,三首诗皆托物言志,所以教学时我都是先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表层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言的“志”,并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诗的深层含义。

2.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朗读环节所用时间较少,仍有所不足。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仞(rèn)踌(chóu)躇(chú)黯(àn)

筹(chóu)矜(jīn)镯(zhuó)褂(guà)

吭(kēng)眷(juàn)拟(nǐ)坞(wù)

(2)难写的字

“仞”:

右部“刀”的左边不要忘了加点。

“龄”:

右部是“令”,不是“今”。

“祥”:

左部是“礻”,不是“衤”。

“炼”:

右部第三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东”。

(3)多音字

  晕

 骨

 吓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重庆 诊所 年龄 土匪 绷带 惊疑 审视

麻醉剂 施行 崭新 由衷 伤势 清醒 颤抖

慈祥 荣幸 拟定 锻炼 眷恋 奔赴 搞特殊

签字 慰问 繁忙 下意识 一针见血 汗珠滚滚

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肃然起敬

久仰久仰 情不自禁 若有所思 血肉之躯

一点一滴 意外之财 舍己为公 自上而下

(2)近义词

孤~独 遥~远 故人~友人 开设~开办

年龄~年纪 惊疑~惊奇 神情~神态

从容~沉着 镇定~镇静 柔和~温和

担心~担忧 居然~竟然 由衷~衷心 

注视~凝视 损失~亏损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慰问~安慰 悲痛~悲哀 眷恋~留恋

繁忙~忙碌 尊重~尊敬 踌躇~迟疑

清贫~贫寒 朴素~简朴 奢侈~奢华

筹集~募集 激怒~愤怒 凶恶~凶狠

威吓~恐吓 企望~盼望 搜寻~寻找

失望~绝望 惊异~惊奇 保藏~保存

(3)反义词

暗➝明 朝➝夕 新➝旧 晓➝晚 熟练➝生疏

镇定➝慌乱 柔和➝粗暴 拒绝➝同意

清醒➝糊涂 崭新➝破旧 相信➝怀疑

慈祥➝凶狠 友好➝敌对 繁忙➝清闲

特殊➝普通 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

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清贫➝富裕 朴素➝奢侈

凶恶➝和善 不幸➝幸运 失望➝希望

洁白➝乌黑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块钢板 一桩趣事 一只时表 一支自来水笔

一个铜板 几套汗褂裤 几双线袜 几件传世宝

②修饰词

熟练地打开 冷冷地问 平静地回答 由衷地说

情不自禁地喃喃 淡淡地说 威吓地吼道

惊疑的神情 平静地回答 清醒的大脑

新生的息肉 真正的男子汉 会说话的钢板

慈祥的神情 最心爱的长子 无限的父爱

紧锁的眉头 无限的眷恋 黯然的目光

凶恶的眼光 唯一的财产 清贫的生活

③动词

摘除眼球 影响脑神经 踌躇了一会儿

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企望有新的发现

④特殊词语

ABAB式词语:

久仰久仰

类似的词语:

失敬失敬 幸会幸会 

承让承让 献丑献丑

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

汗珠滚滚 汗如雨下 若有所思

类似的词语:

眉开眼笑 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吭

类似的词语:

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

二、佳句积累

1.动作、神态描写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这句话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都表明了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我们从中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力。

2.心理描写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

毛泽东感到十分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无比悲痛的心情。

考试点睛:

人物描写方法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1)写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2)根据所给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形象。

3.比喻句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堪称军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刘伯承比作钢板,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军人的楷模。

4.反问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富翁们的蔑视。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重点词句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

2.《军神》第16~25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另外,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也经常考到。

3.《青山处处埋忠骨》第6自然段作为课内阅读出现的情况较多。

第9自然段经常作为重点句子赏析出现。

4.《清贫》第9、10自然段经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另外,作者的品质作为填空题出现。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推荐理由:

《红岩》描写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了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

在人物刻画上,《红岩》也有突出的特色,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

全书语言朴实,笔调悲壮。

阅读方法:

这部作品很感人,读起来引人入胜。

我们阅读时可以摘抄自己喜欢和令自己感动的片段,仔细品读,感受共产党人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