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4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阴县政府报告.docx

蒙阴县政府报告

蒙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9日在蒙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皓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蒙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蒙阴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扩总量、增活力、惠民生,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4.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年均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年均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年均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67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1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3.1%;期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亿元、贷款余额4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4%和20.6%。

  

(一)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一是农业优势更加突出。

果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蒙阴蜜桃”被冠名为中华名果,并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我县被命名为中国蜜桃之都、中国优质桃基地县。

建成一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保持了全国第一养兔大县的地位。

年均造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5%。

60余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我县成为国家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水产品基地,被表彰为全国集体林改试点典型县、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县。

二是工业经济健康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比“十五”末增加69家;完成总产值183.2亿元,增加值43.4亿元,利税13.4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6%、27.6%和28.5%。

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比“十五”末增加54家;机械、酿造、建材等产业规模逐步膨胀,我县被命名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

新银麦啤酒公司产量达到43万吨,产值、利税比“十五”末翻了一番,被青岛啤酒并购后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三是服务业稳步发展。

蒙山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孟良崮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顺利开园,“岱崮地貌”被认定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地下银河、“蒙山农家乐”成为旅游新亮点。

我县被命名为“山东旅游强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被表彰为全省服务业重点城区先进单位和“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

  

(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累计引进各类项目78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2个,实际到位资金近100亿元。

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累计投资5亿元,新建道路40余公里,并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亮化;目前入园项目10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6个,已投产企业99家。

孟良崮工业园建成了环区路网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入园项目22个,其中过亿元的9个,15家企业建成投产。

2010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5084万美元,其中出口4670万美元,比“十五”末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编制和实施了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累计投资10亿多元,完成35项城建重点工程,实施了城北片区改造,建设了汶河公园,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6公里,开发商品住宅小区26个,建成了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管道燃气等市政设施。

累计新增绿化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严格规划控制,强化城管执法,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保持了省级卫生城的荣誉称号。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02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了东汶河、梓河、蒙河等河段治理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0处。

农村户用沼气超过2万户。

一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流域治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顺利实施。

新修改造农村公路485公里,修建大中桥梁82座,拓宽改造了205国道县城至新泰段、兖石路县城至平邑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争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四)民生事业明显进步。

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

清理了云蒙湖网箱养鱼,实施了重点治污工程和湿地建设项目,在临沂迎淮考核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狠抓节能减排,完成了“十一五”控制指标。

积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违法生育清理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完成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个,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807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连年受到省市表彰。

  农村科技信息“双通”工作全市领先,被列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落实教育各项减免、补助政策,在每个乡镇建成了1处标准化学校,农村三年级以上学生实现了集中寄宿就读。

新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171处,“新农合”参合率接近100%,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

累计增加城镇就业再就业2.7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到29.7万人次。

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创造了典型,全国双拥模范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城乡低保逐步规范,五保供养、救灾救助水平稳步提升。

精心组织了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

编纂了《年鉴》。

人防、武装、档案、气象、妇女儿童、老龄和残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隐患排查和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大力推进平安蒙阴建设,被表彰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和平安建设先进县。

  (五)政府形象明显提升。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提升了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清理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严格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处结行政复议案件,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改进政府网站,开通政务专网,设立政务大厅,逐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经济责任审计,大力纠正不正之风,政府廉政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县乡财源不足,财政收入少、支出压力大;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较为突出,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不活跃;小城镇建设滞后,城乡公共设施不健全,民生保障水平还不高;政府及部门管理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将按照实施“五大战略”,建设“四型强县”,实现“三个领先”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工作基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城镇带动、民生为本战略,努力建设特色经济强县、生态文明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谐宜居之县,力争在全市各县区中领先发展,在全省山区县中争先发展,在全国老区县中率先发展,全面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新蒙阴,努力把我县打造成最秀美宜居的幸福家园。

主要预期目标是: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53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0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未来五年,要加快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特色经济强县。

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快速膨胀经济规模,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3位。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食品酿造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业,加快壮大新型建材业,大力培植新能源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突破500家,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培植销售收入过30亿的企业10家以上,过百亿的企业集团达到3家,建成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水泥建材、纺织服装、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啤酒工业城。

推进农业生态化、技术现代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优质化、产业链条化、市场国际化,打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发展全国领先的高端农业。

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培植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5%。

  未来五年,要倍加珍惜和保护美好家园,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大县。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壮大生态农业,培育生态工业,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城镇,建设生态文化,使绿色产业的比重每年至少递增5个百分点。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工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末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100%。

大搞植树造林,保护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到55%,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宝贵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

坚持文旅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新建和改造刘洪纪念馆、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全省文化强县”。

实施“旅游活县”战略,走整体策划、综合开发、市场运作的路子,倾力打造重点景区,培育旅游主导产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胜地。

力争“十二五”末,全县A级旅游景区达到7家以上,其中蒙山、孟良崮都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未来五年,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全力打造和谐宜居之县。

实施“民生为本”战略,加快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尽早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构筑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新农合”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完善救济救助机制,扩大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率,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

加强民主法制和平安蒙阴建设,构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定和谐地区。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综合承载服务功能,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力争“十二五”末城镇总人口达到29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0%。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尽快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提升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明化“六化”水平。

实施东外环路、北外环路等重点工程,继续做好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落实推进工作。

三、2011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7%和14%。

  

(一)突出工业发展,着力在做大做强上实现新突破。

营造全党全民全社会重视工业、加强工业、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培植集群,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一是把规模做大。

对现有企业,通过入园搬迁、新上技改、融资扩股、挂靠联合等措施,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促其做大规模。

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发展。

年内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利税20亿元,各项指标均增长30%以上;新增规模企业55家,培植正长集团、小康集团等企业集团8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二是把产业做强。

把临工机械工业园作为全县工业建设的“一号工程”,集中力量,强势推进,加快压路机等主体项目建设,尽快落实配套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培植成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同时,加快推进和盛重工、永鑫机械、聚龙液压、九州车辆等新建续建项目,尽快把机械制造业培植成为优势产业集群。

酿造业,进一步打响“银麦啤酒”品牌,实施新扩产10万吨工程,确保“十二五”期间银麦啤酒产量达到100万吨。

建材业,尽快启动大水泥项目,完成2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

纺织业,加快改造老企业设备和工艺,培植百花源毛毯、东泰安邦纺织等新兴企业。

新能源产业,实施好锂离子电池、帅克新能源、新兴光伏玻璃等新建续建项目,尽快做大做精做强。

三是把平台做好。

按照“两个平台、两条轴线、四大聚集区”的框架,优化工业布局。

经济开发区加快新区建设,拓展园区道路,同步推进住宅、商业开发;孟良崮工业园完善体制机制,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对蒙阴街道和常路、高都等乡镇工业片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集中集约连片推进。

四是把环境做优。

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推行服务承诺、全程代理、限时办结、挂牌督办等制度,全力为企业生产运营保驾护航。

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建立一支适应工业跨越发展的高素质技工队伍。

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端企业管理人才,真正让企业家有地位、有荣誉、有保障。

  

(二)瞄准招大引强,着力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跃上新台阶。

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关键措施,创新理念,创优机制,紧抓不放,力争合同利用外资120亿元,实际到位36亿元。

一是营造招商氛围。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时时处处关心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以更大的声势、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全方位策划项目、推介项目、引进项目,掀起全民招商热潮。

二是强化考核奖惩。

改进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办法,强化乡镇、园区和部门的招商责任,调动全员招商的积极性。

实行公开承诺、现场点评、跟踪考核、定期通报等督查推进制度,层层加压,严格奖惩兑现。

三是主攻大项目。

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引进对财政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过10亿元项目1个。

经济开发区引进过5000万元项目15个以上,孟良崮工业园引进过3000万元项目10个以上。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

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跟踪推进力度,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全面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速度。

  立足“促外贸、抓外资、稳外经”,完善外经贸激励扶持政策,扩大华润进出口、棉纺织、新华石材等骨干企业出口规模,大力培植中信钙业等新兴出口企业,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快推进银进机械等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全力引进境外项目。

  (三)统筹城乡建设,着力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迈出新步伐。

强化“抓城建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全面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打造“汉风唐韵,山水宜居”的秀丽山城。

一是规划提档次。

聘请高水平专业机构,对县城和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加快编制汶河、汶溪河、保德河、曹庄河两岸和老城区、云蒙路、南环路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修建性详规,逐步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

坚持因势规划、就势而为,做到建筑与自然相和谐。

推进城市向空间发展,规划建设高层建筑,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二是建设增品位。

县城,本着先急后缓、民生为先的原则,对京沪高速出入口进行综合改造、建设和提升,改造刘洪公园,大修东蒙路,抓好汶河公园续建等重点工程。

乡镇,高标准规划建设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大搞绿化美化亮化,争创省、市级园林小城镇和明星镇。

农村,坚持统一规划设计,抓好集中连片住房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新型社区。

三是管理上水平。

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为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杜绝私搭滥建。

抓好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建立快捷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修订完善城市拆迁政策,形成正确的利益导向。

  (四)加快旅游开发,着力在服务业档次提升上取得新进展。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大宣传营销,尽快搞活搞火旅游业。

一是整体推进旅游开发。

树立整体开发的理念,聘请一流规划专家,以“山水生态、地质奇观、红色圣地”为主题,把蒙阴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

整合景区景点资源,突出特色和亮点,统筹推进天然氧吧、红色旅游、岱崮地貌等特色景区开发,逐步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

二是精心策划旅游营销。

研究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整合包装蒙山、孟良崮和“农家乐”等品牌资源,积极组织有特色、有影响的集中宣传推介活动,开展点对点上门营销,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把蒙阴旅游打造成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品牌。

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宣传员,人人都是旅游推动者”,强化旅游服务管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树立蒙阴旅游整体形象。

三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

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引进懂旅游、会经营的战略投资者,启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打造旅游营销的新卖点、新看点。

蒙山完成山门和会馆改造、滑道建设等工程,建设百花峪索道等综合开发项目;孟良崮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打造全国红色旅游一流景区;地下银河开发银河圣景和天月湖旅游区,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

  加快发展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坚持整体开发、连片开发,与周边县区错位发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力强的产品交易市场。

探索建立信息畅通、运营有序的服务平台,推进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有机结合,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打造“全国运输之乡”。

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引进建设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多方加大信贷投入。

  (五)培植现代农业,着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增创新优势。

围绕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做到亮点更亮、特色更特,争创全省、全国一流水平。

一是加强基地和品牌建设。

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4万亩、林产品基地5万亩、水产品基地5000亩,建设现代苹果、桃产业技术生产基地2万亩。

实施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提升工程,落实烤烟面积2.6万亩。

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

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40个以上。

二是优化主导产业内部结构。

稳定蜜桃面积,适当扩大优质苹果面积。

建设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名特优果树种质资源库,在每个乡镇建设2~3处50亩以上的果品精品示范园,建成国家级蜜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三是完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档次,全县重点培育50家示范社。

以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纽带,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增强互助合作能力。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产地市场检测体系。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一步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培育30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升级改造50家果品市场,规划建设大型果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打造全国知名的果品集散中心奠定基础。

同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补贴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打造精品工程,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水平。

把筹办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作为上半年的头号任务,以“打造美好家园,建设生态蒙阴”为主题,按照“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要求,争取上级投资1.2亿元,县乡筹资2.6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打造一流现场。

一是提升生态村发展档次。

以现场会观摩沿线村庄和观摩点为重点,壮大生态村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生物治虫等技术,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

二是加快生态设施建设。

拓宽改造沂台线南段,新修改造县乡公路60公里、村道38.8公里。

实施东汶河下游和梓河治理、生态河道现代水利节水工程,抓好户用沼气、流域治理等项目。

三是加强乡村环境治理。

大搞山川绿化,完成新造林6万亩。

进一步净化水系,实施排污企业治污设施“再提高”工程,新建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深度治理水污染,杜绝新上污染项目。

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大力推进乡村“六化”工程,全面清理“五堆”,综合整治路域环境,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打造水清、路畅、街净、墙美、灯亮、文明的新农村。

四是营造生态文化氛围。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档次,新建一批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完善乡村体育、环卫等公共设施,整顿文化市场,倡树文明新风。

  (七)抓好增收节支,着力在提高保障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大力开展“财源建设年”活动,完善和落实财税奖补扶持政策,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壮大优势特色财源,发展新兴后续财源。

突出乡镇财源建设,快速壮大乡镇财力,力争新增2个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

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完善纳税服务平台,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收入。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支配范围。

认真研究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算好改革帐、体制帐、政策帐,全力争取上级支持。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约束,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完善部门预算等财政管理制度,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八)强化民生保障,着力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上开创新局面。

重点抓好十件为民实事:

一是年内实现县乡教师工资统发,规划建设城西初级中学和第一实验幼儿园,改造中小学校舍14处、11000平方米,实施6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农村科技信息“双通”工程,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

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8000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突破30万人次。

四是“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工程,实现参合农民在县内所有定点医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即时报销医药费。

五是实施县医院搬迁一期工程,建成县急救中心,完成48处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抓好重大疫情防控,严格食品药品监管。

六是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增加200元,达到1400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加40元,达到260元。

七是推进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八是有序推进城区片区改造,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九是建设一批民生水利工程,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十是落实云蒙湖水源地保护规划,加强湖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66处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现水质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目标。

围绕“一年扭转局面、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先进行列”的目标,调整计划生育考核方式,加强基层阵地和队伍建设,坚决遏制违法生育。

实施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强化用地保障,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完成人口普查,开展水利普查。

做好妇女儿童、扶老助残、防震减灾等工作。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检查整治,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